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云平台 → 正文

IBM:构建灵活的产业互联网云平台

责任编辑:王松林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27 10:28:37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主持人:作为一个讲干货的云计算论坛,CCS一直非常关注政企市场的应用案例和各种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云计算这些年大家都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部署上线,尤其是公有云的发展非常快。但相比私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的比例依然还很小,大部分还局限在一些边缘,非关键的应用上。对在座的政企用户来说,究竟怎样的云最符合自身的需求呢?部署云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些都是本届论坛的关注焦点。

作为IT界的带头大哥,IBM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IBM也是许多科技新模式、新词汇的创造者。接下来IBM大中华区中间件部资深架构师陈德福将为我们带来构建灵活的产业互联网云平台!

IBM 大中华区系统中间件部资深架构师 陈德福

陈德福:各位来宾,各位同行上午好,今天很高兴受邀请跟大家分享一下目前咱们市场上比较热门的话题。刚才主持人有提到说云计算这个话题,大概从2008年、2009年在中国开始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到现在其实还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最近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地方热点总是不断的,像股市一样,一波接着一波。新一波IT的热点就是围绕“工业4.0”,“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这些话题和概念层出不穷。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借助我们云平台的技术构建一个产业互联网的平台。

工业4.0,“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其实都在阐述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就是我们的企业如何对接互联网,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我们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和消费者的连接。但是,产业互联网它更多是侧重除了解决和消费者的连接之外,它还要解决另外两个连接。一个是和企业内部的更深度的,更广泛的连接,还有一个是解决企业和它的上下游,在它的整个生态系统和它的合作伙伴的连接。这种产业互联网平台相对于互联网平台洛江,它会更加复杂和更加多元化。

我记得咱们中国的一位工程院院士曾经说过,最近在一个媒体上说,互联网确实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互联网,而是更加智能和更加复杂的工业互联网,或者叫产业互联网。

从IT基础架构看,我们知道有一个CAP的理论,是从三个纬度看系统IT的架构设计,一个是一致性,还有一个是可用性,还有是非区的容错性。从理论上来讲,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传统IT系统里头集中式的处理系统,比如像银行的核心交易系统,因为它要考虑大家钱的安全性,所以它更多得保证一致性和可用性,现在的分布式系统,因为整个分布式系统它的网络节点,数量比较多,部署也比较广泛,网络间故障也是频繁发生,所以更多是从可用性和分布性上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一致性。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用不同的渠道访问同一个网站,用手机,或者用APP,或者用网页,有时候我们可能在同一时间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就是因为它的不同的节点的一致性难以得到保证。所以,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互联网世界代表的分布式系统,还是我们传统的集中式的控制系统里头,它都是各有所长,一个互补的关系。

不同的业务负载,可能有时候需要把它放在集中式的控制系统,集中式的控制系统典型代表就是SOR(音译),就是记录行或者交易系统,像ERP像生产管理,主要是存储我们信息和跑我们的流程。所以,它是我们目前很多企业里面的核心价值所在。随着互联网的引入,现在企业里头也越来越多的部署互动系统,这里头包括电商系统、社交系统、移动互联APP的应用,这些都属于互动系统。随着大数据的语录,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有一些洞察系统。这三者之间实际上对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来讲,这三者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和集成的关系。前端的互动系统,无论是跑在私有云,还是跑在公有云上,都需要依赖后端的洞察系统和后端的记录系统。

所以,我们设计的产品的互联网的IT架构,既要保证前端系统的开放和灵活,互动系统的开放和灵活性,也要保证能够跟后端系统做到无缝的整合。这是一个简单的产业互联的应用的例子,这是针对航空公司乘客的一个服务。本身这个乘客是一个移动的APP,或者Pad上,或者手机上,是部署在公有云的云端。从云端它需要连接企业内部的后端的系统,包括订票系统,包括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所以在整个场景里头,前端的系统需要利用和集成后端的数据分析的技术,还有要去整合它的工作流程的平台,要去整合它的规程平台,要去整合它的数据平台。

做个小小的总结,结合前面的场景,以及结合前面的CAP的理论,一个企业如果要构建自己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做到数字化转型,这个平台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个能力,快速。所谓的快速就是需要实现快速的IT资源的交付,这种交付的方式会通过云计算,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很多自动化的手段,而不需要太多的手工操作。第二、它的整个管理和资源的提供对用户来讲,它的使用门槛都比较低。

第二、智能。随着互联网访问的不可预估性和不确定性,其实对病态来讲是一个蛮大的挑战。一个好的产业互联平台,它必须能够感知这些互联网的不确定的动态的需求。并且根据这个访问需求的变化,能够实时的、动态的调整它底层的支撑的IT架构,能够做到弹性伸缩和自动扩展,并且同时能够保证有企业级的SLA的保证,这是智能这一块。

第三、整合。产业互联网它必须能够和后台把交互系统和记录系统,以及洞察系统有机的整合起来,同时要把企业的关键业务的能力把它社交化,也就是通过Web化,并且通过Web接口对外暴露出来,也就是可以理解成把业务接口化和云化,并且对外接口要保证它的安全访问。

这三种跟整个计算机发展的演进是比较同步的,前两点,快速和智能可以对应到混合云的管理需求。这张图的计算机演进阶段,上面图主要讲整个IT架构变化的趋势,从最开始的虚拟化,再到现在的管理上的优化,这种管理上的优化除了在基础架构云的管理支撑之外,现在也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也在强化自己在平台云的管理能力,也就是要做到基础架构云和平台云的综合管理能力。再进一步演进到动态的混合云,公有云和私有云混合的部署来使用。

下方的纬度是从应用的角度来看。SaaS的定义不仅仅只是一个个云端的应用,它实际上也可以是云端一个个API的接口,并且在云的生态下面,云平台它能够提供给第三方在这些APP也好,API也好的接口基础上,构建新的应用,构建新的Saa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依云建云,或者API经济。前面讲的快速和智能能力对应到和管理的能力,前面谈的整合能力对应API开放平台的能力。

混合云的使用模式,现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尤其是欧美市场,这个会比在中国市场先行一步,IBM做的很多案例,都看到很多大的企业,一方面在部署自己的私有云,也越来越多的考虑或者正在把负载移到公有云上面。综合来看,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使用,对企业来讲是一个性价比蛮高的策略。因为一方面私有云它是完全可自定义的,所以又在这个定制化和个性化能力满足客户的更多的需求,而且它在安全可控方面,也更能够达到客户的期望。公有云无论是进入的门槛,还是使用的成本,还有它的高度的灵活性和弹性方面都还是相对私有云非常有优势的。所以,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使用,我们觉得能够保证企业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随着事务型系统或者记录系统越来越多的向交互系统的整合,这种交互系统的引入,互联网接入的引入会带来业务快速的变化,以及业务模式快速的转换。所以这种变化和转换对IT的支撑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在基础架构层面对云计算里头的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的灵活的管控之外,其实对一些复杂的交互式系统来讲,我们的管控层面不仅仅只是在基础资源层面,而要更多的在更贴近硬件的层面,包括对交互式系统复杂式的分布式的多节点应用来讲。我们不是给它提供一台虚机,让IT管理人员,或者让用户在这台虚机上部署每一个模块在不同的节点之上。我们如果能把一些通用的,一些常用的交互式平台的框架平台模板化,通过一个模板化,以及最佳实践来做到一个自动化的部署,自动化的配置,并且能够保证在这个系统上下升级的时候,不断线。部署完之后,我们这个云管理平台能够感知这些业务流量的变化,从而做出动态的调整。所以,它的管控的资源已经不仅仅再是一个基础资源,而已经到了中间件的层面,已经到了我们应用框架的层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台云的管理能力。

IBM的PureApplication也叫专家系统,就是具备前面讲的基础架构、云平台的综合管理能力,并且也能够同时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交付能力。目前这个产品在私有云建设过程中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本身预先集成了存储资源、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一体机,是一个大的机架。在机架上面,除了硬件的基础资源之外,还预装了很多我们前面提到的事务系统和记录系统里头常用的一些软件模板。包括流程平台,包括门户平台,包括消息总线平台,甚至包括现在的一些常用的移动开发的平台,都会移装这些软件模块和软件的模板。

另外一个版本,除了软硬议题的系统之外,我们也提供纯粹的软件版本,这种软件版本能够跟我们现在的基础架构云,无论是VMware还是机遇OpenStack,都能够做到很好的整合,这也意味着这个平台云这种管理的引入,能够兼容现在云化的部署情况,能够保护我们企业现在云计算的投资。

另外一个方面,除了在私有云的能力之外,PureApplication也有一个公有云的服务,PureApplication公有云是部署在IBM的公有云平台上,叫SoftLayer上面,企业如果采用PureApplication专家系统这种云平台,它的工作负载可以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上面做到无缝的迁移。而且在整个PaaS层面做到无缝的迁移。这是整个PureApplication的整体架构,除了我们基础架构谈到的虚拟化、标准化、自动化对基础资源的支持能力,还有两个关键的能力。第一个是基于模板的一键式部署,在记录系统,交易系统有很多类似的软件,这些软件其实它如果在一个复杂的应用环境下,物理拓扑上还是蛮复杂的,王是多节点的部署结构。这个模板我们能够把这些复杂的结构抽象出来,这个模板会定义它整个静态构成和动态行为。所谓静态构成就是包括这种软件平台里头会用到哪些操作系统,哪些中间件的模块的竞相(音译),以及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依赖拓扑关系,这些都是静态构成。另外会定义动态行为,包括监控和事件的处理策略,以及整个弹性伸缩的策略。

基于监控的策略和动态的弹性伸缩的策略,在运行时能够实现弹性可控,弹性可控可以有两个方面的触发点,一个是IT资源CPU利用率,或者内存的利用率,这种基础资源的监控。另外一个纬度,从业务量的角度考虑,比如接入的HTTP的请求数量,或者需求访问的HTTP的响应时间。纯粹业务的指标和IT资源的使用指标都能够触发这个平台对它的整个后台的部署的支撑平台做到资源的调度,增加一个节点,或者回收一个节点。

除此之外,除了针对前面的PaaS环境下,还有我们记录系统或者交易系统里头模板的支持之外,它也是一个蛮开放的架构,它现在越来越引入了很多开源的技术,比如现在大家谈的比较热门的Docker的技术。

分享一个案例,青岛银行也就是利用了这个PureApplication,来实现了它的“互联网+”的战略。之前青岛银行它整个IT的系统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的。所以,它的整个IT资源利用率也比较低,整个系统上线的周期也比较长,管理成本相对来讲也比较高。在IBM的团队和技术引入之后,IBM的专家团队对它整个IT的系统和规划做了一次SOA的梳理,并且把很多的关系系统做了云化,然后移到PureApplication专家系统上面,并且推出了很多机遇互联网的应用。所以帮助客户一方面实现了它的应用的深度云化,另一方面也帮助客户实现了“互联网+”的战略转型。

我们前面提到的SaaS,不仅仅只是云端的一个应用,一个APP,它也可以是一种接口。像这种所谓的API接口,或者API经济可能在我们互联网世界里头还是比较常见的。其实无论是Google,还是腾讯,还是百度都提供了大量的API的接口供外面来使用。但是,在我们的左岸世界,就是在传统世界里头,传统企业很少有这种能力,能够把自己业务的能力通过Web接口暴露给第三方使用,或者暴露给外面使用。所谓的API经济或者API开放平台是指公司或者组织奖其内部的数字资产或者服务,通过Web API的方式提供给内部或者第三方使用,以更好的开发和提升其业务价值,这可以更多的用户和更广的品牌知名度,更好的利用外部创新,增加客户的营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的利用在市场上的创新资源,协助它做一些创新的转型。对开发者来讲,它可以很快速的利用这些县城的API整合它的一些应用,构建一个新的应用。对于最终用户,他可以在混搭的不同API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完整的体验,不用在不同的应用之间做切换。API开放平台有三种不同的形式。最简单的意中,就是业务收费方直接使用API,还有就是平台化,首先要做到SaaS化,消费平台需要注册在这个平台上,并且要在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上面,效率方面得到比较好的保证。更高级的是一种开放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仅是企业自身业务能力的暴露,还能够桥接第三方的一些API到我们平台上来,而且创新的第三方团队基于这些API开发的应用,也能够孵化在这个平台上,实际上它又是API的平台,也是一个SaaS的平台。

对于这种API平台来讲,对外接口的暴露能力和整个安全管控能力。因为这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一个接口,所以它的安全性是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这种API开放平台,对于API开发者来讲,他需要提供一系列的从API的创建,API的测试,API的发布和API的使用分析,提供整个端到端的生命周期的管理。而这个开放平台对API的运营方,提供方需要做很多后台的工作,包括刚才讲的预防各种网络攻击的管控和安全的防护,还有负载均衡,限流的一些使用,还有数据转换的后台的能力,API上下线的版本的控制,还有多租户的能力,这些都是针对API运营方的要求。所以一个好的API开放平台应该能够满足API的创建,API的消费,以及API的监控,这三个方面不同纬度的需求。IBM的APIM就是能够实现开放的跨界的可靠的API的管理平台。

我讲一个案例,这是欧洲的标志汽车公司,在它的整个车联网的战略里头,它使用了API开放平台这种技术。它通过车联网的技术,在它的标志汽车上采集了大量的数据,然后并且把这些数据服务化,然后提供了一些关键能力的接口给它的内部,以及外部的一些开发团队,基于车联网的数据开发新一代的移动应用,这些移动应用,包括给驾驶员驾车的一些建议,节能的一些管理,还有从安全风险角度的一些建议。通过这种形式,创新的应用,能增加驾驶者对汽车品牌和汽车厂商的忠诚度。另外,本身这个标志汽车公司通过运营这些接口,也充分利用了这些数据的价值,也是它一个新的收入的来源。

所以,我们前面提到的无论是PureApplication这种混合的云的管理能力,我们通常来讲是练内功的方式,APIM是练内功的方式,除了这两个支持我们产业平台互联之外,IBM还包括在互联网设计的,比较讲究敏捷开发,这种开发模式上,还有基于云环境下的整个运营的一些优化,还有我们交易系统和记录系统的SOA的架构的优化,流程的优化,核心软件都能够提供全面的一些支持。我们目前也在国内落地了一些产业互联网的项目,比如说我们在能源行业,跟张家港的富丽特庄(音译)合作,帮它搭建了一个物联网以及电商的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我们也在环保行业,帮助博山科内特(音译)的一个企业,它原来是做污水监控的系统集成商和监控设备的供应商,通过一些物联网的技术,以及大数据的技术和云计算的技术,我们也帮它构建了一个以云平台的方式,能够快速的在它的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城市提供在线的污水监控。

整个在这些合作中,IBM不仅仅是技术提供商,其实我们也提供了一种TP,是一种战略的合作关系,这种战略的合作关系,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其实还有我们的研发的资源,还有我们各个行业咨询的一些东西,还有整合了IBM在各个领域的一些合作伙伴的生态资源,来共同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和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好的支持。最后,我希望借助我今天的演讲,能够和在座的各位同行能够有更多的在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及企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上面更多的合作,谢谢各位!

关键字:IBM云平台互联网构建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x IBM:构建灵活的产业互联网云平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云平台 → 正文

IBM:构建灵活的产业互联网云平台

责任编辑:王松林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27 10:28:37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主持人:作为一个讲干货的云计算论坛,CCS一直非常关注政企市场的应用案例和各种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云计算这些年大家都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部署上线,尤其是公有云的发展非常快。但相比私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的比例依然还很小,大部分还局限在一些边缘,非关键的应用上。对在座的政企用户来说,究竟怎样的云最符合自身的需求呢?部署云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些都是本届论坛的关注焦点。

作为IT界的带头大哥,IBM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IBM也是许多科技新模式、新词汇的创造者。接下来IBM大中华区中间件部资深架构师陈德福将为我们带来构建灵活的产业互联网云平台!

IBM 大中华区系统中间件部资深架构师 陈德福

陈德福:各位来宾,各位同行上午好,今天很高兴受邀请跟大家分享一下目前咱们市场上比较热门的话题。刚才主持人有提到说云计算这个话题,大概从2008年、2009年在中国开始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到现在其实还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最近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地方热点总是不断的,像股市一样,一波接着一波。新一波IT的热点就是围绕“工业4.0”,“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这些话题和概念层出不穷。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借助我们云平台的技术构建一个产业互联网的平台。

工业4.0,“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其实都在阐述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就是我们的企业如何对接互联网,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我们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和消费者的连接。但是,产业互联网它更多是侧重除了解决和消费者的连接之外,它还要解决另外两个连接。一个是和企业内部的更深度的,更广泛的连接,还有一个是解决企业和它的上下游,在它的整个生态系统和它的合作伙伴的连接。这种产业互联网平台相对于互联网平台洛江,它会更加复杂和更加多元化。

我记得咱们中国的一位工程院院士曾经说过,最近在一个媒体上说,互联网确实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互联网,而是更加智能和更加复杂的工业互联网,或者叫产业互联网。

从IT基础架构看,我们知道有一个CAP的理论,是从三个纬度看系统IT的架构设计,一个是一致性,还有一个是可用性,还有是非区的容错性。从理论上来讲,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传统IT系统里头集中式的处理系统,比如像银行的核心交易系统,因为它要考虑大家钱的安全性,所以它更多得保证一致性和可用性,现在的分布式系统,因为整个分布式系统它的网络节点,数量比较多,部署也比较广泛,网络间故障也是频繁发生,所以更多是从可用性和分布性上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一致性。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用不同的渠道访问同一个网站,用手机,或者用APP,或者用网页,有时候我们可能在同一时间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就是因为它的不同的节点的一致性难以得到保证。所以,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互联网世界代表的分布式系统,还是我们传统的集中式的控制系统里头,它都是各有所长,一个互补的关系。

不同的业务负载,可能有时候需要把它放在集中式的控制系统,集中式的控制系统典型代表就是SOR(音译),就是记录行或者交易系统,像ERP像生产管理,主要是存储我们信息和跑我们的流程。所以,它是我们目前很多企业里面的核心价值所在。随着互联网的引入,现在企业里头也越来越多的部署互动系统,这里头包括电商系统、社交系统、移动互联APP的应用,这些都属于互动系统。随着大数据的语录,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有一些洞察系统。这三者之间实际上对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来讲,这三者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和集成的关系。前端的互动系统,无论是跑在私有云,还是跑在公有云上,都需要依赖后端的洞察系统和后端的记录系统。

所以,我们设计的产品的互联网的IT架构,既要保证前端系统的开放和灵活,互动系统的开放和灵活性,也要保证能够跟后端系统做到无缝的整合。这是一个简单的产业互联的应用的例子,这是针对航空公司乘客的一个服务。本身这个乘客是一个移动的APP,或者Pad上,或者手机上,是部署在公有云的云端。从云端它需要连接企业内部的后端的系统,包括订票系统,包括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所以在整个场景里头,前端的系统需要利用和集成后端的数据分析的技术,还有要去整合它的工作流程的平台,要去整合它的规程平台,要去整合它的数据平台。

做个小小的总结,结合前面的场景,以及结合前面的CAP的理论,一个企业如果要构建自己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做到数字化转型,这个平台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个能力,快速。所谓的快速就是需要实现快速的IT资源的交付,这种交付的方式会通过云计算,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很多自动化的手段,而不需要太多的手工操作。第二、它的整个管理和资源的提供对用户来讲,它的使用门槛都比较低。

第二、智能。随着互联网访问的不可预估性和不确定性,其实对病态来讲是一个蛮大的挑战。一个好的产业互联平台,它必须能够感知这些互联网的不确定的动态的需求。并且根据这个访问需求的变化,能够实时的、动态的调整它底层的支撑的IT架构,能够做到弹性伸缩和自动扩展,并且同时能够保证有企业级的SLA的保证,这是智能这一块。

第三、整合。产业互联网它必须能够和后台把交互系统和记录系统,以及洞察系统有机的整合起来,同时要把企业的关键业务的能力把它社交化,也就是通过Web化,并且通过Web接口对外暴露出来,也就是可以理解成把业务接口化和云化,并且对外接口要保证它的安全访问。

这三种跟整个计算机发展的演进是比较同步的,前两点,快速和智能可以对应到混合云的管理需求。这张图的计算机演进阶段,上面图主要讲整个IT架构变化的趋势,从最开始的虚拟化,再到现在的管理上的优化,这种管理上的优化除了在基础架构云的管理支撑之外,现在也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也在强化自己在平台云的管理能力,也就是要做到基础架构云和平台云的综合管理能力。再进一步演进到动态的混合云,公有云和私有云混合的部署来使用。

下方的纬度是从应用的角度来看。SaaS的定义不仅仅只是一个个云端的应用,它实际上也可以是云端一个个API的接口,并且在云的生态下面,云平台它能够提供给第三方在这些APP也好,API也好的接口基础上,构建新的应用,构建新的Saa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依云建云,或者API经济。前面讲的快速和智能能力对应到和管理的能力,前面谈的整合能力对应API开放平台的能力。

混合云的使用模式,现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尤其是欧美市场,这个会比在中国市场先行一步,IBM做的很多案例,都看到很多大的企业,一方面在部署自己的私有云,也越来越多的考虑或者正在把负载移到公有云上面。综合来看,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使用,对企业来讲是一个性价比蛮高的策略。因为一方面私有云它是完全可自定义的,所以又在这个定制化和个性化能力满足客户的更多的需求,而且它在安全可控方面,也更能够达到客户的期望。公有云无论是进入的门槛,还是使用的成本,还有它的高度的灵活性和弹性方面都还是相对私有云非常有优势的。所以,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使用,我们觉得能够保证企业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随着事务型系统或者记录系统越来越多的向交互系统的整合,这种交互系统的引入,互联网接入的引入会带来业务快速的变化,以及业务模式快速的转换。所以这种变化和转换对IT的支撑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在基础架构层面对云计算里头的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的灵活的管控之外,其实对一些复杂的交互式系统来讲,我们的管控层面不仅仅只是在基础资源层面,而要更多的在更贴近硬件的层面,包括对交互式系统复杂式的分布式的多节点应用来讲。我们不是给它提供一台虚机,让IT管理人员,或者让用户在这台虚机上部署每一个模块在不同的节点之上。我们如果能把一些通用的,一些常用的交互式平台的框架平台模板化,通过一个模板化,以及最佳实践来做到一个自动化的部署,自动化的配置,并且能够保证在这个系统上下升级的时候,不断线。部署完之后,我们这个云管理平台能够感知这些业务流量的变化,从而做出动态的调整。所以,它的管控的资源已经不仅仅再是一个基础资源,而已经到了中间件的层面,已经到了我们应用框架的层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台云的管理能力。

IBM的PureApplication也叫专家系统,就是具备前面讲的基础架构、云平台的综合管理能力,并且也能够同时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交付能力。目前这个产品在私有云建设过程中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本身预先集成了存储资源、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一体机,是一个大的机架。在机架上面,除了硬件的基础资源之外,还预装了很多我们前面提到的事务系统和记录系统里头常用的一些软件模板。包括流程平台,包括门户平台,包括消息总线平台,甚至包括现在的一些常用的移动开发的平台,都会移装这些软件模块和软件的模板。

另外一个版本,除了软硬议题的系统之外,我们也提供纯粹的软件版本,这种软件版本能够跟我们现在的基础架构云,无论是VMware还是机遇OpenStack,都能够做到很好的整合,这也意味着这个平台云这种管理的引入,能够兼容现在云化的部署情况,能够保护我们企业现在云计算的投资。

另外一个方面,除了在私有云的能力之外,PureApplication也有一个公有云的服务,PureApplication公有云是部署在IBM的公有云平台上,叫SoftLayer上面,企业如果采用PureApplication专家系统这种云平台,它的工作负载可以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上面做到无缝的迁移。而且在整个PaaS层面做到无缝的迁移。这是整个PureApplication的整体架构,除了我们基础架构谈到的虚拟化、标准化、自动化对基础资源的支持能力,还有两个关键的能力。第一个是基于模板的一键式部署,在记录系统,交易系统有很多类似的软件,这些软件其实它如果在一个复杂的应用环境下,物理拓扑上还是蛮复杂的,王是多节点的部署结构。这个模板我们能够把这些复杂的结构抽象出来,这个模板会定义它整个静态构成和动态行为。所谓静态构成就是包括这种软件平台里头会用到哪些操作系统,哪些中间件的模块的竞相(音译),以及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依赖拓扑关系,这些都是静态构成。另外会定义动态行为,包括监控和事件的处理策略,以及整个弹性伸缩的策略。

基于监控的策略和动态的弹性伸缩的策略,在运行时能够实现弹性可控,弹性可控可以有两个方面的触发点,一个是IT资源CPU利用率,或者内存的利用率,这种基础资源的监控。另外一个纬度,从业务量的角度考虑,比如接入的HTTP的请求数量,或者需求访问的HTTP的响应时间。纯粹业务的指标和IT资源的使用指标都能够触发这个平台对它的整个后台的部署的支撑平台做到资源的调度,增加一个节点,或者回收一个节点。

除此之外,除了针对前面的PaaS环境下,还有我们记录系统或者交易系统里头模板的支持之外,它也是一个蛮开放的架构,它现在越来越引入了很多开源的技术,比如现在大家谈的比较热门的Docker的技术。

分享一个案例,青岛银行也就是利用了这个PureApplication,来实现了它的“互联网+”的战略。之前青岛银行它整个IT的系统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的。所以,它的整个IT资源利用率也比较低,整个系统上线的周期也比较长,管理成本相对来讲也比较高。在IBM的团队和技术引入之后,IBM的专家团队对它整个IT的系统和规划做了一次SOA的梳理,并且把很多的关系系统做了云化,然后移到PureApplication专家系统上面,并且推出了很多机遇互联网的应用。所以帮助客户一方面实现了它的应用的深度云化,另一方面也帮助客户实现了“互联网+”的战略转型。

我们前面提到的SaaS,不仅仅只是云端的一个应用,一个APP,它也可以是一种接口。像这种所谓的API接口,或者API经济可能在我们互联网世界里头还是比较常见的。其实无论是Google,还是腾讯,还是百度都提供了大量的API的接口供外面来使用。但是,在我们的左岸世界,就是在传统世界里头,传统企业很少有这种能力,能够把自己业务的能力通过Web接口暴露给第三方使用,或者暴露给外面使用。所谓的API经济或者API开放平台是指公司或者组织奖其内部的数字资产或者服务,通过Web API的方式提供给内部或者第三方使用,以更好的开发和提升其业务价值,这可以更多的用户和更广的品牌知名度,更好的利用外部创新,增加客户的营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的利用在市场上的创新资源,协助它做一些创新的转型。对开发者来讲,它可以很快速的利用这些县城的API整合它的一些应用,构建一个新的应用。对于最终用户,他可以在混搭的不同API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完整的体验,不用在不同的应用之间做切换。API开放平台有三种不同的形式。最简单的意中,就是业务收费方直接使用API,还有就是平台化,首先要做到SaaS化,消费平台需要注册在这个平台上,并且要在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上面,效率方面得到比较好的保证。更高级的是一种开放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仅是企业自身业务能力的暴露,还能够桥接第三方的一些API到我们平台上来,而且创新的第三方团队基于这些API开发的应用,也能够孵化在这个平台上,实际上它又是API的平台,也是一个SaaS的平台。

对于这种API平台来讲,对外接口的暴露能力和整个安全管控能力。因为这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一个接口,所以它的安全性是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这种API开放平台,对于API开发者来讲,他需要提供一系列的从API的创建,API的测试,API的发布和API的使用分析,提供整个端到端的生命周期的管理。而这个开放平台对API的运营方,提供方需要做很多后台的工作,包括刚才讲的预防各种网络攻击的管控和安全的防护,还有负载均衡,限流的一些使用,还有数据转换的后台的能力,API上下线的版本的控制,还有多租户的能力,这些都是针对API运营方的要求。所以一个好的API开放平台应该能够满足API的创建,API的消费,以及API的监控,这三个方面不同纬度的需求。IBM的APIM就是能够实现开放的跨界的可靠的API的管理平台。

我讲一个案例,这是欧洲的标志汽车公司,在它的整个车联网的战略里头,它使用了API开放平台这种技术。它通过车联网的技术,在它的标志汽车上采集了大量的数据,然后并且把这些数据服务化,然后提供了一些关键能力的接口给它的内部,以及外部的一些开发团队,基于车联网的数据开发新一代的移动应用,这些移动应用,包括给驾驶员驾车的一些建议,节能的一些管理,还有从安全风险角度的一些建议。通过这种形式,创新的应用,能增加驾驶者对汽车品牌和汽车厂商的忠诚度。另外,本身这个标志汽车公司通过运营这些接口,也充分利用了这些数据的价值,也是它一个新的收入的来源。

所以,我们前面提到的无论是PureApplication这种混合的云的管理能力,我们通常来讲是练内功的方式,APIM是练内功的方式,除了这两个支持我们产业平台互联之外,IBM还包括在互联网设计的,比较讲究敏捷开发,这种开发模式上,还有基于云环境下的整个运营的一些优化,还有我们交易系统和记录系统的SOA的架构的优化,流程的优化,核心软件都能够提供全面的一些支持。我们目前也在国内落地了一些产业互联网的项目,比如说我们在能源行业,跟张家港的富丽特庄(音译)合作,帮它搭建了一个物联网以及电商的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我们也在环保行业,帮助博山科内特(音译)的一个企业,它原来是做污水监控的系统集成商和监控设备的供应商,通过一些物联网的技术,以及大数据的技术和云计算的技术,我们也帮它构建了一个以云平台的方式,能够快速的在它的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城市提供在线的污水监控。

整个在这些合作中,IBM不仅仅是技术提供商,其实我们也提供了一种TP,是一种战略的合作关系,这种战略的合作关系,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其实还有我们的研发的资源,还有我们各个行业咨询的一些东西,还有整合了IBM在各个领域的一些合作伙伴的生态资源,来共同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和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好的支持。最后,我希望借助我今天的演讲,能够和在座的各位同行能够有更多的在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及企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上面更多的合作,谢谢各位!

关键字:IBM云平台互联网构建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