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从“一煤独大”到“数据产业高地” 大数据产业链重塑淮南“经济DNA”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0-11 11:42:25 本文摘自:央广网

据市场星报报道 长期“一煤独大”,煤电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超7成,在繁重的转型压力下,淮南市提前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大数据成为突破口。

从发挥资源优势,吸引“大咖”入驻,到搭建“江淮云”“智慧谷”孵化平台,从今年实现产业产值40亿,到从三年后有望占全市总产值10%……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正成为煤城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今日淮南正逐步实现煤炭之城向“数据产业高地”的转变。

瞄准大数据,打开转型突破口

作为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全国六大煤电基地之一,淮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却发展不足。对于市情,淮南人有着清醒认识,因此几年前便依托现有产业优势,提前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大背景下,大数据成为国家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深化大数据应用,成为许多城市的必然选择,对淮南这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而言更是如此。”淮南市发改委主任沈斌表示,淮南市要实现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数据产业就是突破口。

为什么淮南会选择大数据,而不是其他新兴产业?

淮南市大数据办副主任何云生解释说,首先大数据可以打通经济发展的“主动脉”,释放信息生产力,成为淮南经济新增长点。其次大数据能够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优化经济结构。另外就是转方式的需要,大数据、云计算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合,能从根本上改变淮南经济增长方式。

在加快转型的思路下,早在2011年淮南就提出“云海战略”,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淮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支撑领域。

6年来,淮南完成一系列政策规划编撰工作,资金扶持上“真金白银”,设立5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2013年初,淮南被列入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2015年8月,淮南市政府成立大数据办公室,这是我省唯一的专门统筹协调大数据发展的办事机构。2015年9月,我省发布云计算产业“一中心两基地多园区”战略规划,淮南成为“两基地”之一。

发挥煤电优势,吸引数据“大咖”入驻

“以数据换市场、以应用带产业、以人才促发展,将淮南打造成为省内领先的政务大数据开放开发和创新应用示范区,华东率先的数据资源中心和云计算产业高地,全国争先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集聚地。”针对大数据产业,淮南提出了清晰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并积极放大煤电等传统优势,很快就吸引了一些数据“大咖”的关注。

2012年初,中国移动数据中心谋划全国布点,华东地区仅有一个点,最终,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花落淮南高新区。2012年,该中心开工建设,成为在全国首批布局的四大中心之一。一期投资6亿元,已建6600个机架,形成1700G出口带宽能力,去年投入运营以来,已入驻腾讯、阿里巴巴等17家企业。

“之所以选择淮南,一是成本相对低,二是地理位置近,三是网络层次较好。”该中心运维室经理程炎进一步解释说,数据中心最大的能耗就是电,满载后一年预计耗电13亿度,相当于半个城市的家庭用电量,“淮南电力资源丰富,供电安全稳定,给我们的优惠力度也很大,能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

9月15日在该中心采访时,记者发现,机房内一排排高大的黑色机架正在稳定运行,配套的降温风扇瞬间拉低了四周温度。

“这里是数据仓库,国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将自己的数据存储在这里。”据程炎介绍,中心三期全部建成后,将具备2万个机架的托管能力,超过2万G的互联网宽带出口,将孵化200家互联网企业,吸引超过2000家互联网企业入驻,届时,形成立足安徽、辐射华东、影响全国的数据服务格局。

搭建孵化平台,转型初尝甜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淮南市还建成了国内首个钱学森智库分中心、国产自由卫星应用大数据中心一期,以及占地7.1万平方米的“江淮云”创业孵化平台和9.6万平方米的“智慧谷”科研孵化平台……初步形成大数据存储、交易、应用三大体系产业链。

1987年出生的韦若愚是一土网络科技公司负责人,曾在英国学习生活8年。2015年,他来到家乡淮南的“江淮云”平台,迈入互联网领域,致力于智慧校园、智慧旅游等开发应用,年产值超千万。该公司还作为淮南市首家创客工作室,为年轻人提供创业空间。

同样入驻“江淮云”平台的图联科技公司,是一家主营互联网电子地图的研发和推广服务、遥感影像、地理测绘及地图数据融合与更新。仅用3年时间,从一家地方小企业跃升为全国知名的数据信息公司,与高德、百度等知名企业均有合作。

此外,还有冠东科技、怡海信息科技、恒天易开……

企业纷至沓来,也让淮南的转型发展初尝甜头。“江淮云”平台自2014年运营以来,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吸引200余家大数据关联企业落户,带动相关就业3万余人,并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诸多荣誉。

深挖应用,年底产值或达40亿

位于“智慧谷”的安徽视频云运营基地,是淮南市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而建立的重要项目之一。基地以中国铁塔淮南分公司为龙头,依托包括铁塔公司的塔、站、电、网络等基础资源以及中移动数据中心、中国卫星资源应用中心等优势资源,致力于视频监控、视频数据的分析应用,推进视频云产业的发展。

9月15日,在中国铁塔淮南分公司采访时,记者发现,监控室内超大屏幕上,显示着城市一些重要场所的高清监控图像,画面一拉近,街角行人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如果一个城市有生命,那么监控就是她的双眼。”公司负责人魏杰还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他们正在研发的项目。“无人机大家都很熟悉,‘黑飞’现象给航空安全和居民安全带来隐患。我们规划建设的城市低空监控监管项目可实现空中航线规划、监测和管理,对未来低空飞行器提供规划、监管服务。通过管控,就知道是谁在飞,哪条路可以飞,无人机上搭载了哪些东西,一清二楚,你越轨了,电子围栏还可以拦截‘击落’。这相当于在低空开出一条路,前景巨大。”

立足于应用,大数据产业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产业效应。淮南市正积极推进大数据+政务管理、大数据+社会服务、大数据+产业创新,不断促进大数据产业聚集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据淮南市大数据办介绍,目前,产业基地集聚大数据及其关联企业超过500家,去年实现产业产值26亿,预计今年底将达40亿元以上。

“淮南正在快速接近大数据产业价值爆发的‘临界点’。”淮南市发改委主任沈斌介绍,据测算,到2020年,大数据及相关产业占全市总产值有望超过10%。

关键字:电子围栏智慧谷

本文摘自:央广网

x 从“一煤独大”到“数据产业高地” 大数据产业链重塑淮南“经济DNA”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从“一煤独大”到“数据产业高地” 大数据产业链重塑淮南“经济DNA”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0-11 11:42:25 本文摘自:央广网

据市场星报报道 长期“一煤独大”,煤电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超7成,在繁重的转型压力下,淮南市提前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大数据成为突破口。

从发挥资源优势,吸引“大咖”入驻,到搭建“江淮云”“智慧谷”孵化平台,从今年实现产业产值40亿,到从三年后有望占全市总产值10%……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正成为煤城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今日淮南正逐步实现煤炭之城向“数据产业高地”的转变。

瞄准大数据,打开转型突破口

作为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全国六大煤电基地之一,淮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却发展不足。对于市情,淮南人有着清醒认识,因此几年前便依托现有产业优势,提前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大背景下,大数据成为国家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深化大数据应用,成为许多城市的必然选择,对淮南这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而言更是如此。”淮南市发改委主任沈斌表示,淮南市要实现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数据产业就是突破口。

为什么淮南会选择大数据,而不是其他新兴产业?

淮南市大数据办副主任何云生解释说,首先大数据可以打通经济发展的“主动脉”,释放信息生产力,成为淮南经济新增长点。其次大数据能够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优化经济结构。另外就是转方式的需要,大数据、云计算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合,能从根本上改变淮南经济增长方式。

在加快转型的思路下,早在2011年淮南就提出“云海战略”,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淮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支撑领域。

6年来,淮南完成一系列政策规划编撰工作,资金扶持上“真金白银”,设立5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2013年初,淮南被列入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2015年8月,淮南市政府成立大数据办公室,这是我省唯一的专门统筹协调大数据发展的办事机构。2015年9月,我省发布云计算产业“一中心两基地多园区”战略规划,淮南成为“两基地”之一。

发挥煤电优势,吸引数据“大咖”入驻

“以数据换市场、以应用带产业、以人才促发展,将淮南打造成为省内领先的政务大数据开放开发和创新应用示范区,华东率先的数据资源中心和云计算产业高地,全国争先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集聚地。”针对大数据产业,淮南提出了清晰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并积极放大煤电等传统优势,很快就吸引了一些数据“大咖”的关注。

2012年初,中国移动数据中心谋划全国布点,华东地区仅有一个点,最终,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花落淮南高新区。2012年,该中心开工建设,成为在全国首批布局的四大中心之一。一期投资6亿元,已建6600个机架,形成1700G出口带宽能力,去年投入运营以来,已入驻腾讯、阿里巴巴等17家企业。

“之所以选择淮南,一是成本相对低,二是地理位置近,三是网络层次较好。”该中心运维室经理程炎进一步解释说,数据中心最大的能耗就是电,满载后一年预计耗电13亿度,相当于半个城市的家庭用电量,“淮南电力资源丰富,供电安全稳定,给我们的优惠力度也很大,能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

9月15日在该中心采访时,记者发现,机房内一排排高大的黑色机架正在稳定运行,配套的降温风扇瞬间拉低了四周温度。

“这里是数据仓库,国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将自己的数据存储在这里。”据程炎介绍,中心三期全部建成后,将具备2万个机架的托管能力,超过2万G的互联网宽带出口,将孵化200家互联网企业,吸引超过2000家互联网企业入驻,届时,形成立足安徽、辐射华东、影响全国的数据服务格局。

搭建孵化平台,转型初尝甜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淮南市还建成了国内首个钱学森智库分中心、国产自由卫星应用大数据中心一期,以及占地7.1万平方米的“江淮云”创业孵化平台和9.6万平方米的“智慧谷”科研孵化平台……初步形成大数据存储、交易、应用三大体系产业链。

1987年出生的韦若愚是一土网络科技公司负责人,曾在英国学习生活8年。2015年,他来到家乡淮南的“江淮云”平台,迈入互联网领域,致力于智慧校园、智慧旅游等开发应用,年产值超千万。该公司还作为淮南市首家创客工作室,为年轻人提供创业空间。

同样入驻“江淮云”平台的图联科技公司,是一家主营互联网电子地图的研发和推广服务、遥感影像、地理测绘及地图数据融合与更新。仅用3年时间,从一家地方小企业跃升为全国知名的数据信息公司,与高德、百度等知名企业均有合作。

此外,还有冠东科技、怡海信息科技、恒天易开……

企业纷至沓来,也让淮南的转型发展初尝甜头。“江淮云”平台自2014年运营以来,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吸引200余家大数据关联企业落户,带动相关就业3万余人,并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诸多荣誉。

深挖应用,年底产值或达40亿

位于“智慧谷”的安徽视频云运营基地,是淮南市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而建立的重要项目之一。基地以中国铁塔淮南分公司为龙头,依托包括铁塔公司的塔、站、电、网络等基础资源以及中移动数据中心、中国卫星资源应用中心等优势资源,致力于视频监控、视频数据的分析应用,推进视频云产业的发展。

9月15日,在中国铁塔淮南分公司采访时,记者发现,监控室内超大屏幕上,显示着城市一些重要场所的高清监控图像,画面一拉近,街角行人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如果一个城市有生命,那么监控就是她的双眼。”公司负责人魏杰还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他们正在研发的项目。“无人机大家都很熟悉,‘黑飞’现象给航空安全和居民安全带来隐患。我们规划建设的城市低空监控监管项目可实现空中航线规划、监测和管理,对未来低空飞行器提供规划、监管服务。通过管控,就知道是谁在飞,哪条路可以飞,无人机上搭载了哪些东西,一清二楚,你越轨了,电子围栏还可以拦截‘击落’。这相当于在低空开出一条路,前景巨大。”

立足于应用,大数据产业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产业效应。淮南市正积极推进大数据+政务管理、大数据+社会服务、大数据+产业创新,不断促进大数据产业聚集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据淮南市大数据办介绍,目前,产业基地集聚大数据及其关联企业超过500家,去年实现产业产值26亿,预计今年底将达40亿元以上。

“淮南正在快速接近大数据产业价值爆发的‘临界点’。”淮南市发改委主任沈斌介绍,据测算,到2020年,大数据及相关产业占全市总产值有望超过10%。

关键字:电子围栏智慧谷

本文摘自:央广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