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风口下的AI格局

责任编辑:cd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13 09:12:09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6年3月AlphaGo与九段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一战成名,自此,AI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人们视野。2017年6月,阿里创始人马云公开表示第三次技术革命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这一言论将AI近一步推向舆论浪尖,资本开始迅速累积。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国家战略角度宣布“举全国之力,在2030年势必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为AI平添一股风力,让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中正式起飞。

人工智能的中国渊源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已经开始启动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更加重视AI的发展。数十年间,人工智能经过漫长的发展,在存储、运算和传输上都有了几何级的提升,终于迎来了发展拐点,成为各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那么,到底我国的人工智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2017年人工智能未来企业排行榜给了我们些许灵感。

目前,BAT三大企业仍然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前三甲,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紧随其后,国内AI市场行情紧俏,一片繁荣。除却本土企业的激烈竞争,海外资本势力也暗潮涌动,屡次进攻中国市场,试图占据一席之地。对此,各家态度如何,又将在人工智能领域部署怎样的战略,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国内外科技人员的目光。

All in AI,百度的转型之战

不知从何时起,百度开始从一家互联网公司,慢慢的过渡到人工智能企业。对于如今的百度而言,AI是它的业务核心,对于这场转型之战,百度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李彦宏就曾表示,百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做了各种方面的设想,包括公司、行业、中国乃至世界的无限种可能性。作为一家以搜索发家的大数据公司,百度拥有独特的算法和数据优势,无论从特质、本来基础还是业务发展而言,百度都是发展人工智能的沃土。同样,百度对于人工智能的投入,不仅仅从人力、金钱和资源方面的全面倾斜,甚至是公司的整个架构体系,都朝人工智能过渡。

All in AI,可能是目前百度对于人工智能态度的最好诠释。

在AI研究方面,百度几乎涉及了AI的各项层面。图像识别、三维感知与跟踪、人机交互以及三维渲染和虚实融合都是百度的重点研究方向。

从人才方面看,百度一直被戏称为AI邻域的“黄埔军校”。如今在AI界翻云覆雨的大将多半出自百度,比如吴恩达,比如余凯,比如王劲还有张湟。百度本身是一个注重人才培养的企业,据统计,推动中国人工智能革命的20人,百度就占一半。其实早在2013年,AI风口来临之前,百度就开始广纳人才进行研究,该年,百度正式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就为自身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而2014年的“少帅计划”,更是为人工智能领域培养了大批顶尖精英。如今的百度,从总裁到技术总监,不同职位、不同年龄、不同业务线的AI人才得到了全面的梯度发展,让百度的人工智能计划有了更加充足的人才保障。

正是有了全方位的发展战略,百度逐步获得了多项技术成果,2000多项AI专利,5项技术深耕,包括大大小小的软硬件产品,一瞬间,满树开花。

场景切入,阿里的沉默迎战

相较于百度的执着专一,阿里在AI上起步稍晚,显得有点漫不经心。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一向是依托核心电商业务,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DT产业,其中包括人工智能的探索。

相较于其他业务的高调,阿里在人工智能的初期上显得异常沉默。近几年,阿里开始逐步进入正轨,明确把部分产品定位为人工智能产品,布局逐渐明朗起来。

“不强调技术本身,从场景切入,重视技术应用”马云的这段话清晰的揭示了阿里AI走向。

从一开始,阿里就地取材,提出应用在电商业务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从实际电商场景出发,用传统核心电商业务带动阿里智能的起飞。

面对人才方面,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近几年大量吸纳人才。特别是,阿里加速推动NASA计划后,人才引进条件更加优渥,这无疑吸引的大量精英的眼光,从目前公布的人员名单方面,王坚、张建锋、闵万里等人赫然招入阿里旗下。另外,相较各大平台人工智能人才薪资比较,阿里巴巴给出了最优的薪资待遇,在起步较晚的现实背景下采用高薪策略获取优质人才,为公司未来储备人才资源。

在科技成果上,阿里先后发布阿里小蜜、支付宝AI机器人客服、阿里云ET大脑、阿里绿网、可视化人工智能平台DT PAI等相关产品。另外为整个行业提供阿里云AI行业解决方案,涉及能源互联网、环境云图、智能家居和视频直播行业等相关领域。

尽管相较于其他公司,阿里的人工智能起步较晚,但在综合实力上,阿里还是有足够的实力向前者赶超的。

业务驱使,腾讯的顺势而为

作为用户大拿的腾讯,虽然自称自己的AI实力不如百度,但对于该领域的布局却从未懈怠。

业务驱使,由于腾讯在大数据基础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趋势,基于其核心产品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是腾讯目前的布局模式。

相较于其他公司,腾讯依靠QQ、微信、腾讯云和为它产品等超级大数据的基础,利用雄厚的资金,在自身业务场景中打磨,顺应业务需求发展人工智能。目前,腾讯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四大应用方向,游戏AI、社交AI、内容AI和工具型AI。

在人才保障方面,腾讯2016年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并且在全球每个事业部都配备AI团队。其中腾讯AI的核心领导人物包括张潼、俞栋、刘威等人,并且马化腾也曾公开表示,腾讯对人才非常重视,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招纳大量优秀的人工智能精英。因此,对于腾讯的人工智能人才库相信不会比其他公司差的。

另外,近几年腾讯大量推出智能产品,包括小冰、小微、云搜和文智、优图人脸识别、QQ物联、微信硬件平台、腾讯叮当、Fine Art以及深度学习平台DI-X在内的各大智能产品。范围涉及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人际互动、智能助手、机器人、无人车等各大方向,试图营造完整的腾讯AI生态产业链。

讯飞超脑,语音识别领跑的特殊部队

一直以来,科大讯飞被称为“人工智能第一股”。作为一家以语音识别起家的企业,几年来,科大讯飞凭借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等多项技术的全球领先实力,一方面靠自身多年研发和积累的智能语言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得益于讯飞不断扩展的人工智能商业应用版图,一举在国内资本云集的人工智能市场中突围。

“平台+赛道”是科大讯飞的战略方针,讯飞积极整合后台内容和服务器,构建持续闭合迭代的生态体系,另外利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应用数据和领域支持牢牢掌握垂直入口或行业的刚需。

在人才积累上,虽然有相关新闻表示,如今的讯飞面临人才紧缺的重大问题,诚然相比于BAT对于AI人才的优渥条件,讯飞可能稍有欠缺,但是未来走向,还需静观其变。

目前,讯飞主要对外宣称“讯飞超脑计划“,该项计划是讯飞的AI核心布局,企业立志在感知智能,语音识别,手写识别等领域提高自身实力,还在认知智能上让机器理解思考,用以突破语言理解、知识表示、联想推理和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市场统计,科大讯飞的智能产品占据中文语音技术60%以上的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更是高达80%以上。

在产品范围上,讯飞前后推出中英互译翻译机——晓译翻译机、万物互联输入法、超脑魔盒和智能客服机器人“晓曼”以及机器自动阅卷技术等各类产品。在频繁创新的背后,可以看出讯飞试图在立足智能语音的基础上,全面打造一个绿色智能生态体系。

除却本土公司的你追我赶,国外资本巨擘也早已瞄准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近端时间的频频试水,无疑不是对中国市场的悄然部署。从IBM的“智慧地球”到微软的“对话即平台”,每一次硅谷巨头的战略计划都没有忽视中国市场。相较于国内企业,海外势力的每一家公司都拥有明显的自身优势,无论是入局较早的IBM还是实力雄厚的微软、谷歌,都在交通、能源、医疗、零售等各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人工智能,注定是场残酷的战役,最后到底谁胜谁负,还需市场大浪淘沙,作为看者我们只需拭目以待罢了。

关键字:AI人工智能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风口下的AI格局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风口下的AI格局

责任编辑:cd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13 09:12:09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6年3月AlphaGo与九段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一战成名,自此,AI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人们视野。2017年6月,阿里创始人马云公开表示第三次技术革命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这一言论将AI近一步推向舆论浪尖,资本开始迅速累积。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国家战略角度宣布“举全国之力,在2030年势必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为AI平添一股风力,让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中正式起飞。

人工智能的中国渊源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已经开始启动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更加重视AI的发展。数十年间,人工智能经过漫长的发展,在存储、运算和传输上都有了几何级的提升,终于迎来了发展拐点,成为各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那么,到底我国的人工智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2017年人工智能未来企业排行榜给了我们些许灵感。

目前,BAT三大企业仍然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前三甲,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紧随其后,国内AI市场行情紧俏,一片繁荣。除却本土企业的激烈竞争,海外资本势力也暗潮涌动,屡次进攻中国市场,试图占据一席之地。对此,各家态度如何,又将在人工智能领域部署怎样的战略,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国内外科技人员的目光。

All in AI,百度的转型之战

不知从何时起,百度开始从一家互联网公司,慢慢的过渡到人工智能企业。对于如今的百度而言,AI是它的业务核心,对于这场转型之战,百度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李彦宏就曾表示,百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做了各种方面的设想,包括公司、行业、中国乃至世界的无限种可能性。作为一家以搜索发家的大数据公司,百度拥有独特的算法和数据优势,无论从特质、本来基础还是业务发展而言,百度都是发展人工智能的沃土。同样,百度对于人工智能的投入,不仅仅从人力、金钱和资源方面的全面倾斜,甚至是公司的整个架构体系,都朝人工智能过渡。

All in AI,可能是目前百度对于人工智能态度的最好诠释。

在AI研究方面,百度几乎涉及了AI的各项层面。图像识别、三维感知与跟踪、人机交互以及三维渲染和虚实融合都是百度的重点研究方向。

从人才方面看,百度一直被戏称为AI邻域的“黄埔军校”。如今在AI界翻云覆雨的大将多半出自百度,比如吴恩达,比如余凯,比如王劲还有张湟。百度本身是一个注重人才培养的企业,据统计,推动中国人工智能革命的20人,百度就占一半。其实早在2013年,AI风口来临之前,百度就开始广纳人才进行研究,该年,百度正式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就为自身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而2014年的“少帅计划”,更是为人工智能领域培养了大批顶尖精英。如今的百度,从总裁到技术总监,不同职位、不同年龄、不同业务线的AI人才得到了全面的梯度发展,让百度的人工智能计划有了更加充足的人才保障。

正是有了全方位的发展战略,百度逐步获得了多项技术成果,2000多项AI专利,5项技术深耕,包括大大小小的软硬件产品,一瞬间,满树开花。

场景切入,阿里的沉默迎战

相较于百度的执着专一,阿里在AI上起步稍晚,显得有点漫不经心。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一向是依托核心电商业务,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DT产业,其中包括人工智能的探索。

相较于其他业务的高调,阿里在人工智能的初期上显得异常沉默。近几年,阿里开始逐步进入正轨,明确把部分产品定位为人工智能产品,布局逐渐明朗起来。

“不强调技术本身,从场景切入,重视技术应用”马云的这段话清晰的揭示了阿里AI走向。

从一开始,阿里就地取材,提出应用在电商业务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从实际电商场景出发,用传统核心电商业务带动阿里智能的起飞。

面对人才方面,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近几年大量吸纳人才。特别是,阿里加速推动NASA计划后,人才引进条件更加优渥,这无疑吸引的大量精英的眼光,从目前公布的人员名单方面,王坚、张建锋、闵万里等人赫然招入阿里旗下。另外,相较各大平台人工智能人才薪资比较,阿里巴巴给出了最优的薪资待遇,在起步较晚的现实背景下采用高薪策略获取优质人才,为公司未来储备人才资源。

在科技成果上,阿里先后发布阿里小蜜、支付宝AI机器人客服、阿里云ET大脑、阿里绿网、可视化人工智能平台DT PAI等相关产品。另外为整个行业提供阿里云AI行业解决方案,涉及能源互联网、环境云图、智能家居和视频直播行业等相关领域。

尽管相较于其他公司,阿里的人工智能起步较晚,但在综合实力上,阿里还是有足够的实力向前者赶超的。

业务驱使,腾讯的顺势而为

作为用户大拿的腾讯,虽然自称自己的AI实力不如百度,但对于该领域的布局却从未懈怠。

业务驱使,由于腾讯在大数据基础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趋势,基于其核心产品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是腾讯目前的布局模式。

相较于其他公司,腾讯依靠QQ、微信、腾讯云和为它产品等超级大数据的基础,利用雄厚的资金,在自身业务场景中打磨,顺应业务需求发展人工智能。目前,腾讯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四大应用方向,游戏AI、社交AI、内容AI和工具型AI。

在人才保障方面,腾讯2016年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并且在全球每个事业部都配备AI团队。其中腾讯AI的核心领导人物包括张潼、俞栋、刘威等人,并且马化腾也曾公开表示,腾讯对人才非常重视,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招纳大量优秀的人工智能精英。因此,对于腾讯的人工智能人才库相信不会比其他公司差的。

另外,近几年腾讯大量推出智能产品,包括小冰、小微、云搜和文智、优图人脸识别、QQ物联、微信硬件平台、腾讯叮当、Fine Art以及深度学习平台DI-X在内的各大智能产品。范围涉及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人际互动、智能助手、机器人、无人车等各大方向,试图营造完整的腾讯AI生态产业链。

讯飞超脑,语音识别领跑的特殊部队

一直以来,科大讯飞被称为“人工智能第一股”。作为一家以语音识别起家的企业,几年来,科大讯飞凭借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等多项技术的全球领先实力,一方面靠自身多年研发和积累的智能语言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得益于讯飞不断扩展的人工智能商业应用版图,一举在国内资本云集的人工智能市场中突围。

“平台+赛道”是科大讯飞的战略方针,讯飞积极整合后台内容和服务器,构建持续闭合迭代的生态体系,另外利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应用数据和领域支持牢牢掌握垂直入口或行业的刚需。

在人才积累上,虽然有相关新闻表示,如今的讯飞面临人才紧缺的重大问题,诚然相比于BAT对于AI人才的优渥条件,讯飞可能稍有欠缺,但是未来走向,还需静观其变。

目前,讯飞主要对外宣称“讯飞超脑计划“,该项计划是讯飞的AI核心布局,企业立志在感知智能,语音识别,手写识别等领域提高自身实力,还在认知智能上让机器理解思考,用以突破语言理解、知识表示、联想推理和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市场统计,科大讯飞的智能产品占据中文语音技术60%以上的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更是高达80%以上。

在产品范围上,讯飞前后推出中英互译翻译机——晓译翻译机、万物互联输入法、超脑魔盒和智能客服机器人“晓曼”以及机器自动阅卷技术等各类产品。在频繁创新的背后,可以看出讯飞试图在立足智能语音的基础上,全面打造一个绿色智能生态体系。

除却本土公司的你追我赶,国外资本巨擘也早已瞄准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近端时间的频频试水,无疑不是对中国市场的悄然部署。从IBM的“智慧地球”到微软的“对话即平台”,每一次硅谷巨头的战略计划都没有忽视中国市场。相较于国内企业,海外势力的每一家公司都拥有明显的自身优势,无论是入局较早的IBM还是实力雄厚的微软、谷歌,都在交通、能源、医疗、零售等各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人工智能,注定是场残酷的战役,最后到底谁胜谁负,还需市场大浪淘沙,作为看者我们只需拭目以待罢了。

关键字:AI人工智能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