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CIO联盟 → 正文

新基建 新动力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0-08-22 10:46:15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8月22日,2020京津冀CIO大会暨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京津冀三地大咖和精英齐聚,共话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分享实践经验,探索危机中的机会,共谋发展。
 
以下是现场速记。
 


浪潮信息方案与测试部企业推进部总经理 刘志勇
 
浪潮信息方案与测试部企业推进部总经理刘志勇: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刚才雷总是从相对宏观的角度,从5G等大背景角度去进行了描述。我现在想从基础构架角度来讲,因为所有应用的背后都有基础的IT建设,所以我想从基础架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浪潮的想法。
 
首先,我们现在对智慧时代的感受是越来越深刻了。不管是从社会治理到商业制造到工作和生活其实有非常大的变化。但是我这么说,可能大家觉得还是有点不那么能对应上。
 
我们在说这些之前,先说后面的这些。今年的疫情从开始到现在,从线上的变化,这些东西都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大家能感受到。
 
首先是春节期间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增加。去年跟今年的同期比增加了36.4%,咱们今年1月23日是腊月二十九那天武汉开始进入紧急状态,开始封城。刚好是春节前一天,后面就是除夕。在短短七八天时间里,我们全国一共发短信发了219亿条,因为好多的见面机会没有了,只能通过微信、短信跟亲朋好友联络,这是比较明显的变化。之后是上班,学生慢慢开始上学。
 
在这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线上的变化,整个量的猛增。首先在钉钉上有14万所学校,1.2亿的学生。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一般的国家,有1.2亿人口的国家也不是太的的。
 
腾讯在线课堂在线学习人数整体增长128倍,我自己有孩子,我有特别明确的体会,因为他不到学校去,每天都要陪,要照顾。
 
在工作的角度,阿里钉钉,1000万家企业有2亿人在钉钉上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办公。腾讯会议很快上线的,每天用户都在千万级,这就是变化。
 
从全球的角度来讲,全球也有变化。按说像PC、笔记本这些东西这几年大家都不认为它是高科技产业,它越来越像是一般的办公用品。可是在头几年,连续几年它保持不增长或者个位数增长的情况下,但是在今年我们给大家统了这个数据,从今年的Q2,刚刚过去的6月份,跟19年同期比整个PC跟笔记本全球的出货量涨了27%,其中惠普的公司全球涨了41%,联想大概涨21%。它为什么会涨?因为大量的人不到办公室办公了,所以它对平板、电脑的要求多了,所以数字上升了。全球由于疫情原因,导致线上活动变得越来越多。从在校和在线工作人的人数,再到整个数据大量的增长,这个都是实际发生的事情。
 
在疫情过程中,因为中国是做抗疫最好的国家。我们看到的是树上这些应用,这个大家都会能感受到的。比如说健康码,刚才进来的时候要扫健康码。健康码也有行程轨迹,如果你出了差,到疫情高风险地区,就不会让你进来,因为它有行程轨迹的记录。还有疫情的动态查询,以及政务的办公包括我们日常的工作,这是我们能看见的,它对应的就是右边的应用,比如学而思网校、中移动提供的服务,还有12306提供的网上购票等。
 
浪潮自己也做SaaS,浪潮的服务在过去几个月里是十几倍的增长,一下子冲进了HR第一象限是最大的企业,这是我们能看见感受的东西。
 
看不见的在哪儿?背后在哪儿?就像灯亮,不会看到输电线等。这些应用,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背后是大量的人工智能的服务,比如人脸服务,会有各种各样的警示。比如云计算,现在5G还没有完全用上,还有AI的算法、计算机的芯片,以及各种各样的服务器的应用,它背后还有很多。它底层还有冷却技术、供电技术,那么大数据中心如果没有供电技术,怎么运转?大家知道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是非常大的,现在像北京这种城市已经不批大型的数据中心了,如果要建去廊坊。所以我们看不见的那部分对应的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设施,现在很火的5G就是。包括计算跟存储的设备这些设施,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还有信息安全这些东西。
 
我们再看这张图,为什么中国抗疫水平很高?肯定有政府的领导还有中国所有老百姓的配合,你仍然能够看到背后有大量的跟IT相关的,跟智慧计算相关的东西。
 
从现在的情况,这个是我们摘录的2020年上半年实际全球几个重要国家的GDP变化,最差的是法国,英国,中国是-1.6%,现在正在一点点恢复,美国跌了大概4.6%,同样的问题,我们最近一段时间不是特别安全的,有些地方还会有中风险,甚至在前段时间北京新发地还是高风险。我们看一下这个时间,从发现问题,发现病例可能有蔓延风险一直到解除警报,大概用了多长时间?吉林用了28天,北京用了26天,辽宁用了16天,新疆用了33天。
 
现在看的这些东西,我们回头再看第一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实实在在跟智能化相关的事儿就是发生了。比如我们刚才说智慧识别,坐火车现在都拿身份证扫脸,还有停车。智慧化的制造,还有零售。今年在疫情期间尤其在大中型城市,人口聚集的地方,之所以能生活不受影响,很大程度是网购的原因,互联网能够解决购买的问题。还有智慧的电信场景以及远程治疗。
 
所有的这一切是证实了我们说的事儿,就是智慧时代已经来了。这个时候国家又重新提了新基建这件事情,新基建不是新概念,而是要落地的事儿,这是老概念,几年前就有所谓的新基建的概念。
 
这里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左边的圈里边,原来我们说老的基建指的是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社会保障。新基建指的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有一点重合,就是中间的这一块比如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特高压、输配电等有重合。总结一下,它最核心的部分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跟5G,这是新基建最核心的部分,如果没有它,其他东西实现不了。再外面一点是工业互联网,再外面扩一点就是应用了,比如智能充电桩,今年智能充电桩已经是新基建在文件里明确写的其中一部分,再往外扩的时候是跟以前老的基建相重叠的那一部分,我们说的特高压输配电,比如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
 
为什么要强调新基建基础这件事情?中国很大,我们老说制造业大国,但是不是强国。为什么不是强国?大体现在制造业方面很大,我们能耗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等于1.5倍美国,这是我们不好的地方。虽然很大,但是在全球制造业的阵营里面排,即便如此还是在第三阵营,第一阵营是美国,因为它输出的主要是最核心的那部分技术,比如芯片,你说你要设计芯片,美国人垄断全球95%的软件,它不给你软件,芯片也设计不了,美国肯定在第一阵营。第二阵营是日本跟德国,我们刚才说做芯片设计的软件,有95%由美国人垄断,还有4%是日本,还有1%是其他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当然我们还有第四阵营像巴西、越南,它可能在制造业行列下层一点。如果要变成强国要经历变革,新基建跟这个直接相关,这个我们讨论的是背景。
 
新基建一共是七块,图上绿色的7部分是国家明确的要求,包括5G、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交通、特高压、充电桩、人工智能、大数据。但是还有基础,这个是IDC补的,我觉得有道理,所以把它放在这儿了,就是新型智慧城市与园区,因为它是相对比较基础的东西。上面跑的所有东西其实跟这个智慧化城市建设有直接关系的。
 
在这里,我们浪潮做IT,特别做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基础硬件,这些跟IT相关的部分在哪里?5G肯定相关。我们以前说4G时代、3G时代,它有很多基站,那个基站没有太多计算能力,它不需要计算能力,你就可以提供服务。但是5G不一样了,所有的基站都得有计算能力,未来在5G这部分在基站建成上,全国有上千万的基站都会有计算能力,典型的基于电信设备的边缘计算,这都跟IT直接相关的。
 
工业互联网肯定是跟IT信息化相关的,城市交通我倒觉得关系不是特别的直接,它有管理软件、售票系统,但是主要技术还是在轨道交通本身的技术上。特高压输变电是IT辅助功能。新能源很难说,它未来会变成小的、综合性的服务点,不一定有人但是会提供很多的服务。比如有5G信号转发,比如有wifi6,比如有一定的服务功能等等,它以后慢慢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智慧的、无人的服务点,当然它也提供充电的功能。这个浪潮有明确的产品。
 
人工智能毫无疑问跟IT相关,大数据中心肯定跟IT相关。但是我们今天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讲一遍,甚至这里任何一个单独领域都要讲很长时间。今天我们只讲一点点跟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工业互联网它仍然很庞大,我只讲一点跟基础建设相关的,就是IT基础构架这部分的内容。
 
因为它是一个生产制造的技术,我们今天讲生产,刚才我也说中国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是未来怎么样改变?从生产一直到消费,到使用者整个链条会被工业互联网颠覆掉。
 
国家选了127个行业,里面包括材料、食品加工、家电等等一共127个领域去做中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北京新兴农业承担农产品初加工,未来会有一个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全部加起来等于国家级大的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经历几个阶段:
 
首先,第一个阶段实现人和机器即设备和物和环境的信息的互通,它主要基于大量传感器的应用。比如我们说水文、水利,未来做远程智慧化监测,它也会用到很多的传感器,光有遥感和卫星拍摄也是不够的,到了工业互联网第二个阶段,等于数据已经收上来了,收上来以后要连起来,单个数据是没有意义的。这里面从原理上看,各个很也只要跟IT相关的应用都差不多。
 
蔡主任刚才说,原来我们说地震以后,那些水文站一层一层往上报,报完以后也不太确定是真的还是假的,有一些是不是真的看到了?并不清楚,现在不是报了是改了,改成推送,如果没报我知道,所以我推送给你,这是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工业互联网一样的,原来获取这些工业数据,获取生产数据时也是让车间去报,每台机器的情况,有些数据要慢慢上传,它也是报的过程。
 
但是未来当工业互联网走到第二阶段时也不再是报了,因为系统能去看,是传感器在看,所有信息收集终端,小的温度传感器,小到洁净空间探测灰尘的传感器,大到生产出来的有多少个设备,我的机器、车床运转的温度等等,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就会形成闭环,连接就建立起来了,既有前端数据也有后端的监测,但是后端的监测以及数据主动上传以及对生产水平的主动下发就变成可能的水平,而且比原来效率快非常多。
 
第一阶段数据收完了,第二阶段系统化,开始有连接而且会产生系统的互动。就到了地三阶段,它会比较的有弹性,比较有智能。比如说现在我们讲的黑灯工厂,是因为里面没有人,不需要开灯了,因为所有看的东西都是设备传感器在看。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个情况,你不用看的情况下,系统要不要人大量来看数据?看报表再做指令。未来第三阶段基本不太需要,基础指令已经是系统能自动发。
 
举例,比如阿里,我们浪潮供了阿里一大半以上的服务器,虽然是整机交付的内容,一次可能就几百个柜子,几千个柜子。由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系统的连接,如果它的设备出现有短缺,可能要怎样了,或者我们有物料预警,说这个物料未来多长时间会缺,系统会自动下订单给到我们,不需要人去干预了。这种情况下,你就不需要人做判断,系统来给你判断。
 
所以未来的工业互联网一定会这样,当然这三个阶段会同时发生,比如今天可能在互联网公司,他们也有生产,不要理解生产一定造东西,提供服务也是生产,可能有一部分到了第三阶段。今天在农产品初加工领域可能连第一个阶段都没有到,这几个东西不是有一个时间线,它在不同的行业不断的在经历这个过程,很多是同时发生的。
 
刚刚我们说的这个图是相对大一点的方向讲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但是不管发展到哪个阶段,从站在工业互联网角度去看生产制造会有两个维度,原来看生产制造主要看你有多少设备和多少工人,能卖出去多少,把产销算一下大概是这么回事儿,如果自动化程度高,生产东西又多,用的时间又短,如果卖不出去,设备不能开动,大概是这样的逻辑。它基本站在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今天站在工业互联网角度,不太用人的角度去看。分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工业视角,站在制造本身看制造。好比说制造,我们看到工厂内跟工厂外的不同是两回事儿,工厂内我们看的是感知,我们刚才说那些所有的生产相关的数据,我们要看到的是实时数据的检测,因为那些数据实时产生实时要被处理。然后你还要做数据所谓的集成分析,因为很多数据是结构化的,你还要有制造工厂运转的管理,你要有系统的ERP等系统。工厂外还要看需求是不是匹配的?服务的增值以及供应链的优化。
 
比如供应链优化以及需求匹配,这两年特别明显,可能越年轻对这个东西感触越深。网上老说爆款,只要这件衣服一出来以后,一周之内至少有几百、上千家店同时在卖这个东西,有些是网红小产品,只要一出来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所有人都在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个当然有赖于中国本身像深圳这个地方它给全世界ODM产品,中国具备这样的设计跟生产能力的基础。同时它就是在做需求匹配,就是在做供应链的优化,它能在短短的5、6天,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让这个产品能上线,而且还是你自己要的包装和样子,但是东西就是那个东西,外观可能有点点改变。这个就是通过供应链优化做到的。
 
再换一个角度,不用人看,站在制造的角度看。如果从互联网视角去看这个事儿,还是这样的一件事情,生产、卖出去这样的事情。如果站在互联网的角度看,它看到的第一个是柔性制造,产线一定不能只生产一个东西,比如可口可乐一天可以换9到13个品种,9到13个品种很难吗?当然很难,有多难?至少不是1万个矿泉水瓶子往那放就灌,首先它有能力既生产矿泉水也有能力生产可口可乐,矿泉水不加气,所有可口可乐要加气的,当然区别很大。都是吃的东西,生产线不能说洗都不洗,需要清洗产线,清洗产线需要时间,但是它能在一天之内,把产线用各种组合可以生产出9到19个品种,这是挺可怕的生产能力。这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背后就是工业互联网最基础的东西就是自动化的产线—柔性生产。
 
第二个是C2M,从客户到生产,以前我们买东西其实都是有中间商的,很多、很多的中间商,广告上老出现不要中间商赚差价之类的。比如互联网平台、销售平台,基本上确实可以做到只经过平台就从生产端到客户手里。比较典型的C2M,互联网上比较火的三只松鼠,它基本颠覆了零食产业的玩法,它背后有大量的OEM厂商,它有一些研发能力,但是真正研发能力是在强大的供应链那里。它完全可以做到一个网红产品上线,它从看见到上线时间只用一个星期。
 
工厂外的视角是什么?刚才说的协同制造。比如三只松鼠生产的零食,但是总得把包装给它吧,它包装还有供应链,所以会有协同制造的问题。
 
还有协同设计,还有定制化的服务以及智能化的服务,这是我们站在互联网角度看到的,从站在工业互联网的角度看到不一样的制造,它跟人眼看的制造不是一码事儿。
 
工业互联网到底带来什么好处?好处很多,只举一个例子这是GE的数据,工业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大量应用,肯定会带来效率的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儿,不用论证了。如果它能节约燃料,提高系统效率,这里直接加总算术不做论证过程,15年节约的费用,光燃料能源的部分,全球大概可以节省300亿美元,中国答声大概30亿美元。系统要提高,全球节省的钱大概是270亿美元,对中国来说是20亿美元,中国是十分之一左右的数。所以工业互联网的变化,就是带来实际的好处,这个降成本是非常直接的好处。
 
这里我跟大家简单的说一下,这个是工业互联网基础的构架。最底层是设备层,设备层包括工业机器人等,也包括传感器、控制芯片、RFID识别还有边缘端的服务器、存储集成的配套等等。再往上一层是网络层连接层,连接层包括雷总说的混合云,公有云很多传输是靠5G有一部分当然是专线,对外的外网主要是互联网和一些它的专用网,未来工业互联网一定有国家级的专用网。内网还有工厂内部的,比如通过自己私有云搭建起来的,再往上一层是软件层,包括研发、信息管理的跟生产制造相关的,这是第三层。再上面一层是应用层,是具体的应用软件,这个有很多,我们不每个都介绍了。
 
大概工业互联网是五层:数据层、网络层、平台层、软件层、应用层。这几层里面对计算要求不太一样,如果像设备的比如IOT、ICT的基本计算都在边端,离设备最近的部分。平台层这部分运算主要是有公有云需求、边云的需求,它是在边缘节点需求比较大。如果是工业软件部分的运算,它运算大量的工业软件,这些基本在数据中心算的。应用层这一部分,这部分也是在数据中心算的。所以未来由于工业互联网慢慢建成,它一定会有两种运算需要。第一是传统数据中心运算,还有一个是边缘运算。我简单解释一下,因为时间有点超时了。
 
所谓边缘运算算法是在近场近的,离设备特别近的地方算的,给大家举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车端有运算,否则的话这个车说我要判断它是否上车,这是算出来的。如果你在边端不算,所有数据要传到数据中心去算,万一断网怎么办?刹车不踩就要撞上了。这是非常典型的,不做过多解释。
 
这一页PPT,我们讲的是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必再去谈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了,只是简单说说结构。首先是多元环境,有边端,未来数据中心一定要升级到计算中心的层次,有协同以后我们看到的是它跑了第一个是计算能力,你有多少CPU,有多少内存能算出这个东西。还有数据,还要做各种各样的连接,所谓的数据中心它在支撑着上面,再到上面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具体的行业跟应用,这儿我们不花太多时间了。
 
最后一页PPT,有了边端,有了云端有了以后,我们真正能打通的是从云端到边端到端,现在这个概念已经非常明确了,就是云、边、端三部分的运算。你是通过进场和现场的覆盖实现的,这是工业互联网最大的技术。我们简单说一下它的构成,现场设备、传感器、机器人、数控机床、各种机械臂,这是数据的采集,采集完了以后往上走到网络,在那一端也开始算了,比如5G那一端在传输时已经开始做运算了。然后到了边缘端,是设备管理跟存储部分,再往上面是自己的边缘云,再往上是智能中心,这是往上走的。
 
往下走的是所有指令通过模型下发,通过微服务下发,服务器下发大家可能没什么感觉,我还是举自动驾驶的例子,模型下发是需要识别前面突然出现的东西,到底是人还是狗,这个模型要上下传的。它计算出来的结果,到了控制单元最后输出到每一个设备,比如机械手怎么动等等,这个未来情况是一串一串滚动的。这是完整的进场跟现场实时覆盖的,基本上云边端计算逻辑就是这样的逻辑。
 
时间关系,我讲得比较快。我今天主要讲的还是站在工业互联网的角度,从基础构架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浪潮的看法,所以我今天的分享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键字:新基建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新基建 新动力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CIO联盟 → 正文

新基建 新动力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0-08-22 10:46:15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8月22日,2020京津冀CIO大会暨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京津冀三地大咖和精英齐聚,共话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分享实践经验,探索危机中的机会,共谋发展。
 
以下是现场速记。
 


浪潮信息方案与测试部企业推进部总经理 刘志勇
 
浪潮信息方案与测试部企业推进部总经理刘志勇: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刚才雷总是从相对宏观的角度,从5G等大背景角度去进行了描述。我现在想从基础构架角度来讲,因为所有应用的背后都有基础的IT建设,所以我想从基础架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浪潮的想法。
 
首先,我们现在对智慧时代的感受是越来越深刻了。不管是从社会治理到商业制造到工作和生活其实有非常大的变化。但是我这么说,可能大家觉得还是有点不那么能对应上。
 
我们在说这些之前,先说后面的这些。今年的疫情从开始到现在,从线上的变化,这些东西都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大家能感受到。
 
首先是春节期间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增加。去年跟今年的同期比增加了36.4%,咱们今年1月23日是腊月二十九那天武汉开始进入紧急状态,开始封城。刚好是春节前一天,后面就是除夕。在短短七八天时间里,我们全国一共发短信发了219亿条,因为好多的见面机会没有了,只能通过微信、短信跟亲朋好友联络,这是比较明显的变化。之后是上班,学生慢慢开始上学。
 
在这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线上的变化,整个量的猛增。首先在钉钉上有14万所学校,1.2亿的学生。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一般的国家,有1.2亿人口的国家也不是太的的。
 
腾讯在线课堂在线学习人数整体增长128倍,我自己有孩子,我有特别明确的体会,因为他不到学校去,每天都要陪,要照顾。
 
在工作的角度,阿里钉钉,1000万家企业有2亿人在钉钉上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办公。腾讯会议很快上线的,每天用户都在千万级,这就是变化。
 
从全球的角度来讲,全球也有变化。按说像PC、笔记本这些东西这几年大家都不认为它是高科技产业,它越来越像是一般的办公用品。可是在头几年,连续几年它保持不增长或者个位数增长的情况下,但是在今年我们给大家统了这个数据,从今年的Q2,刚刚过去的6月份,跟19年同期比整个PC跟笔记本全球的出货量涨了27%,其中惠普的公司全球涨了41%,联想大概涨21%。它为什么会涨?因为大量的人不到办公室办公了,所以它对平板、电脑的要求多了,所以数字上升了。全球由于疫情原因,导致线上活动变得越来越多。从在校和在线工作人的人数,再到整个数据大量的增长,这个都是实际发生的事情。
 
在疫情过程中,因为中国是做抗疫最好的国家。我们看到的是树上这些应用,这个大家都会能感受到的。比如说健康码,刚才进来的时候要扫健康码。健康码也有行程轨迹,如果你出了差,到疫情高风险地区,就不会让你进来,因为它有行程轨迹的记录。还有疫情的动态查询,以及政务的办公包括我们日常的工作,这是我们能看见的,它对应的就是右边的应用,比如学而思网校、中移动提供的服务,还有12306提供的网上购票等。
 
浪潮自己也做SaaS,浪潮的服务在过去几个月里是十几倍的增长,一下子冲进了HR第一象限是最大的企业,这是我们能看见感受的东西。
 
看不见的在哪儿?背后在哪儿?就像灯亮,不会看到输电线等。这些应用,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背后是大量的人工智能的服务,比如人脸服务,会有各种各样的警示。比如云计算,现在5G还没有完全用上,还有AI的算法、计算机的芯片,以及各种各样的服务器的应用,它背后还有很多。它底层还有冷却技术、供电技术,那么大数据中心如果没有供电技术,怎么运转?大家知道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是非常大的,现在像北京这种城市已经不批大型的数据中心了,如果要建去廊坊。所以我们看不见的那部分对应的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设施,现在很火的5G就是。包括计算跟存储的设备这些设施,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还有信息安全这些东西。
 
我们再看这张图,为什么中国抗疫水平很高?肯定有政府的领导还有中国所有老百姓的配合,你仍然能够看到背后有大量的跟IT相关的,跟智慧计算相关的东西。
 
从现在的情况,这个是我们摘录的2020年上半年实际全球几个重要国家的GDP变化,最差的是法国,英国,中国是-1.6%,现在正在一点点恢复,美国跌了大概4.6%,同样的问题,我们最近一段时间不是特别安全的,有些地方还会有中风险,甚至在前段时间北京新发地还是高风险。我们看一下这个时间,从发现问题,发现病例可能有蔓延风险一直到解除警报,大概用了多长时间?吉林用了28天,北京用了26天,辽宁用了16天,新疆用了33天。
 
现在看的这些东西,我们回头再看第一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实实在在跟智能化相关的事儿就是发生了。比如我们刚才说智慧识别,坐火车现在都拿身份证扫脸,还有停车。智慧化的制造,还有零售。今年在疫情期间尤其在大中型城市,人口聚集的地方,之所以能生活不受影响,很大程度是网购的原因,互联网能够解决购买的问题。还有智慧的电信场景以及远程治疗。
 
所有的这一切是证实了我们说的事儿,就是智慧时代已经来了。这个时候国家又重新提了新基建这件事情,新基建不是新概念,而是要落地的事儿,这是老概念,几年前就有所谓的新基建的概念。
 
这里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左边的圈里边,原来我们说老的基建指的是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社会保障。新基建指的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有一点重合,就是中间的这一块比如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特高压、输配电等有重合。总结一下,它最核心的部分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跟5G,这是新基建最核心的部分,如果没有它,其他东西实现不了。再外面一点是工业互联网,再外面扩一点就是应用了,比如智能充电桩,今年智能充电桩已经是新基建在文件里明确写的其中一部分,再往外扩的时候是跟以前老的基建相重叠的那一部分,我们说的特高压输配电,比如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
 
为什么要强调新基建基础这件事情?中国很大,我们老说制造业大国,但是不是强国。为什么不是强国?大体现在制造业方面很大,我们能耗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等于1.5倍美国,这是我们不好的地方。虽然很大,但是在全球制造业的阵营里面排,即便如此还是在第三阵营,第一阵营是美国,因为它输出的主要是最核心的那部分技术,比如芯片,你说你要设计芯片,美国人垄断全球95%的软件,它不给你软件,芯片也设计不了,美国肯定在第一阵营。第二阵营是日本跟德国,我们刚才说做芯片设计的软件,有95%由美国人垄断,还有4%是日本,还有1%是其他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当然我们还有第四阵营像巴西、越南,它可能在制造业行列下层一点。如果要变成强国要经历变革,新基建跟这个直接相关,这个我们讨论的是背景。
 
新基建一共是七块,图上绿色的7部分是国家明确的要求,包括5G、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交通、特高压、充电桩、人工智能、大数据。但是还有基础,这个是IDC补的,我觉得有道理,所以把它放在这儿了,就是新型智慧城市与园区,因为它是相对比较基础的东西。上面跑的所有东西其实跟这个智慧化城市建设有直接关系的。
 
在这里,我们浪潮做IT,特别做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基础硬件,这些跟IT相关的部分在哪里?5G肯定相关。我们以前说4G时代、3G时代,它有很多基站,那个基站没有太多计算能力,它不需要计算能力,你就可以提供服务。但是5G不一样了,所有的基站都得有计算能力,未来在5G这部分在基站建成上,全国有上千万的基站都会有计算能力,典型的基于电信设备的边缘计算,这都跟IT直接相关的。
 
工业互联网肯定是跟IT信息化相关的,城市交通我倒觉得关系不是特别的直接,它有管理软件、售票系统,但是主要技术还是在轨道交通本身的技术上。特高压输变电是IT辅助功能。新能源很难说,它未来会变成小的、综合性的服务点,不一定有人但是会提供很多的服务。比如有5G信号转发,比如有wifi6,比如有一定的服务功能等等,它以后慢慢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智慧的、无人的服务点,当然它也提供充电的功能。这个浪潮有明确的产品。
 
人工智能毫无疑问跟IT相关,大数据中心肯定跟IT相关。但是我们今天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讲一遍,甚至这里任何一个单独领域都要讲很长时间。今天我们只讲一点点跟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工业互联网它仍然很庞大,我只讲一点跟基础建设相关的,就是IT基础构架这部分的内容。
 
因为它是一个生产制造的技术,我们今天讲生产,刚才我也说中国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是未来怎么样改变?从生产一直到消费,到使用者整个链条会被工业互联网颠覆掉。
 
国家选了127个行业,里面包括材料、食品加工、家电等等一共127个领域去做中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北京新兴农业承担农产品初加工,未来会有一个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全部加起来等于国家级大的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经历几个阶段:
 
首先,第一个阶段实现人和机器即设备和物和环境的信息的互通,它主要基于大量传感器的应用。比如我们说水文、水利,未来做远程智慧化监测,它也会用到很多的传感器,光有遥感和卫星拍摄也是不够的,到了工业互联网第二个阶段,等于数据已经收上来了,收上来以后要连起来,单个数据是没有意义的。这里面从原理上看,各个很也只要跟IT相关的应用都差不多。
 
蔡主任刚才说,原来我们说地震以后,那些水文站一层一层往上报,报完以后也不太确定是真的还是假的,有一些是不是真的看到了?并不清楚,现在不是报了是改了,改成推送,如果没报我知道,所以我推送给你,这是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工业互联网一样的,原来获取这些工业数据,获取生产数据时也是让车间去报,每台机器的情况,有些数据要慢慢上传,它也是报的过程。
 
但是未来当工业互联网走到第二阶段时也不再是报了,因为系统能去看,是传感器在看,所有信息收集终端,小的温度传感器,小到洁净空间探测灰尘的传感器,大到生产出来的有多少个设备,我的机器、车床运转的温度等等,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就会形成闭环,连接就建立起来了,既有前端数据也有后端的监测,但是后端的监测以及数据主动上传以及对生产水平的主动下发就变成可能的水平,而且比原来效率快非常多。
 
第一阶段数据收完了,第二阶段系统化,开始有连接而且会产生系统的互动。就到了地三阶段,它会比较的有弹性,比较有智能。比如说现在我们讲的黑灯工厂,是因为里面没有人,不需要开灯了,因为所有看的东西都是设备传感器在看。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个情况,你不用看的情况下,系统要不要人大量来看数据?看报表再做指令。未来第三阶段基本不太需要,基础指令已经是系统能自动发。
 
举例,比如阿里,我们浪潮供了阿里一大半以上的服务器,虽然是整机交付的内容,一次可能就几百个柜子,几千个柜子。由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系统的连接,如果它的设备出现有短缺,可能要怎样了,或者我们有物料预警,说这个物料未来多长时间会缺,系统会自动下订单给到我们,不需要人去干预了。这种情况下,你就不需要人做判断,系统来给你判断。
 
所以未来的工业互联网一定会这样,当然这三个阶段会同时发生,比如今天可能在互联网公司,他们也有生产,不要理解生产一定造东西,提供服务也是生产,可能有一部分到了第三阶段。今天在农产品初加工领域可能连第一个阶段都没有到,这几个东西不是有一个时间线,它在不同的行业不断的在经历这个过程,很多是同时发生的。
 
刚刚我们说的这个图是相对大一点的方向讲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但是不管发展到哪个阶段,从站在工业互联网角度去看生产制造会有两个维度,原来看生产制造主要看你有多少设备和多少工人,能卖出去多少,把产销算一下大概是这么回事儿,如果自动化程度高,生产东西又多,用的时间又短,如果卖不出去,设备不能开动,大概是这样的逻辑。它基本站在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今天站在工业互联网角度,不太用人的角度去看。分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工业视角,站在制造本身看制造。好比说制造,我们看到工厂内跟工厂外的不同是两回事儿,工厂内我们看的是感知,我们刚才说那些所有的生产相关的数据,我们要看到的是实时数据的检测,因为那些数据实时产生实时要被处理。然后你还要做数据所谓的集成分析,因为很多数据是结构化的,你还要有制造工厂运转的管理,你要有系统的ERP等系统。工厂外还要看需求是不是匹配的?服务的增值以及供应链的优化。
 
比如供应链优化以及需求匹配,这两年特别明显,可能越年轻对这个东西感触越深。网上老说爆款,只要这件衣服一出来以后,一周之内至少有几百、上千家店同时在卖这个东西,有些是网红小产品,只要一出来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所有人都在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个当然有赖于中国本身像深圳这个地方它给全世界ODM产品,中国具备这样的设计跟生产能力的基础。同时它就是在做需求匹配,就是在做供应链的优化,它能在短短的5、6天,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让这个产品能上线,而且还是你自己要的包装和样子,但是东西就是那个东西,外观可能有点点改变。这个就是通过供应链优化做到的。
 
再换一个角度,不用人看,站在制造的角度看。如果从互联网视角去看这个事儿,还是这样的一件事情,生产、卖出去这样的事情。如果站在互联网的角度看,它看到的第一个是柔性制造,产线一定不能只生产一个东西,比如可口可乐一天可以换9到13个品种,9到13个品种很难吗?当然很难,有多难?至少不是1万个矿泉水瓶子往那放就灌,首先它有能力既生产矿泉水也有能力生产可口可乐,矿泉水不加气,所有可口可乐要加气的,当然区别很大。都是吃的东西,生产线不能说洗都不洗,需要清洗产线,清洗产线需要时间,但是它能在一天之内,把产线用各种组合可以生产出9到19个品种,这是挺可怕的生产能力。这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背后就是工业互联网最基础的东西就是自动化的产线—柔性生产。
 
第二个是C2M,从客户到生产,以前我们买东西其实都是有中间商的,很多、很多的中间商,广告上老出现不要中间商赚差价之类的。比如互联网平台、销售平台,基本上确实可以做到只经过平台就从生产端到客户手里。比较典型的C2M,互联网上比较火的三只松鼠,它基本颠覆了零食产业的玩法,它背后有大量的OEM厂商,它有一些研发能力,但是真正研发能力是在强大的供应链那里。它完全可以做到一个网红产品上线,它从看见到上线时间只用一个星期。
 
工厂外的视角是什么?刚才说的协同制造。比如三只松鼠生产的零食,但是总得把包装给它吧,它包装还有供应链,所以会有协同制造的问题。
 
还有协同设计,还有定制化的服务以及智能化的服务,这是我们站在互联网角度看到的,从站在工业互联网的角度看到不一样的制造,它跟人眼看的制造不是一码事儿。
 
工业互联网到底带来什么好处?好处很多,只举一个例子这是GE的数据,工业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大量应用,肯定会带来效率的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儿,不用论证了。如果它能节约燃料,提高系统效率,这里直接加总算术不做论证过程,15年节约的费用,光燃料能源的部分,全球大概可以节省300亿美元,中国答声大概30亿美元。系统要提高,全球节省的钱大概是270亿美元,对中国来说是20亿美元,中国是十分之一左右的数。所以工业互联网的变化,就是带来实际的好处,这个降成本是非常直接的好处。
 
这里我跟大家简单的说一下,这个是工业互联网基础的构架。最底层是设备层,设备层包括工业机器人等,也包括传感器、控制芯片、RFID识别还有边缘端的服务器、存储集成的配套等等。再往上一层是网络层连接层,连接层包括雷总说的混合云,公有云很多传输是靠5G有一部分当然是专线,对外的外网主要是互联网和一些它的专用网,未来工业互联网一定有国家级的专用网。内网还有工厂内部的,比如通过自己私有云搭建起来的,再往上一层是软件层,包括研发、信息管理的跟生产制造相关的,这是第三层。再上面一层是应用层,是具体的应用软件,这个有很多,我们不每个都介绍了。
 
大概工业互联网是五层:数据层、网络层、平台层、软件层、应用层。这几层里面对计算要求不太一样,如果像设备的比如IOT、ICT的基本计算都在边端,离设备最近的部分。平台层这部分运算主要是有公有云需求、边云的需求,它是在边缘节点需求比较大。如果是工业软件部分的运算,它运算大量的工业软件,这些基本在数据中心算的。应用层这一部分,这部分也是在数据中心算的。所以未来由于工业互联网慢慢建成,它一定会有两种运算需要。第一是传统数据中心运算,还有一个是边缘运算。我简单解释一下,因为时间有点超时了。
 
所谓边缘运算算法是在近场近的,离设备特别近的地方算的,给大家举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车端有运算,否则的话这个车说我要判断它是否上车,这是算出来的。如果你在边端不算,所有数据要传到数据中心去算,万一断网怎么办?刹车不踩就要撞上了。这是非常典型的,不做过多解释。
 
这一页PPT,我们讲的是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必再去谈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了,只是简单说说结构。首先是多元环境,有边端,未来数据中心一定要升级到计算中心的层次,有协同以后我们看到的是它跑了第一个是计算能力,你有多少CPU,有多少内存能算出这个东西。还有数据,还要做各种各样的连接,所谓的数据中心它在支撑着上面,再到上面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具体的行业跟应用,这儿我们不花太多时间了。
 
最后一页PPT,有了边端,有了云端有了以后,我们真正能打通的是从云端到边端到端,现在这个概念已经非常明确了,就是云、边、端三部分的运算。你是通过进场和现场的覆盖实现的,这是工业互联网最大的技术。我们简单说一下它的构成,现场设备、传感器、机器人、数控机床、各种机械臂,这是数据的采集,采集完了以后往上走到网络,在那一端也开始算了,比如5G那一端在传输时已经开始做运算了。然后到了边缘端,是设备管理跟存储部分,再往上面是自己的边缘云,再往上是智能中心,这是往上走的。
 
往下走的是所有指令通过模型下发,通过微服务下发,服务器下发大家可能没什么感觉,我还是举自动驾驶的例子,模型下发是需要识别前面突然出现的东西,到底是人还是狗,这个模型要上下传的。它计算出来的结果,到了控制单元最后输出到每一个设备,比如机械手怎么动等等,这个未来情况是一串一串滚动的。这是完整的进场跟现场实时覆盖的,基本上云边端计算逻辑就是这样的逻辑。
 
时间关系,我讲得比较快。我今天主要讲的还是站在工业互联网的角度,从基础构架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浪潮的看法,所以我今天的分享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键字:新基建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