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潍柴动力IT->BPIT->DxT坚实行进之路

责任编辑:cd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7-20 09:34:25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数字化转型是从2015到2030年全球信息化发展的主线,转换、融合和重构一直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词眼。汽车制造业如何数字化转型呢?在7月14日举办的2018汽车行业CIO现场,潍柴动力流程规划IT总监陆成长为大家分享了《潍柴动力IT->BPIT->DxT坚实行进之路》主题演讲,讲述了这些年潍柴动力信息部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心得体会。

以下是现场速记:

【潍柴动力流程规划IT总监 陆成长】

陆成长:首先谢谢主办方及范总,让我有机会来和大家分享交流。在这里我说4点,介绍一下我们的企业。我们潍柴集团去年的营业收入到了2031亿人民币,也已经达到了集团的要求,但是我们没有去提到审批申请,因为从现在的产业结构来说,对国家的影响比较大,一旦进入进去以后,如果有一些波动再出来就不太好看。所以我们按照集团领导的要求,进一步夯实基础再去申请。

另外一个,我们现在是五大板块,有整车、客车、机械、叉车和发动机板块,还有智慧物流,我们会和叉车综合起来做智慧物流。我们近期还在积极的投入新能源汽车,投入电机、电池等500多个亿做这个事情。同时在金融服务方面,也是我们的一个板块,当然这个材料没有写金融的主题。一开始我是想说IT、BPIT和DxT的行进之路,我们潍柴动力是代表一些企业的行进之路的方向的,现在最火的一个词是DxT,但是我们可能对一些事情还是要来龙去脉看一看,DxT的铺垫和基础甚至未来的发展是什么。

这里面有两块,第一个是管理模式上我们要做一些思考,第二个是信息基础,这是智商和情商齐头并进的结果。这里第一部分涉及到一个大背景,这个大背景可能说起来比较虚幻或者比较悬,但是我觉得还是要讲一讲。第二部分是体验行进之路,也就是说我们的行进之路。第一个是大背景,我们有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我们一直在合作,他们做了一个材料。至少在我们的知识结构里,我是非常认可的。

他是按照这个说法,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有三个大阶段:第一个是农业化阶段,这个就是我们中国称霸于世界全球的一个规模阶段。第二个是工业阶段,可能我们受到一些欺凌落后。第三个是在工业化末期、信息化初期,因此我们国家提出了“两化融合”的思路,也就是说要由工业化末期转化为信息化初期,我们在这个阶段换道超车,可以做一些以前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我个人是80后,这些大的历史我喜欢对它形象化的认识,主要是几个常看的几个电影,让大家认识一下这个事情。

比如说农业化,不是说到现在这个阶段或者以后的阶段就不需要了,还是需要的,有一个电影《星际穿越》有一个片段,在一个大花园里面,农作物中间是无人去工作的,由机器去操作,这个是国家农业文明的一个新的阶段。工业化是这个电影里面有很多小机器人和大机器人,它代表了未来工业产品的形态,不是单独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就能够交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很多的企业进行平台化,平台上有很多小微一起来交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再上面有一个信息化化时代,有两部电影,主要是讲述网络虚拟空间的意义和概念,有一个空间是让你在睡着的时候去体验另外一个人生、一个副本,甚至说在这个副本里面可以快速的过500年、1000年,你可以做很多其它的事情,这是未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一些重要的方面。

我们国家提出“两化融合”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工业时代,要做智能制造,其实相当于跟德国4.0有点像,他是在制造业要做精、要做专、要做全链接。第二个是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要做全领域,要连接各个客户、连接各个渠道,在中间是所有事情的焦点。再就是“一带一路”在工信部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的定位,“两化融合”的模式可能和工业4.0、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不是一个概念,这是一个国家提法的问题,是我们要推向整个世界的,它不是国家的方案。这样当我们的世界接触到这种模式的时候,在这种模式下制造出来的产品和输出的东西就会不像以前那样了,因此我们可能是这样的一种意义。

整个核心的是四要素,我们跟很多企业接触,我觉得这一套国家很多院士、专家,已经基本上可以涵盖这些企业的发展。其实这个战略性方案和要素以及数据中心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包括PPC的改进也都是最近发布的。这是一个大的背景,我主要大概说一下。

再看看企业,也就是说在国家的发展中,我们企业该怎么去做。我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信息化就是IT,第二个是流程信息化BPIT,就多了BP两个字,第三个是数字化IT,当然这里多了一个字。每一个多两个字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逐个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投入或者发展肯定有我们的资金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资源的投入,但是在这个图上实际上有一个观点,信息化把中间的流程打通,在这之前可能是投入多,但是见效的少,在这之后会有很多改进。这是

下面行业统计的IT投入比例,现在可能有变化,我们在硬件投入上会少一些,在软件投入上多一些,在人才投入上就会更多,包括外包,这个比例实际上是有变化的。在全国投入的平均水平是1.5%,我们集团有时候有一年达到了1%,有时候是0.8%左右的比例,这是投入的占比。这个是开始我们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化IT阶段,就是这样的一个图,看这个图,这是搞IT信息化阶段最常见的一张图,ERP、PDM、CIM很多都会用到。这张图是以前只搞信息化的时候企业会用,这是IT里面最经常看到的。

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那个时候提得更多的是软件包驱动,我们有什么企业就用什么,很少做研发,很少在用户体验上做更多,只要先把业务支撑起来、先把业务固化下来就好,相当于是温饱阶段,这是一个主要的特点。下面又有几个特点,发展到这个时期的后期就会有几个问题出来,第一个问题其实是最明显的,用户体验低,微笑曲线会在大约4到5年的时候会触底,很多业务部门开始怀疑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这只解决了温饱。

第二个难题是架构管理难,这张图在这个阶段是架构管理非常难,有一个业务部门领导去看,觉得你的业务系统非常好,回来就说你给我买一个什么系统,要实现什么功能。另外又要做负载,就加一个ITSL运维系统,加一个视频总线系统,这个架构管理是非常难的。所以说,你可以画得简单,简单就这么多,但是画得详细架构管理非常难。

第三个问题是业务部门对IT的要求提高,刚才说业务部门只要IT把这个服务做到就行了。IT部门认为自己把业务部门讲得很清楚,很多项目根本不需要业务部门在场,把业务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你真的讲清楚了吗?真的能跟上业务的发展吗?这些都是问题,企业主体的竞争力和运营就会弱。这个是IT时代的特点。

第二个时代是流程信息化时代,加上流程两个字截然不同。这个时代的一个最主要的依据,要套用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架构理论,数据化是把实体企业抽象为各种数据,再为组织流程系统部署网络,有这样的概念,这个东西是依照于它来做的。你看架构主要是分两块,第一个是业务架构,第二个是应用架构,这两个怎么适配来一起支撑上游企业的经营目标?业务架构分为这两块,应用架构是分为这四块。比如说业务量是上升还是下滑,这里就有这样的一个趋势,我下面也说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

这个概念是这样的,一个企业变成另一个企业,无论是贸易型的、制造型的、或者是家电,可能都会有转型的理由,也就是说这是通用的,所有企业想要有挑战性都有这个东西。实际上在企业里运用的时候,我们一般这个是COO,这个是CIO等,主要是用于企业内部划分片区、划块,也就是说这个业务流程面向的是领导,要么是董事长、要么是领导,对企业进行分工,企业每一个科长、每一个组长应该是干什么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个可以一直分解到第四层。

第二个是端到端,准确来说它是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变成客户的。比如说从我洞察客户的需求、洞察技术发展趋势,到产品研发交付上市,到上市之后的售后服务保障等,形成一级、二级等等层级,它面对的是客户,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这个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国有企业,我们是从业务切入的。这是两个方向,同样这个也可以一二三四分解下去,到第四级、第五级的时候业务就会重合起来,企业操作打一个电话、下一个单、跟客户做一次回访,就会重合起来。

重合起来以后,第一个是企业的业务流架构,所以说无业务无IT,如果连业务连流程架构都没有,其实做IT的时候是被动的,第一个阶段应该做集群,不是第二个阶段做。所以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一个抓手是做这个事情。这个做完之后,我们要对IT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进行调整,不是说不变的,跟上面那个不一样。

这里我也打了一个箭头,一个是应用架构,它是慢慢下降的,慢慢的变成IT的事情,不是企业的事情,这个下面有说明。应用架构是会变得少一些的,凡是数据架构,因为未来的时代是数据的时代,数据架构变得举足重要。其实如果对这十几年的经营画一个图,在数据架构、数据资产、数据管理上用过的手段想想都后怕,是一个个走出来的,其实没出问题,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这里的技术基础是IT的支撑,我就不做解释了。

下面我们看应用架构,应用架构的基础一定是业务流程,没有业务流程不要搞IT,包括决策支持、包括基础设施。这个阶段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信息系统,一提到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覆盖度,我们只达到27%,也就是说以上所有业务是不是IT系统支持的,是不是还有邮件、excel等外部软件不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必须要有一个支撑,要有数据流程的把控。第二个是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的覆盖度,我们现在是46%,这个很难。比如说覆盖企业的营收业务,你是覆盖了,但是1到5分,有小的数据缺陷,有大的数据缺陷,有微小的用户体验差的,最终满分5分,满分是非常难的。现在我们企业是有去做的,所以这个阶段就讲到这里。

我们IT会做什么事情呢?可能IT首先要去做转型,就是在这个阶段会出现后台的一些概念,这个是一个大平台。其实你看前、中、后台,在这个时候要去谈业务,IT在后台,不要让业务指着IT的信息系统,也不要让IT人员讲业务,业务讲得很清楚,这是不对的,可以综合发展。因此有一些前台系统,有一个大平台的管理,这个做起来的工作是无穷尽的。你可以起步,可以在征途中,但是你说拿到资质的,目前还没有企业拿到资质。

后台把我们以前用的那些核心的套件进行解耦,目前我们是在解耦,我们把ERP解耦。解耦之后只剩下核心的功能放在这里,其它部分的该放到别的地方就分别放进去,这个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因为解耦之后才有上云的可能,这个肯定是要解耦的,只有解耦之后才能云化,云化以后在世界500强在知名企业里才有最大的基础。人家就是那样的,你非要把自己搞出来,搞得入乡随俗了,很多的业务和交易就不容易做。所以这个过程是做后台的解耦,这个事要做。

我再把前、中、后台说一下,我举的是这个例子,刚才也有一个,从订单到入库到复盘等等,其实这就是企业的经营过程。采购部的领导和人员就是做这个事情的,为企业做业务,所以对这一块的业务一定是业务部门是这个流程的功能,他每天8个小时下工夫一定是在这里。那么IT在做什么呢?比如说财务订单肯定是在ERP里面的,对于发票原来有票据管理系统,现在是财务共享管发票和票务的,有付款系统,有供应商关系的系统,甚至有跟供应商的社交系统。你看IT就是管这些系统,但是这个时候业务部门不需要关心有哪个系统管,不用说这个系统怎么又坏了,这个业务支持不了或者运行不了或者体验度不高或者需求实现不了,这个由IT来做。

还有一个是IT的大中台,大中台有几个大的问题,第一是分析每个岗位上的系统,这个岗位的领导人要分不同的情况去看整个业务流程的情况,这个时候IT要做好这个事情。第二是定制化的业务发展,为什么说定制化的业务发展呢?原来只是一个企业里面的方法,现在方法也不一样了,比如说服务的方法、销售的方法、生产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后台系统和业务流程都不一样,所以要调整一下。这是非常友好的,甚至将来很多事情在这里就可以做。第三是微服务,能够快速提供服务。第四是极致客户体验,现在这个时代你可以有一个典型概念,比如说5分钟甚至5秒钟,你不可以忽视,你要捕捉他的频率去给他提高服务质量,肯定是一条出路。

在这里最主要的在BPIT阶段,该业务部门讲的时候让业务部门去讲,我们IT人员要做好我们的事情。当企业下达一项销售指标的时候,在年度分解绩效合约的时候,业务部门主动叫IT参与,我要做这样的事情,你做什么,我做什么,我业务要做成什么样,你要怎么抽签去符合我的期待,然后去交付。业务部门和IT签订绩效合约,到年底的时候完成了,一起建设好了,这种情况、这种结果是比较理想的。这里还有一句话要写上去,企业的流程管理和IT架构管理符合企业的运营管理规定,企业的运营管理符合企业的业务经营,这个是不一样的,最终的目的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营。如果这里稍微偏了或者是卡位、越位了,就会有反弹、就会有痛点,甚至会消磨,不仅是消磨资金,还消磨时间、消磨我们的巨大成本。

IT架构的第二个是数据架构,它现在比应用架构还要重要。这是数据架构,你看不是数据架构每个企业都要重头建的,都是有一个模型的,只是这个模型需要显性化,需要显性到excel去、显性到审核去。所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数据模型,我们怎么显性化。前面的几个流程的业务功能与业务分布,我们要把数据模型构建起来。这里有两项事情必须要做,第一是理解,第二是数据管理,实际上数据到底怎么样,录完之后调了多少,到底客户的视频与音频播放其中被删掉了多少不好的、保留了多少好看的都要管理起来。其实你看这里,如果说这十几年走过来多套信息存在,我们这十多年做下来要去复盘,做下来一看好像在这两方面效果不怎么好,一直希望做全的、做清晰的事情,这些事情需要把它做起来,两到三个人一起做这个事情,慢慢的就会带动一些机制流程,从得罪人到大家都认可,就会逐渐发现是不一样的概念。

这是数据架构,数据架构对应的数据库需要早搭建比较好,传统的数据仓库和新的数据一定要合起来。因为我们毕竟是要合起来的,我们不是互联网企业,我们是传统企业,我们要把它合起来。然后应用上面这张图,把数据标识出来,分块分区域的把数据做下来,哪怕现在不分析、没法分析,数据资产财富流失。像在一个会议室里开会激烈的讨论,最终形成会议纪要,这些东西都存下来,将来再想要的时候数据都流失了、没有了、丧失了。包括设备场景各种数据,如果不把它有序有标识的存下载,将来再做分析的时候就没办法了。所以对于数据库的概念,没必要看清楚再做,马上做就可以,这里的投入肯定是要赚的。

这是一个流程IT,再下面是数字化DxT,这个我想还是先从技术、先从信息化、信息技术开始讲起,然后再讲它的模式。信息技术有这几个方面,我也一直说做工业4.0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现在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工业4.0体系聚焦于车间内部的智能制造方向。人类社会的几万年和工业时代的几百年是有一个区别和衔接的,本身也有基础,也有产业。所以说,对于IT技术、网络技术是触动我们现在做数字化转型的原因,它跟流程数字化不一样,虽然有基础的衔接,但是是完全不一样的定义。

我分别说一下,大家知道移动互联网是第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具体我不去念了。但是我们企业有一个故事,大约7年以前,我们去做信息系统,做出库管理,有很多的供应商打电话催货,我在高速上马上下高速了,实际上还没有从家里出发呢,导致我们的生产很慢,这个过程是损失巨大的。我们给客户交付的时候,车早早开出了,但是有的雇佣公司因为我们雇佣费结算不及时,把车拉到什么地方就停下来了,要挟我们说雇佣费不结这个车不给你拉到地方。但是那个时候我们解决不了,我们就考核,扣、罚,几百万、几十万的罚。后来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IT系统的前沿分支就可以把刚才的那些问题都解决掉。

当然中间做的时候会有一些弯路,但是我觉得要这样做,去尝试,多花钱、多走弯路也要去走。有时候一条直路走过去,他们不认为这是答案,走了几个弯路过去一看,原来这个最好。

第二,工厂全链接。如果移动互联放在车间里、工厂里,我们去做这个。我们现在在工厂做,其实不光是IT在创造,现在董事长、总裁到车间带人走访的时候,一看聚了一大堆人,带着口罩在操作,就很反感,他有这种意识。下命令给制造部门和我们部门,多少时间把人从多少减到多少个,多长时间让人不要戴口罩,可以穿白色衣服上班,把污染降低,把需要人操作的换成自动化,这就是意识。这需要全链接很多。

在移动互联网这里,有个评估机构给出一个倒三角,整个工厂互联近阶段应该属于倒三角的下阶段,以企业私有云为主,这些数据让企业拿出去不放心,一些企业搞私有云,运行了几年后发现没问题,无功也无害。目前阶段这块肯定是倒三角的下游,向上面一些就是社交、服务、供货商,那些是倒三角的上游。

第三,大数据。我们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正式成立大数据部,除企业信息化部门之外单独成立了一个大数据部,其中的人员组成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各个业务部门找的,原来是组机人员,去做数据分析,从原来的方式要改成平台化系统。第二部分从社会上招聘一帮数据工程师、专家去搭平台,做数据分析。第三部分是数据分析,数据科学家有一部分也要做数据分析。还有一些经营决策业务骨干拉进来,做数据分析。这样一个部门有与没有差别比较大,即使在IT部门下面设一个组,或者设一个横向的线,跟单独有这么一个部门也不一样,还是有些区别。

所以在大数据方面,无论是之前没研究透、没看清楚,还是像我们已经起步正在做的时候,目前也是有点问题,它跟物联网企业不一样。

第一个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新体验、新亮点,如果没有新体验、新亮点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搞个新东西,你没有新的改变,这必须有,只是某一个点的应用或者某一条小短线的应用,不做大,图大的话容易做死。

第二个就是要有平台,我们董事长有句话,他要把人工智能做成企业的大平台基础,其实大数据也是,让每一个人都会介绍大数据分析,搭平台的重要性,平台搭出来,我这个平台可以给其他的业务系统和业务部门提供多少的接口,增值服务的接口,这是它的能力体现和价值体现,不需要自己去做,因为这帮人还是搞大数据的,最终所有业务改进、业务决策优化更多应该是纵向的,不是把它揽过来。

还是这两点,在没有看清楚的时候,要做什么,第一个就是基础跟进,我们再建100个信息系统、软件系统的时候,如果在PaaS上做得少了,无论是自己投资、自己建,还是稍微做得少了,一定阶段就会发现这个短板弯了,就像钓鱼杆一样。

会耽误很多的时间,会耽误很多的进程,刚才所说的从企业私有云到行业,再到真正的公有云,都要寻求好用一些,不管它是谁的,拿来我们做集成管理。物联网这个我不需要多说,包括智能产品,我们现在对发电机上做了很多,现在整车上年收费680块,发动机上现在没有收费,有一些收费模式。

上面讲的是技术,我觉得数字化阶段是技术要稍微领先于管理模式,我们每个都在追,追完了要去游。这是数字化转型,这是模式化,我们在想下一步继续做什么呢?到底转什么?后来就去看了别的老师讲的,我觉得这个比较贴切,分5个:1、领导力转型,决策模式转型,把所有总裁、董事长、员工报表砍掉,从现在开始不允许报了,深入技术挖掘。2、运营模式的转型,这些年我们从5.8亿、8个亿到12个亿,每年都在加强措施,但大部分降是在管理费用、差旅费用降低,到采购价格降低,比较粗、野蛮的方法,你想把成本再降,没有把数据采集下来,怎么优化、怎么降。如果大工业体系不去跑跑路子,现在用分布式MRT可以13秒到14秒运行完一次,这是不敢想象的,我们是4个小时,对生产、XM缺件是不够的,但是改变以后,我们都不知道改变以后会产生多大的影响。3、生产模式的转型,快速灌模,这是人的高级智慧突出来的,去进行建模,包括粗加工。4、全方位体验。5、信息数据的挖掘,比如说IT部门下一步的价值优势不光是做项目部件的支持,还要看IT部门能不能把数据挖掘出来,做多少贡献,多少输出。

这些是具体的改变机会点,从设计、计划、生产、客服,最后画的图是一样的。这个是转型的结果,华为他们都在用这张图,上面是重塑运营模式,这个是重塑业务模式,实际上在重塑之前还有一个阶段是转型,重塑是把自己重新塑造成原生态的,像这个探索是否要重塑,现在有一些波折,或者是曲线前进的过程,有这样一个定义,它跟原来的流程清晰化完全是一样的。

打个比方说,数字化转型相当于是给我们企业全员做一次数字化的培训,这种数字化转型有初级、有高级的,最终要产生一张学位图,然后他拿着这张数字化学位图像原来的会计师一样,用传统六西格玛改进方法实时发现自己的问题,用这种方法实时改进。不仅仅是几个人、几百个人。我们现在也正在做,类似于六西格玛,因为我们那个搞过3、4年,投入很多,现在主要做这个体系。将来有一个常规的,每个人都可以提效、改进、评价、奖励、处罚、培训。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关键字:潍柴动力ITBPITDxT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潍柴动力IT->BPIT->DxT坚实行进之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潍柴动力IT->BPIT->DxT坚实行进之路

责任编辑:cd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7-20 09:34:25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数字化转型是从2015到2030年全球信息化发展的主线,转换、融合和重构一直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词眼。汽车制造业如何数字化转型呢?在7月14日举办的2018汽车行业CIO现场,潍柴动力流程规划IT总监陆成长为大家分享了《潍柴动力IT->BPIT->DxT坚实行进之路》主题演讲,讲述了这些年潍柴动力信息部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心得体会。

以下是现场速记:

【潍柴动力流程规划IT总监 陆成长】

陆成长:首先谢谢主办方及范总,让我有机会来和大家分享交流。在这里我说4点,介绍一下我们的企业。我们潍柴集团去年的营业收入到了2031亿人民币,也已经达到了集团的要求,但是我们没有去提到审批申请,因为从现在的产业结构来说,对国家的影响比较大,一旦进入进去以后,如果有一些波动再出来就不太好看。所以我们按照集团领导的要求,进一步夯实基础再去申请。

另外一个,我们现在是五大板块,有整车、客车、机械、叉车和发动机板块,还有智慧物流,我们会和叉车综合起来做智慧物流。我们近期还在积极的投入新能源汽车,投入电机、电池等500多个亿做这个事情。同时在金融服务方面,也是我们的一个板块,当然这个材料没有写金融的主题。一开始我是想说IT、BPIT和DxT的行进之路,我们潍柴动力是代表一些企业的行进之路的方向的,现在最火的一个词是DxT,但是我们可能对一些事情还是要来龙去脉看一看,DxT的铺垫和基础甚至未来的发展是什么。

这里面有两块,第一个是管理模式上我们要做一些思考,第二个是信息基础,这是智商和情商齐头并进的结果。这里第一部分涉及到一个大背景,这个大背景可能说起来比较虚幻或者比较悬,但是我觉得还是要讲一讲。第二部分是体验行进之路,也就是说我们的行进之路。第一个是大背景,我们有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我们一直在合作,他们做了一个材料。至少在我们的知识结构里,我是非常认可的。

他是按照这个说法,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有三个大阶段:第一个是农业化阶段,这个就是我们中国称霸于世界全球的一个规模阶段。第二个是工业阶段,可能我们受到一些欺凌落后。第三个是在工业化末期、信息化初期,因此我们国家提出了“两化融合”的思路,也就是说要由工业化末期转化为信息化初期,我们在这个阶段换道超车,可以做一些以前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我个人是80后,这些大的历史我喜欢对它形象化的认识,主要是几个常看的几个电影,让大家认识一下这个事情。

比如说农业化,不是说到现在这个阶段或者以后的阶段就不需要了,还是需要的,有一个电影《星际穿越》有一个片段,在一个大花园里面,农作物中间是无人去工作的,由机器去操作,这个是国家农业文明的一个新的阶段。工业化是这个电影里面有很多小机器人和大机器人,它代表了未来工业产品的形态,不是单独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就能够交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很多的企业进行平台化,平台上有很多小微一起来交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再上面有一个信息化化时代,有两部电影,主要是讲述网络虚拟空间的意义和概念,有一个空间是让你在睡着的时候去体验另外一个人生、一个副本,甚至说在这个副本里面可以快速的过500年、1000年,你可以做很多其它的事情,这是未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一些重要的方面。

我们国家提出“两化融合”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工业时代,要做智能制造,其实相当于跟德国4.0有点像,他是在制造业要做精、要做专、要做全链接。第二个是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要做全领域,要连接各个客户、连接各个渠道,在中间是所有事情的焦点。再就是“一带一路”在工信部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的定位,“两化融合”的模式可能和工业4.0、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不是一个概念,这是一个国家提法的问题,是我们要推向整个世界的,它不是国家的方案。这样当我们的世界接触到这种模式的时候,在这种模式下制造出来的产品和输出的东西就会不像以前那样了,因此我们可能是这样的一种意义。

整个核心的是四要素,我们跟很多企业接触,我觉得这一套国家很多院士、专家,已经基本上可以涵盖这些企业的发展。其实这个战略性方案和要素以及数据中心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包括PPC的改进也都是最近发布的。这是一个大的背景,我主要大概说一下。

再看看企业,也就是说在国家的发展中,我们企业该怎么去做。我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信息化就是IT,第二个是流程信息化BPIT,就多了BP两个字,第三个是数字化IT,当然这里多了一个字。每一个多两个字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逐个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投入或者发展肯定有我们的资金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资源的投入,但是在这个图上实际上有一个观点,信息化把中间的流程打通,在这之前可能是投入多,但是见效的少,在这之后会有很多改进。这是

下面行业统计的IT投入比例,现在可能有变化,我们在硬件投入上会少一些,在软件投入上多一些,在人才投入上就会更多,包括外包,这个比例实际上是有变化的。在全国投入的平均水平是1.5%,我们集团有时候有一年达到了1%,有时候是0.8%左右的比例,这是投入的占比。这个是开始我们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化IT阶段,就是这样的一个图,看这个图,这是搞IT信息化阶段最常见的一张图,ERP、PDM、CIM很多都会用到。这张图是以前只搞信息化的时候企业会用,这是IT里面最经常看到的。

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那个时候提得更多的是软件包驱动,我们有什么企业就用什么,很少做研发,很少在用户体验上做更多,只要先把业务支撑起来、先把业务固化下来就好,相当于是温饱阶段,这是一个主要的特点。下面又有几个特点,发展到这个时期的后期就会有几个问题出来,第一个问题其实是最明显的,用户体验低,微笑曲线会在大约4到5年的时候会触底,很多业务部门开始怀疑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这只解决了温饱。

第二个难题是架构管理难,这张图在这个阶段是架构管理非常难,有一个业务部门领导去看,觉得你的业务系统非常好,回来就说你给我买一个什么系统,要实现什么功能。另外又要做负载,就加一个ITSL运维系统,加一个视频总线系统,这个架构管理是非常难的。所以说,你可以画得简单,简单就这么多,但是画得详细架构管理非常难。

第三个问题是业务部门对IT的要求提高,刚才说业务部门只要IT把这个服务做到就行了。IT部门认为自己把业务部门讲得很清楚,很多项目根本不需要业务部门在场,把业务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你真的讲清楚了吗?真的能跟上业务的发展吗?这些都是问题,企业主体的竞争力和运营就会弱。这个是IT时代的特点。

第二个时代是流程信息化时代,加上流程两个字截然不同。这个时代的一个最主要的依据,要套用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架构理论,数据化是把实体企业抽象为各种数据,再为组织流程系统部署网络,有这样的概念,这个东西是依照于它来做的。你看架构主要是分两块,第一个是业务架构,第二个是应用架构,这两个怎么适配来一起支撑上游企业的经营目标?业务架构分为这两块,应用架构是分为这四块。比如说业务量是上升还是下滑,这里就有这样的一个趋势,我下面也说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

这个概念是这样的,一个企业变成另一个企业,无论是贸易型的、制造型的、或者是家电,可能都会有转型的理由,也就是说这是通用的,所有企业想要有挑战性都有这个东西。实际上在企业里运用的时候,我们一般这个是COO,这个是CIO等,主要是用于企业内部划分片区、划块,也就是说这个业务流程面向的是领导,要么是董事长、要么是领导,对企业进行分工,企业每一个科长、每一个组长应该是干什么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个可以一直分解到第四层。

第二个是端到端,准确来说它是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变成客户的。比如说从我洞察客户的需求、洞察技术发展趋势,到产品研发交付上市,到上市之后的售后服务保障等,形成一级、二级等等层级,它面对的是客户,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这个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国有企业,我们是从业务切入的。这是两个方向,同样这个也可以一二三四分解下去,到第四级、第五级的时候业务就会重合起来,企业操作打一个电话、下一个单、跟客户做一次回访,就会重合起来。

重合起来以后,第一个是企业的业务流架构,所以说无业务无IT,如果连业务连流程架构都没有,其实做IT的时候是被动的,第一个阶段应该做集群,不是第二个阶段做。所以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一个抓手是做这个事情。这个做完之后,我们要对IT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进行调整,不是说不变的,跟上面那个不一样。

这里我也打了一个箭头,一个是应用架构,它是慢慢下降的,慢慢的变成IT的事情,不是企业的事情,这个下面有说明。应用架构是会变得少一些的,凡是数据架构,因为未来的时代是数据的时代,数据架构变得举足重要。其实如果对这十几年的经营画一个图,在数据架构、数据资产、数据管理上用过的手段想想都后怕,是一个个走出来的,其实没出问题,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这里的技术基础是IT的支撑,我就不做解释了。

下面我们看应用架构,应用架构的基础一定是业务流程,没有业务流程不要搞IT,包括决策支持、包括基础设施。这个阶段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信息系统,一提到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覆盖度,我们只达到27%,也就是说以上所有业务是不是IT系统支持的,是不是还有邮件、excel等外部软件不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必须要有一个支撑,要有数据流程的把控。第二个是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的覆盖度,我们现在是46%,这个很难。比如说覆盖企业的营收业务,你是覆盖了,但是1到5分,有小的数据缺陷,有大的数据缺陷,有微小的用户体验差的,最终满分5分,满分是非常难的。现在我们企业是有去做的,所以这个阶段就讲到这里。

我们IT会做什么事情呢?可能IT首先要去做转型,就是在这个阶段会出现后台的一些概念,这个是一个大平台。其实你看前、中、后台,在这个时候要去谈业务,IT在后台,不要让业务指着IT的信息系统,也不要让IT人员讲业务,业务讲得很清楚,这是不对的,可以综合发展。因此有一些前台系统,有一个大平台的管理,这个做起来的工作是无穷尽的。你可以起步,可以在征途中,但是你说拿到资质的,目前还没有企业拿到资质。

后台把我们以前用的那些核心的套件进行解耦,目前我们是在解耦,我们把ERP解耦。解耦之后只剩下核心的功能放在这里,其它部分的该放到别的地方就分别放进去,这个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因为解耦之后才有上云的可能,这个肯定是要解耦的,只有解耦之后才能云化,云化以后在世界500强在知名企业里才有最大的基础。人家就是那样的,你非要把自己搞出来,搞得入乡随俗了,很多的业务和交易就不容易做。所以这个过程是做后台的解耦,这个事要做。

我再把前、中、后台说一下,我举的是这个例子,刚才也有一个,从订单到入库到复盘等等,其实这就是企业的经营过程。采购部的领导和人员就是做这个事情的,为企业做业务,所以对这一块的业务一定是业务部门是这个流程的功能,他每天8个小时下工夫一定是在这里。那么IT在做什么呢?比如说财务订单肯定是在ERP里面的,对于发票原来有票据管理系统,现在是财务共享管发票和票务的,有付款系统,有供应商关系的系统,甚至有跟供应商的社交系统。你看IT就是管这些系统,但是这个时候业务部门不需要关心有哪个系统管,不用说这个系统怎么又坏了,这个业务支持不了或者运行不了或者体验度不高或者需求实现不了,这个由IT来做。

还有一个是IT的大中台,大中台有几个大的问题,第一是分析每个岗位上的系统,这个岗位的领导人要分不同的情况去看整个业务流程的情况,这个时候IT要做好这个事情。第二是定制化的业务发展,为什么说定制化的业务发展呢?原来只是一个企业里面的方法,现在方法也不一样了,比如说服务的方法、销售的方法、生产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后台系统和业务流程都不一样,所以要调整一下。这是非常友好的,甚至将来很多事情在这里就可以做。第三是微服务,能够快速提供服务。第四是极致客户体验,现在这个时代你可以有一个典型概念,比如说5分钟甚至5秒钟,你不可以忽视,你要捕捉他的频率去给他提高服务质量,肯定是一条出路。

在这里最主要的在BPIT阶段,该业务部门讲的时候让业务部门去讲,我们IT人员要做好我们的事情。当企业下达一项销售指标的时候,在年度分解绩效合约的时候,业务部门主动叫IT参与,我要做这样的事情,你做什么,我做什么,我业务要做成什么样,你要怎么抽签去符合我的期待,然后去交付。业务部门和IT签订绩效合约,到年底的时候完成了,一起建设好了,这种情况、这种结果是比较理想的。这里还有一句话要写上去,企业的流程管理和IT架构管理符合企业的运营管理规定,企业的运营管理符合企业的业务经营,这个是不一样的,最终的目的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营。如果这里稍微偏了或者是卡位、越位了,就会有反弹、就会有痛点,甚至会消磨,不仅是消磨资金,还消磨时间、消磨我们的巨大成本。

IT架构的第二个是数据架构,它现在比应用架构还要重要。这是数据架构,你看不是数据架构每个企业都要重头建的,都是有一个模型的,只是这个模型需要显性化,需要显性到excel去、显性到审核去。所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数据模型,我们怎么显性化。前面的几个流程的业务功能与业务分布,我们要把数据模型构建起来。这里有两项事情必须要做,第一是理解,第二是数据管理,实际上数据到底怎么样,录完之后调了多少,到底客户的视频与音频播放其中被删掉了多少不好的、保留了多少好看的都要管理起来。其实你看这里,如果说这十几年走过来多套信息存在,我们这十多年做下来要去复盘,做下来一看好像在这两方面效果不怎么好,一直希望做全的、做清晰的事情,这些事情需要把它做起来,两到三个人一起做这个事情,慢慢的就会带动一些机制流程,从得罪人到大家都认可,就会逐渐发现是不一样的概念。

这是数据架构,数据架构对应的数据库需要早搭建比较好,传统的数据仓库和新的数据一定要合起来。因为我们毕竟是要合起来的,我们不是互联网企业,我们是传统企业,我们要把它合起来。然后应用上面这张图,把数据标识出来,分块分区域的把数据做下来,哪怕现在不分析、没法分析,数据资产财富流失。像在一个会议室里开会激烈的讨论,最终形成会议纪要,这些东西都存下来,将来再想要的时候数据都流失了、没有了、丧失了。包括设备场景各种数据,如果不把它有序有标识的存下载,将来再做分析的时候就没办法了。所以对于数据库的概念,没必要看清楚再做,马上做就可以,这里的投入肯定是要赚的。

这是一个流程IT,再下面是数字化DxT,这个我想还是先从技术、先从信息化、信息技术开始讲起,然后再讲它的模式。信息技术有这几个方面,我也一直说做工业4.0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现在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工业4.0体系聚焦于车间内部的智能制造方向。人类社会的几万年和工业时代的几百年是有一个区别和衔接的,本身也有基础,也有产业。所以说,对于IT技术、网络技术是触动我们现在做数字化转型的原因,它跟流程数字化不一样,虽然有基础的衔接,但是是完全不一样的定义。

我分别说一下,大家知道移动互联网是第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具体我不去念了。但是我们企业有一个故事,大约7年以前,我们去做信息系统,做出库管理,有很多的供应商打电话催货,我在高速上马上下高速了,实际上还没有从家里出发呢,导致我们的生产很慢,这个过程是损失巨大的。我们给客户交付的时候,车早早开出了,但是有的雇佣公司因为我们雇佣费结算不及时,把车拉到什么地方就停下来了,要挟我们说雇佣费不结这个车不给你拉到地方。但是那个时候我们解决不了,我们就考核,扣、罚,几百万、几十万的罚。后来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IT系统的前沿分支就可以把刚才的那些问题都解决掉。

当然中间做的时候会有一些弯路,但是我觉得要这样做,去尝试,多花钱、多走弯路也要去走。有时候一条直路走过去,他们不认为这是答案,走了几个弯路过去一看,原来这个最好。

第二,工厂全链接。如果移动互联放在车间里、工厂里,我们去做这个。我们现在在工厂做,其实不光是IT在创造,现在董事长、总裁到车间带人走访的时候,一看聚了一大堆人,带着口罩在操作,就很反感,他有这种意识。下命令给制造部门和我们部门,多少时间把人从多少减到多少个,多长时间让人不要戴口罩,可以穿白色衣服上班,把污染降低,把需要人操作的换成自动化,这就是意识。这需要全链接很多。

在移动互联网这里,有个评估机构给出一个倒三角,整个工厂互联近阶段应该属于倒三角的下阶段,以企业私有云为主,这些数据让企业拿出去不放心,一些企业搞私有云,运行了几年后发现没问题,无功也无害。目前阶段这块肯定是倒三角的下游,向上面一些就是社交、服务、供货商,那些是倒三角的上游。

第三,大数据。我们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正式成立大数据部,除企业信息化部门之外单独成立了一个大数据部,其中的人员组成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各个业务部门找的,原来是组机人员,去做数据分析,从原来的方式要改成平台化系统。第二部分从社会上招聘一帮数据工程师、专家去搭平台,做数据分析。第三部分是数据分析,数据科学家有一部分也要做数据分析。还有一些经营决策业务骨干拉进来,做数据分析。这样一个部门有与没有差别比较大,即使在IT部门下面设一个组,或者设一个横向的线,跟单独有这么一个部门也不一样,还是有些区别。

所以在大数据方面,无论是之前没研究透、没看清楚,还是像我们已经起步正在做的时候,目前也是有点问题,它跟物联网企业不一样。

第一个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新体验、新亮点,如果没有新体验、新亮点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搞个新东西,你没有新的改变,这必须有,只是某一个点的应用或者某一条小短线的应用,不做大,图大的话容易做死。

第二个就是要有平台,我们董事长有句话,他要把人工智能做成企业的大平台基础,其实大数据也是,让每一个人都会介绍大数据分析,搭平台的重要性,平台搭出来,我这个平台可以给其他的业务系统和业务部门提供多少的接口,增值服务的接口,这是它的能力体现和价值体现,不需要自己去做,因为这帮人还是搞大数据的,最终所有业务改进、业务决策优化更多应该是纵向的,不是把它揽过来。

还是这两点,在没有看清楚的时候,要做什么,第一个就是基础跟进,我们再建100个信息系统、软件系统的时候,如果在PaaS上做得少了,无论是自己投资、自己建,还是稍微做得少了,一定阶段就会发现这个短板弯了,就像钓鱼杆一样。

会耽误很多的时间,会耽误很多的进程,刚才所说的从企业私有云到行业,再到真正的公有云,都要寻求好用一些,不管它是谁的,拿来我们做集成管理。物联网这个我不需要多说,包括智能产品,我们现在对发电机上做了很多,现在整车上年收费680块,发动机上现在没有收费,有一些收费模式。

上面讲的是技术,我觉得数字化阶段是技术要稍微领先于管理模式,我们每个都在追,追完了要去游。这是数字化转型,这是模式化,我们在想下一步继续做什么呢?到底转什么?后来就去看了别的老师讲的,我觉得这个比较贴切,分5个:1、领导力转型,决策模式转型,把所有总裁、董事长、员工报表砍掉,从现在开始不允许报了,深入技术挖掘。2、运营模式的转型,这些年我们从5.8亿、8个亿到12个亿,每年都在加强措施,但大部分降是在管理费用、差旅费用降低,到采购价格降低,比较粗、野蛮的方法,你想把成本再降,没有把数据采集下来,怎么优化、怎么降。如果大工业体系不去跑跑路子,现在用分布式MRT可以13秒到14秒运行完一次,这是不敢想象的,我们是4个小时,对生产、XM缺件是不够的,但是改变以后,我们都不知道改变以后会产生多大的影响。3、生产模式的转型,快速灌模,这是人的高级智慧突出来的,去进行建模,包括粗加工。4、全方位体验。5、信息数据的挖掘,比如说IT部门下一步的价值优势不光是做项目部件的支持,还要看IT部门能不能把数据挖掘出来,做多少贡献,多少输出。

这些是具体的改变机会点,从设计、计划、生产、客服,最后画的图是一样的。这个是转型的结果,华为他们都在用这张图,上面是重塑运营模式,这个是重塑业务模式,实际上在重塑之前还有一个阶段是转型,重塑是把自己重新塑造成原生态的,像这个探索是否要重塑,现在有一些波折,或者是曲线前进的过程,有这样一个定义,它跟原来的流程清晰化完全是一样的。

打个比方说,数字化转型相当于是给我们企业全员做一次数字化的培训,这种数字化转型有初级、有高级的,最终要产生一张学位图,然后他拿着这张数字化学位图像原来的会计师一样,用传统六西格玛改进方法实时发现自己的问题,用这种方法实时改进。不仅仅是几个人、几百个人。我们现在也正在做,类似于六西格玛,因为我们那个搞过3、4年,投入很多,现在主要做这个体系。将来有一个常规的,每个人都可以提效、改进、评价、奖励、处罚、培训。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关键字:潍柴动力ITBPITDxT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