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2016年:混合管理技巧大全

责任编辑:jackye 作者:Kristin Knapp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2-13 09:23:28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虽然2017年里多云计算领域仍旧纷纷扰扰,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混合云仍然是终极目标。

然而,和任何IT环境一样,对于大多数混合云部署来说,高效的管理实践至关重要——这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从网络到数据管理和存储连通性的所有东西。

在进入新年之前,本文回顾了SearchCloudComputing的2016年里在混合云管理领域的五大技巧。

为混合云优化企业网络设计

要优化混合云部署,高效的网络管理是必要条件。没有这一项,就会遇到网络瓶颈,特别是广域网瓶颈,从而阻碍到整体性能并且降低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

有些公司尝试依赖于传统的互联网连接将其私有云链接到公有云供应商,但是网络带宽可能会是个问题。一种方案是更新你的互联网链路,提升速度——但是这么做费用很高。

另外,可以考虑私有网络方案,比如虚拟私有网络或者来自于公有云供应商的直接链接。使用直接链接服务,比如Amazon Web Services(AWS)或者Azure提所供的类似服务,用户可以访问一个私有的,独占的链路,从而提升从自己的数据中心到公有云的传输速度。

为混合环境管理云资源池

云蔓延是企业IT团队的常见难题。当企业使用他们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云资源的时候就会导致云蔓延,这样会抬高开销,很可能会收到高得惊人的云账单。

在混合云部署里,控制云蔓延特别难。这是因为当企业使用公有和私有云的混合体时,他们通常将每个环境都当做单独的,独特的资源集,而不是当做一个整体。后果就是四分五裂的资源池,这会降低效率,并且最终抬高开销。

要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并且长期来看节约费用,IT团队需要使用尽可能小数量的服务器以及VM配置。通过资源需求将应用程序分类,并且创建最小数量的标准托管模型来满足需求。这样可以降低混合云资源池碎片化的风险。

另外,企业必须持续审核云计算合同来找到并且消除云蔓延。大多数情况下,指定某个人或者组织作为云协调员,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实现混合云的分层存储架构

分层存储架构通常将数据存储在主要,次要和归档层。主要层通常是最贵的,但是能够提供最好的性能,而归档层——用于那些不经常访问的数据——最便宜,提供的性能也最低。

要在混合云里创建分层存储系统,IT团队必须要记住一些最佳实践。如,如果私有云是大多数应用程序运行之处,通常来说最好将主存储系统放在私有云上,将次要存储放在公有云上。主系统必须是高性能的,负责存储应用运行所必需的文件和数据。

公有云上的次要存储系统通常作为主系统的活动备份,或者存储更旧一些的数据,从而帮助释放主系统的空间。而归档存储并不是必需的,不过推荐使用。从长期来看,归档数据,可以考虑类似AWS Glacier或者Google Cloud Storage Nearline这样的方案。

除了上述优势,混合云部署里的分层存储能够帮助企业确保自动的冗余,并且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但是,一定要完整测试存储架构,确保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混合云管理工具还有待改进

混合云部署的优势显而易见——更加灵活,能够满足特定的安全或者合规需求,并且应用程序测试和开发量不大。但是得到这些优势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因为IT团队需要努力管理私有和公有云之间的工作负载。

因此,很多企业尝试改进云管理工具集,来解决所遇到的混合云难题。但是,问题是混合云管理工具市场仍然相对新,需要强制一些团队将多种工具整合起来,使用API以及其他方式,来实现整体目标。在两种云环境之间管理连通性和网络也一直是难点所在。

幸运的是,公有云供应商逐渐意识到用户想要部署的是其产品的混合体。比如,AWS和Google,已经在致力于改进其管理服务,Microsoft提供了一系列混合云管理工具,对公有云和私有云提供相同的接口。另一种方案是评估第三方云工具供应商,比如RightScale 或者 ScalR,来辅助混合云管理程序。

使用数据管理技巧优化混合云性能

可靠性和可交互性是混合云的主要优势。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数据管理技术的话,就很难获得这些优势。

混合云数据管理技术,比如决定哪些数据放在私有和公有云里,对于避免遇到瓶颈从而优化性能来说就很重要。IT团队还需要决定在哪里作异步更新,以及哪些数据放在本地或者主要数据复制,如订单数量,就要求同步更新。

想要降低混合云部署里的流量,可以考虑将数据分片。将大块数据挪到公有云上——IT团队的常见挑战,考虑到古老的录音或者磁盘的传输。但是要记住,一定要做数据加密。

关键字:管理工具数据分片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x 2016年:混合管理技巧大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2016年:混合管理技巧大全

责任编辑:jackye 作者:Kristin Knapp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2-13 09:23:28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虽然2017年里多云计算领域仍旧纷纷扰扰,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混合云仍然是终极目标。

然而,和任何IT环境一样,对于大多数混合云部署来说,高效的管理实践至关重要——这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从网络到数据管理和存储连通性的所有东西。

在进入新年之前,本文回顾了SearchCloudComputing的2016年里在混合云管理领域的五大技巧。

为混合云优化企业网络设计

要优化混合云部署,高效的网络管理是必要条件。没有这一项,就会遇到网络瓶颈,特别是广域网瓶颈,从而阻碍到整体性能并且降低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

有些公司尝试依赖于传统的互联网连接将其私有云链接到公有云供应商,但是网络带宽可能会是个问题。一种方案是更新你的互联网链路,提升速度——但是这么做费用很高。

另外,可以考虑私有网络方案,比如虚拟私有网络或者来自于公有云供应商的直接链接。使用直接链接服务,比如Amazon Web Services(AWS)或者Azure提所供的类似服务,用户可以访问一个私有的,独占的链路,从而提升从自己的数据中心到公有云的传输速度。

为混合环境管理云资源池

云蔓延是企业IT团队的常见难题。当企业使用他们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云资源的时候就会导致云蔓延,这样会抬高开销,很可能会收到高得惊人的云账单。

在混合云部署里,控制云蔓延特别难。这是因为当企业使用公有和私有云的混合体时,他们通常将每个环境都当做单独的,独特的资源集,而不是当做一个整体。后果就是四分五裂的资源池,这会降低效率,并且最终抬高开销。

要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并且长期来看节约费用,IT团队需要使用尽可能小数量的服务器以及VM配置。通过资源需求将应用程序分类,并且创建最小数量的标准托管模型来满足需求。这样可以降低混合云资源池碎片化的风险。

另外,企业必须持续审核云计算合同来找到并且消除云蔓延。大多数情况下,指定某个人或者组织作为云协调员,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实现混合云的分层存储架构

分层存储架构通常将数据存储在主要,次要和归档层。主要层通常是最贵的,但是能够提供最好的性能,而归档层——用于那些不经常访问的数据——最便宜,提供的性能也最低。

要在混合云里创建分层存储系统,IT团队必须要记住一些最佳实践。如,如果私有云是大多数应用程序运行之处,通常来说最好将主存储系统放在私有云上,将次要存储放在公有云上。主系统必须是高性能的,负责存储应用运行所必需的文件和数据。

公有云上的次要存储系统通常作为主系统的活动备份,或者存储更旧一些的数据,从而帮助释放主系统的空间。而归档存储并不是必需的,不过推荐使用。从长期来看,归档数据,可以考虑类似AWS Glacier或者Google Cloud Storage Nearline这样的方案。

除了上述优势,混合云部署里的分层存储能够帮助企业确保自动的冗余,并且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但是,一定要完整测试存储架构,确保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混合云管理工具还有待改进

混合云部署的优势显而易见——更加灵活,能够满足特定的安全或者合规需求,并且应用程序测试和开发量不大。但是得到这些优势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因为IT团队需要努力管理私有和公有云之间的工作负载。

因此,很多企业尝试改进云管理工具集,来解决所遇到的混合云难题。但是,问题是混合云管理工具市场仍然相对新,需要强制一些团队将多种工具整合起来,使用API以及其他方式,来实现整体目标。在两种云环境之间管理连通性和网络也一直是难点所在。

幸运的是,公有云供应商逐渐意识到用户想要部署的是其产品的混合体。比如,AWS和Google,已经在致力于改进其管理服务,Microsoft提供了一系列混合云管理工具,对公有云和私有云提供相同的接口。另一种方案是评估第三方云工具供应商,比如RightScale 或者 ScalR,来辅助混合云管理程序。

使用数据管理技巧优化混合云性能

可靠性和可交互性是混合云的主要优势。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数据管理技术的话,就很难获得这些优势。

混合云数据管理技术,比如决定哪些数据放在私有和公有云里,对于避免遇到瓶颈从而优化性能来说就很重要。IT团队还需要决定在哪里作异步更新,以及哪些数据放在本地或者主要数据复制,如订单数量,就要求同步更新。

想要降低混合云部署里的流量,可以考虑将数据分片。将大块数据挪到公有云上——IT团队的常见挑战,考虑到古老的录音或者磁盘的传输。但是要记住,一定要做数据加密。

关键字:管理工具数据分片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