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应用案例 → 正文

教育迎接“互联网+”挑战 信息化帮助高校迈入“双一流”

责任编辑:zhaoxiaoqin 作者:赵晓勤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8-15 11:31:33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创新和科研能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就是软实力的竞争,因此教育是国家长远发展和经济富强的源泉。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探索和涌现,给我国的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正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所言,“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传统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的变革,推动了学习方式和形态的转变,也推动了高校科研方式的改变。”今年1月19日出台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中,尤其突出强调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

 
(左: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
 右: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大数据产品线总裁孙德和)

然而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一些先进的学校也发生了各个系统信息疏导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现象。李志民指出,“很多学校的数据不统一,解决各系统信息疏导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大信息平台,这需要学校外部厂商的支持。组织管理上我们这两年在推学校CIO制,从管理的机制上、技术上实现统一管理。”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走在了前面。就在7月26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新华三集团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管科技信息化领导的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合作备忘录一方面总结了十五年来学校信息化校园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继续推进“智慧校园”相关领域展开联合解决方案的部署以及部分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深度合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信息化建设处处长张玉振向记者介绍,西电的校园信息化主要从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一体化、加强校内资源建设、转换教学模式这四个方向展开。第一是学校的基础设施服务。要让学生、老师能够做到实时在线,在校园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入网络、进行资源访问,做到全校的无线覆盖,这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学校用的是融合网络出口,有教育网、电信、联通、铁通各家的互联网带宽,可以实现用户到互联网资源的快速直达,比如要访问视频,铁通有专门的视频服务,若访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教育科研网资源就通过教育网访问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处处长张玉振)

第二是服务一体化。学校信息化服务要解决“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学校管理服务上,要让师生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因此西电正在努力推进服务的网络化和自助化办理。学校已经搭建了网上服务大厅,部分部门业务可以通过网上进行业务流程的审批。同时,西电也在推行自助终端的办理,比如学生需要一个证明,到自助设备上就可以自行打印了。微信、支付宝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付款方式,现在西电学生的缴费、一卡通的充值,可以用支付宝、微信来实现,这也是面向全体师生的多元化服务的组成部分。

第三是加强校内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互联网时代学习模式、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西电一方面建设学校自己的资源,教务部门把一些优质教师课程数字化,首先给本校的学生用,也推广出去给其它学校用。同时西电也引进了国内很多优秀大学的课程,把这些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第四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西电以前大部分都是一、两百人的大课模式,现在教务处和相关部门都在推进向“探究式教室”的改造。学生可以围成几个小桌,方便大家在老师讲完主要课程后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交互,不一定是互联网的技术,但却是借助互联网的思维使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加扁平化。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以及相关领导参观新华三展台)
 

信息技术进入校园充分利用了新华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张玉振介绍:“与新华三合作确实非常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新华三作为中国企业网各方面排名第一的厂商,在校园网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西电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了很多他们的设备和解决方案;第二是科研上的合作。老师有很多种新思想,因此与新华三在很多领域有深度的合作,包括把老师的成果转换成他们的产品。第三是人才培养的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新华三把新的技术运用到学校中。比如现在的云数融合、创新培养基地,专门针对高校学生做很多课程,这是创新项目的培养。这个方向包括现在大数据的产品应用,物联网的产品应用,包括云计算的产品应用。新华三作为新IT领域的领军者有很好的前途,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好的就业机会。”

据了解,新华三推出了高校物联网解决方案包含了四大层面:校园应用、开放平台、校园网络以及校园终端。在校园终端层面,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新华三能为高校提供各种校园物联终端,实现多类型终端对接,如智能门锁、红外感应、电水表、一卡通、监控摄像头等,使物可感知。有了校园终端,各终端可以通过物联网模块、校园WiFi以及LoRa基站等网络设备上传至平台,打破之前各种终端独立运营的工作模式,真正把每一个校园终端整合为一个网络。校园网络收到终端数据后,通过绿洲物联网开放平台不仅能管理接入的终端,还能监测网络情况。最重要的,平台还预集成了定位、图像视频等各种服务,可以快速开发对接校园业务。

在平台能力方面,新华三特意开发了校长专栏,不仅可以通过一个页面查看高校开展各项校园物联网业务及应用情况,还能通过生态圈合作的方式,将未来的应用不断加以扩充显示。这四个层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高校用户能够更加轻松地迈上校园物联网建设的台阶,而无需担心各自为政,不管是教务处、保卫处、图书馆还是后勤中心,可以统筹规划建设,有效地降低了系统部署难度和成本投入。新华三中国区副总裁、教育系统部总监徐继恒表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学校的协助,让我们能够在“智慧校园”方面,对深度的客户需求,特别是宝贵的数据资源和应用的经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定制化实现基于软、硬件统一化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关键字:高校信息化互联网教育 新华三 物联网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x 教育迎接“互联网+”挑战  信息化帮助高校迈入“双一流”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应用案例 → 正文

教育迎接“互联网+”挑战 信息化帮助高校迈入“双一流”

责任编辑:zhaoxiaoqin 作者:赵晓勤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8-15 11:31:33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创新和科研能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就是软实力的竞争,因此教育是国家长远发展和经济富强的源泉。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探索和涌现,给我国的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正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所言,“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传统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的变革,推动了学习方式和形态的转变,也推动了高校科研方式的改变。”今年1月19日出台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中,尤其突出强调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

 
(左: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
 右: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大数据产品线总裁孙德和)

然而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一些先进的学校也发生了各个系统信息疏导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现象。李志民指出,“很多学校的数据不统一,解决各系统信息疏导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大信息平台,这需要学校外部厂商的支持。组织管理上我们这两年在推学校CIO制,从管理的机制上、技术上实现统一管理。”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走在了前面。就在7月26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新华三集团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管科技信息化领导的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合作备忘录一方面总结了十五年来学校信息化校园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继续推进“智慧校园”相关领域展开联合解决方案的部署以及部分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深度合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信息化建设处处长张玉振向记者介绍,西电的校园信息化主要从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一体化、加强校内资源建设、转换教学模式这四个方向展开。第一是学校的基础设施服务。要让学生、老师能够做到实时在线,在校园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入网络、进行资源访问,做到全校的无线覆盖,这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学校用的是融合网络出口,有教育网、电信、联通、铁通各家的互联网带宽,可以实现用户到互联网资源的快速直达,比如要访问视频,铁通有专门的视频服务,若访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教育科研网资源就通过教育网访问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处处长张玉振)

第二是服务一体化。学校信息化服务要解决“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学校管理服务上,要让师生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因此西电正在努力推进服务的网络化和自助化办理。学校已经搭建了网上服务大厅,部分部门业务可以通过网上进行业务流程的审批。同时,西电也在推行自助终端的办理,比如学生需要一个证明,到自助设备上就可以自行打印了。微信、支付宝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付款方式,现在西电学生的缴费、一卡通的充值,可以用支付宝、微信来实现,这也是面向全体师生的多元化服务的组成部分。

第三是加强校内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互联网时代学习模式、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西电一方面建设学校自己的资源,教务部门把一些优质教师课程数字化,首先给本校的学生用,也推广出去给其它学校用。同时西电也引进了国内很多优秀大学的课程,把这些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第四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西电以前大部分都是一、两百人的大课模式,现在教务处和相关部门都在推进向“探究式教室”的改造。学生可以围成几个小桌,方便大家在老师讲完主要课程后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交互,不一定是互联网的技术,但却是借助互联网的思维使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加扁平化。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以及相关领导参观新华三展台)
 

信息技术进入校园充分利用了新华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张玉振介绍:“与新华三合作确实非常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新华三作为中国企业网各方面排名第一的厂商,在校园网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西电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了很多他们的设备和解决方案;第二是科研上的合作。老师有很多种新思想,因此与新华三在很多领域有深度的合作,包括把老师的成果转换成他们的产品。第三是人才培养的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新华三把新的技术运用到学校中。比如现在的云数融合、创新培养基地,专门针对高校学生做很多课程,这是创新项目的培养。这个方向包括现在大数据的产品应用,物联网的产品应用,包括云计算的产品应用。新华三作为新IT领域的领军者有很好的前途,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好的就业机会。”

据了解,新华三推出了高校物联网解决方案包含了四大层面:校园应用、开放平台、校园网络以及校园终端。在校园终端层面,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新华三能为高校提供各种校园物联终端,实现多类型终端对接,如智能门锁、红外感应、电水表、一卡通、监控摄像头等,使物可感知。有了校园终端,各终端可以通过物联网模块、校园WiFi以及LoRa基站等网络设备上传至平台,打破之前各种终端独立运营的工作模式,真正把每一个校园终端整合为一个网络。校园网络收到终端数据后,通过绿洲物联网开放平台不仅能管理接入的终端,还能监测网络情况。最重要的,平台还预集成了定位、图像视频等各种服务,可以快速开发对接校园业务。

在平台能力方面,新华三特意开发了校长专栏,不仅可以通过一个页面查看高校开展各项校园物联网业务及应用情况,还能通过生态圈合作的方式,将未来的应用不断加以扩充显示。这四个层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高校用户能够更加轻松地迈上校园物联网建设的台阶,而无需担心各自为政,不管是教务处、保卫处、图书馆还是后勤中心,可以统筹规划建设,有效地降低了系统部署难度和成本投入。新华三中国区副总裁、教育系统部总监徐继恒表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学校的协助,让我们能够在“智慧校园”方面,对深度的客户需求,特别是宝贵的数据资源和应用的经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定制化实现基于软、硬件统一化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关键字:高校信息化互联网教育 新华三 物联网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