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博通、高通过半市场在中国 反垄断审查成核心挑战

责任编辑:jackye 作者:陈宝亮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08 09:36:12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2016年,高通年收入235.54亿美元,博通收入132.40亿美元。根据博通公告,合并博科、高通收入之后,其收入可达420亿美元,而如果高通也能够顺利并购恩智浦,这一收入将增至51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巨头。

高通在股价低迷期遭遇了略显投机的收购邀约。11月6日,博通公司向高通发出70美元/股、1300亿美元的邀约收购,高通11月2日之前30日交易平均价为52.71美元,70美元/股的价格溢价了32.8%。但是,这对高通似乎并没有吸引力。

在2014年的全球4G高峰时期,高通股价突破了80美元/股。之后,高通在专利费重新谈判、竞争加剧、多国反垄断审查等一系列负面新闻中,股价持续下滑,2017年,与苹果公司持续发酵的专利纠纷又不断重挫高通股价,使其一度低于50美元/股。

在外界的报道中,高通倾向于拒绝博通这一邀约。事实上,一旦摆脱这些纠纷,物联网、车联网、5G这些接踵而来的市场红利都有可能让高通重振股价,更何况,高通手中还持有超过350亿美元的现金流。

不过,现阶段,反对这一收购者远不止高通一家公司。

中国市场收入占比逾57%

两家公司超过50%的市场都在中国。

2016财年,博通公司收入132.4亿美元,其中71.84亿美元来自中国市场,占比54.26%。2016财年,高通公司收入235.54亿美元,来自中国大陆市场收入135.03亿美元,占比57.33%。

按照《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博通、高通均符合条件“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商务部在进行反垄断审查时,会咨询行业协会和主要企业的意见”,一相关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基本都会投反对意见。除了中国之外,还有美国、欧洲、日韩国家都要进行反垄断审查。”2016年,高通提出470亿美元收购汽车半导体厂商恩智浦,但此案目前在中国、欧盟暂未通过反垄断审查,收购也始终未能落地。

高通是移动通信芯片市场的王者,而博通更是在多个细分市场稳居榜首。2015年,安华高以370亿美元收购博通公司,新公司以博通为名。收购之前,安华高已经多年控制光纤收发器、RF射频产品等市场,而博通则一直是网络交换机芯片的老大,与此同时,手机、平板、电脑厂商的高端WiFi芯片几乎全部使用博通、高通的产品。

2016年,博通收购博科,后者是全球交换机巨头,在全球、中国市场份额分别超过70%、40%。商务部对此案进行超过半年的反垄断审查,认为“此项经营者集中对全球及中国光纤通道交换机以及光纤通道适配器市场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对该经营集中附加了4项有效期为十年的限制性条款。

“对于同时是高通、博通客户的企业来说,这一收购带来的压力非常大”,一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比如,华为、中兴,他们的数据中心、交换机、通信设备、终端等产品的芯片供应商都会来自一家公司,很可能遭遇捆绑销售。”

“事实上,此前安华高与博通合并之后,就已经对产品进行涨价”,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给华为、中兴这些客户都涨价了,最低的产品都是涨价10%以上。国内代理商的生存空间也被严重挤压。博通给的理由就是缺货,如果不涨价,就转移产能,市场完全垄断,就只能任他涨价。”

高通、博通是华为在美国最大的供应商。2012年,华为在美国遭遇网络安全审查之后,曾宣布与高通、博通、安华高签署采购要约,总额60亿美元。整个2012年,华为从美国采购57.2亿美元物料,占总采购额32%。华为物料来源32%来自美国,10%来自欧洲,28%来自日、韩、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占比30%。

事实上,为了提高竞争力,华为早已通过自研网络交换芯片、手机终端芯片与供应商博弈,但如果博通成功收购高通,华为在这一博弈中将陷入被动。同样,供应链自主能力远逊于华为的中兴将更难主导话语权。当然,苹果、三星等公司同样可能受到这一合并的影响。

半导体“大集团”聚合

不过,巨头联姻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中似乎已不可避免,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芯片行业毛利率不断下降,部分企业分拆、出售相关芯片业务,多个行业巨头在不断并购、整合,形成巨头集团以降低成本、扩大产品线、提升竞争力。

2014年以来,半导体行业百亿美元以上的收购案例已超过10起。而安华高在收购之路上也从未止步。

银湖资本、KKR在2005年收购了安华高并推动其在纳斯达克上市。KKR堪称杠杆收购的鼻祖,这一股东背景为安华高提供了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除此之外,注册地新加坡还提供了低税率优势。2013年之后,安华高陆续以66亿美元收购LSI、3亿美元收购PLX、6.06亿美元收购Emulex,2015年又以380亿美元收购博通,并更名为今天的博通。其后,它在2016年又以55亿美元收购了交换机巨头博科。

每一次收购之后,被收购标的都会经历裁员降本、团队拆分、业务出售等高速整合,短期内实现利润迅速上升,也正是因此,每一次收购都让博通股价迅速攀升,其市值从2009年的40亿美元飙升至如今的1250亿美元,涨幅超过30倍。

2016年,高通年收入235.54亿美元,博通收入132.40亿美元。根据博通公告,合并博科、高通收入之后,其收入可达420亿美元,而如果高通也能够顺利并购恩智浦,这一收入将增至51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巨头。双方市场将覆盖无线通信设施、消费电子、云数据中心、工业、汽车等诸多领域,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

除此之外,巨头合并可以进一步加强研发优势。半导体行业,每一次技术升级都需要比以往更高的研发投入。2016年,Intel的研发投入已高达127.4亿美元,而高通、博通研发投入分别分别为51.51亿美元、31.88亿美元,合计83.39亿美元,越到后期,单一公司越难以支撑巨额研发费用。

博通坚持对高通进行收购,并宣称将赶走高通现有董事以推动此事。显然,这将是一起极为漫长的斗争,但半导体行业的整合趋势并不会止步于博通、高通,更多的收购、并购还会上演。

关键字:博通Techsina反垄断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x 博通、高通过半市场在中国 反垄断审查成核心挑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博通、高通过半市场在中国 反垄断审查成核心挑战

责任编辑:jackye 作者:陈宝亮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08 09:36:12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2016年,高通年收入235.54亿美元,博通收入132.40亿美元。根据博通公告,合并博科、高通收入之后,其收入可达420亿美元,而如果高通也能够顺利并购恩智浦,这一收入将增至51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巨头。

高通在股价低迷期遭遇了略显投机的收购邀约。11月6日,博通公司向高通发出70美元/股、1300亿美元的邀约收购,高通11月2日之前30日交易平均价为52.71美元,70美元/股的价格溢价了32.8%。但是,这对高通似乎并没有吸引力。

在2014年的全球4G高峰时期,高通股价突破了80美元/股。之后,高通在专利费重新谈判、竞争加剧、多国反垄断审查等一系列负面新闻中,股价持续下滑,2017年,与苹果公司持续发酵的专利纠纷又不断重挫高通股价,使其一度低于50美元/股。

在外界的报道中,高通倾向于拒绝博通这一邀约。事实上,一旦摆脱这些纠纷,物联网、车联网、5G这些接踵而来的市场红利都有可能让高通重振股价,更何况,高通手中还持有超过350亿美元的现金流。

不过,现阶段,反对这一收购者远不止高通一家公司。

中国市场收入占比逾57%

两家公司超过50%的市场都在中国。

2016财年,博通公司收入132.4亿美元,其中71.84亿美元来自中国市场,占比54.26%。2016财年,高通公司收入235.54亿美元,来自中国大陆市场收入135.03亿美元,占比57.33%。

按照《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博通、高通均符合条件“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商务部在进行反垄断审查时,会咨询行业协会和主要企业的意见”,一相关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基本都会投反对意见。除了中国之外,还有美国、欧洲、日韩国家都要进行反垄断审查。”2016年,高通提出470亿美元收购汽车半导体厂商恩智浦,但此案目前在中国、欧盟暂未通过反垄断审查,收购也始终未能落地。

高通是移动通信芯片市场的王者,而博通更是在多个细分市场稳居榜首。2015年,安华高以370亿美元收购博通公司,新公司以博通为名。收购之前,安华高已经多年控制光纤收发器、RF射频产品等市场,而博通则一直是网络交换机芯片的老大,与此同时,手机、平板、电脑厂商的高端WiFi芯片几乎全部使用博通、高通的产品。

2016年,博通收购博科,后者是全球交换机巨头,在全球、中国市场份额分别超过70%、40%。商务部对此案进行超过半年的反垄断审查,认为“此项经营者集中对全球及中国光纤通道交换机以及光纤通道适配器市场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对该经营集中附加了4项有效期为十年的限制性条款。

“对于同时是高通、博通客户的企业来说,这一收购带来的压力非常大”,一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比如,华为、中兴,他们的数据中心、交换机、通信设备、终端等产品的芯片供应商都会来自一家公司,很可能遭遇捆绑销售。”

“事实上,此前安华高与博通合并之后,就已经对产品进行涨价”,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给华为、中兴这些客户都涨价了,最低的产品都是涨价10%以上。国内代理商的生存空间也被严重挤压。博通给的理由就是缺货,如果不涨价,就转移产能,市场完全垄断,就只能任他涨价。”

高通、博通是华为在美国最大的供应商。2012年,华为在美国遭遇网络安全审查之后,曾宣布与高通、博通、安华高签署采购要约,总额60亿美元。整个2012年,华为从美国采购57.2亿美元物料,占总采购额32%。华为物料来源32%来自美国,10%来自欧洲,28%来自日、韩、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占比30%。

事实上,为了提高竞争力,华为早已通过自研网络交换芯片、手机终端芯片与供应商博弈,但如果博通成功收购高通,华为在这一博弈中将陷入被动。同样,供应链自主能力远逊于华为的中兴将更难主导话语权。当然,苹果、三星等公司同样可能受到这一合并的影响。

半导体“大集团”聚合

不过,巨头联姻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中似乎已不可避免,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芯片行业毛利率不断下降,部分企业分拆、出售相关芯片业务,多个行业巨头在不断并购、整合,形成巨头集团以降低成本、扩大产品线、提升竞争力。

2014年以来,半导体行业百亿美元以上的收购案例已超过10起。而安华高在收购之路上也从未止步。

银湖资本、KKR在2005年收购了安华高并推动其在纳斯达克上市。KKR堪称杠杆收购的鼻祖,这一股东背景为安华高提供了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除此之外,注册地新加坡还提供了低税率优势。2013年之后,安华高陆续以66亿美元收购LSI、3亿美元收购PLX、6.06亿美元收购Emulex,2015年又以380亿美元收购博通,并更名为今天的博通。其后,它在2016年又以55亿美元收购了交换机巨头博科。

每一次收购之后,被收购标的都会经历裁员降本、团队拆分、业务出售等高速整合,短期内实现利润迅速上升,也正是因此,每一次收购都让博通股价迅速攀升,其市值从2009年的40亿美元飙升至如今的1250亿美元,涨幅超过30倍。

2016年,高通年收入235.54亿美元,博通收入132.40亿美元。根据博通公告,合并博科、高通收入之后,其收入可达420亿美元,而如果高通也能够顺利并购恩智浦,这一收入将增至51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巨头。双方市场将覆盖无线通信设施、消费电子、云数据中心、工业、汽车等诸多领域,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

除此之外,巨头合并可以进一步加强研发优势。半导体行业,每一次技术升级都需要比以往更高的研发投入。2016年,Intel的研发投入已高达127.4亿美元,而高通、博通研发投入分别分别为51.51亿美元、31.88亿美元,合计83.39亿美元,越到后期,单一公司越难以支撑巨额研发费用。

博通坚持对高通进行收购,并宣称将赶走高通现有董事以推动此事。显然,这将是一起极为漫长的斗争,但半导体行业的整合趋势并不会止步于博通、高通,更多的收购、并购还会上演。

关键字:博通Techsina反垄断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