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2019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及产业布局分析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11-13 11:15:03 本文摘自:中商产业研究院

11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出席首届“人工智能之旅”国际会议时表示,人工智能具有很大潜力,谁能掌握它,谁就会脱颖而出,向前发展,进而获得巨大竞争优势,因此人工智能关系到国家未来, 俄各界应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事业。
 
普京在会上发言时表示,人工智能研发的“推进剂”是大量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质量越高,人工智能所应用的计算方法便越有效,其推算结果也越准确,因此俄有关方面需消除人工智能研发者获取充足数据信息方面的障碍。
 
普京说:“俄还要大力培养人工智能研发所需的编程人员、数学和计算机语言学专业人员、数据处理及深度学习领域的专家,最终使经济、商务、教育、卫生、司法和其他领域的从业人员都能理解、使用与之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而构建生产、管理新流程。”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布局的深入,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从市场规模来看,自2015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年攀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不断深入布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339亿元,增长率达到56.2%。据预测,到2019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人工智能技术市场不断创新
 
“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专利申请数量突破30000项。201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开始发展,技术和数据积累给人工智能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增长动能。进入2015年,在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场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我国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从2010年开始出现持续增长,并于2015年开始大幅增长,达到28022项。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在近20年内持续增长,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突破30000项。
 
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水平正在处于不断提高的阶段,已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有望持续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共计申请人工智能公开专利达3万项。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加快完善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快速发展,各地积极进行产业布局。整体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格局,尤其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部署区域。
 
其中,北京布局相对成熟,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尤其中关村科学城等机构为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利好的政策、技术、人才等支持。目前,北京拥有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于全国前列,约为400家。
 
上海拥有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相较北京少,但也领先其他省市。上海规划建设人工智能高地,打造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目前已布局“人型”空间结构,分布在8个区域、11个行业。除了上海以外,江苏、浙江等地也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企业较为集中。
 
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同样处于领先地位,尤其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发展重视人工智能的布局。截至目前,广东省已成功认定两批共8个园区作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此外,广东依托国家特色小镇、千企千镇工程、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要契机,鼓励各地市结合本地基础和优势,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布局,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小镇。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
 
1、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产业布局、技术研究等基础设施正处于进步期,随着科技、制造等业界巨头公司的布局深入,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随着众多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的诞生和成长,人工智能将出现更多的产业级和消费级应用产品。预计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2、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未来十年内都将是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普及的爆发期。人工智能专用芯片有望成为下一个爆发点,智能语音产业链逐渐成形,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同时,人工智能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将带动其他相关技术的持续进步,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性突破。未来,人工智能将呈现四个主要发展趋势。
 
1、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人工智能产品全面进入消费级市场。
 
2、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将达到人类专家顾问级别。
 
3、人工智能实用主义倾向显著,未来将成为一种可购买的智慧服务。
 
4、人工智能技术将严重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改变全球经济生态。

关键字:人工智能

本文摘自:中商产业研究院

x 2019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及产业布局分析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2019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及产业布局分析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11-13 11:15:03 本文摘自:中商产业研究院

11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出席首届“人工智能之旅”国际会议时表示,人工智能具有很大潜力,谁能掌握它,谁就会脱颖而出,向前发展,进而获得巨大竞争优势,因此人工智能关系到国家未来, 俄各界应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事业。
 
普京在会上发言时表示,人工智能研发的“推进剂”是大量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质量越高,人工智能所应用的计算方法便越有效,其推算结果也越准确,因此俄有关方面需消除人工智能研发者获取充足数据信息方面的障碍。
 
普京说:“俄还要大力培养人工智能研发所需的编程人员、数学和计算机语言学专业人员、数据处理及深度学习领域的专家,最终使经济、商务、教育、卫生、司法和其他领域的从业人员都能理解、使用与之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而构建生产、管理新流程。”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布局的深入,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从市场规模来看,自2015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年攀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不断深入布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339亿元,增长率达到56.2%。据预测,到2019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人工智能技术市场不断创新
 
“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专利申请数量突破30000项。201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开始发展,技术和数据积累给人工智能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增长动能。进入2015年,在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场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我国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从2010年开始出现持续增长,并于2015年开始大幅增长,达到28022项。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在近20年内持续增长,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突破30000项。
 
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水平正在处于不断提高的阶段,已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有望持续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共计申请人工智能公开专利达3万项。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加快完善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快速发展,各地积极进行产业布局。整体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格局,尤其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部署区域。
 
其中,北京布局相对成熟,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尤其中关村科学城等机构为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利好的政策、技术、人才等支持。目前,北京拥有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于全国前列,约为400家。
 
上海拥有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相较北京少,但也领先其他省市。上海规划建设人工智能高地,打造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目前已布局“人型”空间结构,分布在8个区域、11个行业。除了上海以外,江苏、浙江等地也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企业较为集中。
 
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同样处于领先地位,尤其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发展重视人工智能的布局。截至目前,广东省已成功认定两批共8个园区作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此外,广东依托国家特色小镇、千企千镇工程、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要契机,鼓励各地市结合本地基础和优势,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布局,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小镇。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
 
1、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产业布局、技术研究等基础设施正处于进步期,随着科技、制造等业界巨头公司的布局深入,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随着众多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的诞生和成长,人工智能将出现更多的产业级和消费级应用产品。预计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2、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未来十年内都将是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普及的爆发期。人工智能专用芯片有望成为下一个爆发点,智能语音产业链逐渐成形,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同时,人工智能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将带动其他相关技术的持续进步,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性突破。未来,人工智能将呈现四个主要发展趋势。
 
1、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人工智能产品全面进入消费级市场。
 
2、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将达到人类专家顾问级别。
 
3、人工智能实用主义倾向显著,未来将成为一种可购买的智慧服务。
 
4、人工智能技术将严重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改变全球经济生态。

关键字:人工智能

本文摘自:中商产业研究院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