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大数据+人工智能,理想与现实还是有点距离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7-04 20:03:18 本文摘自:搜狐科技

如今,几乎所有人都默认,由大数据+人工智能构成的“智慧生活”将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真当“智慧生活”落地到我们生活中来的时候,却还是暴露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想要轻松生活,先看企业们同不同意】

早上起床窗帘自动打开,适合清晨的音乐随即播放,甚至还能从厨房里闻到早餐的香味……这可能就是很多人理想状态下的“智慧生活”。瞄准了这一用户需求的科技企业们,近年来也纷纷紧锣密鼓地生产出了各种智能家居,智能音箱。

但随着智能家居品类越来越多,我们手机里的App也越来越多——这个App是专门管窗帘开启闭合的,旁边的App是用来设置自动播放音乐的,甚至启动酸奶机和烤吐司机的App都是分开独立的——想要过智慧生活,首先的适应好满手机的App操作。个人的智慧生活况且如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更为复杂了。

【一根电线杆上装十个摄像头,这就是未来?】

当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城市被视为未来发展大趋势之后,无数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各大城市里开启了一场抢滩登陆的竞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滴滴出行……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先后宣布将在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产业等方面与不同的城市展开合作,并逐步落地各自的云计算、大数据体系。诸如阿里云ET城市大脑、腾讯云区块链BaaS服务等,就正在落地雄安新区。

目前我们所讨论的人工智能还没有聪明到举一反三的地步,依然需要靠“题海战术”。因此要培养人工智能,首先就要进行大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所以互联网科技公司们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大数据的搜集,纷纷亲自撸起袖子在城市里布下了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信号灯上的摄像探头,共享单车的智能锁,甚至电影院的爆米花饮料机等,每个智能硬件都随时随地将数据上传到平台,汇聚成人工智能开发所需要的“题海”。

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迎来完全智能化的城市生活,但是各家互联网企业塞给它的“科技大补丸”却是“效果拔群”。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参加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杭州站时谈到,“在一个电线杆上装十个摄像头,就好像人的头上长了20只眼睛”,“实际上这几年在全世界范围中做智慧城市的建设,却慢慢把城市变成了一个怪物”。

就像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之间的不互通造成了用户的重复购买/重复下载App,铺设在智慧城市里的硬件们也造成了城市建设者的重复建设。本来路口只需要一两个摄像头就能统计数据,但因为彼此之间数据的不流通,每家企业都要安装自己的摄像头,于是便渐渐累加成了“怪物”。如此情况,又造成了多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呢?

【大数据,到底是金科玉律还是废话连篇?】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能看到网上流出的各大平台的大数据报道,有的时候是分析“空巢青年”的生活状况,有的时候是展示人们购买二手车的意愿,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城市交通拥堵的数据报告。

想象一下你正堵在北京的五环上,动弹不得,这时用眼睛一撇手机,发现某平台通过一系列大数据挖掘,发现北京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最堵城市的前五名——你白了一眼,心里说到,“废话”。

【数据不仅要“大”,更要“有用”】

另一个问题在于,人们对于大数据的认识似乎出现了偏差。关于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的定义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虽然现在市场已经承认了大数据的价值,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仅仅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将这些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

网上有一幅漫画调侃数据、信息、表现和知识之间的区别,数据是原材料,信息是蛋糕胚,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是一个看上去美味可口的蛋糕,然而实际上这份蛋糕可能根本就没有知识的价值。这幅漫画揭示了大数据热潮下的另一种真相。

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轻易找到各行各业的大数据报道,他们当中有些报告展示出来相当精彩,但人们在看完之后却容易脑袋空空,完全记不住到底这份报告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内容,甚至有些大数据报道还会给人一种“那还用你说”的感觉,比如某个正在大面积修建地铁的城市被统计出“交通堵塞程度较去年有所上升”,甚至某电影院统计出来的“冬天人们更爱和热饮”的大数据。

有部分盲目崇拜大数据的企业,似乎越来越执着于大数据的统计结果,从而忽略了一些浅而已见的因果逻辑。就像阿里王刚所表述的那样,“今天我们所有的做法不是让城市变得更加智慧,只是在城市里放了更多的硬件、更多的软件和信息化系统,但是城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人知道”。

总而言之,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企业们应该认识到,大数据不仅在于“大”,更在于“有用”。而我们利用大数据也好,利用人工智能也罢,并不是为了把我们的城市变成一条条数据的总和,而是为了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过得更安全更舒适。数据只是我们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而若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则很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了,很多的无用功也能轻松免去了。

关键字:智能数据

本文摘自:搜狐科技

x 大数据+人工智能,理想与现实还是有点距离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大数据+人工智能,理想与现实还是有点距离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7-04 20:03:18 本文摘自:搜狐科技

如今,几乎所有人都默认,由大数据+人工智能构成的“智慧生活”将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真当“智慧生活”落地到我们生活中来的时候,却还是暴露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想要轻松生活,先看企业们同不同意】

早上起床窗帘自动打开,适合清晨的音乐随即播放,甚至还能从厨房里闻到早餐的香味……这可能就是很多人理想状态下的“智慧生活”。瞄准了这一用户需求的科技企业们,近年来也纷纷紧锣密鼓地生产出了各种智能家居,智能音箱。

但随着智能家居品类越来越多,我们手机里的App也越来越多——这个App是专门管窗帘开启闭合的,旁边的App是用来设置自动播放音乐的,甚至启动酸奶机和烤吐司机的App都是分开独立的——想要过智慧生活,首先的适应好满手机的App操作。个人的智慧生活况且如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更为复杂了。

【一根电线杆上装十个摄像头,这就是未来?】

当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城市被视为未来发展大趋势之后,无数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各大城市里开启了一场抢滩登陆的竞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滴滴出行……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先后宣布将在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产业等方面与不同的城市展开合作,并逐步落地各自的云计算、大数据体系。诸如阿里云ET城市大脑、腾讯云区块链BaaS服务等,就正在落地雄安新区。

目前我们所讨论的人工智能还没有聪明到举一反三的地步,依然需要靠“题海战术”。因此要培养人工智能,首先就要进行大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所以互联网科技公司们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大数据的搜集,纷纷亲自撸起袖子在城市里布下了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信号灯上的摄像探头,共享单车的智能锁,甚至电影院的爆米花饮料机等,每个智能硬件都随时随地将数据上传到平台,汇聚成人工智能开发所需要的“题海”。

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迎来完全智能化的城市生活,但是各家互联网企业塞给它的“科技大补丸”却是“效果拔群”。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参加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杭州站时谈到,“在一个电线杆上装十个摄像头,就好像人的头上长了20只眼睛”,“实际上这几年在全世界范围中做智慧城市的建设,却慢慢把城市变成了一个怪物”。

就像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之间的不互通造成了用户的重复购买/重复下载App,铺设在智慧城市里的硬件们也造成了城市建设者的重复建设。本来路口只需要一两个摄像头就能统计数据,但因为彼此之间数据的不流通,每家企业都要安装自己的摄像头,于是便渐渐累加成了“怪物”。如此情况,又造成了多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呢?

【大数据,到底是金科玉律还是废话连篇?】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能看到网上流出的各大平台的大数据报道,有的时候是分析“空巢青年”的生活状况,有的时候是展示人们购买二手车的意愿,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城市交通拥堵的数据报告。

想象一下你正堵在北京的五环上,动弹不得,这时用眼睛一撇手机,发现某平台通过一系列大数据挖掘,发现北京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最堵城市的前五名——你白了一眼,心里说到,“废话”。

【数据不仅要“大”,更要“有用”】

另一个问题在于,人们对于大数据的认识似乎出现了偏差。关于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的定义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虽然现在市场已经承认了大数据的价值,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仅仅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将这些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

网上有一幅漫画调侃数据、信息、表现和知识之间的区别,数据是原材料,信息是蛋糕胚,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是一个看上去美味可口的蛋糕,然而实际上这份蛋糕可能根本就没有知识的价值。这幅漫画揭示了大数据热潮下的另一种真相。

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轻易找到各行各业的大数据报道,他们当中有些报告展示出来相当精彩,但人们在看完之后却容易脑袋空空,完全记不住到底这份报告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内容,甚至有些大数据报道还会给人一种“那还用你说”的感觉,比如某个正在大面积修建地铁的城市被统计出“交通堵塞程度较去年有所上升”,甚至某电影院统计出来的“冬天人们更爱和热饮”的大数据。

有部分盲目崇拜大数据的企业,似乎越来越执着于大数据的统计结果,从而忽略了一些浅而已见的因果逻辑。就像阿里王刚所表述的那样,“今天我们所有的做法不是让城市变得更加智慧,只是在城市里放了更多的硬件、更多的软件和信息化系统,但是城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人知道”。

总而言之,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企业们应该认识到,大数据不仅在于“大”,更在于“有用”。而我们利用大数据也好,利用人工智能也罢,并不是为了把我们的城市变成一条条数据的总和,而是为了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过得更安全更舒适。数据只是我们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而若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则很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了,很多的无用功也能轻松免去了。

关键字:智能数据

本文摘自:搜狐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