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麻醉医生荒何解?除了人工智能,还应发展“麻醉治疗学”

责任编辑:zsheng 作者:黄杨子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3-31 11:13:05 本文摘自:上观新闻

今天是第25个国际医师节,它的诞生源自对一名美国麻醉医师的纪念。1842年3月30日,美国乔治亚洲麻醉医师Crawford Long为一位摘除颈部肿块的患者成功实施了人类历史上首例乙醚全麻。正因麻醉的发明,人类健康发展、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从此有了划时代的意义,今天下午,又一群麻醉医师在行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10余位麻醉科专家在门诊大厅为市民提供义诊及讲座。据悉,这也是第二届“中国麻醉周”上海站系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下午,又一群麻醉医师在行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10余位麻醉科专家在门诊大厅为市民提供义诊及讲座。

麻醉医师荒怎么破?AI机器人来帮忙

近年来,关于麻醉医师缺口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根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的大规模摸底调查,截至2015年,我国麻醉医师共计75233人,即每万人拥有麻醉医师0.5人,这一数据在美国2.5名,在英国则是2.8名。可以说,我国至少还有30万名麻醉医师缺口,甚至远大于儿科医生目前的 20万缺口。并且,随着麻醉业务量的持续膨胀,这一人才缺口带来的问题将更为严重。

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瑞金卢湾分院院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于布为直言不讳,“谈青年麻醉医师的人才培养没有错,但远水解决不了近渴。”在他看来,许多仅有社会功能,而在盈利功能上欠缺的科室就是如今出现“医生荒”的重灾区。

要想尽快解决麻醉医师的短缺,科技创新力量将起到重要作用。“人工智能(AI)麻醉机器人可替代部分麻醉医师的功能,如麻醉后患者进入平稳状态的监测、对肌肉松弛、镇痛等药物的剂量调控等。”于布为介绍,美国强生公司曾研发麻醉机器人Sedasys(意为镇静系统),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在4家医院投入使用,在结肠镜等检查中实施低层次麻醉术,临床效果良好,同时价格仅为人工麻醉的四分之一。

“不过,由于该麻醉机器人遭到了美国麻醉医师的强烈抵制,强生公司此后宣布停止销售。”于布为说,“但因为感受到威胁而抵制和逃避并无多大作用,麻醉机器人在不远的将来仍会普及。在安全的前提下,机器人的确能够为医生分担基础工作,从而让医生把更多精力集中于疑难问题上。”他建议,麻醉机器人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企业不妨进行尝试,尽早占领这片蓝海市场。

麻醉医师发展何去何从?麻醉治疗学改变“辅助”地位

那么,若麻醉机器人可替代部分麻醉业务,麻醉医师又该将工作重心转移至何种方向?“被解放出来的麻醉医师,必须将独特优势与技术发扬光大。”于布为说,麻醉学并非大众认为的简单辅助平台学科,它将有效作用于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中。

“这就引入一个新问题:什么是麻醉医师的核心技术?过去的困难气道插管、围手术期器官保护等都随着医学的进步逐渐成为常规,因此我想,能否可进一步发展麻醉治疗学,用麻醉科独有的技术、药物与手段来有效解决一些疾病。”

“麻醉治疗学”并非新事物,早在1992年,于布为便在国内率先提出这一概念。“近年来手术量在爆发式增长,但为何未曾听说外科医生有缺口?根本原因是,麻醉学本身的学科吸引力并不够大,它如今并不具备治疗技术。”

他介绍,近年来已有部分学科开始通过麻醉药物技术进行疑难病症的治疗,如瑞金卢湾分院皮肤科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痤疮等,“此外,我们熟悉的顽固性牛皮癣、抑郁、失眠等症状其实大多与生活压力大导致的交感神经长期处于过度兴奋状况有关,这时,通过麻醉药物技术引入睡眠与松弛后,再辅以传统治疗,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也为青年麻醉医师敲响了警钟,“可以想象,如果麻醉学不走出以往的框架与思路,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未来的冲击,这个学科的出路将更为艰难。”

不过可喜的是,我国麻醉学近年来正在经历突飞猛进的发展。“十年前,我国麻醉医师每年发表SCI论文一两百篇,去年这一数量达到了2400余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于布为说,挂靠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浙江省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近日将麻醉术后相关并发症与死亡率情况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对比,并发症数量与死亡率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国麻醉学已快速迈进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从整体上而言,已基本走过安全这一关,未来将朝着改善预后和远期疗效的目标迈进。”

关键字:发展智能何解

本文摘自:上观新闻

x 麻醉医生荒何解?除了人工智能,还应发展“麻醉治疗学”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麻醉医生荒何解?除了人工智能,还应发展“麻醉治疗学”

责任编辑:zsheng 作者:黄杨子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3-31 11:13:05 本文摘自:上观新闻

今天是第25个国际医师节,它的诞生源自对一名美国麻醉医师的纪念。1842年3月30日,美国乔治亚洲麻醉医师Crawford Long为一位摘除颈部肿块的患者成功实施了人类历史上首例乙醚全麻。正因麻醉的发明,人类健康发展、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从此有了划时代的意义,今天下午,又一群麻醉医师在行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10余位麻醉科专家在门诊大厅为市民提供义诊及讲座。据悉,这也是第二届“中国麻醉周”上海站系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下午,又一群麻醉医师在行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10余位麻醉科专家在门诊大厅为市民提供义诊及讲座。

麻醉医师荒怎么破?AI机器人来帮忙

近年来,关于麻醉医师缺口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根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的大规模摸底调查,截至2015年,我国麻醉医师共计75233人,即每万人拥有麻醉医师0.5人,这一数据在美国2.5名,在英国则是2.8名。可以说,我国至少还有30万名麻醉医师缺口,甚至远大于儿科医生目前的 20万缺口。并且,随着麻醉业务量的持续膨胀,这一人才缺口带来的问题将更为严重。

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瑞金卢湾分院院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于布为直言不讳,“谈青年麻醉医师的人才培养没有错,但远水解决不了近渴。”在他看来,许多仅有社会功能,而在盈利功能上欠缺的科室就是如今出现“医生荒”的重灾区。

要想尽快解决麻醉医师的短缺,科技创新力量将起到重要作用。“人工智能(AI)麻醉机器人可替代部分麻醉医师的功能,如麻醉后患者进入平稳状态的监测、对肌肉松弛、镇痛等药物的剂量调控等。”于布为介绍,美国强生公司曾研发麻醉机器人Sedasys(意为镇静系统),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在4家医院投入使用,在结肠镜等检查中实施低层次麻醉术,临床效果良好,同时价格仅为人工麻醉的四分之一。

“不过,由于该麻醉机器人遭到了美国麻醉医师的强烈抵制,强生公司此后宣布停止销售。”于布为说,“但因为感受到威胁而抵制和逃避并无多大作用,麻醉机器人在不远的将来仍会普及。在安全的前提下,机器人的确能够为医生分担基础工作,从而让医生把更多精力集中于疑难问题上。”他建议,麻醉机器人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企业不妨进行尝试,尽早占领这片蓝海市场。

麻醉医师发展何去何从?麻醉治疗学改变“辅助”地位

那么,若麻醉机器人可替代部分麻醉业务,麻醉医师又该将工作重心转移至何种方向?“被解放出来的麻醉医师,必须将独特优势与技术发扬光大。”于布为说,麻醉学并非大众认为的简单辅助平台学科,它将有效作用于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中。

“这就引入一个新问题:什么是麻醉医师的核心技术?过去的困难气道插管、围手术期器官保护等都随着医学的进步逐渐成为常规,因此我想,能否可进一步发展麻醉治疗学,用麻醉科独有的技术、药物与手段来有效解决一些疾病。”

“麻醉治疗学”并非新事物,早在1992年,于布为便在国内率先提出这一概念。“近年来手术量在爆发式增长,但为何未曾听说外科医生有缺口?根本原因是,麻醉学本身的学科吸引力并不够大,它如今并不具备治疗技术。”

他介绍,近年来已有部分学科开始通过麻醉药物技术进行疑难病症的治疗,如瑞金卢湾分院皮肤科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痤疮等,“此外,我们熟悉的顽固性牛皮癣、抑郁、失眠等症状其实大多与生活压力大导致的交感神经长期处于过度兴奋状况有关,这时,通过麻醉药物技术引入睡眠与松弛后,再辅以传统治疗,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也为青年麻醉医师敲响了警钟,“可以想象,如果麻醉学不走出以往的框架与思路,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未来的冲击,这个学科的出路将更为艰难。”

不过可喜的是,我国麻醉学近年来正在经历突飞猛进的发展。“十年前,我国麻醉医师每年发表SCI论文一两百篇,去年这一数量达到了2400余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于布为说,挂靠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浙江省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近日将麻醉术后相关并发症与死亡率情况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对比,并发症数量与死亡率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国麻醉学已快速迈进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从整体上而言,已基本走过安全这一关,未来将朝着改善预后和远期疗效的目标迈进。”

关键字:发展智能何解

本文摘自:上观新闻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