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德勤预测2019:5G和人工智能向前看,量子计算机还远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1-10 12:28:26 本文摘自:搜狐

最近,德勤发布了的研究报告《2019年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对5G网络、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等科技前沿领域在2019年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它同时还分析了中国新型数字商业模式的发展前景。

整体来看,5G网络的发展可能没有预想那么快;量子计算机进入商用阶段还需至少10年;人工智能领域则正在创造新的商业场景,并可能推动中国的数字商业模式出现创新。

5G:再等一年

2019年,第五代广域无线网络(5G)将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有三大主要应用:5G智能手机,5G调制解调器/热点以及5G固定无线接入设备。预计在2019年全球总共有20家手机生产商推出5G智能手机,但销量仅有大约15万台。

销量过低的原因主要是因5G手机的零部件生产成本过高,2019年平均一款5G手机零部件成本约为40-50美元,高于同等水平的4G手机。此外,运营商组网的情况也决定了5G手机的应用范围。

在中国,由于4G网络建设有较好的基础,5G组网的成本相对较低。

2020年全球5G手机销量将出现爆发性增长,预计达到1500万-2000万部,并在2021年突破一亿部。

在缺乏移动互联网络组网的情况下,5G调制解调器/热点和5G固定无线接入设备将通过与有线光纤结合的方式触达用户。但由于受到Wi-Fi等无线传输技术的影响,有可能5G的传输速度并不如预期中那么理想,但仍大大高于4G技术,并高于光纤和有线网络的传输技术。

预计到2025年,5G仍可能是一种相对小众的技术,在全球用户约为12亿人,占全球非物联网移动网络用户总数的14%。届时,美国将有49%的用户使用5G网络。日本、欧洲和中国的比例为45%、31%和25%。

人工智能:开始大规模普及

过去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普及的困难在于许多企业缺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所需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但在2019年,大型科技企业在技术上的进步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简而言之,大型科技企业将基于云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平台,降低企业之间的技能差距,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和企业级软件之间的整合,以帮助初创企业进入人工智能市场。

德勤预计,截至2020年,全球约87%的人工智能用户的人工智能能力将部分来自于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级软件。

技术和资金能力均不足的初创企业,将能够实现人工智能场景的落地。在金融领域,相关的AI应用软件已投入实际应用,证明其实际效率要远高于人工服务。

中国数字商业模式:庞大市场上的持续创新

中国数字市场在许多方面都是全球第一:2019年,中国光纤到户的部署规模为3.3亿个,占全球约七成;2019年,中国即将拥有全球最大的4G网络,12亿用户占全球总数的1/3,上网人群将超过8.25亿。

在这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下,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和共享单车(尽管它最近遭遇了较大的挫折)成为三个新型大众市场行业。

德勤预计,到2024年中国市场上将会因技术革新而出现新三大应用领域。它们是:机器视觉、社会信用和新零售概念。

机器视觉将主要应用在支付、考勤和公交系统访问权限和安防方面。以人脸作为识别码,机器视觉的辨识能力在不断提高。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在广州等千万人口级别的超大城市。

社会信用从传统信用评分演变而来。随着手机用户覆盖面提高,通过信用数据的积累和精准的个人画像而形成的社会信用体系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信用评级,覆盖到更多人群。

新零售概念指的是传统电商,正试图借助人工智能完善供应链效能,优化库存和产品建议,最终目的是实现线上线下零售平台的无缝整合。

量子计算机:10年内无法商用

量子计算机利用叠加和纠缠等量子力学现象进行计算的计算机,在处理某些计算问题时速度远超传统计算机。

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明星,各个科技企业均大量投入量子计算机研究,这里面也包括阿里巴巴。

不过研发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德勤认为,要到2030年代才会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商用化。这主要是因为可解决更多、更广泛问题的通用量子计算机的构成需要数百个逻辑量子位,即需要成千上万个物理量子位。

2019年1月8日,IBM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公开的IBM Q System One,总共只有20个物理量子位。

德勤预计,到2020年,60个物理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会研制成功。

量子计算机在短期内无法取代传统计算机。即使在量子计算机研发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到2030年代,它的市场规模也可能只有500亿美元,远远比不上传统计算机在2019-2030年每年平均1-2万亿美元的规模。

量子计算机将在一些特殊计算领域承担起应有的作用,但不会完全替代传统计算机。

关键字:计算机智能预测

本文摘自:搜狐

x 德勤预测2019:5G和人工智能向前看,量子计算机还远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德勤预测2019:5G和人工智能向前看,量子计算机还远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1-10 12:28:26 本文摘自:搜狐

最近,德勤发布了的研究报告《2019年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对5G网络、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等科技前沿领域在2019年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它同时还分析了中国新型数字商业模式的发展前景。

整体来看,5G网络的发展可能没有预想那么快;量子计算机进入商用阶段还需至少10年;人工智能领域则正在创造新的商业场景,并可能推动中国的数字商业模式出现创新。

5G:再等一年

2019年,第五代广域无线网络(5G)将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有三大主要应用:5G智能手机,5G调制解调器/热点以及5G固定无线接入设备。预计在2019年全球总共有20家手机生产商推出5G智能手机,但销量仅有大约15万台。

销量过低的原因主要是因5G手机的零部件生产成本过高,2019年平均一款5G手机零部件成本约为40-50美元,高于同等水平的4G手机。此外,运营商组网的情况也决定了5G手机的应用范围。

在中国,由于4G网络建设有较好的基础,5G组网的成本相对较低。

2020年全球5G手机销量将出现爆发性增长,预计达到1500万-2000万部,并在2021年突破一亿部。

在缺乏移动互联网络组网的情况下,5G调制解调器/热点和5G固定无线接入设备将通过与有线光纤结合的方式触达用户。但由于受到Wi-Fi等无线传输技术的影响,有可能5G的传输速度并不如预期中那么理想,但仍大大高于4G技术,并高于光纤和有线网络的传输技术。

预计到2025年,5G仍可能是一种相对小众的技术,在全球用户约为12亿人,占全球非物联网移动网络用户总数的14%。届时,美国将有49%的用户使用5G网络。日本、欧洲和中国的比例为45%、31%和25%。

人工智能:开始大规模普及

过去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普及的困难在于许多企业缺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所需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但在2019年,大型科技企业在技术上的进步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简而言之,大型科技企业将基于云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平台,降低企业之间的技能差距,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和企业级软件之间的整合,以帮助初创企业进入人工智能市场。

德勤预计,截至2020年,全球约87%的人工智能用户的人工智能能力将部分来自于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级软件。

技术和资金能力均不足的初创企业,将能够实现人工智能场景的落地。在金融领域,相关的AI应用软件已投入实际应用,证明其实际效率要远高于人工服务。

中国数字商业模式:庞大市场上的持续创新

中国数字市场在许多方面都是全球第一:2019年,中国光纤到户的部署规模为3.3亿个,占全球约七成;2019年,中国即将拥有全球最大的4G网络,12亿用户占全球总数的1/3,上网人群将超过8.25亿。

在这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下,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和共享单车(尽管它最近遭遇了较大的挫折)成为三个新型大众市场行业。

德勤预计,到2024年中国市场上将会因技术革新而出现新三大应用领域。它们是:机器视觉、社会信用和新零售概念。

机器视觉将主要应用在支付、考勤和公交系统访问权限和安防方面。以人脸作为识别码,机器视觉的辨识能力在不断提高。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在广州等千万人口级别的超大城市。

社会信用从传统信用评分演变而来。随着手机用户覆盖面提高,通过信用数据的积累和精准的个人画像而形成的社会信用体系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信用评级,覆盖到更多人群。

新零售概念指的是传统电商,正试图借助人工智能完善供应链效能,优化库存和产品建议,最终目的是实现线上线下零售平台的无缝整合。

量子计算机:10年内无法商用

量子计算机利用叠加和纠缠等量子力学现象进行计算的计算机,在处理某些计算问题时速度远超传统计算机。

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明星,各个科技企业均大量投入量子计算机研究,这里面也包括阿里巴巴。

不过研发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德勤认为,要到2030年代才会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商用化。这主要是因为可解决更多、更广泛问题的通用量子计算机的构成需要数百个逻辑量子位,即需要成千上万个物理量子位。

2019年1月8日,IBM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公开的IBM Q System One,总共只有20个物理量子位。

德勤预计,到2020年,60个物理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会研制成功。

量子计算机在短期内无法取代传统计算机。即使在量子计算机研发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到2030年代,它的市场规模也可能只有500亿美元,远远比不上传统计算机在2019-2030年每年平均1-2万亿美元的规模。

量子计算机将在一些特殊计算领域承担起应有的作用,但不会完全替代传统计算机。

关键字:计算机智能预测

本文摘自:搜狐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