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8 12:39:51 本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就在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下称“AI大会”)召开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称,人工智能在未来十年有望为全球经济增速增加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将对全球经济产生13万亿美元的贡献。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AI大会发来的贺信中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探讨。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各国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

习近平强调,中国正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将有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有效增强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中国愿意在技术交流、数据共享、应用市场等方面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根据国务院去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AI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上海将依托科教资源、应用场景、海量数据、基础设施等优势,以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视野,聚焦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

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劣势

李强说,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城市运行等领域的全面拓展,“人工智能+”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拥抱人工智能才能拥有未来。

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哪些优势和劣势?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机器视觉领域专家史建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由于长期投资于教育,并且大力资助基础设施研究,因此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先天的领先优势,中国虽然在知识的积累方面有较大的鸿沟,但在应用场景方面有较大的优势。2030年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赶超美国的时间目标。”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的信息优势显著。人工智能专家、斯坦福大学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吴恩达称,比如在国内,有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美国大学、公司新推出的技术,相反,中国发明的新技术或推出新产品时,美国人却很少能看到相关报道。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充满期待。他同时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当前的研究和发展存在两个劣势,其一是中国对计算机系统工程一向重视不够,我们在计算力、硬件方面很强,有全世界排名数一数二的超级计算机,但系统工程会是下一个阶段的重要壁垒。另一个缺陷是算法和背后的理论,下一步人工智能的突破一定是在算法方面,会从理论着手,这方面国外已经有了非常深厚的基础,但我们相对而言还处于弱势,需要更加关注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下一步,要坚持以需求引领发展,强化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使人工智能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AI大会开幕演讲中表示。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AI大会上演讲时表示,人工智能是一场跨国跨学科的工程。任何一个国家、企业都不能拒绝这场奥林匹克竞赛。他说:“中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一直有很强的互补性。从技术研发到软件落地,需要全球共同推进。美国技术先进,中国应用场景丰富,需要共同协力。”

人工智能2.0:应用驱动创新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还会催生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推动整个产业链的重构。这样的背景下,AI大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包括在计算机芯片、医疗影像、无人驾驶、智慧城市和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虞晶怡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天的大会主要传递了三点信息,第一是提出了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事情,而是事关全人类福祉的问题。人工智能依靠的是取之不尽的数据资源,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合作大于竞争。”

“第二是提出了应用驱动的人工智能创新,也就是人工智能的2.0版本。中国和美国不同,人口数量巨大,中国在养老和教育方面都有大规模的需求,这种需求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虞晶怡说。

上海脑-智工程总负责人、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院士出席了本次AI大会,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脑-智工程是由上海发起的一个很独特的项目,2014年开始筹划,2015年逐渐出台,2016年开始有成果,汇聚了一大批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医生和企业家,共同探索脑与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比如通过底层数据的挖掘,对脑疾病的诊断、药物开发等领域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最接近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项目。”

张旭称,上海脑-智工程项目实施以来,获得了来自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人工智能行业跟传统的科学研究、产业发展都不太一样,单一的支持可能行不通,我们需要政府不同部门、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包括投融资方面。”

在谈到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场景时,吴恩达表示,在政府的支持下,未来将有许多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在中国快速落地。以警察指挥交通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很难完全自动识别警察的手势,但当警方和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合作后,这一技术壁垒就可以打破。因此,很多做无人车、医疗、金融、农业等的企业,有了人工智能技术后,还应该再想想需要做什么事,不需要做什么事,更好地实现应用场景落地。

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人工智能落地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除了政府的支持、学界的努力,也离不开企业的推动。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马化腾、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科大讯飞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庆峰等大咖云集此次AI大会,并畅所欲言。

马云提出:“人工智能并不是某项技术,而是一种思考方式。未来三十年,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入社会方方面面,改变制造、服务、生活。”

他表示,上海服务业占的比重超过70%,上海服务业水平、人才素质,这是最早的先机。未来制造业依赖的是数据,是服务业,引进的是资金是人才,因此未来制造业的竞争核心将在服务业发达的城市。

沈向洋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归结于三个因素,并将此概括为“两大一精”。他表示:“首先,是越来越多因为互联网和物联网带来的大数据。第二,云计算带来的强大的计算能力,让我们轻松驾驭全球的信息,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计算,去获取和处理信息。第三,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精准算法已经可以支持我们自主地完成相当多的复杂任务。”

沈向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上海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一体化进程,借鉴全球经验,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美国大学在工科院系,鼓励教授与工业界合作,教授每周有一天可以在企业里做顾问,比如很多教授和微软研究院做项目,合作进行产品开发,这样他们可以看到工业界具体的应用,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只是写一篇论文。

刘庆峰则认为,人工智能需要人机耦合以及全球开放的合作。人机耦合不仅仅是技术发展趋势,更是社会伦理的要求,人和机器结合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才是未来人工智能应该有的状况。

刘庆峰还指出,下一步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是主要有三点。第一,算法突破,能不能让人工智能不用大量的数据训练,能够自主学习,把行业的人工智能变成通用人工智能;第二,脑科学和数学建模方法能不能相互结合。第三,人机耦合一定是人和机器相互协作,提高效率。

马化腾同时表达了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担忧。马化腾称,需要充分考虑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今天,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变成一把“万能钥匙”,能够释放过去所有人类技术和工具的潜能,必将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字:核心智能

本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x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8 12:39:51 本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就在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下称“AI大会”)召开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称,人工智能在未来十年有望为全球经济增速增加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将对全球经济产生13万亿美元的贡献。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AI大会发来的贺信中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探讨。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各国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

习近平强调,中国正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将有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有效增强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中国愿意在技术交流、数据共享、应用市场等方面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根据国务院去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AI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上海将依托科教资源、应用场景、海量数据、基础设施等优势,以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视野,聚焦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

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劣势

李强说,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城市运行等领域的全面拓展,“人工智能+”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拥抱人工智能才能拥有未来。

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哪些优势和劣势?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机器视觉领域专家史建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由于长期投资于教育,并且大力资助基础设施研究,因此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先天的领先优势,中国虽然在知识的积累方面有较大的鸿沟,但在应用场景方面有较大的优势。2030年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赶超美国的时间目标。”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的信息优势显著。人工智能专家、斯坦福大学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吴恩达称,比如在国内,有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美国大学、公司新推出的技术,相反,中国发明的新技术或推出新产品时,美国人却很少能看到相关报道。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充满期待。他同时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当前的研究和发展存在两个劣势,其一是中国对计算机系统工程一向重视不够,我们在计算力、硬件方面很强,有全世界排名数一数二的超级计算机,但系统工程会是下一个阶段的重要壁垒。另一个缺陷是算法和背后的理论,下一步人工智能的突破一定是在算法方面,会从理论着手,这方面国外已经有了非常深厚的基础,但我们相对而言还处于弱势,需要更加关注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下一步,要坚持以需求引领发展,强化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使人工智能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AI大会开幕演讲中表示。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AI大会上演讲时表示,人工智能是一场跨国跨学科的工程。任何一个国家、企业都不能拒绝这场奥林匹克竞赛。他说:“中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一直有很强的互补性。从技术研发到软件落地,需要全球共同推进。美国技术先进,中国应用场景丰富,需要共同协力。”

人工智能2.0:应用驱动创新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还会催生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推动整个产业链的重构。这样的背景下,AI大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包括在计算机芯片、医疗影像、无人驾驶、智慧城市和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虞晶怡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天的大会主要传递了三点信息,第一是提出了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事情,而是事关全人类福祉的问题。人工智能依靠的是取之不尽的数据资源,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合作大于竞争。”

“第二是提出了应用驱动的人工智能创新,也就是人工智能的2.0版本。中国和美国不同,人口数量巨大,中国在养老和教育方面都有大规模的需求,这种需求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虞晶怡说。

上海脑-智工程总负责人、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院士出席了本次AI大会,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脑-智工程是由上海发起的一个很独特的项目,2014年开始筹划,2015年逐渐出台,2016年开始有成果,汇聚了一大批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医生和企业家,共同探索脑与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比如通过底层数据的挖掘,对脑疾病的诊断、药物开发等领域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最接近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项目。”

张旭称,上海脑-智工程项目实施以来,获得了来自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人工智能行业跟传统的科学研究、产业发展都不太一样,单一的支持可能行不通,我们需要政府不同部门、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包括投融资方面。”

在谈到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场景时,吴恩达表示,在政府的支持下,未来将有许多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在中国快速落地。以警察指挥交通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很难完全自动识别警察的手势,但当警方和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合作后,这一技术壁垒就可以打破。因此,很多做无人车、医疗、金融、农业等的企业,有了人工智能技术后,还应该再想想需要做什么事,不需要做什么事,更好地实现应用场景落地。

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人工智能落地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除了政府的支持、学界的努力,也离不开企业的推动。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马化腾、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科大讯飞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庆峰等大咖云集此次AI大会,并畅所欲言。

马云提出:“人工智能并不是某项技术,而是一种思考方式。未来三十年,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入社会方方面面,改变制造、服务、生活。”

他表示,上海服务业占的比重超过70%,上海服务业水平、人才素质,这是最早的先机。未来制造业依赖的是数据,是服务业,引进的是资金是人才,因此未来制造业的竞争核心将在服务业发达的城市。

沈向洋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归结于三个因素,并将此概括为“两大一精”。他表示:“首先,是越来越多因为互联网和物联网带来的大数据。第二,云计算带来的强大的计算能力,让我们轻松驾驭全球的信息,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计算,去获取和处理信息。第三,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精准算法已经可以支持我们自主地完成相当多的复杂任务。”

沈向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上海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一体化进程,借鉴全球经验,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美国大学在工科院系,鼓励教授与工业界合作,教授每周有一天可以在企业里做顾问,比如很多教授和微软研究院做项目,合作进行产品开发,这样他们可以看到工业界具体的应用,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只是写一篇论文。

刘庆峰则认为,人工智能需要人机耦合以及全球开放的合作。人机耦合不仅仅是技术发展趋势,更是社会伦理的要求,人和机器结合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才是未来人工智能应该有的状况。

刘庆峰还指出,下一步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是主要有三点。第一,算法突破,能不能让人工智能不用大量的数据训练,能够自主学习,把行业的人工智能变成通用人工智能;第二,脑科学和数学建模方法能不能相互结合。第三,人机耦合一定是人和机器相互协作,提高效率。

马化腾同时表达了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担忧。马化腾称,需要充分考虑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今天,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变成一把“万能钥匙”,能够释放过去所有人类技术和工具的潜能,必将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字:核心智能

本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