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英特尔发展之道:谁来驱动这颗奔腾的“芯”?

责任编辑:editor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15 19:03:27 本文摘自:《环球企业家》杂志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这句经典广告语让人们深刻记住了作为全球最大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的英特尔。1968 年,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和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在硅谷共同?创立了英特尔公司。此后40多年里,这家公司在芯片创新、技术开发、产品与平台等领域的创新一直是行业的领头羊。

究竟谁在背后驱动英特尔不断奔腾的“芯”呢?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旗下的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1991年,英特尔就开始成立了自己的投资部门。英特尔投资是一家有别于传统风险投资机构的“耳目投资”公司,具有战略意义。其使命是为英特尔整体发展战略提供了解整体产业的资讯,并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支持,而一般风险投资公司追求的财务回报则排在这些之后。

英特尔很早就意识到只有打造整个产业生态圈才能够给企业带来长远发展。2014年迄今为止,英特尔投资已投资120个项目,其中包含55项新投资项目和65项后续投资项目,投资了共计3.44亿美元,其中2.43亿美元用于新投资。收购和投资的大量企业,也为英特尔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近日的“英特尔投资部全球高峰会上”,英特尔又宣布投资16家科技公司,总金额约6200万美元。

这其中,有一家是13岁中学生Shubham Banerjee创立的Braigo Labs Inc。公司,他采用乐高吉姆和英特尔芯片做了第一款盲文打印机。目前这款设备已经使盲文打印机均价从2千美元降到了350美元。英特尔这种独具慧眼的投资逻辑究竟是怎样的呢?

坚守

英特尔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许盛渊原本是会计师出身,2000年加入位于美国加州的英特尔公司也是从财务工作做起。2004年,他来到北京成为英特尔投资中国团队的一员。英特尔投资1998年决定在中国展开业务的时候,国内风投才刚刚起步。“当时跟英特尔投资一起进入中国做风投的,坚持到现在的可能只剩下IDG、赛富、软银等五六家了。”许盛渊感慨这十年来的市场变迁:早些年,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是海归创业,而现在互联网创业者中大多是本地出生、学习、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能力很强,且非常了解本地市场的需求。

大浪淘沙,英特尔投资不仅挺过了2000年国内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之后至2005年的风投低潮期,还在种种考验过后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从1998年投资到现在,英特尔在中国已经累计投资超过7亿美元,投资的企业超过120多家,其中有30多家企业已经成功上市,或者完成了退出的并购交易。“我们最早的一批投资对象,包括搜狐等,还有东软、凤凰媒体等都已经成功上市,有的已经完成并购交易。”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英特尔投资总裁苏爱文(Arvind Sodhani)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英特尔投资只关注IT(信息技术)和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许盛渊对《环球企业家》解释投资策略,“只投和英特尔有关的企业,投资效率会比较高”。他有时需要果断拒绝一些找上门的人,因为他们希望去投资农业或者房地产。这种高效可以从一组数字中得到印证:从1991年到现在,英特尔投资公司在全球投资了超过1400多家公司,目前依然保持着每年最少投资五六十个新项目的水平,但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大的投资量,其成功退出的比率居然达到了30%。

对于互联网而言,2000年疯狂的年份。“那时候我在硅谷英特尔工作,一年手上同时在做六七个项目 。2000年互联网上市热潮,让英特尔在美国成功退出了不少公司。”许盛渊回忆说。但当时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风险投资依然是比较陌生的字眼,但在硅谷工作多年的许盛渊看到了中国市场和硅谷的相似之处。很多人认为硅谷模式难以复制,“但我认为如果有第二个硅谷的话,就会出现在中国这个生态系统里,像北京或是深圳—深圳的创新生态系统很强,北京创业者心态很开放,也有硅谷的味道。”许盛渊说。

2000年互联网行业泡沫破灭,整个风险投资行业进入了漫长的寒冬,悲观的情绪在行业蔓延。直至2005年,A股回暖,风投再度风生水起。在这轮洗牌中,很多投资公司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但英特尔坚守了下来。在谈到坚守之道时,许盛渊认为,市场会有起伏,行业也会有变化和调整。在市场大环境可以去做IPO的时候,每个投资机构就都会很赚钱。但反过来,IPO关闸时,投资的公司很难退出,但估值比较低,反而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1991年,英特尔投资了加拿大的Smart Technology,这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电子白板的创新与市场推广的公司。之后20多年里,英特尔投资一直持有这家公司,最开始只投资了300万美金,到最后退出的时候这笔钱的价值是10亿美金。“这便是我们跟其他风投不一样的地方,投资项目没有周期限制,能够长期持有。”许盛渊表示。与其他投资者相比,英特尔最大的优势在于稳定性。其他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基金,在市场比较好的时候都纷纷投资,市场低迷的时候,就会选择不投资。但英特尔从1991年到现在每年都投差不多3亿至5亿美元,保持稳定的水平。

究其原因,英特尔投资背后依靠的是英特尔公司。英特尔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有巨大的资源可以帮助被投资的企业,公司全球有近11万员工,有很多部门,被投资的企业大部分时间也是在英特尔公司内部寻找,看是否有资源可以帮助自己的公司发展,这便是英特尔投资的优势之一。

令人惊讶的是,整个英特尔投资中国区团队仅有七个人,目前仍在投资周期的公司达40多家,这意味着团队每个人需同时负责四到六家公司,除了管理已投公司,还需要去看新的投资项目。但所幸,英特尔公司为投资公司设有专门业务对接和拓展的协助团队。“我们会参与所投资的公司的管理,但在投资的公司董事会席位上只是观察员,一般不参与投票。”许盛渊表示。

生态圈

在今年4月份深圳召开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宣布,为推动加速中国智能设备的创新,英特尔投资成立英特尔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投资总额是1亿美元,主要针对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解决方案。10月21日,英特尔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首批投资了2800万美元给五家国内的智能设备生产企业,包括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爱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广和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乐源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和乐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近两年,智能设备风起云涌,但苏爱文认为当今行业中没有一家厂商能仅靠一家技术就完成穿戴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有各方面专业、细化的技术融合,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苏爱文对《环球企业家》强调了英特尔的投资与并购关系的不同:“并购只是英特尔发展方向的一部分,并购决策落实之后,被并购的企业将变成英特尔的业务部门,其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等同于由英特尔提供。” 这正是英特尔的典型投资策略,英特尔投资时围绕英特尔业务的情况下,通过投资与并购,在由英特尔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以外,帮助英特尔再围绕自己的业务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英特尔最近先投资后收购的可穿戴公司BASIS为例,苏爱文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投资与并购学习、掌握可穿戴设备技术,从而为许多需要这类技术的英特尔客户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许盛渊告诉《环球企业家》,英特尔投资的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四条:一条是弥合技术鸿沟,即支持公司的业务和战略,这部分投资占公司投资比重的60%至70%;第二是耳目投资,就是在市场上看准下一代的技术和趋势;后两条就是集中于英特尔的主营业务芯片和半导体生产,英特尔投资需了解未来的市场,以及是否出现新技术已替代现有的芯片和半导体技术。

然而,由于英特尔投资是作为集团公司的战略部门,并没有采用独立的财务核算,那运行了23年的英特尔投资又该如何计算它的业绩?因为英特尔投资一直是自有资金,没有周期投资的概念,所以传统的基金投资算法对英特尔投资而言不适合。“我们最重要的部分是做战略投资,即什么样的投资能够帮助公司的业务。从回报上来说,英特尔投资肯定是赚钱的。”许盛渊介绍说。从培育英特尔市场和生态系统意义看,英特尔投资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并重,但业绩很难单纯从财务这一层指标来评估。

“英特尔踏上了一条合作创新、优势互补的道路”,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向《环球企业家》坦言,“英特尔的目标不是将自己业务所涉及的事儿都做完,而是将英特尔所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不擅长的部分则通过投资与其它合作伙伴共同发展。”英特尔能不能重塑PC时代的传奇,这似乎并不是英特尔追求的目标,现在这条合作创新的模式才是未来之路。

关键字:英特尔投资英特尔公司赛富

本文摘自:《环球企业家》杂志

x 英特尔发展之道:谁来驱动这颗奔腾的“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英特尔发展之道:谁来驱动这颗奔腾的“芯”?

责任编辑:editor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15 19:03:27 本文摘自:《环球企业家》杂志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这句经典广告语让人们深刻记住了作为全球最大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的英特尔。1968 年,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和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在硅谷共同?创立了英特尔公司。此后40多年里,这家公司在芯片创新、技术开发、产品与平台等领域的创新一直是行业的领头羊。

究竟谁在背后驱动英特尔不断奔腾的“芯”呢?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旗下的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1991年,英特尔就开始成立了自己的投资部门。英特尔投资是一家有别于传统风险投资机构的“耳目投资”公司,具有战略意义。其使命是为英特尔整体发展战略提供了解整体产业的资讯,并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支持,而一般风险投资公司追求的财务回报则排在这些之后。

英特尔很早就意识到只有打造整个产业生态圈才能够给企业带来长远发展。2014年迄今为止,英特尔投资已投资120个项目,其中包含55项新投资项目和65项后续投资项目,投资了共计3.44亿美元,其中2.43亿美元用于新投资。收购和投资的大量企业,也为英特尔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近日的“英特尔投资部全球高峰会上”,英特尔又宣布投资16家科技公司,总金额约6200万美元。

这其中,有一家是13岁中学生Shubham Banerjee创立的Braigo Labs Inc。公司,他采用乐高吉姆和英特尔芯片做了第一款盲文打印机。目前这款设备已经使盲文打印机均价从2千美元降到了350美元。英特尔这种独具慧眼的投资逻辑究竟是怎样的呢?

坚守

英特尔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许盛渊原本是会计师出身,2000年加入位于美国加州的英特尔公司也是从财务工作做起。2004年,他来到北京成为英特尔投资中国团队的一员。英特尔投资1998年决定在中国展开业务的时候,国内风投才刚刚起步。“当时跟英特尔投资一起进入中国做风投的,坚持到现在的可能只剩下IDG、赛富、软银等五六家了。”许盛渊感慨这十年来的市场变迁:早些年,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是海归创业,而现在互联网创业者中大多是本地出生、学习、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能力很强,且非常了解本地市场的需求。

大浪淘沙,英特尔投资不仅挺过了2000年国内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之后至2005年的风投低潮期,还在种种考验过后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从1998年投资到现在,英特尔在中国已经累计投资超过7亿美元,投资的企业超过120多家,其中有30多家企业已经成功上市,或者完成了退出的并购交易。“我们最早的一批投资对象,包括搜狐等,还有东软、凤凰媒体等都已经成功上市,有的已经完成并购交易。”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英特尔投资总裁苏爱文(Arvind Sodhani)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英特尔投资只关注IT(信息技术)和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许盛渊对《环球企业家》解释投资策略,“只投和英特尔有关的企业,投资效率会比较高”。他有时需要果断拒绝一些找上门的人,因为他们希望去投资农业或者房地产。这种高效可以从一组数字中得到印证:从1991年到现在,英特尔投资公司在全球投资了超过1400多家公司,目前依然保持着每年最少投资五六十个新项目的水平,但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大的投资量,其成功退出的比率居然达到了30%。

对于互联网而言,2000年疯狂的年份。“那时候我在硅谷英特尔工作,一年手上同时在做六七个项目 。2000年互联网上市热潮,让英特尔在美国成功退出了不少公司。”许盛渊回忆说。但当时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风险投资依然是比较陌生的字眼,但在硅谷工作多年的许盛渊看到了中国市场和硅谷的相似之处。很多人认为硅谷模式难以复制,“但我认为如果有第二个硅谷的话,就会出现在中国这个生态系统里,像北京或是深圳—深圳的创新生态系统很强,北京创业者心态很开放,也有硅谷的味道。”许盛渊说。

2000年互联网行业泡沫破灭,整个风险投资行业进入了漫长的寒冬,悲观的情绪在行业蔓延。直至2005年,A股回暖,风投再度风生水起。在这轮洗牌中,很多投资公司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但英特尔坚守了下来。在谈到坚守之道时,许盛渊认为,市场会有起伏,行业也会有变化和调整。在市场大环境可以去做IPO的时候,每个投资机构就都会很赚钱。但反过来,IPO关闸时,投资的公司很难退出,但估值比较低,反而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1991年,英特尔投资了加拿大的Smart Technology,这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电子白板的创新与市场推广的公司。之后20多年里,英特尔投资一直持有这家公司,最开始只投资了300万美金,到最后退出的时候这笔钱的价值是10亿美金。“这便是我们跟其他风投不一样的地方,投资项目没有周期限制,能够长期持有。”许盛渊表示。与其他投资者相比,英特尔最大的优势在于稳定性。其他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基金,在市场比较好的时候都纷纷投资,市场低迷的时候,就会选择不投资。但英特尔从1991年到现在每年都投差不多3亿至5亿美元,保持稳定的水平。

究其原因,英特尔投资背后依靠的是英特尔公司。英特尔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有巨大的资源可以帮助被投资的企业,公司全球有近11万员工,有很多部门,被投资的企业大部分时间也是在英特尔公司内部寻找,看是否有资源可以帮助自己的公司发展,这便是英特尔投资的优势之一。

令人惊讶的是,整个英特尔投资中国区团队仅有七个人,目前仍在投资周期的公司达40多家,这意味着团队每个人需同时负责四到六家公司,除了管理已投公司,还需要去看新的投资项目。但所幸,英特尔公司为投资公司设有专门业务对接和拓展的协助团队。“我们会参与所投资的公司的管理,但在投资的公司董事会席位上只是观察员,一般不参与投票。”许盛渊表示。

生态圈

在今年4月份深圳召开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宣布,为推动加速中国智能设备的创新,英特尔投资成立英特尔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投资总额是1亿美元,主要针对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解决方案。10月21日,英特尔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首批投资了2800万美元给五家国内的智能设备生产企业,包括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爱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广和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乐源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和乐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近两年,智能设备风起云涌,但苏爱文认为当今行业中没有一家厂商能仅靠一家技术就完成穿戴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有各方面专业、细化的技术融合,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苏爱文对《环球企业家》强调了英特尔的投资与并购关系的不同:“并购只是英特尔发展方向的一部分,并购决策落实之后,被并购的企业将变成英特尔的业务部门,其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等同于由英特尔提供。” 这正是英特尔的典型投资策略,英特尔投资时围绕英特尔业务的情况下,通过投资与并购,在由英特尔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以外,帮助英特尔再围绕自己的业务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英特尔最近先投资后收购的可穿戴公司BASIS为例,苏爱文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投资与并购学习、掌握可穿戴设备技术,从而为许多需要这类技术的英特尔客户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许盛渊告诉《环球企业家》,英特尔投资的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四条:一条是弥合技术鸿沟,即支持公司的业务和战略,这部分投资占公司投资比重的60%至70%;第二是耳目投资,就是在市场上看准下一代的技术和趋势;后两条就是集中于英特尔的主营业务芯片和半导体生产,英特尔投资需了解未来的市场,以及是否出现新技术已替代现有的芯片和半导体技术。

然而,由于英特尔投资是作为集团公司的战略部门,并没有采用独立的财务核算,那运行了23年的英特尔投资又该如何计算它的业绩?因为英特尔投资一直是自有资金,没有周期投资的概念,所以传统的基金投资算法对英特尔投资而言不适合。“我们最重要的部分是做战略投资,即什么样的投资能够帮助公司的业务。从回报上来说,英特尔投资肯定是赚钱的。”许盛渊介绍说。从培育英特尔市场和生态系统意义看,英特尔投资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并重,但业绩很难单纯从财务这一层指标来评估。

“英特尔踏上了一条合作创新、优势互补的道路”,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向《环球企业家》坦言,“英特尔的目标不是将自己业务所涉及的事儿都做完,而是将英特尔所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不擅长的部分则通过投资与其它合作伙伴共同发展。”英特尔能不能重塑PC时代的传奇,这似乎并不是英特尔追求的目标,现在这条合作创新的模式才是未来之路。

关键字:英特尔投资英特尔公司赛富

本文摘自:《环球企业家》杂志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