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40万亿GB将达!医疗大数据可以怎样“玩”?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18 17:53:05 本文摘自:新浪医药新闻

未来的某一天早晨,你起床后,智能机器人已经帮你测量好了全部的身体数据,并且给出了最佳的建议。如果需要就诊,机器人能帮你预约到最近的诊疗中心并安排好时间,医生会告诉你是否需要共享中心做进一步地细致检查。

你不需要取药,药品在24小时内可以送到你家;通过移动互联网还能让机器人帮助你一键做手术......

 

8月17日在国家卫健委国际交流中心与合作中心、中国信通院主办的“一带一路”互联网+医疗健康大会上,医趋势总编陈怡宁在谈到医疗新未来时的一段畅想——在他看来,由大数据、云、互联网、区块链等包括黑科技、智慧应用构成的人工智能资源,最后都是回归用在个人信息管理、慢病管理上,所有的资源都是为了让医疗更高效、便捷。

40万亿GB!这些医疗数据能有何用?

其实,这些构想也并非遥不可及,有些甚至正在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未来网络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刘韵洁院士介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又分配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始终解决不了,但是通过互联网、AI技术等是逐渐有所改善的,这几年我们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医疗大数据积累得非常快,据IDC预测,2020年医疗数据将达到40万亿GB。

这些医疗数据可以用来干啥?中国是个慢病大国,拿慢病来说,在防治方面,慢病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处理,怎么有助于康复,这些借助目前的信息技术还很难破解。不过,刘韵洁院士的团队最近在做的事情是通过对患者普通类型数据如生活习惯数据、检查数据、影像数据,建立一个预警机制,且现在于脑卒中等疾病领域已有较好的成果,其预警结果可以达到62%左右,对医疗费用的结算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通过对海量大数据的分析,除了脑卒中,在其它慢病上刘院士们也做出了很多新模型,如监测血糖、心电图等,相关研究结果也受到国际顶尖学刊的认可,在一些医院如协和医院、儿童医院等也展开了相关应用,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模型加入。

尽管现在人人都可以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设备测血压、测心率等,但在刘院士看来,这些都是比较泛在的感知,包括目前互联网+等在医疗上的应用。只有深入去研究医疗大数据,实现文章前面所说的那样智能化场景才不是难事。

看病难,其实“错配”的多

不过纵然技术网络再好,可是优质医疗资源有限,不还是实现不了?

对于这个问题,心医国际联合创始人邰从越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优质资源在每个行业都一样稀缺,在当前的就医环境中他就关注到了一个“错配”问题,目前还没有真正得以解决。这就是大医院医生每天早晨八点钟开始看病,可他并不知道有多少患者、什么样的患者是精准匹配的,而患者也不是专家,需要专业的就医导航和通道,让他们找到合适的医生。

心医国际构建了基于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平台在做基层远程会诊时发现,至少八成基层患者并不需要挤破头涌入大医院就诊。由于不信任基层机构的医疗水平,他们更愿意选择大医院找专家就诊。而另一个对比则是,给患者精准的诊疗也非常少,许多患者面临着小病大医的无序和大病小医的无奈。

如何解决这种“错配”,未来的互联网+医疗或许能给出答案。

互联网+医疗如何谋长远发展?

从过去谈颠覆到现在说重构,互联网+医疗已经摸索了好几年。

今年,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指导文件。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信息化和大数据办主任唐勇林主任在解读4月份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时提到“放”与“管”,这里或能看到互联网+医疗未来长远发展之道。

“放”主要是从医疗、医药、医保三个方面入手,在医疗方面仅仅只能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名称,允许开展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医生掌握患者病史资料之后,可以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处方;鼓励网上开展签约服务。同时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相关机构来配送。

同时,为了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逐步向符合条件的诊疗服务纳入政策范围,健全互联网诊疗的收费机制,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等。

“管”首先是准入管理,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核心业务,一是辅助支持业务,他们区分的标准主要就是看有没有涉及到诊断治疗,如果涉及到诊断治疗就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核心业务,对于辅助支持业务,如移动支付等一些辅助支持业务鼓励发展。

其次是诊疗行为方面职责规则要求互联网不能进行首诊,只能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进行诊疗,同时开放处方,对一些特殊的人群如说儿童,表述不如成年人清楚,亦有相关规定。

再次就是质量,质量监管就是如省里面成立互联网医院,前提是必须建立监管平台,将医院纳入监管平台来管理才能成为互联网医院,同时不管是互联网诊疗还是医院都必须要开放端口。

此外,还有包括标准体系、数据安全,如互联互通是基础,数据安全则是底线。

关键字:数据

本文摘自:新浪医药新闻

x 40万亿GB将达!医疗大数据可以怎样“玩”?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40万亿GB将达!医疗大数据可以怎样“玩”?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18 17:53:05 本文摘自:新浪医药新闻

未来的某一天早晨,你起床后,智能机器人已经帮你测量好了全部的身体数据,并且给出了最佳的建议。如果需要就诊,机器人能帮你预约到最近的诊疗中心并安排好时间,医生会告诉你是否需要共享中心做进一步地细致检查。

你不需要取药,药品在24小时内可以送到你家;通过移动互联网还能让机器人帮助你一键做手术......

 

8月17日在国家卫健委国际交流中心与合作中心、中国信通院主办的“一带一路”互联网+医疗健康大会上,医趋势总编陈怡宁在谈到医疗新未来时的一段畅想——在他看来,由大数据、云、互联网、区块链等包括黑科技、智慧应用构成的人工智能资源,最后都是回归用在个人信息管理、慢病管理上,所有的资源都是为了让医疗更高效、便捷。

40万亿GB!这些医疗数据能有何用?

其实,这些构想也并非遥不可及,有些甚至正在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未来网络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刘韵洁院士介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又分配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始终解决不了,但是通过互联网、AI技术等是逐渐有所改善的,这几年我们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医疗大数据积累得非常快,据IDC预测,2020年医疗数据将达到40万亿GB。

这些医疗数据可以用来干啥?中国是个慢病大国,拿慢病来说,在防治方面,慢病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处理,怎么有助于康复,这些借助目前的信息技术还很难破解。不过,刘韵洁院士的团队最近在做的事情是通过对患者普通类型数据如生活习惯数据、检查数据、影像数据,建立一个预警机制,且现在于脑卒中等疾病领域已有较好的成果,其预警结果可以达到62%左右,对医疗费用的结算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通过对海量大数据的分析,除了脑卒中,在其它慢病上刘院士们也做出了很多新模型,如监测血糖、心电图等,相关研究结果也受到国际顶尖学刊的认可,在一些医院如协和医院、儿童医院等也展开了相关应用,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模型加入。

尽管现在人人都可以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设备测血压、测心率等,但在刘院士看来,这些都是比较泛在的感知,包括目前互联网+等在医疗上的应用。只有深入去研究医疗大数据,实现文章前面所说的那样智能化场景才不是难事。

看病难,其实“错配”的多

不过纵然技术网络再好,可是优质医疗资源有限,不还是实现不了?

对于这个问题,心医国际联合创始人邰从越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优质资源在每个行业都一样稀缺,在当前的就医环境中他就关注到了一个“错配”问题,目前还没有真正得以解决。这就是大医院医生每天早晨八点钟开始看病,可他并不知道有多少患者、什么样的患者是精准匹配的,而患者也不是专家,需要专业的就医导航和通道,让他们找到合适的医生。

心医国际构建了基于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平台在做基层远程会诊时发现,至少八成基层患者并不需要挤破头涌入大医院就诊。由于不信任基层机构的医疗水平,他们更愿意选择大医院找专家就诊。而另一个对比则是,给患者精准的诊疗也非常少,许多患者面临着小病大医的无序和大病小医的无奈。

如何解决这种“错配”,未来的互联网+医疗或许能给出答案。

互联网+医疗如何谋长远发展?

从过去谈颠覆到现在说重构,互联网+医疗已经摸索了好几年。

今年,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指导文件。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信息化和大数据办主任唐勇林主任在解读4月份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时提到“放”与“管”,这里或能看到互联网+医疗未来长远发展之道。

“放”主要是从医疗、医药、医保三个方面入手,在医疗方面仅仅只能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名称,允许开展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医生掌握患者病史资料之后,可以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处方;鼓励网上开展签约服务。同时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相关机构来配送。

同时,为了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逐步向符合条件的诊疗服务纳入政策范围,健全互联网诊疗的收费机制,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等。

“管”首先是准入管理,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核心业务,一是辅助支持业务,他们区分的标准主要就是看有没有涉及到诊断治疗,如果涉及到诊断治疗就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核心业务,对于辅助支持业务,如移动支付等一些辅助支持业务鼓励发展。

其次是诊疗行为方面职责规则要求互联网不能进行首诊,只能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进行诊疗,同时开放处方,对一些特殊的人群如说儿童,表述不如成年人清楚,亦有相关规定。

再次就是质量,质量监管就是如省里面成立互联网医院,前提是必须建立监管平台,将医院纳入监管平台来管理才能成为互联网医院,同时不管是互联网诊疗还是医院都必须要开放端口。

此外,还有包括标准体系、数据安全,如互联互通是基础,数据安全则是底线。

关键字:数据

本文摘自:新浪医药新闻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