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区块链的未来是在于对双向链数据结构的研究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03 11:02:32 本文摘自:百家号

2008年,区块链技术被首次提出,比特币的白皮书和第一个创始计划由此开始,但在此期间并没有在社会公众视野内掀起太多波澜。直到2017年,忽如一夜春风来,区块链被频繁提起,千树万树打着区块链旗号的企业竞相开放,使得区块链正式进入主流视野。

关于区块链的百度搜索趋势图

在得到广为关注的同时,关于区块链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是疯狂收割韭菜后的狂欢,另一方面是对区块链长远发展的质疑。那么区块链未来将会是如何呢?

无论是从百度的热词排行还是业内专业人士的研究来看,区块链的发展必然是基于其技术本身的发展,从而延伸到应用,如此才能顺其自然地走向其价值实现与发展之路。

如今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发生了数次迭代:以比特币为标志的1.0阶段,实现了可编程货币,即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以以太坊为标志的区块链2.0阶段,实现了可编程金融;以IOTA所标志的区块链3.0阶段,应用从金融延伸到各个领域。

以此类推,区块链技术未来必然是要进入4.0时代的,这个4.0时代到底会是怎样呢?

有人说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在于对双向链数据结构的研究,而在InterVelue看来,不仅仅如此。

通过专业的研究分析总结,我们发现目前的区块链技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性能低。性能过低是当前区块链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比特币使用的区块链理论上每秒最多只能处理七笔交易,以太坊稍有提高,但也远远不能满足应用需求。

使用门槛高。今天的区块链应用程序仅仅是为那些知道如何使用它们的少数技术专家建立的,而不是主流消费者。几乎所有的区块链应用都要求用户运行区块链节点。涉及的学习花费延迟了普通大众的采用。

使用成本高。区块链技术的高使用成本是其主流应用落地推广的另一个主要障碍,同时也限制了需要灵活构建免费服务的开发人员。

平台锁定。与任何计算机技术的初期一样,区块链存在严重的"平台锁定"问题。开发人员必须决定支持哪个区块链,然后实施该特定平台的代码,因此将应用程序切换到其他区块链非常困难。开发人员不希望被锁定在某一种区块链技术中,而是需要这些应用程序能在多个平台上运行,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

应用范围较窄。当前人们对区块链抱有很高的期望,特别是随着加密数字货币价格日益上涨,各大新闻媒体为区块链绘制了非常美好的蓝图。但实际上,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区块链服务缺乏丰富的功能,应用范围较窄。在区块链开发社区中也缺乏相应的鼓励贡献机制。

那么区块链想要得到长远发展并顺利进入4.0时代,当前迫切需要开展底层协议研究,攻克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对区块链技术层面各个维度进行重新设计或加以改进。

作为区块链4.0时代的先行者,InterValue对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各个层面均作了很大改进,在部分层面提出了突破性创新。InterValue主要技术创新包括:

①在底层P2P网络节点通信层面,结合现有基于Tor的匿名通信网络、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VPN、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内容共享网络的优点实现了独创的匿名P2P通信网络,设计实现了节点匿名接入的方法,并实现了私有加密的通信协议,极大地增强了底层通信网络中节点的匿名性,确保节点间通信难以被追踪和破解。

②在底层数据结构层面,采用增强有向无环图(DAG)——哈希网(HashNet、HN)的新型数据结构,极大地减少了节点所需存储空间,提高底层数据存储效率和安全性。

③在分布式共识机制层面,设计了基于哈希网数据结构的HashNet共识机制、基于随机选择函数的拜占庭协商(BA-VRF)共识机制和基础DAG共识机制,提出了基于HashNet的增强DAG共识和用于公证人选择的BA-VRF共识机制相结合的双层共识机制。交易并发量高、交易确认速度快,可快速构建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

④在抗量子攻击层面,采用新型抗量子攻击密码算法,通过使ECDSA签名算法替换为基于整数格的NTRUsign签名算法,同时用Keccak-512哈希算法替换现有的SHA系列算法,降低了量子计算飞速发展和量子计算机逐步普及带来的威胁。

⑤在匿名交易层面,结合门罗币和ZCash等加密虚拟货币的特性,通过零知识证明和环签名,设计了效费比极高和安全性极好的交易匿名和隐私保护方法,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隐私保护需求。

⑥在智能合约层面,综合使用非图灵完备的声明式智能合约和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支持引入外部定量触发条件,支持第三方资产发行,能以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等形式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

⑦在跨链通信和多链融合层面,采用中继链技术将跨链通信和多链融合功能模块作为单独一层Overlay来实现,既能够保持跨链操作的独立性,又能够复用InterValue基础链的各种功能。

⑧在生态激励层面,综合使用多种Token分配手段和方法,并支持双层挖矿用于矿工激励。

⑨在行业应用层面,通过流通支付JSON-RPC,数据传输JSON-RPC,数据搜索JSON-RPC,合约调用JSON-RPC等行业通用接口的开发,支撑上层的各类应用。

关键字:研究结构数据未来

本文摘自:百家号

x 区块链的未来是在于对双向链数据结构的研究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区块链的未来是在于对双向链数据结构的研究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03 11:02:32 本文摘自:百家号

2008年,区块链技术被首次提出,比特币的白皮书和第一个创始计划由此开始,但在此期间并没有在社会公众视野内掀起太多波澜。直到2017年,忽如一夜春风来,区块链被频繁提起,千树万树打着区块链旗号的企业竞相开放,使得区块链正式进入主流视野。

关于区块链的百度搜索趋势图

在得到广为关注的同时,关于区块链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是疯狂收割韭菜后的狂欢,另一方面是对区块链长远发展的质疑。那么区块链未来将会是如何呢?

无论是从百度的热词排行还是业内专业人士的研究来看,区块链的发展必然是基于其技术本身的发展,从而延伸到应用,如此才能顺其自然地走向其价值实现与发展之路。

如今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发生了数次迭代:以比特币为标志的1.0阶段,实现了可编程货币,即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以以太坊为标志的区块链2.0阶段,实现了可编程金融;以IOTA所标志的区块链3.0阶段,应用从金融延伸到各个领域。

以此类推,区块链技术未来必然是要进入4.0时代的,这个4.0时代到底会是怎样呢?

有人说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在于对双向链数据结构的研究,而在InterVelue看来,不仅仅如此。

通过专业的研究分析总结,我们发现目前的区块链技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性能低。性能过低是当前区块链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比特币使用的区块链理论上每秒最多只能处理七笔交易,以太坊稍有提高,但也远远不能满足应用需求。

使用门槛高。今天的区块链应用程序仅仅是为那些知道如何使用它们的少数技术专家建立的,而不是主流消费者。几乎所有的区块链应用都要求用户运行区块链节点。涉及的学习花费延迟了普通大众的采用。

使用成本高。区块链技术的高使用成本是其主流应用落地推广的另一个主要障碍,同时也限制了需要灵活构建免费服务的开发人员。

平台锁定。与任何计算机技术的初期一样,区块链存在严重的"平台锁定"问题。开发人员必须决定支持哪个区块链,然后实施该特定平台的代码,因此将应用程序切换到其他区块链非常困难。开发人员不希望被锁定在某一种区块链技术中,而是需要这些应用程序能在多个平台上运行,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

应用范围较窄。当前人们对区块链抱有很高的期望,特别是随着加密数字货币价格日益上涨,各大新闻媒体为区块链绘制了非常美好的蓝图。但实际上,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区块链服务缺乏丰富的功能,应用范围较窄。在区块链开发社区中也缺乏相应的鼓励贡献机制。

那么区块链想要得到长远发展并顺利进入4.0时代,当前迫切需要开展底层协议研究,攻克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对区块链技术层面各个维度进行重新设计或加以改进。

作为区块链4.0时代的先行者,InterValue对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各个层面均作了很大改进,在部分层面提出了突破性创新。InterValue主要技术创新包括:

①在底层P2P网络节点通信层面,结合现有基于Tor的匿名通信网络、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VPN、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内容共享网络的优点实现了独创的匿名P2P通信网络,设计实现了节点匿名接入的方法,并实现了私有加密的通信协议,极大地增强了底层通信网络中节点的匿名性,确保节点间通信难以被追踪和破解。

②在底层数据结构层面,采用增强有向无环图(DAG)——哈希网(HashNet、HN)的新型数据结构,极大地减少了节点所需存储空间,提高底层数据存储效率和安全性。

③在分布式共识机制层面,设计了基于哈希网数据结构的HashNet共识机制、基于随机选择函数的拜占庭协商(BA-VRF)共识机制和基础DAG共识机制,提出了基于HashNet的增强DAG共识和用于公证人选择的BA-VRF共识机制相结合的双层共识机制。交易并发量高、交易确认速度快,可快速构建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

④在抗量子攻击层面,采用新型抗量子攻击密码算法,通过使ECDSA签名算法替换为基于整数格的NTRUsign签名算法,同时用Keccak-512哈希算法替换现有的SHA系列算法,降低了量子计算飞速发展和量子计算机逐步普及带来的威胁。

⑤在匿名交易层面,结合门罗币和ZCash等加密虚拟货币的特性,通过零知识证明和环签名,设计了效费比极高和安全性极好的交易匿名和隐私保护方法,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隐私保护需求。

⑥在智能合约层面,综合使用非图灵完备的声明式智能合约和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支持引入外部定量触发条件,支持第三方资产发行,能以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等形式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

⑦在跨链通信和多链融合层面,采用中继链技术将跨链通信和多链融合功能模块作为单独一层Overlay来实现,既能够保持跨链操作的独立性,又能够复用InterValue基础链的各种功能。

⑧在生态激励层面,综合使用多种Token分配手段和方法,并支持双层挖矿用于矿工激励。

⑨在行业应用层面,通过流通支付JSON-RPC,数据传输JSON-RPC,数据搜索JSON-RPC,合约调用JSON-RPC等行业通用接口的开发,支撑上层的各类应用。

关键字:研究结构数据未来

本文摘自:百家号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