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芯片厂商开道 “无AI不手机”时代来临

责任编辑:zsheng 作者:吴雨欣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0 15:48:22 本文摘自:IT时报

如果你过去半年间想买部手机,并开始留意各色手机广告,不难发现AI已经成为高频词:AI双摄、AI人像模式、AI智慧拍照、AI智能美颜,AI智能语音助手……2018上半年,中国手机厂商竞争的核心点集中在AI功能方面,在华为、苹果、高通、联发科等厂商都具备基于AI芯片构建更全面的AI应用生态能力时,AI的走红或许将能成为手机功能同质化的破局点之一。

高通、苹果、华为“三国杀”

什么是手机AI芯片?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

人工智能三要素是算法、计算力、数据,因此,目前所谓的手机AI芯片,是在手机芯片里集成一个智能算法的加速器,根据用户习惯与需求,通过芯片的硬件处理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运算与分析、应对处理)与系统传输配合,来实现手机的AI功能,比如识别用户语音从而做出反应,甚至推算出用户的兴趣与需求。

不管是传统芯片厂商还是手机厂商纷纷布局AI,2017年,华为率先发布麒麟970,拔得AI芯片头筹。这款芯片的NPU技术合作方是寒武纪,据称计算速度比CPU快25倍,能将能耗效率提高50倍,华为Mate 10和Mate 10 Pro手机都搭载了这款芯片。苹果则通过收购人工智能、芯片公司打造出一个AI帝国,iPhone 8/8p和iPhone X搭载苹果自研的A11 Bionic(仿生)芯片,集成了一个专用于机器学习的硬件“神经网络引擎(Neural Engine)”,让Face ID越用越快。高通提供的异构解决方案与软件结合为没有芯片自研能力的企业指出一条出路,其推出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由多个硬件与软件组成,能加速终端侧人工智能用户体验在部分高通骁龙移动平台上的实现。

“有AI芯片,手机就有了加速人工算法的能力,现在这一阵营的手机厂商有苹果、华为、三星、OPPO、vivo和小米,苹果、华为、三星都有自研的手机处理芯片,发布的高端芯片都带有AI功能,而OPPO、vivo和小米几乎全部采用的是高通和联发科提供的芯片,这两家芯片厂商的高端芯片同样有AI加速的支持。”半导体分析师李寿鹏告诉《IT时报》记者。

9月5日,华为Kirin980率先向国内媒体露面,从AI能力来看,麒麟980上依旧拥有独立的NPU单元,相较970从单核NPU升级成了双核NPU,升级主要体现在视频检测、物体细节识别、物体分割这三方面。在华为麒麟980发布之后,人们更期待的是苹果的A12和高通的骁龙855,三款相较决出王者。

AI爆发还需杀手级应用

“目前,骁龙845、骁龙835、骁龙820、骁龙660以及最新推出的骁龙710移动平台都已全面集成高通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未必只有高端机才有AI功能。”高通市场部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高通的AI Engine是骁龙移动平台上加速终端侧人工智能用户体验实现的硬件与软件组件的集合。其中关键组件包括硬件方面的Hexagon向量处理器、Adreno GPU和Kryo CPU的人工智能优化组合。“这些都支持开发者与OEM厂商加速骁龙内核上的人工智能处理,比如网易有道就利用AI Engine加速有道实景AR翻译功能,用户只要打开有道翻译官,把手机摄像头对准需翻译的文字内容,就能实现中英日韩的实景AR翻译,不用再进行拍照,也不用依赖网络或云端进行处理。”上述人士说。

今年6月,高通推出三款面向中低端市场的骁龙632、骁龙439和骁龙429,这些芯片在性能、续航、图形及人工智能等功能上都进行了提升,预计今年下半年就有搭载上述芯片的手机推出。

“在中低端手机芯片集成高端GPU之前,没有必要集成更贵的NPU。即使AI芯片下沉到低端手机,加速能力也是缩水的。”芯片企业苏州迈瑞微公司的创始人李扬渊告诉《IT时报》记者,AI的核心是算法,而AI芯片是为AI算法提供加速,使得用户打开应用不必长时间等待,没必要对AI芯片价值过分夸大。

在李扬渊看来,手机应用的智能在软件和算法层面,只是目前业界算法大牛太少,领域又太多,需要AI芯片来推动机器学习的普及。

毋庸置疑,带有AI功能是智能机的大势所趋,根据调研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2年,约有80%的智能手机将集成AI功能,AI功能将成为智能手机厂商提升产品差异度、获得新客户、留住现有用户的新手段。

对此,李寿鹏认为,人工智能给了智能手机打破目前手机市场增长缓慢局面的机会,“过去十年的智能手机发展,基本都是靠高性能和新功能推动的,AI也会被看作一个新增长点。但手机AI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还要看能否出现杀手级的应用,提升手机对AI的需求。”李寿鹏分析。

关键字:时代芯片厂商

本文摘自:IT时报

x 芯片厂商开道 “无AI不手机”时代来临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芯片厂商开道 “无AI不手机”时代来临

责任编辑:zsheng 作者:吴雨欣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0 15:48:22 本文摘自:IT时报

如果你过去半年间想买部手机,并开始留意各色手机广告,不难发现AI已经成为高频词:AI双摄、AI人像模式、AI智慧拍照、AI智能美颜,AI智能语音助手……2018上半年,中国手机厂商竞争的核心点集中在AI功能方面,在华为、苹果、高通、联发科等厂商都具备基于AI芯片构建更全面的AI应用生态能力时,AI的走红或许将能成为手机功能同质化的破局点之一。

高通、苹果、华为“三国杀”

什么是手机AI芯片?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

人工智能三要素是算法、计算力、数据,因此,目前所谓的手机AI芯片,是在手机芯片里集成一个智能算法的加速器,根据用户习惯与需求,通过芯片的硬件处理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运算与分析、应对处理)与系统传输配合,来实现手机的AI功能,比如识别用户语音从而做出反应,甚至推算出用户的兴趣与需求。

不管是传统芯片厂商还是手机厂商纷纷布局AI,2017年,华为率先发布麒麟970,拔得AI芯片头筹。这款芯片的NPU技术合作方是寒武纪,据称计算速度比CPU快25倍,能将能耗效率提高50倍,华为Mate 10和Mate 10 Pro手机都搭载了这款芯片。苹果则通过收购人工智能、芯片公司打造出一个AI帝国,iPhone 8/8p和iPhone X搭载苹果自研的A11 Bionic(仿生)芯片,集成了一个专用于机器学习的硬件“神经网络引擎(Neural Engine)”,让Face ID越用越快。高通提供的异构解决方案与软件结合为没有芯片自研能力的企业指出一条出路,其推出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由多个硬件与软件组成,能加速终端侧人工智能用户体验在部分高通骁龙移动平台上的实现。

“有AI芯片,手机就有了加速人工算法的能力,现在这一阵营的手机厂商有苹果、华为、三星、OPPO、vivo和小米,苹果、华为、三星都有自研的手机处理芯片,发布的高端芯片都带有AI功能,而OPPO、vivo和小米几乎全部采用的是高通和联发科提供的芯片,这两家芯片厂商的高端芯片同样有AI加速的支持。”半导体分析师李寿鹏告诉《IT时报》记者。

9月5日,华为Kirin980率先向国内媒体露面,从AI能力来看,麒麟980上依旧拥有独立的NPU单元,相较970从单核NPU升级成了双核NPU,升级主要体现在视频检测、物体细节识别、物体分割这三方面。在华为麒麟980发布之后,人们更期待的是苹果的A12和高通的骁龙855,三款相较决出王者。

AI爆发还需杀手级应用

“目前,骁龙845、骁龙835、骁龙820、骁龙660以及最新推出的骁龙710移动平台都已全面集成高通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未必只有高端机才有AI功能。”高通市场部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高通的AI Engine是骁龙移动平台上加速终端侧人工智能用户体验实现的硬件与软件组件的集合。其中关键组件包括硬件方面的Hexagon向量处理器、Adreno GPU和Kryo CPU的人工智能优化组合。“这些都支持开发者与OEM厂商加速骁龙内核上的人工智能处理,比如网易有道就利用AI Engine加速有道实景AR翻译功能,用户只要打开有道翻译官,把手机摄像头对准需翻译的文字内容,就能实现中英日韩的实景AR翻译,不用再进行拍照,也不用依赖网络或云端进行处理。”上述人士说。

今年6月,高通推出三款面向中低端市场的骁龙632、骁龙439和骁龙429,这些芯片在性能、续航、图形及人工智能等功能上都进行了提升,预计今年下半年就有搭载上述芯片的手机推出。

“在中低端手机芯片集成高端GPU之前,没有必要集成更贵的NPU。即使AI芯片下沉到低端手机,加速能力也是缩水的。”芯片企业苏州迈瑞微公司的创始人李扬渊告诉《IT时报》记者,AI的核心是算法,而AI芯片是为AI算法提供加速,使得用户打开应用不必长时间等待,没必要对AI芯片价值过分夸大。

在李扬渊看来,手机应用的智能在软件和算法层面,只是目前业界算法大牛太少,领域又太多,需要AI芯片来推动机器学习的普及。

毋庸置疑,带有AI功能是智能机的大势所趋,根据调研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2年,约有80%的智能手机将集成AI功能,AI功能将成为智能手机厂商提升产品差异度、获得新客户、留住现有用户的新手段。

对此,李寿鹏认为,人工智能给了智能手机打破目前手机市场增长缓慢局面的机会,“过去十年的智能手机发展,基本都是靠高性能和新功能推动的,AI也会被看作一个新增长点。但手机AI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还要看能否出现杀手级的应用,提升手机对AI的需求。”李寿鹏分析。

关键字:时代芯片厂商

本文摘自:IT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