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电信:互联网+云服务创新探讨

责任编辑:王松林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27 14:25:52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主持人:欢迎大家回到企业CCS企业云计算高峰论坛的会场!CCS政企云计算高峰论坛的下午场马上开始,互联网既是运营商成长的压力,更是运营商转型的推动力。接下来中国电信政企部高级总监张东将和我们分享他的实践经验,互联网+云实验创新探讨,大家掌声欢迎!

张东:各位下午好!应该是第五年,还是第六年参加这个会,每年我都尽力跟行业也好,希望能抛出一些新的观点,或者新的一些想法。我还记得三年前,我们提的全媒体交互中心,这件事事实证明,在行业里,在呼叫中心行业,至少已经初步成规模,而且行业标准逐渐形成。唯一遗憾的是,原来我一直希望把无声坐席的运营标准做起来,这件事情需要行业一起推动。


中国电信政企部   高级总监 张东

去年提整个企业电子商务的公有云化,大前年提四网融合。今年也想提一个新的东西,毕竟作为今年我们团队做了一个新的研究,就是“互联网+”。顺应政府的“互联网+”的思路,我们去年年底提前启动了整个的研究。今天我站在“互联网+”的一个行业的转变,它作为一种行业的引擎,颠覆各种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对云,尤其是私有云,逐步转向公有云的一个过程,跟大家进行分享。政府主要抓的还是在工业企业,生产线这一块管理智能化上,包括产品与服务智能化,都会逐步延伸至基础生产线,IP下沉到生产线,逐步会形成云的概念。所以,我们认为私有云可能是第一步的演变基础,三到五年,逐步由于生产线开放,逐步到最终用户跟批量定制,它就是变成一个公有云。今天我先把这个概念抛出来,供大家参考。

今天主要两个部分展开我的演讲。第一部分,来自于我们互联网,也是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我们拿到国内外的一些比较,跟大家剖析一下各个国家的政策跟相应的进展,在中国我们相应的短板在哪里?第二部分,以工业互联网为主,对整个云计算提出一些挑战和要求,这里也有一些创新的点,希望不管是客户,不管是我们乙方,能够站在产品发展角度,或者从业务长远发展布局上,做好自身基本的工作。

先讲讲目前德国跟美国的比较。我们不好说德国赢还是美赢,但是这两条腿走的过程中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德国整个支柱产业来自于,这个在工信部的叫法,最早来来自于离散制造,然后逐步延伸到流程制造。所以,从德国的企业来看,它从生产管理上是超前的。法国在一点上,他不断在更新换代,对机器的智能化。美国怎么使用互联网服务于个人,它会发展到极致。所以,在互联网上,最早的一个过程,中国马上要发布一个互联网20年中国的一个发展报告,最早来自于像新浪,但是最终变成电子商务,是美国理念。整个行业板块,以崇尚各个国家的文化,必然逐步会演化成互联网化。

拿一些例子来看,第一个例子,精准医疗。以基因为变革的一种变革。从美国目前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到今天的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预判,三到五年以后,我们同样一个感冒,到医院去治病,可能得的病都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不同的人。但是,你取的药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我们基因的研究成就,技术发展到今天,逐步会把每一个药片的病,由于你的病理不一样,机体不一样,制造出不同的药片,不同的成分的组成,这是一个我们看到的趋势。所以,从美国来看,这些技术的发展更快一些。

IBM去年在中国发布的,本来要在美国发布,但是因为IBM重视中国市场,他们首席执行官、CEO到中国发布了Wartson,它发布了一些概念,自己伤着自己了,后来提云计算,在整个X86体系又伤着自己了,每次引导新概念,都是IBM自己吃亏,在大数据这个层面,IBM明显比其他的软件厂商要快。所以,他提Wartson在三个州做试点,基本上到每个个人,以及最后医疗的措施,包括健康的服务信息,逐步统一到这三个州做信息采集,做完以后,对不同的人就会出现更精准的一个数据分析。这样不出两年,可能一般的病来说,全部是我们看到的软件和机器人为你服务了,就不需要我们去医院找医生了。我们一个大数据在研究,最难的是业务模式的制定上。这是我们看这两个国家不同的情况。所以,德国人一直担心,如果我设计了这些好东西以后,用户不在我手上怎么办?每个人超前的意识,就是我满足用户。我们去年讲的时候,就是我们要企业家里引导的一个新的方面,一定要解决老板来说,解决你卖给谁的问题。你作为一个老板,一个企业家做了这么多年,也做了几十个亿了,卖给谁都不知道,这就很麻烦。所以希望我们一些企业家有这个意识改变自己的转型意识。

所以,从这里来看,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卖给谁的问题可能会在美国先突破,它在这里软件的变化,演变会更丰富一些,在德国技术工艺上非常好。

再往下是整个法国跟中国的布局。法国有一家公司非常值得尊重,叫施耐德。这家公司其实超越我们看到德国的一些东西,因为我们通过西门子的调研,我们再通过工业4.0演变过程中,我们发现欧洲人在整个布局上有些地方还是领先的,所以马上会被美国人所吸收。美国人怎么借鉴欧洲人的体系,深化这种工业的自动化也好,控制也好。

在中国,先讲讲短板,我觉得中国的短板还是由于自动控制这一块,包括机器人我们基本上靠进口。虽然表面上有一些做自控的专家都在提,包括一些服务商都在提,我们其实在自动控制领域,90%都能够自己生产出来,唯一缺的就是显示器,显示器百分之百是进口。这是目前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中国政府在抓的一个领域。为什么强调自主研发,为什么我们要有自己的版权,要有自己的认证体系,当我们自己有一些自控软件,分析了不同的数字机床以后,包括不同DCS的控制以后,其实中国的软件做的还是可以的。但是,这个软件放到别的行业是没法用的,它没有一个认证体系,德国是非常成形的,欧洲,美国都没有欧洲成形,这是中国来看,我们目前在整个体系架构上还是落后很多,可能不止三到五年的差距。在欧洲这个板块非常成形,有非常好的认证体系,能把这些数据通过业务的结合,逐步的技术标准化。

美国IIC的成立来自于通用总部,关于通用我可以讲半个小时,所以,这里头通用跟我们的英特尔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新。他们在物联网,在整个IOT的操作系统,这就是提前布局。第二、英特尔这块有一个长效,它的大数据的基础还可以。所以,这一点是我觉得欧洲人都在玩命的赶这一块。

讲到这里,这张片子的意思就是,首先,第一欧洲还有一个布局我们要重视法国。第二、从产业链的角度,确实需要吸取发展,而在中国唯一的一个强项来自于工业产业链的完整性,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一个大的机床,我们中国都有。所以,带着一个点子到中国来,原来要两年,在中国两个多月,一个点就可以变成一个模型,基本上90%商业的模型就能做出来,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优势。这就是刚才讲的法国人在引领欧洲的五层架构。最早的1.0只有三层,欧洲这个就非常完善,分成五层,从生产的过程中,到机器设备,再到控制层,再到运营层,而且法国人在欧洲引领的过程,一直在提,二层到三层是整个“互联网+”的一个发力点。以后谁引领这个平台,引领这个标准,谁就引领了整个全球的工业行业。

我们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引擎,会颠覆一些行业,在“互联网+”真正核心一定是驱动与数据的流动,驱于数据的交换,才有可能产生价值。这就是我们四年前讲的大数据,包括数据流动是关键点。我们所有的业务设计、创新都要让我们的数据流动起来。

这是我们自己研究的一个成果,也是在几个院士的指导下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行业也逐渐在形成这个想法,什么叫工业互联网网络框架。作为中国电信,我们认为整个工业互联网就是一个十字架,这个十字架有我们的龙头企业在中心进行牵头,它的纵向一定会从我们的南旗向北旗发展。南旗就是运营商喜欢叫南北旗,在这里头,我们看到最底层这一块,一定是我们的机床的设备,生产设备。再往最上面出去,企业带我们出去以后,就到了我们最终的用户。所以,用户的需求是来自于批量生产和柔性生产的定制,这块东西,我们目前闭环的来说,局域网都是以工业以太网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是IP下沉的方向,这个趋势大势所趋。所以,我们看到整个由于用户的环节打通,如果把IP层下沉,整个就颠覆了生产线,整个生产网络的组织架构。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三到五年,一定会在这个行业发生一个很大的变革,工业企业的生产线逐步会IP化。也就是IP的技术,包括IP协议的标准越来越稳定。第二、由于生产线逐步开放,要有更多的数据去分享,不管生产过程数据,还是分享给我个人定制的数据,跟我们的控制指令,都要逐步开放。这是纵向的网。

纵向网最终的目标节点是来自于最终用户,最终用户的个人个性化的定制化的需求是非常丰富的,它要的是客户体验。而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看到美国已经在领先,他们在尽快的布局这一块。美国底端在整个设备的采集这一块,包括互联网的操作系统这一层,又提前布局三到五年。纵向网络,南极、北极网,逐步把消费者和生产线打通,消费者和生产线打通一个发展的新的趋势,可能最终销售环节不那么重要了。我们一直在说消费为王,销售链会成为每个行业产业竞争的格局。我们看到家电行业,重型机械行业都在抢这个链主。

从这里我们分析出来,在这个角度如果打通,就是纵向深化以后,一定是我们的销售环节逐步会变成服务,销售即服务了,销售不会产生很大的价值。真正产生一个新的群体的,我还有一片子讲到设计理念赚钱的概念,设计服务,当有人敲门告诉你怎么设计这个东西的时候,这个是可以卖钱的,这个人就可以跟生产线下单了。我在讲是一个趋势,我认为是我们小组分析的一个结果,就是行业变化会逐步延伸出柔性生产的结果,最后销售不存在,销售不重要了,电子商务都不重要了,而是带着设计理念,又懂客户,又懂生产线的群体,成为我们政府说的创业创新新的板块。是这样一个发展趋势,这是我们小组的一个解读,供大家参考。

讲完纵向讲横向,纵向肯定是运营商有优势,我们花更大的精力去标准化,帮客户做好。横向网不是运营商的强项,横向网是起源于,来自于,由于整个全球的布局,制造业的布局,来自于几个点。第一、很多制造性的企业家要考虑自己的成本。所以,他看哪个地方政府给他政策好,甚至国外的一些国家政府,给予什么样的一个政策。这种模式他就很容易在外地雇佣更廉价的劳动力,这是一种驱动力。第二个驱动力,来自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选择。比如说我们新疆的棉花,陕西的棉花就非常便宜。所以,我们看到真正做阿迪达斯的棉花来自于中国。所以,这是原材料这个成本的选择。第三、研发的全球布局。因为最终研发机构是散布在不同地方的,这种分散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新的需求,这时候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就产生非常大的一种数据交换的需求。也许是分支机构,也许是合作伙伴,也许是供应商,也许是链源,产生一个新的EDI的标准出来,这种EDI的标准是引导整个行业发展的规范。所以,这是在业务规范的定义上,以及EDI基于订单跟现金流操作过程中的协议。所以,工业企业的自动转变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但是发展很快。横向发展以后,首先,我们看到怎么把最终用户的订单转换成整个链上的一种行动,通过这种标准来做到,而且有承诺性的服务交互中心,这是关键点。

下一步我们看横向网的深化,哈雷摩托,怎么做到6小时下单以后可以开走,就是通过柔性下单,第二个就是清单的红领男装,做的非常优秀,做了13年的裁缝,把生产线做的这么柔性。这里的难点,我们真正最难的是来自于机器的设备接口的标准化,以及我们看到的产品的模块化,产品上下游的模块化是最难的。并不是你了解客户,你设计完了模块化,关键你都要按照这个思路去改变你的模型,生产的过程,这是最难的。

总结一下,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创造用户价值。这是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包括小米企业架构就是这样的,包括今天的海尔集团已经是这样的了。因为这些理念都是新的研究成果,对企业转型来说,变革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刚才讲到私有云很重要。如果我们生产线,就看医院,医院整个体检设备,都不是IT化,他们逐步都会IT化,比如做一个脑切片,可能在大连检测,北京协和医院就要找出病理的分析。所以,这里会提出很多新的要求和需求。从整个数据采集来讲,尤其末梢生产线,重新格式化以后,这一块的采集,包括设备的IP化,局域网的IP化。第二、我们强调云服务里的安全很重要,在私有云尤其重要。这种管控是要做到非常好的一套体系,一套理念,而且要立法立规。这是我一直在呼吁,我们希望有相应的立法。

除了技术以外,我们还要考虑真的是有环境的支持才行。我们看到整个网络的要求更明显了。所以,如果几十个T的东西,甚至在异地随时要点开,随时要进行远程医疗的共享,这个过程中是要互动的,针对某一个图片,一个切片的问题,所以这个对网络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认为高速稳定,稳定的传输网络是一个要求。

刚才我说的数据的云存储以及安全的高效分发,会成为新的一种态势。所以,我们作为运营商,我们也是希望把安全运营的模块标注出来,开放给我们的一些客户,开放给我们的企业去调用。这里举了两个例子,一个就是我们看到目前生产环节里头比较经典的,也是中国电信一直在努力的,构建智能网络,助力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第一、生产过程的管理,还有稳机器。第二、确实从生产线上还要做到一个节能,这也是目前在生产智能化一个重要的环节,怎么能够节能。我们看到一个唐山钢铁厂,只要在它的工艺流程稍微调整一下,就能省掉两个亿的电费。这种东西许多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分析出来,进行优化我们的过程。

讲个具体的例子,这是我们的一个客户,梦天木门,目前也是亚洲最大的生产商。它最早的想法许多通过远程派单,现场安装的过程,监控以及安全接口的评估,尾款收取没有做,还有满意度调查,希望把这个加进来,12000个员工拿着Pad就能够标准化,而且客户体验大大提升。监管是一方面,这是一个。第二、我们希望上门服务,专业的设计,尺寸的测量,3D的展示,快捷的下单,首付款的收取,这些做起来。销售服务变成设计服务,它卖的是设计服务。所以,这个过程中,它就会在这里进行一个演变,这个信息化要做。第三、生产线的整合,如果我是买了你门一个新的装修的业主,我希望能看到你在生产线上的单怎么生产的,并且我能看到你出厂的时候甲醛测试是多少。我刚好从成都过来,我拜访百威厨柜的老总,这里头一定会是个性化的服务引导整个创新。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中国在互联网的红利下不会落后,不会慢,步子会越来越快。

讲到这里,作为中国电信的定位我们要清楚。第一、在互联网架构我们一定搭建开放的平台,作为基础设施的提供商,我们希望联合从采集端到数据处理端,到数据传输端,再到云,一直到应用平台,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华为公司进展非常好,尤其在生产线采集端,所以中国电信希望在这里头帮助客户做好基础,做好服务。今天的内容是这些,谢谢大家!

关键字:中国电信云服务互联网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x 中国电信:互联网+云服务创新探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电信:互联网+云服务创新探讨

责任编辑:王松林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27 14:25:52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主持人:欢迎大家回到企业CCS企业云计算高峰论坛的会场!CCS政企云计算高峰论坛的下午场马上开始,互联网既是运营商成长的压力,更是运营商转型的推动力。接下来中国电信政企部高级总监张东将和我们分享他的实践经验,互联网+云实验创新探讨,大家掌声欢迎!

张东:各位下午好!应该是第五年,还是第六年参加这个会,每年我都尽力跟行业也好,希望能抛出一些新的观点,或者新的一些想法。我还记得三年前,我们提的全媒体交互中心,这件事事实证明,在行业里,在呼叫中心行业,至少已经初步成规模,而且行业标准逐渐形成。唯一遗憾的是,原来我一直希望把无声坐席的运营标准做起来,这件事情需要行业一起推动。


中国电信政企部   高级总监 张东

去年提整个企业电子商务的公有云化,大前年提四网融合。今年也想提一个新的东西,毕竟作为今年我们团队做了一个新的研究,就是“互联网+”。顺应政府的“互联网+”的思路,我们去年年底提前启动了整个的研究。今天我站在“互联网+”的一个行业的转变,它作为一种行业的引擎,颠覆各种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对云,尤其是私有云,逐步转向公有云的一个过程,跟大家进行分享。政府主要抓的还是在工业企业,生产线这一块管理智能化上,包括产品与服务智能化,都会逐步延伸至基础生产线,IP下沉到生产线,逐步会形成云的概念。所以,我们认为私有云可能是第一步的演变基础,三到五年,逐步由于生产线开放,逐步到最终用户跟批量定制,它就是变成一个公有云。今天我先把这个概念抛出来,供大家参考。

今天主要两个部分展开我的演讲。第一部分,来自于我们互联网,也是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我们拿到国内外的一些比较,跟大家剖析一下各个国家的政策跟相应的进展,在中国我们相应的短板在哪里?第二部分,以工业互联网为主,对整个云计算提出一些挑战和要求,这里也有一些创新的点,希望不管是客户,不管是我们乙方,能够站在产品发展角度,或者从业务长远发展布局上,做好自身基本的工作。

先讲讲目前德国跟美国的比较。我们不好说德国赢还是美赢,但是这两条腿走的过程中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德国整个支柱产业来自于,这个在工信部的叫法,最早来来自于离散制造,然后逐步延伸到流程制造。所以,从德国的企业来看,它从生产管理上是超前的。法国在一点上,他不断在更新换代,对机器的智能化。美国怎么使用互联网服务于个人,它会发展到极致。所以,在互联网上,最早的一个过程,中国马上要发布一个互联网20年中国的一个发展报告,最早来自于像新浪,但是最终变成电子商务,是美国理念。整个行业板块,以崇尚各个国家的文化,必然逐步会演化成互联网化。

拿一些例子来看,第一个例子,精准医疗。以基因为变革的一种变革。从美国目前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到今天的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预判,三到五年以后,我们同样一个感冒,到医院去治病,可能得的病都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不同的人。但是,你取的药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我们基因的研究成就,技术发展到今天,逐步会把每一个药片的病,由于你的病理不一样,机体不一样,制造出不同的药片,不同的成分的组成,这是一个我们看到的趋势。所以,从美国来看,这些技术的发展更快一些。

IBM去年在中国发布的,本来要在美国发布,但是因为IBM重视中国市场,他们首席执行官、CEO到中国发布了Wartson,它发布了一些概念,自己伤着自己了,后来提云计算,在整个X86体系又伤着自己了,每次引导新概念,都是IBM自己吃亏,在大数据这个层面,IBM明显比其他的软件厂商要快。所以,他提Wartson在三个州做试点,基本上到每个个人,以及最后医疗的措施,包括健康的服务信息,逐步统一到这三个州做信息采集,做完以后,对不同的人就会出现更精准的一个数据分析。这样不出两年,可能一般的病来说,全部是我们看到的软件和机器人为你服务了,就不需要我们去医院找医生了。我们一个大数据在研究,最难的是业务模式的制定上。这是我们看这两个国家不同的情况。所以,德国人一直担心,如果我设计了这些好东西以后,用户不在我手上怎么办?每个人超前的意识,就是我满足用户。我们去年讲的时候,就是我们要企业家里引导的一个新的方面,一定要解决老板来说,解决你卖给谁的问题。你作为一个老板,一个企业家做了这么多年,也做了几十个亿了,卖给谁都不知道,这就很麻烦。所以希望我们一些企业家有这个意识改变自己的转型意识。

所以,从这里来看,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卖给谁的问题可能会在美国先突破,它在这里软件的变化,演变会更丰富一些,在德国技术工艺上非常好。

再往下是整个法国跟中国的布局。法国有一家公司非常值得尊重,叫施耐德。这家公司其实超越我们看到德国的一些东西,因为我们通过西门子的调研,我们再通过工业4.0演变过程中,我们发现欧洲人在整个布局上有些地方还是领先的,所以马上会被美国人所吸收。美国人怎么借鉴欧洲人的体系,深化这种工业的自动化也好,控制也好。

在中国,先讲讲短板,我觉得中国的短板还是由于自动控制这一块,包括机器人我们基本上靠进口。虽然表面上有一些做自控的专家都在提,包括一些服务商都在提,我们其实在自动控制领域,90%都能够自己生产出来,唯一缺的就是显示器,显示器百分之百是进口。这是目前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中国政府在抓的一个领域。为什么强调自主研发,为什么我们要有自己的版权,要有自己的认证体系,当我们自己有一些自控软件,分析了不同的数字机床以后,包括不同DCS的控制以后,其实中国的软件做的还是可以的。但是,这个软件放到别的行业是没法用的,它没有一个认证体系,德国是非常成形的,欧洲,美国都没有欧洲成形,这是中国来看,我们目前在整个体系架构上还是落后很多,可能不止三到五年的差距。在欧洲这个板块非常成形,有非常好的认证体系,能把这些数据通过业务的结合,逐步的技术标准化。

美国IIC的成立来自于通用总部,关于通用我可以讲半个小时,所以,这里头通用跟我们的英特尔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新。他们在物联网,在整个IOT的操作系统,这就是提前布局。第二、英特尔这块有一个长效,它的大数据的基础还可以。所以,这一点是我觉得欧洲人都在玩命的赶这一块。

讲到这里,这张片子的意思就是,首先,第一欧洲还有一个布局我们要重视法国。第二、从产业链的角度,确实需要吸取发展,而在中国唯一的一个强项来自于工业产业链的完整性,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一个大的机床,我们中国都有。所以,带着一个点子到中国来,原来要两年,在中国两个多月,一个点就可以变成一个模型,基本上90%商业的模型就能做出来,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优势。这就是刚才讲的法国人在引领欧洲的五层架构。最早的1.0只有三层,欧洲这个就非常完善,分成五层,从生产的过程中,到机器设备,再到控制层,再到运营层,而且法国人在欧洲引领的过程,一直在提,二层到三层是整个“互联网+”的一个发力点。以后谁引领这个平台,引领这个标准,谁就引领了整个全球的工业行业。

我们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引擎,会颠覆一些行业,在“互联网+”真正核心一定是驱动与数据的流动,驱于数据的交换,才有可能产生价值。这就是我们四年前讲的大数据,包括数据流动是关键点。我们所有的业务设计、创新都要让我们的数据流动起来。

这是我们自己研究的一个成果,也是在几个院士的指导下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行业也逐渐在形成这个想法,什么叫工业互联网网络框架。作为中国电信,我们认为整个工业互联网就是一个十字架,这个十字架有我们的龙头企业在中心进行牵头,它的纵向一定会从我们的南旗向北旗发展。南旗就是运营商喜欢叫南北旗,在这里头,我们看到最底层这一块,一定是我们的机床的设备,生产设备。再往最上面出去,企业带我们出去以后,就到了我们最终的用户。所以,用户的需求是来自于批量生产和柔性生产的定制,这块东西,我们目前闭环的来说,局域网都是以工业以太网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是IP下沉的方向,这个趋势大势所趋。所以,我们看到整个由于用户的环节打通,如果把IP层下沉,整个就颠覆了生产线,整个生产网络的组织架构。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三到五年,一定会在这个行业发生一个很大的变革,工业企业的生产线逐步会IP化。也就是IP的技术,包括IP协议的标准越来越稳定。第二、由于生产线逐步开放,要有更多的数据去分享,不管生产过程数据,还是分享给我个人定制的数据,跟我们的控制指令,都要逐步开放。这是纵向的网。

纵向网最终的目标节点是来自于最终用户,最终用户的个人个性化的定制化的需求是非常丰富的,它要的是客户体验。而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看到美国已经在领先,他们在尽快的布局这一块。美国底端在整个设备的采集这一块,包括互联网的操作系统这一层,又提前布局三到五年。纵向网络,南极、北极网,逐步把消费者和生产线打通,消费者和生产线打通一个发展的新的趋势,可能最终销售环节不那么重要了。我们一直在说消费为王,销售链会成为每个行业产业竞争的格局。我们看到家电行业,重型机械行业都在抢这个链主。

从这里我们分析出来,在这个角度如果打通,就是纵向深化以后,一定是我们的销售环节逐步会变成服务,销售即服务了,销售不会产生很大的价值。真正产生一个新的群体的,我还有一片子讲到设计理念赚钱的概念,设计服务,当有人敲门告诉你怎么设计这个东西的时候,这个是可以卖钱的,这个人就可以跟生产线下单了。我在讲是一个趋势,我认为是我们小组分析的一个结果,就是行业变化会逐步延伸出柔性生产的结果,最后销售不存在,销售不重要了,电子商务都不重要了,而是带着设计理念,又懂客户,又懂生产线的群体,成为我们政府说的创业创新新的板块。是这样一个发展趋势,这是我们小组的一个解读,供大家参考。

讲完纵向讲横向,纵向肯定是运营商有优势,我们花更大的精力去标准化,帮客户做好。横向网不是运营商的强项,横向网是起源于,来自于,由于整个全球的布局,制造业的布局,来自于几个点。第一、很多制造性的企业家要考虑自己的成本。所以,他看哪个地方政府给他政策好,甚至国外的一些国家政府,给予什么样的一个政策。这种模式他就很容易在外地雇佣更廉价的劳动力,这是一种驱动力。第二个驱动力,来自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选择。比如说我们新疆的棉花,陕西的棉花就非常便宜。所以,我们看到真正做阿迪达斯的棉花来自于中国。所以,这是原材料这个成本的选择。第三、研发的全球布局。因为最终研发机构是散布在不同地方的,这种分散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新的需求,这时候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就产生非常大的一种数据交换的需求。也许是分支机构,也许是合作伙伴,也许是供应商,也许是链源,产生一个新的EDI的标准出来,这种EDI的标准是引导整个行业发展的规范。所以,这是在业务规范的定义上,以及EDI基于订单跟现金流操作过程中的协议。所以,工业企业的自动转变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但是发展很快。横向发展以后,首先,我们看到怎么把最终用户的订单转换成整个链上的一种行动,通过这种标准来做到,而且有承诺性的服务交互中心,这是关键点。

下一步我们看横向网的深化,哈雷摩托,怎么做到6小时下单以后可以开走,就是通过柔性下单,第二个就是清单的红领男装,做的非常优秀,做了13年的裁缝,把生产线做的这么柔性。这里的难点,我们真正最难的是来自于机器的设备接口的标准化,以及我们看到的产品的模块化,产品上下游的模块化是最难的。并不是你了解客户,你设计完了模块化,关键你都要按照这个思路去改变你的模型,生产的过程,这是最难的。

总结一下,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创造用户价值。这是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包括小米企业架构就是这样的,包括今天的海尔集团已经是这样的了。因为这些理念都是新的研究成果,对企业转型来说,变革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刚才讲到私有云很重要。如果我们生产线,就看医院,医院整个体检设备,都不是IT化,他们逐步都会IT化,比如做一个脑切片,可能在大连检测,北京协和医院就要找出病理的分析。所以,这里会提出很多新的要求和需求。从整个数据采集来讲,尤其末梢生产线,重新格式化以后,这一块的采集,包括设备的IP化,局域网的IP化。第二、我们强调云服务里的安全很重要,在私有云尤其重要。这种管控是要做到非常好的一套体系,一套理念,而且要立法立规。这是我一直在呼吁,我们希望有相应的立法。

除了技术以外,我们还要考虑真的是有环境的支持才行。我们看到整个网络的要求更明显了。所以,如果几十个T的东西,甚至在异地随时要点开,随时要进行远程医疗的共享,这个过程中是要互动的,针对某一个图片,一个切片的问题,所以这个对网络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认为高速稳定,稳定的传输网络是一个要求。

刚才我说的数据的云存储以及安全的高效分发,会成为新的一种态势。所以,我们作为运营商,我们也是希望把安全运营的模块标注出来,开放给我们的一些客户,开放给我们的企业去调用。这里举了两个例子,一个就是我们看到目前生产环节里头比较经典的,也是中国电信一直在努力的,构建智能网络,助力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第一、生产过程的管理,还有稳机器。第二、确实从生产线上还要做到一个节能,这也是目前在生产智能化一个重要的环节,怎么能够节能。我们看到一个唐山钢铁厂,只要在它的工艺流程稍微调整一下,就能省掉两个亿的电费。这种东西许多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分析出来,进行优化我们的过程。

讲个具体的例子,这是我们的一个客户,梦天木门,目前也是亚洲最大的生产商。它最早的想法许多通过远程派单,现场安装的过程,监控以及安全接口的评估,尾款收取没有做,还有满意度调查,希望把这个加进来,12000个员工拿着Pad就能够标准化,而且客户体验大大提升。监管是一方面,这是一个。第二、我们希望上门服务,专业的设计,尺寸的测量,3D的展示,快捷的下单,首付款的收取,这些做起来。销售服务变成设计服务,它卖的是设计服务。所以,这个过程中,它就会在这里进行一个演变,这个信息化要做。第三、生产线的整合,如果我是买了你门一个新的装修的业主,我希望能看到你在生产线上的单怎么生产的,并且我能看到你出厂的时候甲醛测试是多少。我刚好从成都过来,我拜访百威厨柜的老总,这里头一定会是个性化的服务引导整个创新。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中国在互联网的红利下不会落后,不会慢,步子会越来越快。

讲到这里,作为中国电信的定位我们要清楚。第一、在互联网架构我们一定搭建开放的平台,作为基础设施的提供商,我们希望联合从采集端到数据处理端,到数据传输端,再到云,一直到应用平台,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华为公司进展非常好,尤其在生产线采集端,所以中国电信希望在这里头帮助客户做好基础,做好服务。今天的内容是这些,谢谢大家!

关键字:中国电信云服务互联网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