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智能制造“十四五”规划来了 一大批企业将从中受益

责任编辑:shjiaz 作者:查士加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01-04 09:24:38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2021年12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伴随《规划》的出台,将有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数字化服务商从中受益,必将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业景气度不断提升。

《规划》在“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基础上,以制造本质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十四五”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即“两步走、四大任务、六大行动、四项措施”。

业内人士表示,集成电路等产业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区域发展”特征,《规划》首次提出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发展,鼓励地方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路径,为各地制定相关产业规划给出了明确的指引,有助于先进技术在制造业的快速落地。

此外,《规划》还特别提到了中小企业,不仅给中小企业指出了具体的任务和发展路径,还通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等,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和“专精特新”计划实施。

现状与形势

《规划》中指出,近十年来,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业企业示范应用、央地联合统筹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智能制造发展仍存在供给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应用深度广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规划》以坚持创新驱动、市场主导、融合发展、安全可控为基本原则,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两步走目标

《规划》中制定了“两步走”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规划》提出了2025年的主要目标:

一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 70%和 50%。培育 150 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三是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完成 200 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 120 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大重点任务

结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基础,《规划》紧扣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提出“十四五”期间要落实创新、应用、供给和支撑体系,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

(一)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

一是攻克4类关键核心技术。包括突破基础技术,开发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攻克智能感知、人机协作、供应链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

二是加速系统集成技术开发。通过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开发跨企业多源信息交互和全链条协同优化技术,突破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建模仿真、分析优化等系统集成技术。

三是推进新型创新网络建设。围绕重点领域建设创新中心、产业化促进机构、试验验证平台等,形成全面支撑行业、区域、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创新网络。

(二)深化推广应用,开拓转型升级新路径。

一是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智能场景、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级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化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二是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业务系统云化等改造。依托数字化服务商提供数字化咨询诊断、智能化改造、上云用云等服务。

三是拓展智能制造行业应用。针对细分行业特点和痛点,制定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支持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建设行业转型促进机构,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供需对接等活动,引导各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四是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发展。鼓励地方创新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打造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策源地、示范应用集聚区、关键装备和解决方案输出地。

(三)加强自主供给,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

一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4类:基础零部件和装置、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以及融合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

二是聚力研发工业软件产品。引导装备制造商、用户企业、软件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过程的核心软件,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控制执行等6大类工业软件。

三是着力打造系统解决方案。包括面向典型场景和细分行业的专业化、高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轻量化、易维护、低成本解决方案,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专业化、高水平、一站式的集成服务。

(四)夯实基础支撑,构筑智能制造新保障。

一是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持续优化标准顶层设计,加快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推动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标准群,加快标准贯彻执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二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通过建设网络、算力、工业互联网平台3类基础设施,支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数据的有效集成和管理。

三是加强安全保障。加强智能制造安全风险研判,推动密码技术应用、网络安全和工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建立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培育安全服务机构。

四是强化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标准,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和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加快高端人才培养,开展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

六大专项行动

《规划》围绕创新、应用、供给和支撑四个方面,部署了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等六个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重点突破基础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共性技术以及适用性技术等4类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可复用数据集成、业务互联、信息交互、云化部署、复杂系统建模、分析和优化等系统集成技术。

二是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面向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打造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形成多场景、全链条、多层级应用示范。

三是开展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针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原材料、消费品等四个传统产业的特点和痛点,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

四是开展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加快研发基础零部件和装置、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新型智能制造装备等四类智能制造装备。

五是开展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加快开发应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控制执行、行业专用及新型软件”等六类工业软件。

六是开展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从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研制、推广应用和国际合作等四个方面,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贯彻落实。

四项保障措施

为确保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的顺利实施,《规划》提出了四项具体的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协作,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和专业智库作用,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形成系统推进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鼓励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各方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研究发布行业和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指数。

四是深化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华建设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示范工厂、培训中心等,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软件、标准和解决方案“走出去”。

探索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推动智能化改造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专门部署了“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推动“场景-车间-工厂-供应链”的智能化改造,探索智能制造最佳实践的标准化、模块化、精准化的推广路径。

一是探索智能场景。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的深度应用,探索形成一批智能场景。

二是打造智能车间。覆盖加工、检测、物流等环节,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强化标准作业、可视管控、精准配送、最优库存,打造一批智能车间,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

三是建设智能工厂。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强化精益生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推动跨业务活动的数据共享和深度挖掘,实现对核心业务的精准预测、管理优化和自主决策。

四是构建智慧供应链。面向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医疗装备、家用电器、集成电路等行业,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水平高、核心竞争优势突出、资源配置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构建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可信交互、生产深度协同、资源柔性配置的供应链。

x 智能制造“十四五”规划来了 一大批企业将从中受益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智能制造“十四五”规划来了 一大批企业将从中受益

责任编辑:shjiaz 作者:查士加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01-04 09:24:38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2021年12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伴随《规划》的出台,将有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数字化服务商从中受益,必将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业景气度不断提升。

《规划》在“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基础上,以制造本质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十四五”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即“两步走、四大任务、六大行动、四项措施”。

业内人士表示,集成电路等产业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区域发展”特征,《规划》首次提出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发展,鼓励地方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路径,为各地制定相关产业规划给出了明确的指引,有助于先进技术在制造业的快速落地。

此外,《规划》还特别提到了中小企业,不仅给中小企业指出了具体的任务和发展路径,还通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等,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和“专精特新”计划实施。

现状与形势

《规划》中指出,近十年来,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业企业示范应用、央地联合统筹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智能制造发展仍存在供给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应用深度广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规划》以坚持创新驱动、市场主导、融合发展、安全可控为基本原则,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两步走目标

《规划》中制定了“两步走”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规划》提出了2025年的主要目标:

一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 70%和 50%。培育 150 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三是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完成 200 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 120 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大重点任务

结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基础,《规划》紧扣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提出“十四五”期间要落实创新、应用、供给和支撑体系,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

(一)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

一是攻克4类关键核心技术。包括突破基础技术,开发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攻克智能感知、人机协作、供应链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

二是加速系统集成技术开发。通过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开发跨企业多源信息交互和全链条协同优化技术,突破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建模仿真、分析优化等系统集成技术。

三是推进新型创新网络建设。围绕重点领域建设创新中心、产业化促进机构、试验验证平台等,形成全面支撑行业、区域、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创新网络。

(二)深化推广应用,开拓转型升级新路径。

一是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智能场景、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级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化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二是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业务系统云化等改造。依托数字化服务商提供数字化咨询诊断、智能化改造、上云用云等服务。

三是拓展智能制造行业应用。针对细分行业特点和痛点,制定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支持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建设行业转型促进机构,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供需对接等活动,引导各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四是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发展。鼓励地方创新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打造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策源地、示范应用集聚区、关键装备和解决方案输出地。

(三)加强自主供给,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

一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4类:基础零部件和装置、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以及融合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

二是聚力研发工业软件产品。引导装备制造商、用户企业、软件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过程的核心软件,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控制执行等6大类工业软件。

三是着力打造系统解决方案。包括面向典型场景和细分行业的专业化、高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轻量化、易维护、低成本解决方案,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专业化、高水平、一站式的集成服务。

(四)夯实基础支撑,构筑智能制造新保障。

一是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持续优化标准顶层设计,加快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推动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标准群,加快标准贯彻执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二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通过建设网络、算力、工业互联网平台3类基础设施,支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数据的有效集成和管理。

三是加强安全保障。加强智能制造安全风险研判,推动密码技术应用、网络安全和工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建立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培育安全服务机构。

四是强化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标准,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和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加快高端人才培养,开展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

六大专项行动

《规划》围绕创新、应用、供给和支撑四个方面,部署了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等六个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重点突破基础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共性技术以及适用性技术等4类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可复用数据集成、业务互联、信息交互、云化部署、复杂系统建模、分析和优化等系统集成技术。

二是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面向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打造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形成多场景、全链条、多层级应用示范。

三是开展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针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原材料、消费品等四个传统产业的特点和痛点,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

四是开展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加快研发基础零部件和装置、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新型智能制造装备等四类智能制造装备。

五是开展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加快开发应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控制执行、行业专用及新型软件”等六类工业软件。

六是开展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从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研制、推广应用和国际合作等四个方面,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贯彻落实。

四项保障措施

为确保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的顺利实施,《规划》提出了四项具体的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协作,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和专业智库作用,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形成系统推进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鼓励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各方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研究发布行业和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指数。

四是深化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华建设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示范工厂、培训中心等,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软件、标准和解决方案“走出去”。

探索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推动智能化改造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专门部署了“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推动“场景-车间-工厂-供应链”的智能化改造,探索智能制造最佳实践的标准化、模块化、精准化的推广路径。

一是探索智能场景。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的深度应用,探索形成一批智能场景。

二是打造智能车间。覆盖加工、检测、物流等环节,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强化标准作业、可视管控、精准配送、最优库存,打造一批智能车间,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

三是建设智能工厂。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强化精益生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推动跨业务活动的数据共享和深度挖掘,实现对核心业务的精准预测、管理优化和自主决策。

四是构建智慧供应链。面向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医疗装备、家用电器、集成电路等行业,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水平高、核心竞争优势突出、资源配置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构建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可信交互、生产深度协同、资源柔性配置的供应链。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