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破解缺“芯”之困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弯道超车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梁文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21 14:52:59 本文摘自:中国产经新闻

一颗中国“芯”的面世,会标志着国内万千企业依赖进口的历史将宣告结束。然而,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企业走得并不那么容易。

稍早之前,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说,中国在很多高科技领域产能明显不足,比如,半导体行业、集成电路,每年进口芯片花费的外汇远远超过石油。

事实上,常振明的一席话并非危言耸听。日前,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已经高达2071.97亿美元,同比上涨14.5%,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口增多。

另据贝恩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费的半导体价值超过1千亿美元,占全球出货总量的近1/3,但中国半导体产值仅占全球的6%~7%,中国芯片商生产的半导体数量与中国本身消费的半导体数量之间仍存在巨大缺口。

通过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从传统产业发展迈向创新型国家的同时,缺“芯”之痛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山东小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有志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国内一些企业用的芯片几乎都是来自国外进口,而这些进口而来的芯片有的技术高,有的也并非高精尖的产品。

周有志说,虽然国内芯片生产厂家也有,但不是很多,且规模也不大,技术方面相比国外也有差距。

集成电路发展势头强劲

当前,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势头正猛,该产业分为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子和传感器四大领域。而作为集成电路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更是转变经济发展、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

曾经接触过半导体产业的深圳市固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长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芯片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数以万计科技工作者历时十年刻苦攻关的科研成果。从最初收音机、电视、电脑、手机、智能化设备集成电路的应用,到如今车辆管理、汽车导航、航海导航、精准农业、无人驾驶、智慧物流、工程勘察、GIS数据采集、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植物基因检测等领域都汇集了集成电路的智慧。如果说,科技是生产力,那么,我们有理由说科技的生产力更体现在芯片的大智慧上。

值得一提的是,半导体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也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优品金融研究所宏观战略研究员王健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以及移动互联网、3G通信、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等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催生出大量芯片需求,推动了芯片行业的巨大发展。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集成电路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01-2016年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由1260亿元增加至约为12000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将近60%,产业销售额扩大超过23倍,由188亿元扩大至4335.5亿元。

该报告还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与市场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8.4%和15.1%。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近日,国内某咨询机构发布了“中国半导体产业深度分析报告”表述,2017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产值将达到5176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9.39%,预计2018年可望挑战6200亿元的新高记录,维持20%的年成长速度,高于全球半导体产业2018年的3.4%的成长率。

据资料显示,当前,国家大基金第一期已经募资1387亿元,并带动地方产业基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而过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是主要需求,未来物联网、AI人工智能、5G、车联网等将是引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创新应用商机。

有业内人士分析,2016年中国IC设计业占比首次超越封测业,未来两年在AI、5G为首的物联网等新兴应用带动下,预计IC设计业占比将在2018年持续增长至38.8%,稳居第一的位置。

有相关机构预测,2017年-2020年间投产的半导体晶圆厂就有26座位于中国,未来,将占全球新增比例42%。随着物联网、汽车电子的发展将带来巨大新兴市场需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下游需求和加工市场,依托政府政策支持,我国半导体行业将在未来10年迎来快速发展。

国产化仍是难题

“我国的制造业可以造出高铁、火箭、航母和大飞机,可是,老人最常见的助听器,一个小小的芯片都要完全依赖进口。目前,单只助听器的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进口品牌居多,以丹麦瑞声达、德国西门子、美国斯达克等进口助听器占据约为90%的市场份额。”这是日前有媒体刊发的一篇文章中的其中一段表述。

记者在查询资料时发现,以老年人助听器为例,当前,国产助听器以杭州爱可声、厦门新声等品牌,这些国产品牌在市场中的占有额目前还达不到10%。

厦门市助听器公司董事长助理周琳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现在的助听器价格会那么高,是因为助听器的主要零部件是由这些跨国集团所控制,助听器主要是由三大部分组成,授话器、麦克风还有最重要的芯片,这三大零部件都被跨国集团所垄断。

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米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研发一个助听器,需要一个大团队,我们现在有乌克兰、英国、美国的科学家都加入到我们的团队,助听器里面用到了两颗芯片,这两颗芯片购买价现在是120美金,所以,在研发时,成本也提升了。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助听器就是合力放大声音的装置,市面上助听器价格差别很大,贵的四万多一台,便宜的几百块,除了国产和进口的区别外,主要的因素是助听器芯片和技术的差别。

从上述业内人士的表述来看,不论是老年人用到的助听器,还是其他高科技的产品,都离不开进口芯片。

“当前,芯片的高端IC设计能力不强。”王健昆表示,半导体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而企业也大致分为设计企业、IC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上游就是IC设计企业,他们将系统、逻辑与性能的设计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物理版图。处于中游的企业做的是晶圆代工,承接这些IC设计,制作成芯片。继而转交给产业链的下游企业,进行封装测试,组装芯片制作成产品。

据了解,芯片的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设计是将大量的微电子元器件(晶体管、电阻、电容、二极管等)IC芯片形成的集成电路放在一块塑基上,做成一块芯片,而今几乎所有看到的芯片,都可以叫做IC芯片。

有数据显示,中国芯片市场95%依靠进口,我国进口贸易中耗资排名第一。芯片这个比掌心还要小得很多的集成电路,是我国所有进口贸易中耗资排名第一的商品。

“国内大量依赖进口的集成电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企业在高端的IC设计上的滞后。”王健昆说,首先,由于我国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技术的劣势比较明显,生产的芯片比较粗糙,质量无法保证,这导致国内芯片产业长期居于下游,而且所占份额不高;其次,芯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而且产业门槛较高,投入巨大。但回报较慢。为了实现最大的投入和回报比率,国内企业一般会购买国外的知识产权,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这也造成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再次,芯片研发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硬设计,还需要软硬件同时设计,也就是说,在涉及电路的同时,还需要把怎么使用这个电路的软件写好。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垂直整合水平也是影响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周有志看来,我国半导体产业落后的原因是全方位的,从材料到电路涉及再到芯片加工设备都存在巨大的短板,例如,基础研究和人才的缺乏以及西方的封锁。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半导体发展还需要在技术方面下功夫。”高长臣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智能化设备技术的不断开发,现如今的国产芯片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高长臣说,虽然我国半导体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但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不同领域应用的国产芯片将在不久的将来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将会有中国大品牌的芯片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展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

记者也注意到,《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到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将达到40%,2025年将达到50%,以目前的7%资产率为基点,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

有业内人士预计,我国以芯片制造为首的半导体产业领域有望成为全球引领者,未来1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产业链上将形成万亿元大蓝海市场,而至2030年左右,随着全球集成电路厂商在中国建厂导致全球产能东移,我国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和应用中心,将是大概率事件。

关键字:弯道集成电路产品超车

本文摘自:中国产经新闻

x 破解缺“芯”之困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弯道超车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破解缺“芯”之困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弯道超车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梁文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21 14:52:59 本文摘自:中国产经新闻

一颗中国“芯”的面世,会标志着国内万千企业依赖进口的历史将宣告结束。然而,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企业走得并不那么容易。

稍早之前,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说,中国在很多高科技领域产能明显不足,比如,半导体行业、集成电路,每年进口芯片花费的外汇远远超过石油。

事实上,常振明的一席话并非危言耸听。日前,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已经高达2071.97亿美元,同比上涨14.5%,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口增多。

另据贝恩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费的半导体价值超过1千亿美元,占全球出货总量的近1/3,但中国半导体产值仅占全球的6%~7%,中国芯片商生产的半导体数量与中国本身消费的半导体数量之间仍存在巨大缺口。

通过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从传统产业发展迈向创新型国家的同时,缺“芯”之痛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山东小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有志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国内一些企业用的芯片几乎都是来自国外进口,而这些进口而来的芯片有的技术高,有的也并非高精尖的产品。

周有志说,虽然国内芯片生产厂家也有,但不是很多,且规模也不大,技术方面相比国外也有差距。

集成电路发展势头强劲

当前,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势头正猛,该产业分为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子和传感器四大领域。而作为集成电路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更是转变经济发展、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

曾经接触过半导体产业的深圳市固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长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芯片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数以万计科技工作者历时十年刻苦攻关的科研成果。从最初收音机、电视、电脑、手机、智能化设备集成电路的应用,到如今车辆管理、汽车导航、航海导航、精准农业、无人驾驶、智慧物流、工程勘察、GIS数据采集、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植物基因检测等领域都汇集了集成电路的智慧。如果说,科技是生产力,那么,我们有理由说科技的生产力更体现在芯片的大智慧上。

值得一提的是,半导体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也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优品金融研究所宏观战略研究员王健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以及移动互联网、3G通信、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等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催生出大量芯片需求,推动了芯片行业的巨大发展。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集成电路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01-2016年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由1260亿元增加至约为12000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将近60%,产业销售额扩大超过23倍,由188亿元扩大至4335.5亿元。

该报告还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与市场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8.4%和15.1%。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近日,国内某咨询机构发布了“中国半导体产业深度分析报告”表述,2017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产值将达到5176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9.39%,预计2018年可望挑战6200亿元的新高记录,维持20%的年成长速度,高于全球半导体产业2018年的3.4%的成长率。

据资料显示,当前,国家大基金第一期已经募资1387亿元,并带动地方产业基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而过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是主要需求,未来物联网、AI人工智能、5G、车联网等将是引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创新应用商机。

有业内人士分析,2016年中国IC设计业占比首次超越封测业,未来两年在AI、5G为首的物联网等新兴应用带动下,预计IC设计业占比将在2018年持续增长至38.8%,稳居第一的位置。

有相关机构预测,2017年-2020年间投产的半导体晶圆厂就有26座位于中国,未来,将占全球新增比例42%。随着物联网、汽车电子的发展将带来巨大新兴市场需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下游需求和加工市场,依托政府政策支持,我国半导体行业将在未来10年迎来快速发展。

国产化仍是难题

“我国的制造业可以造出高铁、火箭、航母和大飞机,可是,老人最常见的助听器,一个小小的芯片都要完全依赖进口。目前,单只助听器的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进口品牌居多,以丹麦瑞声达、德国西门子、美国斯达克等进口助听器占据约为90%的市场份额。”这是日前有媒体刊发的一篇文章中的其中一段表述。

记者在查询资料时发现,以老年人助听器为例,当前,国产助听器以杭州爱可声、厦门新声等品牌,这些国产品牌在市场中的占有额目前还达不到10%。

厦门市助听器公司董事长助理周琳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现在的助听器价格会那么高,是因为助听器的主要零部件是由这些跨国集团所控制,助听器主要是由三大部分组成,授话器、麦克风还有最重要的芯片,这三大零部件都被跨国集团所垄断。

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米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研发一个助听器,需要一个大团队,我们现在有乌克兰、英国、美国的科学家都加入到我们的团队,助听器里面用到了两颗芯片,这两颗芯片购买价现在是120美金,所以,在研发时,成本也提升了。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助听器就是合力放大声音的装置,市面上助听器价格差别很大,贵的四万多一台,便宜的几百块,除了国产和进口的区别外,主要的因素是助听器芯片和技术的差别。

从上述业内人士的表述来看,不论是老年人用到的助听器,还是其他高科技的产品,都离不开进口芯片。

“当前,芯片的高端IC设计能力不强。”王健昆表示,半导体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而企业也大致分为设计企业、IC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上游就是IC设计企业,他们将系统、逻辑与性能的设计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物理版图。处于中游的企业做的是晶圆代工,承接这些IC设计,制作成芯片。继而转交给产业链的下游企业,进行封装测试,组装芯片制作成产品。

据了解,芯片的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设计是将大量的微电子元器件(晶体管、电阻、电容、二极管等)IC芯片形成的集成电路放在一块塑基上,做成一块芯片,而今几乎所有看到的芯片,都可以叫做IC芯片。

有数据显示,中国芯片市场95%依靠进口,我国进口贸易中耗资排名第一。芯片这个比掌心还要小得很多的集成电路,是我国所有进口贸易中耗资排名第一的商品。

“国内大量依赖进口的集成电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企业在高端的IC设计上的滞后。”王健昆说,首先,由于我国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技术的劣势比较明显,生产的芯片比较粗糙,质量无法保证,这导致国内芯片产业长期居于下游,而且所占份额不高;其次,芯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而且产业门槛较高,投入巨大。但回报较慢。为了实现最大的投入和回报比率,国内企业一般会购买国外的知识产权,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这也造成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再次,芯片研发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硬设计,还需要软硬件同时设计,也就是说,在涉及电路的同时,还需要把怎么使用这个电路的软件写好。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垂直整合水平也是影响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周有志看来,我国半导体产业落后的原因是全方位的,从材料到电路涉及再到芯片加工设备都存在巨大的短板,例如,基础研究和人才的缺乏以及西方的封锁。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半导体发展还需要在技术方面下功夫。”高长臣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智能化设备技术的不断开发,现如今的国产芯片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高长臣说,虽然我国半导体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但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不同领域应用的国产芯片将在不久的将来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将会有中国大品牌的芯片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展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

记者也注意到,《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到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将达到40%,2025年将达到50%,以目前的7%资产率为基点,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

有业内人士预计,我国以芯片制造为首的半导体产业领域有望成为全球引领者,未来1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产业链上将形成万亿元大蓝海市场,而至2030年左右,随着全球集成电路厂商在中国建厂导致全球产能东移,我国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和应用中心,将是大概率事件。

关键字:弯道集成电路产品超车

本文摘自:中国产经新闻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