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启动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8 13:10:15 本文摘自:人民网上海

人民网上海9月17日电 (记者 姜泓冰)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知名高校校长今天齐聚上海交大,共话“智能+教育”的高端人才如何培养,探讨跨国界跨学科的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如何开展。当天上竿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上启动的“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也由此开始运转。

新成立的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致力于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推动国际学术性交流与合作。

人工智能是当前国际学术热点,也是中国的国家战略。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人才、产业优势,其丰富的应用领域及数据也是人工智能与产业结合快速落地的保障。“全球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将以上海作为常驻总部,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据悉,联盟将通过举办定期的研讨会、工作坊以及参与国际性学术大会,推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学者的紧密交流;推动跨国界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合作,为各国人工智能实验室搭建平台;提供政策决策理论基础,树立行业标准;加强“产研合作”,打通研究-应用的链条,孵化更多AI企业;加速基础学科技术的转化和落地,形成全面的生态圈。加强人工智能入门教育,向大众普及人工智能应用与趋势,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长足发展。联盟将联合全球知名高校推动人工智能的学科发展,动员和鼓励更多交叉学科的学者参与其中。

17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承办的全球知名高校校长圆桌会议上,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表示,该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有比较宽广的学科门类和厚实的研究基础,已在过去近20年间探索了ACM班、致远学院、IEEE试点班等杰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了商汤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第四范式的创始人兼CEO戴文渊,依图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林晨曦,思必驰的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俞凯,思岚科技的创始人兼CEO陈士凯,云天励飞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宁等在内的一批杰出校友及教师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翘楚。

据悉,今年1月,上海交大整合校内相关院系、学科的研究力量,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毛军发领衔担任院长,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小康担任常务副院长,拥有一支50人左右的高水平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在新一代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与架构、智能无人系统、媒体智能、智能医疗等方向上形成了特色。9月12日刚刚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家认证。

杨小康教授主要从事图像处理与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包括深度学习与视频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视频处理与质量评价等。在人工智能与应试教育方面,杨小康认为,人工智能的大数据训练和应试教育的刷题训练,在训练模式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在算力和大数据处理上,人工智能具有人脑无法企及的天然优势。人工智能正逐渐替代流程化和重复性的工作岗位,堵住了应试教育的“华容道”,将从就业市场倒逼教育转型发展,从各个环节挤压应试教育的空间。智能时代的学科教育也应有所改革,现有的数学教育强调计算、题型和公式套用,缺少逻辑推理训练,智能时代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算”的技能,更要具备“数”的逻辑,不仅懂得“解空间”的求解,更要懂得“问题空间”的求索:“孩子们要懂一点人工智能,具备与人工智能携手工作、共同创造的能力。”

“我国在人工智能应用型创新上表现突出。总体上看,现阶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行业中的问题,实现的仍是点的突破,比如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技术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影像的识别。但要实现复杂系统破局,仍需时日。人工智能应用要对实体经济系统发挥作用、产生实质性变化,必须落地具体行业,结合行业其他自有技术突破,进行流程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系统级意义上的解决方案。”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延峰这样说。

据介绍,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以来,已有14篇论文被CVPR2018大会接收,牵头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首批工信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主办人工智能卓医创新挑战赛和人工智能展,推出“双向对偶深度智能系统”“面向健康的模式识别技术”“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等多项师生科创成果。研究院还与闵行区政府、博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平台”,持续培育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目前,研究院正积极与上海市、徐汇区政府、闵行区政府等开展校地合作,对接国家战略,建立人工智能跨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与人工智能国际研究中心。

关键字:联盟智能高校全球

本文摘自:人民网上海

x 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启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启动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8 13:10:15 本文摘自:人民网上海

人民网上海9月17日电 (记者 姜泓冰)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知名高校校长今天齐聚上海交大,共话“智能+教育”的高端人才如何培养,探讨跨国界跨学科的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如何开展。当天上竿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上启动的“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也由此开始运转。

新成立的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致力于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推动国际学术性交流与合作。

人工智能是当前国际学术热点,也是中国的国家战略。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人才、产业优势,其丰富的应用领域及数据也是人工智能与产业结合快速落地的保障。“全球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将以上海作为常驻总部,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据悉,联盟将通过举办定期的研讨会、工作坊以及参与国际性学术大会,推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学者的紧密交流;推动跨国界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合作,为各国人工智能实验室搭建平台;提供政策决策理论基础,树立行业标准;加强“产研合作”,打通研究-应用的链条,孵化更多AI企业;加速基础学科技术的转化和落地,形成全面的生态圈。加强人工智能入门教育,向大众普及人工智能应用与趋势,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长足发展。联盟将联合全球知名高校推动人工智能的学科发展,动员和鼓励更多交叉学科的学者参与其中。

17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承办的全球知名高校校长圆桌会议上,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表示,该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有比较宽广的学科门类和厚实的研究基础,已在过去近20年间探索了ACM班、致远学院、IEEE试点班等杰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了商汤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第四范式的创始人兼CEO戴文渊,依图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林晨曦,思必驰的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俞凯,思岚科技的创始人兼CEO陈士凯,云天励飞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宁等在内的一批杰出校友及教师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翘楚。

据悉,今年1月,上海交大整合校内相关院系、学科的研究力量,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毛军发领衔担任院长,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小康担任常务副院长,拥有一支50人左右的高水平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在新一代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与架构、智能无人系统、媒体智能、智能医疗等方向上形成了特色。9月12日刚刚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家认证。

杨小康教授主要从事图像处理与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包括深度学习与视频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视频处理与质量评价等。在人工智能与应试教育方面,杨小康认为,人工智能的大数据训练和应试教育的刷题训练,在训练模式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在算力和大数据处理上,人工智能具有人脑无法企及的天然优势。人工智能正逐渐替代流程化和重复性的工作岗位,堵住了应试教育的“华容道”,将从就业市场倒逼教育转型发展,从各个环节挤压应试教育的空间。智能时代的学科教育也应有所改革,现有的数学教育强调计算、题型和公式套用,缺少逻辑推理训练,智能时代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算”的技能,更要具备“数”的逻辑,不仅懂得“解空间”的求解,更要懂得“问题空间”的求索:“孩子们要懂一点人工智能,具备与人工智能携手工作、共同创造的能力。”

“我国在人工智能应用型创新上表现突出。总体上看,现阶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行业中的问题,实现的仍是点的突破,比如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技术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影像的识别。但要实现复杂系统破局,仍需时日。人工智能应用要对实体经济系统发挥作用、产生实质性变化,必须落地具体行业,结合行业其他自有技术突破,进行流程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系统级意义上的解决方案。”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延峰这样说。

据介绍,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以来,已有14篇论文被CVPR2018大会接收,牵头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首批工信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主办人工智能卓医创新挑战赛和人工智能展,推出“双向对偶深度智能系统”“面向健康的模式识别技术”“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等多项师生科创成果。研究院还与闵行区政府、博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平台”,持续培育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目前,研究院正积极与上海市、徐汇区政府、闵行区政府等开展校地合作,对接国家战略,建立人工智能跨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与人工智能国际研究中心。

关键字:联盟智能高校全球

本文摘自:人民网上海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