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技术专区 → 正文

中石油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挑战和云思路

责任编辑:hli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3-06 17:27:56 本文摘自:比特网球

中国石油集团(英文缩写CNPC)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油气业务、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2011年,中国石油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2位,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居第6位。中国石油在世界上取得的成绩是挺让人振奋的,但客观来说,企业大但并没有更好的效益,人均生产力非常低,因为中石油有150多万员工,平均到每个员工身上的生产率是与国际大石油公司有着较大差距的,这也是未来整个中国石油集团考虑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保证国家能源战略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生产率呢?核心重点就是靠信息化来实现。

中国石油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信息化的服务对象可以用多而杂来形容,其中包括勘探与生产方面有24万口油气水井;炼油与化工方面有1119套炼化装置;销售方面有1.8万座加油站;天然气与管道方面5万公里油气长输管线;海外勘探开发方面涉及31个国家81个海外项目;工程技术方面有5100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工程建设方面有73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装备制造方面有180个装备产品。

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往往只需要面对一个应用领域,但中石油需要面对从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等,大家能想到的领域几乎都涉及到,因此信息化的需求非常复杂。中国石油的思路是:坚持总体规划,建设统一平台。确定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六统一原则。并最终实现了从独立分散建设向集中统一建设的跨越式转变,信息化整体水平一直走在中央企业前列。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管控、支持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2010年10月,张德江副总理做出重要批示:“中石油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下属企业多、市场环境复杂,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信息化建设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这个评价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中石油集团公司的重视和关爱,是对我们工作的巨大鼓舞。

2011年8月召开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累计建成51个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其中41个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应用。将生产经营管理按统一的流程和标准搬到网上运行,替代分散系统1758个。实现的一些大集中系统用户规模大、共享范围广、总体拥有成本低、技术架构先进、应用功能强大,有效支持各项业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知道,中石油的标杆企业是国际上最大的能源公司,有标杆也就知道差距了,其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深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想到到做到,必定要经历一个非常困难甚至是痛苦的过程,但是这也是中国石油朝向一流的国际化大能源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所有的信息系统中,中国石油的ERP系统主要以SAP等通用套件为基础的,这也是和国际领先的能源公司对比后做出的选择。每一套如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等都是单独的ERP系统。目前,ERP系统已按计划在132家企事业单位全面上线运行。作为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核心,ERP系统覆盖业务范围之广、涉及企业和用户数量之多、系统集中度之高,都开创了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河。其中举几个数字:参与系统建设有近17万人,调研访谈6万多人,培训93万人天,梳理业务流程近6000个,优化确定3000多个,整理各类数据约1.2亿条。

已实现全面建成应用的加油站管理系统是对终端的服务,这也是跟老百姓接触最多的一个信息终端系统。该系统在1万6千多座加油站实施,成为全球油品零售业规模最大的集中式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油品、非油品和卡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优化固化314个业务流程,统一256种加油机和10种液位仪的通讯协议,改造加油机、液位仪近9万台,培训用户约20万人次。发行昆仑加油卡1500万张,实现了“一卡在手,全国加油”。

除了ERP系统,最大的系统还有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中石油是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所以还需要针对各生产运行业务建设独立的管理系统,如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管理和项目协同研究,管理了物探、测井等专业292TB的技术及研究成果数据,累计为470个勘探开发研究项目提供数据服务,缩短数据准备时间70%以上。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了24.8万口油气水井的全生命周期生产数据,实现了井、站、库生产信息一体化管理,成为从采油队到总部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平台,油气生产数据发布及时、准确,提高了油气水井运行管理水平。另外还有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管道生产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电子商务网站、矿区服务系统等等。各生产运行业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支持了中石油的整体项目生产数据的完整、有序化管理,便利了生产经营决策。

在办公系统方面用户累计超过70万个,其中,电子公文系统年收发文件397万份;合同管理系统年签订合同30多万份;财务网上报销系统年处理单据212万笔。电子邮件系统年收发6000多万封;总部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五年来召开会议1059次,参会人员近44万仁慈,大幅提高工作部署效率,节省了上亿元费用;信息门户系统年加载信息文档234万篇,连续两年被国资委评为央企网站绩效第一名;还有HSE系统、应急平台、档案管理系统都有效支持了集团公司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也持续完善,建成了12个国内区域网络中心和5个海外区域网络中心,连接各企事业单位和主要分支机构,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维护、覆盖国内、连接海外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广域网总带宽超过2万兆,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8千兆。建成2个国内卫星系统主站,接入了810座卫星小站。按照集团、区域、地区公司三级架构推进数据中心建设。位于勘探院的集团级数据中心建成投用,昌平、吉林数据中心建设按计划推进,区域数据中心改造稳步实施。

数据可以说明中石油集中统一信息系统的规模:销售ERP系统管理8600万吨/年的成品油销售业务,年处理3450万张单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150多万员工纳入系统管理,规模全球最大;健康安全环保系统是全球用户最多、功能最全、实施范围最广的HSE系统。

面对非常复杂的运用环境,中石油下一步的重点是减少与国际化的差距,保证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基础设施安全通畅、节能高效、大幅提升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因此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全面推进系统集成和业务应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持续加强系统运行维护和投入保障,着力提升信息技术共享服务能力,实现信息化从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的新跨越。建设只是起点,如何用得更好,保持系统生命周期的深度应用,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

“大数据”的挑战和云计算应用思路

中国石油最初是由众多的石油单位组成,信息化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复杂系统的过程,实现了对全产业链上各种应用的系统支撑,可以想象,中石油要面对的数据是十分巨大的,从以前的历史系统转移到新系统,再到集中化管理,期间都有大量数据的迁移和准备,因此中石油一直都伴随着“大数据”的挑战。从前面的介绍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到。

在云计算发展上,不同于面向公众的信息系统,中石油对云计算使用过程并没有贸然行事,而是经过了严密组织的深层次调研,几年时间里逐渐实现从理念提出到应用实施的过程。2011年中石油吹响了云计算号角,在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洁敏提出:“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具有灾难互备、云计算服务等功能的集团公司级绿色数据中心,初步搭建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两地三中心’架构,保证集中统一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在中石油公司从上到下,各信息系统建设、营维护单位,都在围绕这个目的而努力。

考虑到中石油生产系统要求都非常高,中石油在云计算的应用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举措,首先集团统一组织云计算相关的研究工作,确定不同的选题,落实承担单位;其次各单位积极引进云计算相关的人才,加强队伍建设。以中油瑞飞为例,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起上百人的云计算相关的人才队伍;同时积极进行云计算相关的项目实验试点,加大云计算的研究开发力度;最后加强与云计算领先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如EMC等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更多借鉴业界先进的技术进行工作,借助外脑,实现快速落地。

与大数据和云计算最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就是”数据中心“。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提出了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要求。中国石油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分三个层次,首先是集团级数据中心,即两地三中心:北京总部数据中心、北京主数据中心、异地灾备数据中心,其中一个已经运行了,另外两个正在建设中。其次是区域级数据中心,包括大庆、吉林、辽河、新疆、兰州、西安、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和北京11个区域数据中心。还有以销售为主的地区公司级数据中心,包括各地区公司机房和企业联合机房。中国石油的数据中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通过石油专网,把所有企业都连起来,集团数据中心与下面两层进行协作和沟通,共同完成对生产、研究、制造等等业务的支撑。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石油数据中心(昌平)将是中国石油集团级数据中心的主生产中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二期建筑工程同时完成,建设1栋数据机房楼、1栋能源中心楼、1栋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约55532平方米;机柜及配套设备一期2500个机柜,二期1968个机柜。其功能主要定位为支撑中国石油遍布全世界的业务运营,提供异地灾备服务。其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高可用、高可靠、灵活应变的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充分展现中国石油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窗口。

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理念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结合数据中心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最佳实践,考虑数据中心生命周期,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建设,如云计算等,采用模块化设计、热力分析模型设计、冷热通道设计有效降低能耗,节省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最大限度延长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对于数据中心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耗电,昌平数据中心就采用燃气发电、冷热电三联供、市政电网作为备用和补充电源的能源供应方案,有效解决电力的耗用问题,目前在国内是首例,此举也为市政节电作出了贡献。

总体来说,昌平数据中心引进先进的国际设计标准和理念,借鉴先进的高密度机房设计方法,实现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达到投入比最大化,各功能系统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保证生产系统稳定运行,有步骤地开展对新技术的应用。对大数据的挑战和云计算的应用等,都以谨慎前行的原则。虽然研究课题是前瞻性的,但对任何实际的运营单位都应遵循慎行、先试点后运行的原则。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BGP)和中油瑞飞简介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是中国石油下属单位,专门负责勘探领域,目前在国际勘探领域是公认陆上勘探第一名,也是高性能计算的领军企业,拥有亚洲最大的资料处理中心,2010年高性能计算CPU达到1.5万个,浮点运算能力达到320万亿次/秒。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设经验。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油瑞飞“)是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信息技术中心基础上组建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双软认证企业,拥有一支2150多人的专业化IT服务团队。秉承”真情合作,激情创新“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中油瑞飞已成为中国石油内部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信息技术支持单位,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5个信息技术专家中心,14个信息技术支持中心,海外信息技术中心。同时财务金融服务中心、数据中心也先后在中油瑞飞公司成立运行。

公司现有软件服务、ERP咨询、油田应用、海外业务、财务金融、系统集成六大业务板块。业务范围实现从规划、咨询、实施、运维一体化模式。在集团公司”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的7大类76个项目中,参与和承担了31个项目。国内业务分布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到东北、西北、西南、西部等中国石油下属的50多家单位和国资委下属的多家大型企业。海外业务以海外信息技术中心为依托,市场覆盖到中东、中亚、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包括微软、SAP、IBM、DELL、HP等国际知名合作伙伴。

公司ERP咨询服务具有严格的服务管理,丰富的石油行业项目经验,具备全方位的交付能力,深刻理解能源行业产业链的发展,发挥IT一体化服务能力,并成为SAP战略合作伙伴。提供中国石油ERP咨询与实施,油气田企业SAP解决方案,构建保证大型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的系统架构。其中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是国资委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标杆。

在油田应用方面实现勘探开发协同研究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通互连、资源共享、流程优化、高效协作。勘探与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面向勘探开发综合研究,在14家油田推广实施,建立勘探开发统一数据模型、集成的数据平台和应用平台,提高业务规范与决策的科学性。

软件服务方面,提供基于SOA架构ePlanet平台,支持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应用和展现层面的集成与整合;工程技术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物探、钻井、录井、测井、井下作业五个专业的生产运行管理。数字油田综合应用平台利用对现有信息化成果进行全面集成、整合、提升实现综合展示。

系统集成领域提供智能建筑系统解决方案、通讯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计算机机房系统、M-Platform一卡通综合平台解决方案。金融、财务领域提供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商业智能、供应链分析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通过产品、技术以及专业服务人员的不断积累,中油瑞飞已具备独立为大型油气田企业提供整套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通过RTU/PLC、仪器仪表、SCADA软件、工程服务提供完备的工控产品解决方案,如油气生产物联网设备,油气控制中心及数据库,井场SCADA系统等,实现远程运行管理,工艺优化、自动控制,保障生产平稳运行。

目前,中油瑞飞正在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IT服务总承包商的目标大步前进。 

关键字:大数据云计算

本文摘自:比特网球

x 中石油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挑战和云思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技术专区 → 正文

中石油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挑战和云思路

责任编辑:hli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3-06 17:27:56 本文摘自:比特网球

中国石油集团(英文缩写CNPC)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油气业务、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2011年,中国石油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2位,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居第6位。中国石油在世界上取得的成绩是挺让人振奋的,但客观来说,企业大但并没有更好的效益,人均生产力非常低,因为中石油有150多万员工,平均到每个员工身上的生产率是与国际大石油公司有着较大差距的,这也是未来整个中国石油集团考虑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保证国家能源战略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生产率呢?核心重点就是靠信息化来实现。

中国石油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信息化的服务对象可以用多而杂来形容,其中包括勘探与生产方面有24万口油气水井;炼油与化工方面有1119套炼化装置;销售方面有1.8万座加油站;天然气与管道方面5万公里油气长输管线;海外勘探开发方面涉及31个国家81个海外项目;工程技术方面有5100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工程建设方面有73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装备制造方面有180个装备产品。

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往往只需要面对一个应用领域,但中石油需要面对从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等,大家能想到的领域几乎都涉及到,因此信息化的需求非常复杂。中国石油的思路是:坚持总体规划,建设统一平台。确定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六统一原则。并最终实现了从独立分散建设向集中统一建设的跨越式转变,信息化整体水平一直走在中央企业前列。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管控、支持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2010年10月,张德江副总理做出重要批示:“中石油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下属企业多、市场环境复杂,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信息化建设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这个评价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中石油集团公司的重视和关爱,是对我们工作的巨大鼓舞。

2011年8月召开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累计建成51个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其中41个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应用。将生产经营管理按统一的流程和标准搬到网上运行,替代分散系统1758个。实现的一些大集中系统用户规模大、共享范围广、总体拥有成本低、技术架构先进、应用功能强大,有效支持各项业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知道,中石油的标杆企业是国际上最大的能源公司,有标杆也就知道差距了,其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深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想到到做到,必定要经历一个非常困难甚至是痛苦的过程,但是这也是中国石油朝向一流的国际化大能源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所有的信息系统中,中国石油的ERP系统主要以SAP等通用套件为基础的,这也是和国际领先的能源公司对比后做出的选择。每一套如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等都是单独的ERP系统。目前,ERP系统已按计划在132家企事业单位全面上线运行。作为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核心,ERP系统覆盖业务范围之广、涉及企业和用户数量之多、系统集中度之高,都开创了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河。其中举几个数字:参与系统建设有近17万人,调研访谈6万多人,培训93万人天,梳理业务流程近6000个,优化确定3000多个,整理各类数据约1.2亿条。

已实现全面建成应用的加油站管理系统是对终端的服务,这也是跟老百姓接触最多的一个信息终端系统。该系统在1万6千多座加油站实施,成为全球油品零售业规模最大的集中式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油品、非油品和卡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优化固化314个业务流程,统一256种加油机和10种液位仪的通讯协议,改造加油机、液位仪近9万台,培训用户约20万人次。发行昆仑加油卡1500万张,实现了“一卡在手,全国加油”。

除了ERP系统,最大的系统还有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中石油是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所以还需要针对各生产运行业务建设独立的管理系统,如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管理和项目协同研究,管理了物探、测井等专业292TB的技术及研究成果数据,累计为470个勘探开发研究项目提供数据服务,缩短数据准备时间70%以上。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了24.8万口油气水井的全生命周期生产数据,实现了井、站、库生产信息一体化管理,成为从采油队到总部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平台,油气生产数据发布及时、准确,提高了油气水井运行管理水平。另外还有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管道生产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电子商务网站、矿区服务系统等等。各生产运行业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支持了中石油的整体项目生产数据的完整、有序化管理,便利了生产经营决策。

在办公系统方面用户累计超过70万个,其中,电子公文系统年收发文件397万份;合同管理系统年签订合同30多万份;财务网上报销系统年处理单据212万笔。电子邮件系统年收发6000多万封;总部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五年来召开会议1059次,参会人员近44万仁慈,大幅提高工作部署效率,节省了上亿元费用;信息门户系统年加载信息文档234万篇,连续两年被国资委评为央企网站绩效第一名;还有HSE系统、应急平台、档案管理系统都有效支持了集团公司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也持续完善,建成了12个国内区域网络中心和5个海外区域网络中心,连接各企事业单位和主要分支机构,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维护、覆盖国内、连接海外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广域网总带宽超过2万兆,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8千兆。建成2个国内卫星系统主站,接入了810座卫星小站。按照集团、区域、地区公司三级架构推进数据中心建设。位于勘探院的集团级数据中心建成投用,昌平、吉林数据中心建设按计划推进,区域数据中心改造稳步实施。

数据可以说明中石油集中统一信息系统的规模:销售ERP系统管理8600万吨/年的成品油销售业务,年处理3450万张单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150多万员工纳入系统管理,规模全球最大;健康安全环保系统是全球用户最多、功能最全、实施范围最广的HSE系统。

面对非常复杂的运用环境,中石油下一步的重点是减少与国际化的差距,保证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基础设施安全通畅、节能高效、大幅提升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因此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全面推进系统集成和业务应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持续加强系统运行维护和投入保障,着力提升信息技术共享服务能力,实现信息化从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的新跨越。建设只是起点,如何用得更好,保持系统生命周期的深度应用,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

“大数据”的挑战和云计算应用思路

中国石油最初是由众多的石油单位组成,信息化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复杂系统的过程,实现了对全产业链上各种应用的系统支撑,可以想象,中石油要面对的数据是十分巨大的,从以前的历史系统转移到新系统,再到集中化管理,期间都有大量数据的迁移和准备,因此中石油一直都伴随着“大数据”的挑战。从前面的介绍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到。

在云计算发展上,不同于面向公众的信息系统,中石油对云计算使用过程并没有贸然行事,而是经过了严密组织的深层次调研,几年时间里逐渐实现从理念提出到应用实施的过程。2011年中石油吹响了云计算号角,在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洁敏提出:“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具有灾难互备、云计算服务等功能的集团公司级绿色数据中心,初步搭建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两地三中心’架构,保证集中统一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在中石油公司从上到下,各信息系统建设、营维护单位,都在围绕这个目的而努力。

考虑到中石油生产系统要求都非常高,中石油在云计算的应用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举措,首先集团统一组织云计算相关的研究工作,确定不同的选题,落实承担单位;其次各单位积极引进云计算相关的人才,加强队伍建设。以中油瑞飞为例,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起上百人的云计算相关的人才队伍;同时积极进行云计算相关的项目实验试点,加大云计算的研究开发力度;最后加强与云计算领先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如EMC等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更多借鉴业界先进的技术进行工作,借助外脑,实现快速落地。

与大数据和云计算最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就是”数据中心“。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提出了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要求。中国石油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分三个层次,首先是集团级数据中心,即两地三中心:北京总部数据中心、北京主数据中心、异地灾备数据中心,其中一个已经运行了,另外两个正在建设中。其次是区域级数据中心,包括大庆、吉林、辽河、新疆、兰州、西安、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和北京11个区域数据中心。还有以销售为主的地区公司级数据中心,包括各地区公司机房和企业联合机房。中国石油的数据中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通过石油专网,把所有企业都连起来,集团数据中心与下面两层进行协作和沟通,共同完成对生产、研究、制造等等业务的支撑。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石油数据中心(昌平)将是中国石油集团级数据中心的主生产中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二期建筑工程同时完成,建设1栋数据机房楼、1栋能源中心楼、1栋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约55532平方米;机柜及配套设备一期2500个机柜,二期1968个机柜。其功能主要定位为支撑中国石油遍布全世界的业务运营,提供异地灾备服务。其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高可用、高可靠、灵活应变的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充分展现中国石油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窗口。

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理念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结合数据中心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最佳实践,考虑数据中心生命周期,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建设,如云计算等,采用模块化设计、热力分析模型设计、冷热通道设计有效降低能耗,节省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最大限度延长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对于数据中心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耗电,昌平数据中心就采用燃气发电、冷热电三联供、市政电网作为备用和补充电源的能源供应方案,有效解决电力的耗用问题,目前在国内是首例,此举也为市政节电作出了贡献。

总体来说,昌平数据中心引进先进的国际设计标准和理念,借鉴先进的高密度机房设计方法,实现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达到投入比最大化,各功能系统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保证生产系统稳定运行,有步骤地开展对新技术的应用。对大数据的挑战和云计算的应用等,都以谨慎前行的原则。虽然研究课题是前瞻性的,但对任何实际的运营单位都应遵循慎行、先试点后运行的原则。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BGP)和中油瑞飞简介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是中国石油下属单位,专门负责勘探领域,目前在国际勘探领域是公认陆上勘探第一名,也是高性能计算的领军企业,拥有亚洲最大的资料处理中心,2010年高性能计算CPU达到1.5万个,浮点运算能力达到320万亿次/秒。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设经验。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油瑞飞“)是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信息技术中心基础上组建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双软认证企业,拥有一支2150多人的专业化IT服务团队。秉承”真情合作,激情创新“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中油瑞飞已成为中国石油内部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信息技术支持单位,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5个信息技术专家中心,14个信息技术支持中心,海外信息技术中心。同时财务金融服务中心、数据中心也先后在中油瑞飞公司成立运行。

公司现有软件服务、ERP咨询、油田应用、海外业务、财务金融、系统集成六大业务板块。业务范围实现从规划、咨询、实施、运维一体化模式。在集团公司”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的7大类76个项目中,参与和承担了31个项目。国内业务分布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到东北、西北、西南、西部等中国石油下属的50多家单位和国资委下属的多家大型企业。海外业务以海外信息技术中心为依托,市场覆盖到中东、中亚、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包括微软、SAP、IBM、DELL、HP等国际知名合作伙伴。

公司ERP咨询服务具有严格的服务管理,丰富的石油行业项目经验,具备全方位的交付能力,深刻理解能源行业产业链的发展,发挥IT一体化服务能力,并成为SAP战略合作伙伴。提供中国石油ERP咨询与实施,油气田企业SAP解决方案,构建保证大型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的系统架构。其中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是国资委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标杆。

在油田应用方面实现勘探开发协同研究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通互连、资源共享、流程优化、高效协作。勘探与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面向勘探开发综合研究,在14家油田推广实施,建立勘探开发统一数据模型、集成的数据平台和应用平台,提高业务规范与决策的科学性。

软件服务方面,提供基于SOA架构ePlanet平台,支持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应用和展现层面的集成与整合;工程技术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物探、钻井、录井、测井、井下作业五个专业的生产运行管理。数字油田综合应用平台利用对现有信息化成果进行全面集成、整合、提升实现综合展示。

系统集成领域提供智能建筑系统解决方案、通讯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计算机机房系统、M-Platform一卡通综合平台解决方案。金融、财务领域提供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商业智能、供应链分析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通过产品、技术以及专业服务人员的不断积累,中油瑞飞已具备独立为大型油气田企业提供整套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通过RTU/PLC、仪器仪表、SCADA软件、工程服务提供完备的工控产品解决方案,如油气生产物联网设备,油气控制中心及数据库,井场SCADA系统等,实现远程运行管理,工艺优化、自动控制,保障生产平稳运行。

目前,中油瑞飞正在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IT服务总承包商的目标大步前进。 

关键字:大数据云计算

本文摘自:比特网球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