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人物访谈 → 正文

蓝思科技陈运华:智能制造要以创新客户价值和最佳用户体验为最高宗旨

责任编辑:cdeng 作者:邓彩霞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6-18 13:59:4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蓝思科技,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高端视窗触控防护玻璃面板、触控模组及视窗触控防护新材料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员工总人数高达10万人。

“全球知名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客户,目前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蓝思科技集团CIO陈运华在企业网D1Net和信众智联合主办的2019 CIOC全国CIO大会上介绍道。

【蓝思集团CIO 陈运华】

更优的质量、更及时的交付、更好的服务是所有制造企业永恒的主题,智能制造已然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然而,庞大的体量却让蓝思科技对于数字化智能工厂有了更多的顾忌。陈运华直言,“作为一个人多、设备多、系统多的大规模生产型企业,实现智能制造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技术。”

打造智能制造精锐部队

“蓝思非常重视企业的智能制造建设,目前,我们拥有一支超过500人的信息化队伍。”陈运华介绍道,这支队伍由几十支小而精的团队组成,主要分工项目有系统集成、弱电施工、软件硬件开发、系统实施、项目管理、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业视觉以及工业大数据、3D仿真、人工智能等等。

“几年前,我们便开始了工业视觉、工业自动化和嵌入式的技术储备。”陈运华透露,2014年,蓝思正式成立了设备互联团队;2015年,在团队努力下公司实现了部分设备的互联互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远程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2016年,蓝思成立了嵌入式团队并成功开发出第一代“超级盒子”;2017年,通过自主研发的“超级盒子”公司开始大规模地实现设备互联与生产设备的数据采集,同时开始搭建蓝思自己的大数据平台;2018年,蓝思陆续成立了工业视觉团队、3D仿真团队、AI分析团队的并且成功的实现了多个智能制造项目和大数据应用场景的落地。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蓝思在信息化团队中还成立了一支特殊的自动化团队。这是一支拥有信息化基因的自动化团队,也是一支拥有自动化基因的信息化团队。陈运华表示,“如此一来,我们既可以做设备又可以改设备,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自有设备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对企业上万台工业互联设备的改造和部分设备的视觉改造,实现了部分机器的深度学习,并利用人工智能助力企业找到最优工艺曲线和最优工艺管控。

制定信息化整体规划路线

“消费电子产品瞬息万变,时间就是金钱。”陈运华表示,为紧跟各大品牌在技术创新上的更迭,实现精益生产管理,蓝思对于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几年中,蓝思科技的信息化建设方向主要分为三大阶段:首先是纯信息化阶段,和大多数企业类似,利用传统的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管控;其次是工业自动化阶段,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工业互联改造实现设备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控制,只有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工厂;第三是智能化阶段,通过设备智能化使产线设备具有数据加工能力和判断能力,以此实现柔性化生产。

难融合,实际试点遭遇“拦路虎”

各个系统如何整合,是团队遇到的首要问题。“每个系统之间都是有关联的,系统之间的数据如何互联互通,做到标准统一,这个非常重要。”陈运华透露,蓝思光是MES就有四五十套,不同客户有不同要求,不同工厂有不同的管理,单独分散的MES也意味着很容易存在信息孤岛的风险。

“为实现标准统一,蓝思集团并没有让研发团队负责PLM项目,而是由信息化团队做。既让信息化团队具备了研发团队的部分能力,也使信息化团队具备了PLM项目的统筹规划和管理能力。”陈运华表示,“我们的研发团队大概有6个,让所有研发团队做到标准统一,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能统一标准,最后很有可能就各自为政了。”

现有系统应用深度不足,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我们公司不求大而全的项目,因为大而全的项目往往很难验收,尤其对于蓝思这种变动较大、产品切换较快的工厂而言。”陈运华透露,为攻克这一难题,蓝思信息化团队启动了“星火计划”战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任何一个项目的开始都会遇到很多阻力,很多问题会因为理念不同而导致无法入手,这时‘星火计划’就非常必要。陈运华介绍道,蓝思的“星火计划”主要分为三步:广泛寻找试点,最终实现以点带面;内部练兵,培养和储备未来可用的技术人才;深入敌后,培养业务部门关键人员。

战略、管理和执行如何匹配,在实际建设路上始终困扰着企业。“匹配的关键是找试点,正因为广泛试点,种下星火,才得以燎原。”陈运华认为,只有建立起双向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三者的灵活匹配,为此蓝思成立了由集团董事长领头的智能制造推进委员会,让原来的信息化团队升级为全集团范围内的智能制造主力团队之一。

谈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陈运华强调,我们并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智能制造只是一个手段,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和缩短交付周期。其次,智能制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企业坚持不懈的长期推进与变革,管理、工艺技术、网络化、数字化基础等各方面都需要及时跟上。我们坚决不在落后的管理上搞信息化,坚决不在落后的工艺上搞自动化,不在不具备网络化、数字化的基础上搞智能化。

“智能制造要以创新客户价值和最佳用户体验为最高宗旨,协同网络和生产集合,从自动化工厂过渡到信息化工厂再到智能化工厂。”陈运华说。

智能制造,蓝思一直在路上

“为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以及为未来生产制造做好准备,我们搭建了工业大数据平台。”陈运华指出,蓝思的大数据平台架构通过在应用功能层、平台功能层、数据处理层和硬件层等进行分析处理,实现远程控制、数据分析中心、智能终端应用、3D可视化等功能,能有效提高数据的整合能力,加强数据管控力度,将数据的潜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此外,蓝思集团还组建了一个微服务平台。微服务对蓝思而言非常必要,谈及建微服务的初衷,陈运华直言有四方面考量:

其一,出于成本考虑,公司系统多且处于发展期,仍在不断上线新系统,系统一多维护成本非常高,还需要大量的运维人员;其二,微服务可以实现系统和系统之间的共享;其三,一旦微服务出现了问题,可以立即发现并自行切换;其四,微服务统一了平台和入口,可以迅速实现业务分发,在关键节点出现问题不会影响使用,并在新版本发布时保证业务不中断。

“通过微服务平台上的一些监控界面,能够看到每一台服务器的服务问题。目前,蓝思已经在每一个园区都配备一个运维监控中心,实时监测重要的业务情况。”陈运华说。

在物联网方面,蓝思早在三年前就启动了“超级盒子”项目。“超级盒子”内部集成了多种采集协议,兼容ModBus、OPC、CAN、 Profibus 等各类工业通信协议和软件通信接口,能够实现数据格式转换和统一。另一方面基于盒子的内置高性能芯片与处理系统,能够将数据从边缘侧传输到云端,实现数据的低成本采集。

“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采集、建模、分析、体验和协同功能。”陈运华介绍道,通过蓝思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直接在界面上实时了解产线设备状态,还能实现3D仿真模拟和漫游。“由于这个设备对操作工艺非常高,往往培养一个产线技术人员需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对此,我们做了一个3D仿真的模拟教育软件,让员工在模拟软件上进行培训考试,合格通过后方能上岗作业。”

“通过数字化建模、智能控制技术、控制传感等一系列信息化技术,企业可以真正促进产品开发、数字控制、生产环节、企业协作等环节的高效运作,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协同管理。”陈运华表示,在企业内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以生产系统为平台,兼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集生产、系统、管理、服务、流程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可以向企业提供安全、稳定、高效、优质、节能、环保的工业生产环境。

最后,陈运华强调,信息技术正引领着新的工业革命,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化和自动化团队,只有工业自动化团队具备了信息化基因,或者信息化团队具备了工业自动化的基因,才有可能把信息化和工业自动化融合做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

关键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蓝思科技陈运华:智能制造要以创新客户价值和最佳用户体验为最高宗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人物访谈 → 正文

蓝思科技陈运华:智能制造要以创新客户价值和最佳用户体验为最高宗旨

责任编辑:cdeng 作者:邓彩霞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6-18 13:59:4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蓝思科技,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高端视窗触控防护玻璃面板、触控模组及视窗触控防护新材料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员工总人数高达10万人。

“全球知名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客户,目前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蓝思科技集团CIO陈运华在企业网D1Net和信众智联合主办的2019 CIOC全国CIO大会上介绍道。

【蓝思集团CIO 陈运华】

更优的质量、更及时的交付、更好的服务是所有制造企业永恒的主题,智能制造已然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然而,庞大的体量却让蓝思科技对于数字化智能工厂有了更多的顾忌。陈运华直言,“作为一个人多、设备多、系统多的大规模生产型企业,实现智能制造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技术。”

打造智能制造精锐部队

“蓝思非常重视企业的智能制造建设,目前,我们拥有一支超过500人的信息化队伍。”陈运华介绍道,这支队伍由几十支小而精的团队组成,主要分工项目有系统集成、弱电施工、软件硬件开发、系统实施、项目管理、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业视觉以及工业大数据、3D仿真、人工智能等等。

“几年前,我们便开始了工业视觉、工业自动化和嵌入式的技术储备。”陈运华透露,2014年,蓝思正式成立了设备互联团队;2015年,在团队努力下公司实现了部分设备的互联互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远程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2016年,蓝思成立了嵌入式团队并成功开发出第一代“超级盒子”;2017年,通过自主研发的“超级盒子”公司开始大规模地实现设备互联与生产设备的数据采集,同时开始搭建蓝思自己的大数据平台;2018年,蓝思陆续成立了工业视觉团队、3D仿真团队、AI分析团队的并且成功的实现了多个智能制造项目和大数据应用场景的落地。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蓝思在信息化团队中还成立了一支特殊的自动化团队。这是一支拥有信息化基因的自动化团队,也是一支拥有自动化基因的信息化团队。陈运华表示,“如此一来,我们既可以做设备又可以改设备,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自有设备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对企业上万台工业互联设备的改造和部分设备的视觉改造,实现了部分机器的深度学习,并利用人工智能助力企业找到最优工艺曲线和最优工艺管控。

制定信息化整体规划路线

“消费电子产品瞬息万变,时间就是金钱。”陈运华表示,为紧跟各大品牌在技术创新上的更迭,实现精益生产管理,蓝思对于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几年中,蓝思科技的信息化建设方向主要分为三大阶段:首先是纯信息化阶段,和大多数企业类似,利用传统的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管控;其次是工业自动化阶段,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工业互联改造实现设备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控制,只有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工厂;第三是智能化阶段,通过设备智能化使产线设备具有数据加工能力和判断能力,以此实现柔性化生产。

难融合,实际试点遭遇“拦路虎”

各个系统如何整合,是团队遇到的首要问题。“每个系统之间都是有关联的,系统之间的数据如何互联互通,做到标准统一,这个非常重要。”陈运华透露,蓝思光是MES就有四五十套,不同客户有不同要求,不同工厂有不同的管理,单独分散的MES也意味着很容易存在信息孤岛的风险。

“为实现标准统一,蓝思集团并没有让研发团队负责PLM项目,而是由信息化团队做。既让信息化团队具备了研发团队的部分能力,也使信息化团队具备了PLM项目的统筹规划和管理能力。”陈运华表示,“我们的研发团队大概有6个,让所有研发团队做到标准统一,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能统一标准,最后很有可能就各自为政了。”

现有系统应用深度不足,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我们公司不求大而全的项目,因为大而全的项目往往很难验收,尤其对于蓝思这种变动较大、产品切换较快的工厂而言。”陈运华透露,为攻克这一难题,蓝思信息化团队启动了“星火计划”战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任何一个项目的开始都会遇到很多阻力,很多问题会因为理念不同而导致无法入手,这时‘星火计划’就非常必要。陈运华介绍道,蓝思的“星火计划”主要分为三步:广泛寻找试点,最终实现以点带面;内部练兵,培养和储备未来可用的技术人才;深入敌后,培养业务部门关键人员。

战略、管理和执行如何匹配,在实际建设路上始终困扰着企业。“匹配的关键是找试点,正因为广泛试点,种下星火,才得以燎原。”陈运华认为,只有建立起双向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三者的灵活匹配,为此蓝思成立了由集团董事长领头的智能制造推进委员会,让原来的信息化团队升级为全集团范围内的智能制造主力团队之一。

谈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陈运华强调,我们并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智能制造只是一个手段,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和缩短交付周期。其次,智能制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企业坚持不懈的长期推进与变革,管理、工艺技术、网络化、数字化基础等各方面都需要及时跟上。我们坚决不在落后的管理上搞信息化,坚决不在落后的工艺上搞自动化,不在不具备网络化、数字化的基础上搞智能化。

“智能制造要以创新客户价值和最佳用户体验为最高宗旨,协同网络和生产集合,从自动化工厂过渡到信息化工厂再到智能化工厂。”陈运华说。

智能制造,蓝思一直在路上

“为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以及为未来生产制造做好准备,我们搭建了工业大数据平台。”陈运华指出,蓝思的大数据平台架构通过在应用功能层、平台功能层、数据处理层和硬件层等进行分析处理,实现远程控制、数据分析中心、智能终端应用、3D可视化等功能,能有效提高数据的整合能力,加强数据管控力度,将数据的潜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此外,蓝思集团还组建了一个微服务平台。微服务对蓝思而言非常必要,谈及建微服务的初衷,陈运华直言有四方面考量:

其一,出于成本考虑,公司系统多且处于发展期,仍在不断上线新系统,系统一多维护成本非常高,还需要大量的运维人员;其二,微服务可以实现系统和系统之间的共享;其三,一旦微服务出现了问题,可以立即发现并自行切换;其四,微服务统一了平台和入口,可以迅速实现业务分发,在关键节点出现问题不会影响使用,并在新版本发布时保证业务不中断。

“通过微服务平台上的一些监控界面,能够看到每一台服务器的服务问题。目前,蓝思已经在每一个园区都配备一个运维监控中心,实时监测重要的业务情况。”陈运华说。

在物联网方面,蓝思早在三年前就启动了“超级盒子”项目。“超级盒子”内部集成了多种采集协议,兼容ModBus、OPC、CAN、 Profibus 等各类工业通信协议和软件通信接口,能够实现数据格式转换和统一。另一方面基于盒子的内置高性能芯片与处理系统,能够将数据从边缘侧传输到云端,实现数据的低成本采集。

“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采集、建模、分析、体验和协同功能。”陈运华介绍道,通过蓝思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直接在界面上实时了解产线设备状态,还能实现3D仿真模拟和漫游。“由于这个设备对操作工艺非常高,往往培养一个产线技术人员需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对此,我们做了一个3D仿真的模拟教育软件,让员工在模拟软件上进行培训考试,合格通过后方能上岗作业。”

“通过数字化建模、智能控制技术、控制传感等一系列信息化技术,企业可以真正促进产品开发、数字控制、生产环节、企业协作等环节的高效运作,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协同管理。”陈运华表示,在企业内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以生产系统为平台,兼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集生产、系统、管理、服务、流程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可以向企业提供安全、稳定、高效、优质、节能、环保的工业生产环境。

最后,陈运华强调,信息技术正引领着新的工业革命,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化和自动化团队,只有工业自动化团队具备了信息化基因,或者信息化团队具备了工业自动化的基因,才有可能把信息化和工业自动化融合做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

关键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