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评论:大数据将使社会治理更具计划性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伍旭川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6-22 16:58:47 本文摘自:齐鲁晚报

近期,马云提出了一个观点:未来,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容易,可能会颠覆我们对市场经济的崇拜,“计划”经济会越来越强,市场看不见的手也会因为数据而显形。实际上,他这里所说的“计划”经济更多是指在新经济、新金融时代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更精准地了解客户和市场需求,使得生产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显得有计划性。这种“计划”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更精准地了解经济活动运行规律。

大数据是“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巨量数据集合”,之所以具有这个特征,是因为大数据来源很多,且往往并非基于特定目的收集而产生,很可能是某家企业正常业务过程中的副产品,比如国内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数据,腾讯的社交数据,所以大数据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大数据规模巨大、构成复杂、碎片信息较多,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难以处理,伴随巨量数据集合产生的是处理大数据的“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

当今社会的分工已经非常细化,在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导致了生产者只聚焦于客户的某一具体需求,忽视消费者的其他需求和购买行为,这就导致对消费者和客户的理解比较片面。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如果能将这些消费数据连接起来,将是一个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的超级数据库。互联网及其技术的发展为超级数据库的出现创造了可能性,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也在加速这种趋势。未来当物联网发展达到一定规模时,借助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智能感知、视频采集等技术,可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和分析,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身体体征、社会网络、知识能力、爱好性情、疾病嗜好、情绪波动等数据都能被记录下来,并通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挖掘出许多额外的信息和关联逻辑,得到趋势信息,预测未来,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实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等发展理念,这就是大数据的价值所在。

经济理论中的计划经济是有规划、有计划地发展经济,计划经济又称为指令型经济,在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产分配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由政府统一提前计划安排。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大部分经济资源也是由政府拥有,并根据政府指令进行分配,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的成功要求具有全面、准确、快速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加工和传达系统,劳动者和管理人员要有劳动和工作的积极性,不允许无偿侵占他人劳动成果,在经济发展初期,这些条件尚可达到,因此可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但是随着经济体量增加,其弊端就会显现出来,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政府能力有限与事无巨细的规划需要之间的矛盾,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不能忽视市场规律的作用。

大数据及其一系列的技术将使得经济和社会活动更具有计划性,但是这个计划与经济理论中的计划不同。从市场营销来说,根据大数据分析所得出的信息,营销更加精准,产品更加细化,市场更加细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在缩小。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正在加强,企业在生产产品之前更清楚地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从社会治理来说,通过对监控摄像、犯罪档案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预测犯罪趋势,预防和打击犯罪。从公共服务来说,通过对公交地铁刷卡、停车收费站、视频摄像头等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出行交通规律,指导公交路线的设计、调整车辆派遣密度,进行车流指挥控制,及时疏导交通拥堵。从医疗服务来说,通过电子病历、临床医疗数据和病人体征数据的收集分析,可以用于远程医疗、医药研发等领域。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

关键字:数据连接数据获取

本文摘自:齐鲁晚报

x 评论:大数据将使社会治理更具计划性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评论:大数据将使社会治理更具计划性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伍旭川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6-22 16:58:47 本文摘自:齐鲁晚报

近期,马云提出了一个观点:未来,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容易,可能会颠覆我们对市场经济的崇拜,“计划”经济会越来越强,市场看不见的手也会因为数据而显形。实际上,他这里所说的“计划”经济更多是指在新经济、新金融时代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更精准地了解客户和市场需求,使得生产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显得有计划性。这种“计划”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更精准地了解经济活动运行规律。

大数据是“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巨量数据集合”,之所以具有这个特征,是因为大数据来源很多,且往往并非基于特定目的收集而产生,很可能是某家企业正常业务过程中的副产品,比如国内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数据,腾讯的社交数据,所以大数据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大数据规模巨大、构成复杂、碎片信息较多,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难以处理,伴随巨量数据集合产生的是处理大数据的“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

当今社会的分工已经非常细化,在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导致了生产者只聚焦于客户的某一具体需求,忽视消费者的其他需求和购买行为,这就导致对消费者和客户的理解比较片面。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如果能将这些消费数据连接起来,将是一个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的超级数据库。互联网及其技术的发展为超级数据库的出现创造了可能性,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也在加速这种趋势。未来当物联网发展达到一定规模时,借助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智能感知、视频采集等技术,可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和分析,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身体体征、社会网络、知识能力、爱好性情、疾病嗜好、情绪波动等数据都能被记录下来,并通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挖掘出许多额外的信息和关联逻辑,得到趋势信息,预测未来,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实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等发展理念,这就是大数据的价值所在。

经济理论中的计划经济是有规划、有计划地发展经济,计划经济又称为指令型经济,在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产分配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由政府统一提前计划安排。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大部分经济资源也是由政府拥有,并根据政府指令进行分配,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的成功要求具有全面、准确、快速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加工和传达系统,劳动者和管理人员要有劳动和工作的积极性,不允许无偿侵占他人劳动成果,在经济发展初期,这些条件尚可达到,因此可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但是随着经济体量增加,其弊端就会显现出来,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政府能力有限与事无巨细的规划需要之间的矛盾,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不能忽视市场规律的作用。

大数据及其一系列的技术将使得经济和社会活动更具有计划性,但是这个计划与经济理论中的计划不同。从市场营销来说,根据大数据分析所得出的信息,营销更加精准,产品更加细化,市场更加细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在缩小。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正在加强,企业在生产产品之前更清楚地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从社会治理来说,通过对监控摄像、犯罪档案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预测犯罪趋势,预防和打击犯罪。从公共服务来说,通过对公交地铁刷卡、停车收费站、视频摄像头等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出行交通规律,指导公交路线的设计、调整车辆派遣密度,进行车流指挥控制,及时疏导交通拥堵。从医疗服务来说,通过电子病历、临床医疗数据和病人体征数据的收集分析,可以用于远程医疗、医药研发等领域。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

关键字:数据连接数据获取

本文摘自:齐鲁晚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