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以西为鉴,中国操作系统生态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shjiaz 作者:严方圆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04-11 13:20:09 本文摘自:亿欧网

以西为鉴,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决定了其产品的成败。国际操作系统巨头的生存方式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而我国操作系统代表企业的生态现状如何,我们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生态决定了操作系统的生存

简单来讲,操作系统本质上是软硬件资源的分配者,是承上启下的核心部件。操作系统的任务是在互相竞争的程序之间有序地控制对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其他I/O接口设备的分配。

从操作系统发展史来看,尽管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操作系统,但时至今日,市场上Windows和Mac OS几乎瓜分了整个桌面操作系统的份额。那么,在历史潮流中,那些被淹没的操作系统又犯下了怎样致命的错误呢?

在桌面操作系统来看,一些操作系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在历史当中,除去商业决策失误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与硬件之间的不兼容与版本过多导致生态碎片化严重。

二、生态为王,操作系统构建行业护城河的不二法则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上出现过不少成功案例,也出现过很多失败案例,即使是行业巨头也难免折戟。即使Windows在桌面终端的广泛应用也无法成为其在移动终端的成功保障。国际经验表明操作系统无法离开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者的支持,其丰富的生态支撑组成行业核心护城河。

Wintel之路——Wintel联盟称霸PC时代,战略转变构建生态

尽管Windows一骑绝尘地占领了全球绝大多数桌面终端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是Windows的先发优势是获得高市场份额的一大原因。此外,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协同进步关系使得Wintel双方在各自领域都获得了竞争优势。根据IDC数据,2020年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系统覆盖了80.5%的市场份额。而根据statcounter,2019年,在国内这个比例则达到了87.96%。

微软早期靠售卖操作系统起家,由于非开源、高市占率的特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过售卖操作系统使用权而获得直接收益。2014年之前,微软对每一台安装Windows的PC电脑收取约50美元的授权费,占PC销售价格的1/9。

而面对这么高的利润压榨,为什么Windows还可以独霸天下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Wintel联盟与Windows的竞争策略。在硬件上,Wintel通过捆绑销售,牢牢把握住对产业下游生产商的控制权;而Intel作为芯片IDM厂商,占据市场话语权。在软件上,微软在专业级应用软件及游戏方面推出不同层次的产品来与Adobe、SAP、Oracle、SAS竞争,如Dynamic、SQL Server、Skype等;在开发者生态上,由于Windows平台渗透率高,因此凝聚了大批的开发者。

至此,微软在软件市场中形成对应用软件开发商的绝对优势,Intel则成为整个半导体产业中技术实力最强的企业。此外,双寡头也带来了技术上的领先,底层软件的巨额研发投入优化软硬件性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三、华为事件凸显技术自主重要性,操作系统作为核心基础软件首当其冲

国外的操作系统虽然好用,但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大国博弈筹码的今天,我们正需要大力发展科技自主。由于操作系统的不独立,导致华为移动终端的销售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随着软硬件技术发展以及逆全球化言论的日益发酵,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操作系统行业。在政策上,我国曾多次发布发展操作系统的引导政策,反复强调基础软件在软件生态中的战略意义,及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地位。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测算,截至2020年,我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达到26.68亿元,正在以25.65%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目前,我国通用操作系统领域已经涌现出几家重要的企业,如:麒麟软件、统信软件、中科方德等。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当前在桌面终端及服务器市场占比来看,麒麟软件和统信软件寡头趋势明显,呈现两强局面。

四、麒麟、统信双强格局下的生态建设

从国际历史经验来看,生态建设脱不开硬件、软件合作和开发者的聚集,此外人才团队与技术沉淀也是衡量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此,亿欧智库将从硬件生态、软件生态、开发者社区、团队建设与技术开发三个大方面来进行双方生态建设的解读。

但从目前市场现有数据来看,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在市场上宣传的生态统计维度不一,生态数据超幅增长,生态发展乱象丛生。针对这种现象,为了能够准确的反映真实情况,我们对数据统计方式进行了统一:

1. 在产品完全兼容的情况下,基于同一架构下不同品牌型号CPU,按一个生态单位进行计算;例如,对于同样的X86架构的intel、AMD、兆芯、海光上的产品,视为同一个生态产品;

2. 基于产品唯一的理念,同一款产品在不同系统架构下的迁移适配认定为一款产品;避免同一个产品在不同架构上被重复计算;

3. 针对已退市、已超出服务期的操作系统,其早期生态数量评价不予累加,同时针对旧版应用生态数据也予以剔除 ;解决在实际应用中,过期生态无法落地的弊端;

4. 在商业生态伙伴数量统计上,生态伙伴的认定方式为双方完成互认证的厂商。仅做单方面测试验证,并不能真正得到生态支持,因此从名义上不能定义为合作伙伴,也不予叠加计算合作伙伴数量。

据此,我们基于以上原则对数据进行了透视和进一步展现。

1. 软/硬件生态

总体来看,亿欧智库从CPU架构维度分别对麒麟和统信的生态适配成果进行统计。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在桌面操作系统方面,统信生态适配产品各CPU架构合计达到39518件,超过麒麟近20%;在服务器操作系统方面,统信生态适配产品各CPU架构合计达到5694件,超过麒麟近44%。

1)硬件及外设方面

截至2021年10月,在桌面操作系统方面,统信适配完成的硬件数量高于麒麟,其中统信硬件适配数量为683件,麒麟硬件适配数量为377件,两者差距近1倍;麒麟适配完成的外设数量超过统信的14.6%,其中统信为6070件,麒麟为6956件。在服务器操作系统方面,统信适配完成的硬件数量超过麒麟的1倍,其中统信为526件,麒麟为249件。

2)软件方面

截至2021年10月,统信软件总体适配软件数量要高于麒麟软件。其中,在适配完成的软件中,统信软件在服务器端和桌面端,均超过麒麟软件。其中服务器方面,统信完成软件适配量为2448件,麒麟为1776件;在桌面端,统信完成的适配量为1454件,麒麟为766件。

2. 开发者社区

从开发者生态来看,Deepin(统信软件开源社区版本)——一个面向全球用户的社区建立于2004年,至今累计发布超40版本,下载量已经超过6000万,开源代码600万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200万用户。

优麒麟(麒麟软件开源社区版本)开源操作系统自2013年创建至今,已累计发行17个版本,下载量超过3560万次,向开源社区贡献代码数百万行,被Linux、Debian、Ubuntu、OpenStack、Ceph等国际开源社区接收的patch超过7320个,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十万活跃用户。

3. 团队建设与技术开发

根据双方官网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底,还处于成立初期的麒麟软件和统信软件在团队人数上还有所差距。随着近两年双发人员团队的快速扩充,麒麟略领先于统信,但双方都十分重视在研发人员的招募与投入。

在专利方面,统信软件则展现了比较明显的追赶趋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截止至2021年10月),麒麟软件&天津麒麟和统信软件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69和155个。其中,2021年统计软件的专利申请数同比增长420%。

总体看来,麒麟、统信都很看重生态的建设,从软硬件总体生态来看,在服务器端,统信软件软硬件适配总数达到2974件,较麒麟软件超出46.7%;在桌面端,统信软件总体适配数量达到8207件,略高于麒麟软件适配总量8099件。从厂商生态数量来看,统信软件厂商生态数量为2670家,远超麒麟软件的1528家。从开发者社区来看,统信软件开源社区Deepin有着优厚的历史沉淀,在DistroWatch榜单上保持前列。在专利申请方面,统信软件展现出较猛的追赶势头。

五、国产化之路未来展望

尽管我国操作系统涌现了如麒麟、统信这样优秀的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操作系统的发展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痛点与不足,与Windows对比,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在固有使用习惯以及通用x86生态兼容方面,和Windows还有一定差距,电脑厂商考虑到产品推广和销售,出厂预装时绝大多数还是会选择Windows。

此外,国产操作系统基本上都基于Linux系统,Linux本身虽然有自己强大的生态,但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专业的IT领域,对比终端用户所需的桌面办公、影音娱乐、专业设计等场景来说,和Windows固有的生态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与Windows相比,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的基础软件数量还是不够丰富,受市场因素影响,软件厂商的适配进度和版本更新速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用户时常会担心原有环境是否能够稳定有效地替换、后续软件版本更新是否兼容以及对比Windows平台是否能够及时获得更新等问题,这些都是阻碍消费者选择国产操作系统的原因。

回顾操作系统整体发展之路,我们认为操作系统同时离不开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者的支持,成功的操作系统一定具有丰富的软件生态,据此,我国在操作系统国产化的道路上要做到以下三点才能真正地实现独立自主。

首先,大力发展上下游合作,增强自身软硬件生态,完成整个生态闭环。从Wintel的发迹史上不难看出操作系统与基础硬件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加强产业间合作将有利于双方在技术上的融合程度,同时也会增强彼此在产业上的话语权。

其次,坚持生态开源,注重开发者交流与社区建设。国际经验来看,更为开放的Android+ARM模式取代了封闭的Wintel模式,表明开放产业链使所有参与者都将获利,这也将使得硬件设备和上层应用极大丰富。国内企业麒麟与统信都十分关注开发者社区建设:麒麟操作系统的Unbuntu Kylin社区,依托上游Ubuntu社区的国际影响力,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版本下载也达到了数千万次;统信软件目前在南美、北美、欧洲、非洲都有大量的用户,除了中文以外,还为全球用户提供了另外的32种语言,开发了44种自研应用,开源了600万行代码,全球获得了100万以上的活跃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操作系统企业也能在全球社区得到认可。

最后,加强对国内外头部软件应用的适配与兼容工作。目前部分国内头部软件厂商的应用还不能在国产操作系统上很好地运行,国外类似Photoshop这类专业软件也无法支持国产平台,都限制了国产操作系统在更大领域的推广与应用。

我国操作系统自主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在发展全产业链生态的道路上也要注意跬步千里。

关键字:操作系统发展生态

本文摘自:亿欧网

x 以西为鉴,中国操作系统生态发展之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以西为鉴,中国操作系统生态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shjiaz 作者:严方圆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04-11 13:20:09 本文摘自:亿欧网

以西为鉴,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决定了其产品的成败。国际操作系统巨头的生存方式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而我国操作系统代表企业的生态现状如何,我们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生态决定了操作系统的生存

简单来讲,操作系统本质上是软硬件资源的分配者,是承上启下的核心部件。操作系统的任务是在互相竞争的程序之间有序地控制对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其他I/O接口设备的分配。

从操作系统发展史来看,尽管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操作系统,但时至今日,市场上Windows和Mac OS几乎瓜分了整个桌面操作系统的份额。那么,在历史潮流中,那些被淹没的操作系统又犯下了怎样致命的错误呢?

在桌面操作系统来看,一些操作系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在历史当中,除去商业决策失误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与硬件之间的不兼容与版本过多导致生态碎片化严重。

二、生态为王,操作系统构建行业护城河的不二法则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上出现过不少成功案例,也出现过很多失败案例,即使是行业巨头也难免折戟。即使Windows在桌面终端的广泛应用也无法成为其在移动终端的成功保障。国际经验表明操作系统无法离开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者的支持,其丰富的生态支撑组成行业核心护城河。

Wintel之路——Wintel联盟称霸PC时代,战略转变构建生态

尽管Windows一骑绝尘地占领了全球绝大多数桌面终端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是Windows的先发优势是获得高市场份额的一大原因。此外,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协同进步关系使得Wintel双方在各自领域都获得了竞争优势。根据IDC数据,2020年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系统覆盖了80.5%的市场份额。而根据statcounter,2019年,在国内这个比例则达到了87.96%。

微软早期靠售卖操作系统起家,由于非开源、高市占率的特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过售卖操作系统使用权而获得直接收益。2014年之前,微软对每一台安装Windows的PC电脑收取约50美元的授权费,占PC销售价格的1/9。

而面对这么高的利润压榨,为什么Windows还可以独霸天下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Wintel联盟与Windows的竞争策略。在硬件上,Wintel通过捆绑销售,牢牢把握住对产业下游生产商的控制权;而Intel作为芯片IDM厂商,占据市场话语权。在软件上,微软在专业级应用软件及游戏方面推出不同层次的产品来与Adobe、SAP、Oracle、SAS竞争,如Dynamic、SQL Server、Skype等;在开发者生态上,由于Windows平台渗透率高,因此凝聚了大批的开发者。

至此,微软在软件市场中形成对应用软件开发商的绝对优势,Intel则成为整个半导体产业中技术实力最强的企业。此外,双寡头也带来了技术上的领先,底层软件的巨额研发投入优化软硬件性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三、华为事件凸显技术自主重要性,操作系统作为核心基础软件首当其冲

国外的操作系统虽然好用,但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大国博弈筹码的今天,我们正需要大力发展科技自主。由于操作系统的不独立,导致华为移动终端的销售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随着软硬件技术发展以及逆全球化言论的日益发酵,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操作系统行业。在政策上,我国曾多次发布发展操作系统的引导政策,反复强调基础软件在软件生态中的战略意义,及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地位。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测算,截至2020年,我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达到26.68亿元,正在以25.65%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目前,我国通用操作系统领域已经涌现出几家重要的企业,如:麒麟软件、统信软件、中科方德等。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当前在桌面终端及服务器市场占比来看,麒麟软件和统信软件寡头趋势明显,呈现两强局面。

四、麒麟、统信双强格局下的生态建设

从国际历史经验来看,生态建设脱不开硬件、软件合作和开发者的聚集,此外人才团队与技术沉淀也是衡量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此,亿欧智库将从硬件生态、软件生态、开发者社区、团队建设与技术开发三个大方面来进行双方生态建设的解读。

但从目前市场现有数据来看,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在市场上宣传的生态统计维度不一,生态数据超幅增长,生态发展乱象丛生。针对这种现象,为了能够准确的反映真实情况,我们对数据统计方式进行了统一:

1. 在产品完全兼容的情况下,基于同一架构下不同品牌型号CPU,按一个生态单位进行计算;例如,对于同样的X86架构的intel、AMD、兆芯、海光上的产品,视为同一个生态产品;

2. 基于产品唯一的理念,同一款产品在不同系统架构下的迁移适配认定为一款产品;避免同一个产品在不同架构上被重复计算;

3. 针对已退市、已超出服务期的操作系统,其早期生态数量评价不予累加,同时针对旧版应用生态数据也予以剔除 ;解决在实际应用中,过期生态无法落地的弊端;

4. 在商业生态伙伴数量统计上,生态伙伴的认定方式为双方完成互认证的厂商。仅做单方面测试验证,并不能真正得到生态支持,因此从名义上不能定义为合作伙伴,也不予叠加计算合作伙伴数量。

据此,我们基于以上原则对数据进行了透视和进一步展现。

1. 软/硬件生态

总体来看,亿欧智库从CPU架构维度分别对麒麟和统信的生态适配成果进行统计。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在桌面操作系统方面,统信生态适配产品各CPU架构合计达到39518件,超过麒麟近20%;在服务器操作系统方面,统信生态适配产品各CPU架构合计达到5694件,超过麒麟近44%。

1)硬件及外设方面

截至2021年10月,在桌面操作系统方面,统信适配完成的硬件数量高于麒麟,其中统信硬件适配数量为683件,麒麟硬件适配数量为377件,两者差距近1倍;麒麟适配完成的外设数量超过统信的14.6%,其中统信为6070件,麒麟为6956件。在服务器操作系统方面,统信适配完成的硬件数量超过麒麟的1倍,其中统信为526件,麒麟为249件。

2)软件方面

截至2021年10月,统信软件总体适配软件数量要高于麒麟软件。其中,在适配完成的软件中,统信软件在服务器端和桌面端,均超过麒麟软件。其中服务器方面,统信完成软件适配量为2448件,麒麟为1776件;在桌面端,统信完成的适配量为1454件,麒麟为766件。

2. 开发者社区

从开发者生态来看,Deepin(统信软件开源社区版本)——一个面向全球用户的社区建立于2004年,至今累计发布超40版本,下载量已经超过6000万,开源代码600万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200万用户。

优麒麟(麒麟软件开源社区版本)开源操作系统自2013年创建至今,已累计发行17个版本,下载量超过3560万次,向开源社区贡献代码数百万行,被Linux、Debian、Ubuntu、OpenStack、Ceph等国际开源社区接收的patch超过7320个,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十万活跃用户。

3. 团队建设与技术开发

根据双方官网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底,还处于成立初期的麒麟软件和统信软件在团队人数上还有所差距。随着近两年双发人员团队的快速扩充,麒麟略领先于统信,但双方都十分重视在研发人员的招募与投入。

在专利方面,统信软件则展现了比较明显的追赶趋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截止至2021年10月),麒麟软件&天津麒麟和统信软件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69和155个。其中,2021年统计软件的专利申请数同比增长420%。

总体看来,麒麟、统信都很看重生态的建设,从软硬件总体生态来看,在服务器端,统信软件软硬件适配总数达到2974件,较麒麟软件超出46.7%;在桌面端,统信软件总体适配数量达到8207件,略高于麒麟软件适配总量8099件。从厂商生态数量来看,统信软件厂商生态数量为2670家,远超麒麟软件的1528家。从开发者社区来看,统信软件开源社区Deepin有着优厚的历史沉淀,在DistroWatch榜单上保持前列。在专利申请方面,统信软件展现出较猛的追赶势头。

五、国产化之路未来展望

尽管我国操作系统涌现了如麒麟、统信这样优秀的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操作系统的发展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痛点与不足,与Windows对比,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在固有使用习惯以及通用x86生态兼容方面,和Windows还有一定差距,电脑厂商考虑到产品推广和销售,出厂预装时绝大多数还是会选择Windows。

此外,国产操作系统基本上都基于Linux系统,Linux本身虽然有自己强大的生态,但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专业的IT领域,对比终端用户所需的桌面办公、影音娱乐、专业设计等场景来说,和Windows固有的生态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与Windows相比,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的基础软件数量还是不够丰富,受市场因素影响,软件厂商的适配进度和版本更新速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用户时常会担心原有环境是否能够稳定有效地替换、后续软件版本更新是否兼容以及对比Windows平台是否能够及时获得更新等问题,这些都是阻碍消费者选择国产操作系统的原因。

回顾操作系统整体发展之路,我们认为操作系统同时离不开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者的支持,成功的操作系统一定具有丰富的软件生态,据此,我国在操作系统国产化的道路上要做到以下三点才能真正地实现独立自主。

首先,大力发展上下游合作,增强自身软硬件生态,完成整个生态闭环。从Wintel的发迹史上不难看出操作系统与基础硬件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加强产业间合作将有利于双方在技术上的融合程度,同时也会增强彼此在产业上的话语权。

其次,坚持生态开源,注重开发者交流与社区建设。国际经验来看,更为开放的Android+ARM模式取代了封闭的Wintel模式,表明开放产业链使所有参与者都将获利,这也将使得硬件设备和上层应用极大丰富。国内企业麒麟与统信都十分关注开发者社区建设:麒麟操作系统的Unbuntu Kylin社区,依托上游Ubuntu社区的国际影响力,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版本下载也达到了数千万次;统信软件目前在南美、北美、欧洲、非洲都有大量的用户,除了中文以外,还为全球用户提供了另外的32种语言,开发了44种自研应用,开源了600万行代码,全球获得了100万以上的活跃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操作系统企业也能在全球社区得到认可。

最后,加强对国内外头部软件应用的适配与兼容工作。目前部分国内头部软件厂商的应用还不能在国产操作系统上很好地运行,国外类似Photoshop这类专业软件也无法支持国产平台,都限制了国产操作系统在更大领域的推广与应用。

我国操作系统自主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在发展全产业链生态的道路上也要注意跬步千里。

关键字:操作系统发展生态

本文摘自:亿欧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