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动办公业界动态 → 正文

阿里钉钉的逆袭逻辑:“富二代”比你更努力

责任编辑:jacky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20 10:18:06 本文摘自:中国经营报

阿里钉钉

钉钉是什么?相信一年之前,很多人会把它理解为一个动作:抡锤钉钉子。如今再问钉钉是什么?很多人都知道它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款产品,是专门提升工作协同效率的手机客户端,是立足于企业级应用的社交软件。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什么原因让钉钉从默默无闻到闻名遐迩?今年全国两会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掀起的“双创”大潮无疑是钉钉成功的重要推手。

阿里巴巴的钉钉团队成为“双创”的有力践行者,钉钉这款产品不但是阿里内部的创新产品,而且也是创业企业忠实的服务者,很多初创企业均受益于钉钉提供的高效服务,提高了办公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既脱胎于“双创”,又服务于“双创”,钉钉团队做到这些的秘诀是什么?记者为此采访了钉钉创业团队、钉钉用户企业、专家学者及官员,对此进行揭秘和解读。

一年前,没有人知道,阿里内部几个产品人正在谋划着开发钉钉这样一个产品。

一年后,钉钉成为企业级应用的明星产品,收获了满满的鲜花和掌声,企业用户数突破百万级。

在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时代,钉钉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完美逆袭。

在今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脱胎于阿里的钉钉看上去像个创业圈里的“富二代”,实际上钉钉的负责人陈航(花名“无招”)却说钉钉是屌丝团队,屌丝能够逆袭成功,秘诀只有一个:用户!

从零开始的内部创业

钉钉团队最初只有6个人,脱胎于来往团队。

众所周知,来往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老大强推、明星站台,曾经风光无限。然而,互联网产品讲的是时间窗口,来往的起步错过了时间窗口,可谓生不逢时。

不过,对于来往这个产品的打造,整个阿里并非全无收获。 因为从这个产品开始,整个集团ALL IN无线,阿里系从PC时代电商老大的优越感中觉醒,快速转换为怎么样快速移动化的忧患意识,无论是团队的打造还是社交产品经验的积累都是大有裨益。

然而,到了2014年底,来往依旧不温不火。未来究竟往哪个方向走?来往内部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坚持要继续在来往“扎堆”(来往最成功的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而以陈航为首的几个人觉得应该另起炉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钉钉产品线负责人吴振昊(花名“么么茶”)表示,那时侯,大家直觉想做一款企业社交应用,原因有两个:一是第一品牌缺失,人们一提及朋友社交软件会想到微信,但是企业社交好象没有第一品牌。第二个原因是阿里团队本就有2B的基因,更易理解和把握企业需求。

说干就干,陈航开始带着6个人的团队进行企业的痛点调研。阿里最多的企业资源是电商企业。于是,陈航团队找了一个中小型电商企业进行调研,这家企业的特点是集中办公,每个小二都有电脑。最初的调研并不顺利。

当被问及公司在内部沟通上遇到什么难题,他们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原因很简单,所有的员工都是在线工作状态,有什么问题线上直接沟通,整个办公室也就几十号人,有事站起来喊一嗓子也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这次访谈的是一个中层管理者,他并不会站在老板角度去思考企业内部沟通问题。

在初期企业访谈调研的过程中,陈航团队就决定独立于阿里之外开发钉钉这个产品,甚至连办公地点都从阿里园区搬到了淘宝最初起家的湖畔家园。

吴振昊告诉记者,一个产品最初给用户的认知非常重要。比如,最初他们曾经想过在来往上嫁接一个类似于“工作圈”的东西,但来往给人印象已经形成,再去做嫁接很难成气候。是否在旺旺基础上去做?旺旺的产品功能就是买家和卖家的沟通交流工具,第一印象也已经形成。

要实现完全的创新,就得去阿里化,就得从零开始。陈航和他的6个伙伴把自己的定位为创业团队,开始了一个全新产品的打造。

找准痛点快速迭代

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因为“痛点”应运而生。陈航的理想就是解决中小企业沟通中的痛点。然而,最初找到的电商企业访谈,结果不尽如人意。“痛点”似乎不是特别明显。

陈航又领着团队重新访谈,这一次找一家传统的线下企业——一家卖电脑的公司,大约有100多员工,在全国不同的城市有卖场。这一次,访谈对象是这家公司的老板。

吴振昊回忆,这是一个典型的销售型企业的老板,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工作上,但是工作中移动互联网化非常弱。

这家企业的老板在管理上的痛点非常明显。首先,这家公司有异地办公室,经常要开电话会议,可是他们公司买的一套电话会议系统非常难用。其次,这个老板总是特别爱忘事,等到他想起来某件事再传达给下属,就会效率特别低,而临时想起来的事项要通知出去,怎么快速到达是个问题。第三,企业内部有微信群,他会经常在群里分派任务,任务分派之后,会有很多人在下面回复收到之类,由于人多,他也分不清哪些人回答了,哪些人没有回答,他的方法是回头一个个查看谁没有回复,效率很低。

基于这次访谈,这家公司成了钉钉的第一家共创企业。钉钉的产品雏形就此形成。吴振昊表示,最初钉钉产品就是聚焦于这个公司的痛点。先不考虑其他企业的普遍需求,先把这家公司痛点解决掉,以他为样本。当时,钉钉团队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不能服务好这一家企业,也不可能服务于更多的企业。

钉钉的最初创新功能,如电话会议、已读未读、DING一下都是基于这样一个个体企业的需求。针对这样的需求,钉钉1.0版本低调上线了。

钉钉上线之初,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使用者也是一大堆吐槽。不过钉钉团队坚持了两件事,一是产品快速迭代,二是坚持用户共创。

所谓共创,是阿里内部的传统,由阿里团队和客户共同针对产品头脑风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机制。

在1.0到1.3版本之间,钉钉团队曾经一度遭遇低谷。不过,陈航是个有点理想主义和使命感的人。他坚信围绕着用户的需求,肯定能找到方向。他带领的团队像任何一个草根创业团队一样,快速迭代产品。每周进行用户访谈,几乎每两三周就有一次产品的迭代和更新。

在这个过程中,已有的功能日益优化,而新功能逐步出现诸如澡堂模式,电话会议的去噪音的功能等等。

在版本迭代过程中,钉钉这个产品在2015年5月26日迎来了一个里程碑,2.0版本的发布。此时,钉钉的企业用户数突破30万家,覆盖了100多个行业,300个城市。

此时,钉钉才真正站到媒体聚光灯下。2.0版本发布后,钉钉下载量飙升。实际上,钉钉的创新精神也获得苹果应用商店的推崇,有一段时间,钉钉始终位于苹果应用商店推荐榜单前列。

从小产品到大生态

2.0版本之后,钉钉开始受到重视,也颇得阿里集团管理层的关注,成为阿里内部创新、创业的一个典型。要知道,阿里系一直被评价为商务能力强,产品能力弱的互联网公司。

吴振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团队最初开发钉钉时,就是憋着一口气:“就是要开发出一款好产品。”钉钉能受到阿里高层的关注,主要的原因还是产品本身。当时,阿里内部的同事有很多人开始使用钉钉,且口碑很好,用户留存率很高。

一个很常见的场景是,一个部门负责人临时要召集会议,会议有可能还是跨部门的,此时,秘书要一一打电话通知是个浩大的工程。但是DING的功能一秒便能解决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的通知问题。

当然,阿里内部员工最初也并非一致点赞。关于已读未读这个功能,就受到很多人吐槽,认为这是反人性的。原因很简单,老板在群里说话,自己再也没办法装没看见了。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阿里内部经常有项目需要跨部门协作,沟通效率很重要,当自己是会议主导者,成为信息发送者时,钉钉功能又使自己提升了效率。于是,吐槽慢慢也变成赞许。而且,在之后的版本迭代中,邮件、审批等都被打通,工作效率被明显提升。

事实上,如果将钉钉定位为一个社交产品,并不准确。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工作沟通协作的工具。工作中,人们在传递信息过程中要的就是效率。正因为此,2.0版本发布时,其传播定位是“一个工作方式”。

不过,沟通只是企业级应用的一个非常小的切口。在与企业共创中,钉钉团队发现,许多企业的需求是非常个性化的,而且许多企业有将企业已有CRM、OA系统打通的需求。而钉钉很难通过一个产品满足所有的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8月31日,钉钉正式对外发布了“C++”战略,宣布开放平台,开始走生态化发展之路。对此,吴振昊打了个比方,苹果手机都有自带除了通话就是拍照、地图、搜索等基本功能,一个用户购买了一台苹果手机,可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但是个性化需求都是需要通过苹果商店的第三方开发者去满足。

钉钉也秉承了这样的开放思路,基础应用都是免费的,但是企业级应用,付费的个性化需求也很强烈。钉钉的“C++”的“C”指的是基于钉钉自身的统一通讯和工作商务关系等基础服务,第一个“+”指的是合作伙伴接入钉钉后实现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能力提升、服务升级和渠道拓展;第二个“+”指的是钉钉与ISV(独立软件开发商)一起,为中小企业用户带来工作商务沟通协同效率提升。

在钉钉宣布开放战略后,许多合作伙伴加入钉钉的生态,Tower是一款团队协作工具,满足用户在线讨论、任务指派管理、文件共享等团队协作方面的需求。8月31日,Tower与钉钉启动合作,经过几个月的驻场开发,11月初双方合作的产品套件首次上线,结果使双方万万没想到的是,1000个企业测试名额在短短几分钟被抢空。

被震惊到的,不仅是Tower团队,许多第三方合作伙伴都收获颇丰:和创企业在合作后,7天内陡增客户13000家,而此前5年,和创积累的客户数量才只有35000家。另一个合作伙伴蓝凌,与钉钉合作开发两个应用“日报”和“考勤”。其中“日报”目前已经为蓝凌带来20000+的企业客户,“考勤”亦遭到疯抢,刚上线5分钟内剧增1000+的试用用户。

据了解,钉钉生态战略发布以来,钉钉开放平台的注册ISV已经达到300+,合作伙伴已达50余家。

钉钉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产品到生态的升级。陈航表示,未来钉钉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企业级大生态。

记者观察

钉钉的“闪电”和“翅膀”

作为一个跑电商的记者,杭州是每年都要去若干次的。但是今年5月份的钉钉2.0发布会我并未到场。那时候,从新闻角度看,比起天猫、淘宝、菜鸟等阿里系其他的业务,钉钉显得非常不起眼。

时隔一周,记者从杭州飞北京。在飞机上偶遇了钉钉的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飞机起飞前,无招一直在打着工作电话,直至飞机即将起飞才关机。

飞机起飞后,不得已关掉工作电话的无招开始给我这个“陌生人”讲钉钉。主题就是:钉钉是一款特别牛的产品。喋喋不休了一路还不够,飞机降落后,他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演示钉钉的功能。直至我表达出“确实很牛”这种评价,他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后来得知,无招逢人便讲钉钉是出了名的,就是下馆子吃碗馄饨,他也要见缝插针为老板老板娘演示钉钉。

当时在飞机上,除了给我讲钉钉,无招还“号召”前排的一位团队成员也要给旁边的旅客讲。我心想“这真是一个爱上自己产品的产品经理”。

得知他是钉钉的创始人,对于他这样积极的推荐产品,我表示出不解,潜台词是作为一名老大,这样向陌生人推荐是不是有点难为情呢?结果,无招却给我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亲眼见过小米董事长雷军在飞机上给别人推荐米聊。言语之间的意思,所有的产品经理都应该对自己的产品有这样的热爱。

这次偶遇之后,再未见过无招。但钉钉在这一年却风声水起,收获点赞无数。

这让我想起网上流传最多的一个段子:最可怕的是比你还牛逼的人比你更努力。钉钉团队就是这类团队。

和无招一起最初创业做钉钉的团队成员都是阿里的老员工,按照工龄看,是阿里上市之后已经获得财务自由的那类人。

然而,无招近一年的工作状态却完全像是个毫无背景的创业者。钉钉的市场部负责人克琳和无招出差,飞机晚点,到达目的地已经凌晨1点了。下了飞机,无招不是直奔酒店,而是说了一句令克琳崩溃的话:“走,跟我去谈一个客户。”当天,无招和客户谈到凌晨4点,第二天早晨8点起床,工作日程不变。

在这样的老板的“疯狂工作”的模式下,钉钉团队的执行力超强,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从一个无人看好,无资源,无预算的产品变成年度企业级产品的新星。

即然啥也没有,只能回归产品本质。死磕用户体验,是许多产品经理成功之道,从乔布斯、张小龙到无招无一例外。

对于一款移动端产品来说,产品经理的角色显得极其重要,因为产品经理决定了产品的方向,产品的体验。最初,钉钉团队其实没有多少很牛的产品经理,4个人有3个都是前端开发转岗而来。

团队没有优势,反而让钉钉团队更加接地气,他们只秉承一条:客户需求。无招每周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客户在一起聊天,从中发现钉钉的可改进之处。

回归产品,回归客户需求,是钉钉团队成功的内因。

有了方向,有了努力,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也未必会成功,创业圈里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外在环境、时间窗口等外在原因都可能决定一个创业公司的生死。

对于大企业内部创业项目来说,能够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原因是企业内部创业的创业者往往都有退路,且内部创业往往又受企业制度和长官意志的影响。你很难想象所有员工都用老板脑子思考问题的企业,内部创业能够成功。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钉钉的成功的土壤是基因和文化。

先说基因,阿里一直是2B型企业,从B2B到现在,阿里2B的能力已经成为了这家企业的基因。2B的基因下,思考逻辑是企业老板需要什么,2C的基因下的思考逻辑是个人需要什么。正是因为这种基因的差别,阿里没有做好以人为连接点的社交,而腾讯没有做好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电商。

2B的基因,让钉钉团队回归自己熟悉的话语体系以及思考逻辑。这是一个根本。

还有一个必要条件是文化。与传统企业相比,阿里的文化里长官意志并不十分强烈,而这些年来,阿里组织结构频繁变化,就是为了在管理方式上更加协同化,业务推动能够更多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长官意志。前不久,阿里集团CEO张勇发表公开信,组织架构进一步清晰为大中台、小前台。前台对市场最为敏感,需要灵活多变,快速决策,而中台起到的作用是支持前台快速适应市场。

阿里一直在探索哪一种组织架构是适应互联网快速变化,是能发挥年轻甚至基层员工智慧的。

在这样的一种组织文化中,独立思想得到了尊重,而创新能力恰恰需要独立思想。

举个例子,当年,来往高调上线,马云等一众高管站台支持。尽管如此,阿里内网上对这个产品不看好的言论有许多,有的甚至是尖锐批评。在传统企业,这是不可想象的,“老大们定下的产品战略,普通员工就该喝彩,怎么能胡乱批评呢”。而阿里的文化恰恰是尊重不同观点和独立思想。

这让我想到某传统制造型企业搞内部创业,实际上,在记者看来,这顶多算得上内部创新。传统制造型企业的文化里最缺乏的就是独立思想。自上而下的思想逻辑和话语体系已经渗入骨髓。老板的思想等于正确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没有独立思想,没有反权威的文化土壤,怎么可能有创业团队脱颖而出?

从这个角度看,钉钉团队的成功,恰恰是源为阿里的基因和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体系下,才有了钉钉团队的“出走”,才有了今天的钉钉。

无招在飞机上给我讲钉钉LOGO的设计理念:下边是闪电,上边是翅膀,闪电是尖锐的,代表了快和刺穿的能力,而翅膀代表了梦想的远大。讲这些的时候,他的眼神闪闪发光。实际上,阿里人还有个深入骨髓的东西:梦想和使命感。而这些决定了格局,这是钉钉从一个产品变成一个生态的原动力。

关键字:蓝凌迭代过程

本文摘自:中国经营报

x 阿里钉钉的逆袭逻辑:“富二代”比你更努力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移动办公业界动态 → 正文

阿里钉钉的逆袭逻辑:“富二代”比你更努力

责任编辑:jacky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20 10:18:06 本文摘自:中国经营报

阿里钉钉

钉钉是什么?相信一年之前,很多人会把它理解为一个动作:抡锤钉钉子。如今再问钉钉是什么?很多人都知道它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款产品,是专门提升工作协同效率的手机客户端,是立足于企业级应用的社交软件。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什么原因让钉钉从默默无闻到闻名遐迩?今年全国两会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掀起的“双创”大潮无疑是钉钉成功的重要推手。

阿里巴巴的钉钉团队成为“双创”的有力践行者,钉钉这款产品不但是阿里内部的创新产品,而且也是创业企业忠实的服务者,很多初创企业均受益于钉钉提供的高效服务,提高了办公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既脱胎于“双创”,又服务于“双创”,钉钉团队做到这些的秘诀是什么?记者为此采访了钉钉创业团队、钉钉用户企业、专家学者及官员,对此进行揭秘和解读。

一年前,没有人知道,阿里内部几个产品人正在谋划着开发钉钉这样一个产品。

一年后,钉钉成为企业级应用的明星产品,收获了满满的鲜花和掌声,企业用户数突破百万级。

在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时代,钉钉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完美逆袭。

在今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脱胎于阿里的钉钉看上去像个创业圈里的“富二代”,实际上钉钉的负责人陈航(花名“无招”)却说钉钉是屌丝团队,屌丝能够逆袭成功,秘诀只有一个:用户!

从零开始的内部创业

钉钉团队最初只有6个人,脱胎于来往团队。

众所周知,来往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老大强推、明星站台,曾经风光无限。然而,互联网产品讲的是时间窗口,来往的起步错过了时间窗口,可谓生不逢时。

不过,对于来往这个产品的打造,整个阿里并非全无收获。 因为从这个产品开始,整个集团ALL IN无线,阿里系从PC时代电商老大的优越感中觉醒,快速转换为怎么样快速移动化的忧患意识,无论是团队的打造还是社交产品经验的积累都是大有裨益。

然而,到了2014年底,来往依旧不温不火。未来究竟往哪个方向走?来往内部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坚持要继续在来往“扎堆”(来往最成功的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而以陈航为首的几个人觉得应该另起炉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钉钉产品线负责人吴振昊(花名“么么茶”)表示,那时侯,大家直觉想做一款企业社交应用,原因有两个:一是第一品牌缺失,人们一提及朋友社交软件会想到微信,但是企业社交好象没有第一品牌。第二个原因是阿里团队本就有2B的基因,更易理解和把握企业需求。

说干就干,陈航开始带着6个人的团队进行企业的痛点调研。阿里最多的企业资源是电商企业。于是,陈航团队找了一个中小型电商企业进行调研,这家企业的特点是集中办公,每个小二都有电脑。最初的调研并不顺利。

当被问及公司在内部沟通上遇到什么难题,他们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原因很简单,所有的员工都是在线工作状态,有什么问题线上直接沟通,整个办公室也就几十号人,有事站起来喊一嗓子也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这次访谈的是一个中层管理者,他并不会站在老板角度去思考企业内部沟通问题。

在初期企业访谈调研的过程中,陈航团队就决定独立于阿里之外开发钉钉这个产品,甚至连办公地点都从阿里园区搬到了淘宝最初起家的湖畔家园。

吴振昊告诉记者,一个产品最初给用户的认知非常重要。比如,最初他们曾经想过在来往上嫁接一个类似于“工作圈”的东西,但来往给人印象已经形成,再去做嫁接很难成气候。是否在旺旺基础上去做?旺旺的产品功能就是买家和卖家的沟通交流工具,第一印象也已经形成。

要实现完全的创新,就得去阿里化,就得从零开始。陈航和他的6个伙伴把自己的定位为创业团队,开始了一个全新产品的打造。

找准痛点快速迭代

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因为“痛点”应运而生。陈航的理想就是解决中小企业沟通中的痛点。然而,最初找到的电商企业访谈,结果不尽如人意。“痛点”似乎不是特别明显。

陈航又领着团队重新访谈,这一次找一家传统的线下企业——一家卖电脑的公司,大约有100多员工,在全国不同的城市有卖场。这一次,访谈对象是这家公司的老板。

吴振昊回忆,这是一个典型的销售型企业的老板,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工作上,但是工作中移动互联网化非常弱。

这家企业的老板在管理上的痛点非常明显。首先,这家公司有异地办公室,经常要开电话会议,可是他们公司买的一套电话会议系统非常难用。其次,这个老板总是特别爱忘事,等到他想起来某件事再传达给下属,就会效率特别低,而临时想起来的事项要通知出去,怎么快速到达是个问题。第三,企业内部有微信群,他会经常在群里分派任务,任务分派之后,会有很多人在下面回复收到之类,由于人多,他也分不清哪些人回答了,哪些人没有回答,他的方法是回头一个个查看谁没有回复,效率很低。

基于这次访谈,这家公司成了钉钉的第一家共创企业。钉钉的产品雏形就此形成。吴振昊表示,最初钉钉产品就是聚焦于这个公司的痛点。先不考虑其他企业的普遍需求,先把这家公司痛点解决掉,以他为样本。当时,钉钉团队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不能服务好这一家企业,也不可能服务于更多的企业。

钉钉的最初创新功能,如电话会议、已读未读、DING一下都是基于这样一个个体企业的需求。针对这样的需求,钉钉1.0版本低调上线了。

钉钉上线之初,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使用者也是一大堆吐槽。不过钉钉团队坚持了两件事,一是产品快速迭代,二是坚持用户共创。

所谓共创,是阿里内部的传统,由阿里团队和客户共同针对产品头脑风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机制。

在1.0到1.3版本之间,钉钉团队曾经一度遭遇低谷。不过,陈航是个有点理想主义和使命感的人。他坚信围绕着用户的需求,肯定能找到方向。他带领的团队像任何一个草根创业团队一样,快速迭代产品。每周进行用户访谈,几乎每两三周就有一次产品的迭代和更新。

在这个过程中,已有的功能日益优化,而新功能逐步出现诸如澡堂模式,电话会议的去噪音的功能等等。

在版本迭代过程中,钉钉这个产品在2015年5月26日迎来了一个里程碑,2.0版本的发布。此时,钉钉的企业用户数突破30万家,覆盖了100多个行业,300个城市。

此时,钉钉才真正站到媒体聚光灯下。2.0版本发布后,钉钉下载量飙升。实际上,钉钉的创新精神也获得苹果应用商店的推崇,有一段时间,钉钉始终位于苹果应用商店推荐榜单前列。

从小产品到大生态

2.0版本之后,钉钉开始受到重视,也颇得阿里集团管理层的关注,成为阿里内部创新、创业的一个典型。要知道,阿里系一直被评价为商务能力强,产品能力弱的互联网公司。

吴振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团队最初开发钉钉时,就是憋着一口气:“就是要开发出一款好产品。”钉钉能受到阿里高层的关注,主要的原因还是产品本身。当时,阿里内部的同事有很多人开始使用钉钉,且口碑很好,用户留存率很高。

一个很常见的场景是,一个部门负责人临时要召集会议,会议有可能还是跨部门的,此时,秘书要一一打电话通知是个浩大的工程。但是DING的功能一秒便能解决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的通知问题。

当然,阿里内部员工最初也并非一致点赞。关于已读未读这个功能,就受到很多人吐槽,认为这是反人性的。原因很简单,老板在群里说话,自己再也没办法装没看见了。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阿里内部经常有项目需要跨部门协作,沟通效率很重要,当自己是会议主导者,成为信息发送者时,钉钉功能又使自己提升了效率。于是,吐槽慢慢也变成赞许。而且,在之后的版本迭代中,邮件、审批等都被打通,工作效率被明显提升。

事实上,如果将钉钉定位为一个社交产品,并不准确。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工作沟通协作的工具。工作中,人们在传递信息过程中要的就是效率。正因为此,2.0版本发布时,其传播定位是“一个工作方式”。

不过,沟通只是企业级应用的一个非常小的切口。在与企业共创中,钉钉团队发现,许多企业的需求是非常个性化的,而且许多企业有将企业已有CRM、OA系统打通的需求。而钉钉很难通过一个产品满足所有的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8月31日,钉钉正式对外发布了“C++”战略,宣布开放平台,开始走生态化发展之路。对此,吴振昊打了个比方,苹果手机都有自带除了通话就是拍照、地图、搜索等基本功能,一个用户购买了一台苹果手机,可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但是个性化需求都是需要通过苹果商店的第三方开发者去满足。

钉钉也秉承了这样的开放思路,基础应用都是免费的,但是企业级应用,付费的个性化需求也很强烈。钉钉的“C++”的“C”指的是基于钉钉自身的统一通讯和工作商务关系等基础服务,第一个“+”指的是合作伙伴接入钉钉后实现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能力提升、服务升级和渠道拓展;第二个“+”指的是钉钉与ISV(独立软件开发商)一起,为中小企业用户带来工作商务沟通协同效率提升。

在钉钉宣布开放战略后,许多合作伙伴加入钉钉的生态,Tower是一款团队协作工具,满足用户在线讨论、任务指派管理、文件共享等团队协作方面的需求。8月31日,Tower与钉钉启动合作,经过几个月的驻场开发,11月初双方合作的产品套件首次上线,结果使双方万万没想到的是,1000个企业测试名额在短短几分钟被抢空。

被震惊到的,不仅是Tower团队,许多第三方合作伙伴都收获颇丰:和创企业在合作后,7天内陡增客户13000家,而此前5年,和创积累的客户数量才只有35000家。另一个合作伙伴蓝凌,与钉钉合作开发两个应用“日报”和“考勤”。其中“日报”目前已经为蓝凌带来20000+的企业客户,“考勤”亦遭到疯抢,刚上线5分钟内剧增1000+的试用用户。

据了解,钉钉生态战略发布以来,钉钉开放平台的注册ISV已经达到300+,合作伙伴已达50余家。

钉钉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产品到生态的升级。陈航表示,未来钉钉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企业级大生态。

记者观察

钉钉的“闪电”和“翅膀”

作为一个跑电商的记者,杭州是每年都要去若干次的。但是今年5月份的钉钉2.0发布会我并未到场。那时候,从新闻角度看,比起天猫、淘宝、菜鸟等阿里系其他的业务,钉钉显得非常不起眼。

时隔一周,记者从杭州飞北京。在飞机上偶遇了钉钉的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飞机起飞前,无招一直在打着工作电话,直至飞机即将起飞才关机。

飞机起飞后,不得已关掉工作电话的无招开始给我这个“陌生人”讲钉钉。主题就是:钉钉是一款特别牛的产品。喋喋不休了一路还不够,飞机降落后,他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演示钉钉的功能。直至我表达出“确实很牛”这种评价,他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后来得知,无招逢人便讲钉钉是出了名的,就是下馆子吃碗馄饨,他也要见缝插针为老板老板娘演示钉钉。

当时在飞机上,除了给我讲钉钉,无招还“号召”前排的一位团队成员也要给旁边的旅客讲。我心想“这真是一个爱上自己产品的产品经理”。

得知他是钉钉的创始人,对于他这样积极的推荐产品,我表示出不解,潜台词是作为一名老大,这样向陌生人推荐是不是有点难为情呢?结果,无招却给我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亲眼见过小米董事长雷军在飞机上给别人推荐米聊。言语之间的意思,所有的产品经理都应该对自己的产品有这样的热爱。

这次偶遇之后,再未见过无招。但钉钉在这一年却风声水起,收获点赞无数。

这让我想起网上流传最多的一个段子:最可怕的是比你还牛逼的人比你更努力。钉钉团队就是这类团队。

和无招一起最初创业做钉钉的团队成员都是阿里的老员工,按照工龄看,是阿里上市之后已经获得财务自由的那类人。

然而,无招近一年的工作状态却完全像是个毫无背景的创业者。钉钉的市场部负责人克琳和无招出差,飞机晚点,到达目的地已经凌晨1点了。下了飞机,无招不是直奔酒店,而是说了一句令克琳崩溃的话:“走,跟我去谈一个客户。”当天,无招和客户谈到凌晨4点,第二天早晨8点起床,工作日程不变。

在这样的老板的“疯狂工作”的模式下,钉钉团队的执行力超强,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从一个无人看好,无资源,无预算的产品变成年度企业级产品的新星。

即然啥也没有,只能回归产品本质。死磕用户体验,是许多产品经理成功之道,从乔布斯、张小龙到无招无一例外。

对于一款移动端产品来说,产品经理的角色显得极其重要,因为产品经理决定了产品的方向,产品的体验。最初,钉钉团队其实没有多少很牛的产品经理,4个人有3个都是前端开发转岗而来。

团队没有优势,反而让钉钉团队更加接地气,他们只秉承一条:客户需求。无招每周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客户在一起聊天,从中发现钉钉的可改进之处。

回归产品,回归客户需求,是钉钉团队成功的内因。

有了方向,有了努力,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也未必会成功,创业圈里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外在环境、时间窗口等外在原因都可能决定一个创业公司的生死。

对于大企业内部创业项目来说,能够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原因是企业内部创业的创业者往往都有退路,且内部创业往往又受企业制度和长官意志的影响。你很难想象所有员工都用老板脑子思考问题的企业,内部创业能够成功。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钉钉的成功的土壤是基因和文化。

先说基因,阿里一直是2B型企业,从B2B到现在,阿里2B的能力已经成为了这家企业的基因。2B的基因下,思考逻辑是企业老板需要什么,2C的基因下的思考逻辑是个人需要什么。正是因为这种基因的差别,阿里没有做好以人为连接点的社交,而腾讯没有做好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电商。

2B的基因,让钉钉团队回归自己熟悉的话语体系以及思考逻辑。这是一个根本。

还有一个必要条件是文化。与传统企业相比,阿里的文化里长官意志并不十分强烈,而这些年来,阿里组织结构频繁变化,就是为了在管理方式上更加协同化,业务推动能够更多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长官意志。前不久,阿里集团CEO张勇发表公开信,组织架构进一步清晰为大中台、小前台。前台对市场最为敏感,需要灵活多变,快速决策,而中台起到的作用是支持前台快速适应市场。

阿里一直在探索哪一种组织架构是适应互联网快速变化,是能发挥年轻甚至基层员工智慧的。

在这样的一种组织文化中,独立思想得到了尊重,而创新能力恰恰需要独立思想。

举个例子,当年,来往高调上线,马云等一众高管站台支持。尽管如此,阿里内网上对这个产品不看好的言论有许多,有的甚至是尖锐批评。在传统企业,这是不可想象的,“老大们定下的产品战略,普通员工就该喝彩,怎么能胡乱批评呢”。而阿里的文化恰恰是尊重不同观点和独立思想。

这让我想到某传统制造型企业搞内部创业,实际上,在记者看来,这顶多算得上内部创新。传统制造型企业的文化里最缺乏的就是独立思想。自上而下的思想逻辑和话语体系已经渗入骨髓。老板的思想等于正确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没有独立思想,没有反权威的文化土壤,怎么可能有创业团队脱颖而出?

从这个角度看,钉钉团队的成功,恰恰是源为阿里的基因和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体系下,才有了钉钉团队的“出走”,才有了今天的钉钉。

无招在飞机上给我讲钉钉LOGO的设计理念:下边是闪电,上边是翅膀,闪电是尖锐的,代表了快和刺穿的能力,而翅膀代表了梦想的远大。讲这些的时候,他的眼神闪闪发光。实际上,阿里人还有个深入骨髓的东西:梦想和使命感。而这些决定了格局,这是钉钉从一个产品变成一个生态的原动力。

关键字:蓝凌迭代过程

本文摘自:中国经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