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为企业云部署了怎样一局棋?

责任编辑:jcao 作者:曹建菊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9-09 16:39:26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2015年7月底华为在北京正式发布 “企业云战略”,一度在业内激起千层浪,观望者有之,猜疑者有之,嘲笑者也有之,甚至,“坐山观虎斗”者也有之。毕竟,在华为“企业云战略”正式发布之前,行业人士包括媒体将华为“企业云战略”单纯解读为正式进军公有云市场,这让几乎所有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一度精神紧张准备全面迎战。无论外界如何猜疑,如何纷纷扰扰地进行着各种讨论,华为,似乎很是平静的宣布:“华为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我们聚焦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能力来提供有竞争力的IaaS解决方案,构建轻量级的Pass层,聚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在Saas层共同为客户提供企业云解决方案。”

华为企业云的“擅长”,在笔者看来,其实已经历了长达六年的布局,犹如下棋,先布局,造势,然后落子收拢。

势在全局

实质上,华为企业云从2009年开始便对云计算进行了布局,无论是兵力部署、疆域拓展还是兵器打造,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兵力配备上,已涉及研发人员超过10000人;

疆域拓展上,华为不仅在全球部署了5个专注于云计算的研发中心,在中国的触角已经延伸至克拉玛依、大连、玉溪、湖州、襄阳等地,东西南北区域市场已经拉开大网;

行业领域上,已从金融领域逐步扩展到政府公共服务、大企业、IT等领域;

从云服务层次上,不仅可提供有竞争力的IaaS解决方案,构建轻量级的Pass层,而且可聚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在Saas层共同为客户提供企业云解决方案。

从兵器产品打造上,华为拥有庞大和严密的产品线,覆盖了云计算所会覆盖的各个产品领域。

在核心武功上,华为云技术采用了开放式技术架构,可帮助客户实现多云之间的平滑迁移。

在云江湖联盟上,华为在全国已拥有了几十万家合作伙伴,组成了超大联盟,这些伙伴在第一线时间内将客户需求反馈给华为,以改善产品和服务。

由此可见,华为云已从各个纬度进行了综合部署,势在全局。

落于实处

当然,中国的云服务版图上,其实并不缺乏布局者,各个企业均能找到自身的优势项目,以此作为自身的立足根基。

AWS,在全球拥有庞大的中小企业客户基数,因此在全球公有云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在中国市场目前来看还是步伐很小,并且也仅仅是公有云方面优势明显一些。

阿里云,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公有云市场一路畅游,但总是碰到不少技术瓶颈。

如果说全面开花的确有难度,各厂商及服务商专注于自身优势项目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中国云计算市场存在的最大难题自然是真正落地的项目还很少。

目前除了企业级云应用外,有规模效益的几个政务云、园区云应用则包括了贵州大数据、克拉玛依云基地、大连云基地、襄阳云基地等。这些基地多多少少在其中能找到上述几家云计算企业的身影。巧合的是,华为都参与到了其中,其原因可能是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已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一个硬件设备供应商角色,转变为从底层的基础架构到云计算、大数据系统平台,从数据中心到企业分支、企业中的个人用户并具备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力的角色。

不管怎么样,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只有真正落于实处,真正得到检验的云才能提供效益。

华为在全势布局的基础上,善于用项目让云落地。

项目实践

“智慧襄阳”,是华为与襄阳市政府合作,并已得到真正检验的具有标志性色彩的“政务云”项目。

襄阳,大家对它的最早认识来自于《三国演义》,称其为“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其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而一曲《射雕英雄传》,郭靖、黄蓉率众抗击蒙古大军的典故则赋予了襄阳更多的人文故事色彩。作为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已有2800多年历史的襄阳在经过多年的工业发展后,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工业制造的升级转型,亟需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发展智能制造产业,迈向工业4.0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课题;而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基于上述背景,2013年7月,华为公司与襄阳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云计算合作协议,共同绘制“智慧襄阳”的发展蓝图。两年过去,这个蓝图的实际情况如何?在9月7日华为携手襄阳市政府举办的襄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论坛上,笔者真正了解中国云落地的实际情况。

据襄阳市秦市长介绍:“襄阳具有良好的发展云计算的基础,首先是网络基础条件好,襄阳是国家信息传输骨干网的重要枢纽、南北通信网络的交汇点,网络基础设施发达,拥有一级干线2条,二级干线3条,能够快速连接到全国“八纵八横”骨干环路和国家级核心节点;全市宽带出口达到500G,企业光纤通达率达100%,位居全省前列;其次,襄阳市政府具有远见卓识,很早便洞见21世纪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浪潮,以国际化视野、全球化眼光、战略性思维,2013年率先提出了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引领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信息技术产业整体快速突破,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襄阳云谷”应势而生;此外,其他区位优势也非常明显,襄阳本地的汽车产业发达,整个地区制造业基础雄厚,围绕汽车数字化、车联网、汽车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产业空间巨大。襄阳当地的地质条件稳定,交通条件便利(自古是九省通衢)能源丰富,能源成本低。“

据笔者了解,“智慧襄阳”,围绕“强政、惠民、兴业”三条主线,搭建各种云应用平台,让政府提升了行政效率,让百姓享受了便民的优惠,让企业拥有了更便捷的IT基础环境。目前,襄阳和华为企业云一起,为20多家政府部门(包括经信委、环保局、林业局、卫计委、公安局、旅游局以及交警支队等等)提供了云计算服务。

构造节点

华为重视云服务节点的构造,对襄阳的选择体现了这一匠心。

据了解,襄阳云计算产业园将成为华为企业云华中大区中心,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提供云服务,同时,该数据中心也被定位为全国云服务网络的一级节点。华为自2008年进军云计算领域以来,其实一直在全国布局云计算节点网络,目前已经在全国完成10几个个节点的布局,覆盖了整个中国市场,襄阳无疑是华中大区的核心之地。

智能制造

华为希望能带给客户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的云服务体验,这其实只是一种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而从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才会是将来的发展方向。笔者从华为与克拉玛依、大连、玉溪、湖州、襄阳等城市的合作案例综合分析后判断,华为期望的是利用云技术及全面的ICT技术,来开启2025中国智能制造的大门。

从工业3.0向4.0演进的过程中,ICT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不仅有大量的生产设备将连接到网上,而且数据大量的存储、传输,包括为了经营生产所产生的一些数据计算的能力,从传统工厂向智慧工厂的演进,ICT必然是实现上述这一切的基础。

众所周知的是,ICT领域,华为有着绝对的地位。华为在襄阳建设数据中心就是为了构建智能制造的ICT基础。襄阳打造智能制造云平台,一方面实现了生产信息的纵向整合,把襄阳工厂的数据甚至每台机床的数据信息向生产控制进行协同。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横向集成,通过众包或者协同研发的方式,让前端的销售部门、中间的设计、制造部门包括后端的销售部门,能够有机的协同在一起,从而产生对整个信息流公共类的需求,比如整个生产要素的联网,包括大量联网以后,数据存储、处理,包括大数据运算,让这些数据可以移动并实时进行分享、开放,以此实现整个生产管理部门,包括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信息,向着更高效、绿色的业态发展,最终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改变。

合作共赢

华为期望利用云技术及全面的ICT技术开启2025中国智能制造的大门这一目标非常宏伟,但华为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一直非常清晰:即坚持“被集成战略“,采取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上述目标。

华为公司党委书记周代琪指出:“华为公司在整个专业化转型中重点提供的是ICT基础设施和平台软件这样一种能力,在最下端还会有很多终端方面的需求。因为很多行业,比如汽车和石化,不同的行业对于终端的要求差异性非常大,我们希望跟行业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打造整个产业链;此外,华为还将与重点行业进行联合开发,目前已经与东风、中联重科等企业建立了合作。与东风合作推出Windlink车机产品和服务,以及在车联网方面,针对车与人之间、车与车之间、车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度开发,另外在智能汽车、视讯会议系统大数据中心、存储服务、信息、咨询规划、安全方面等各个领域进行深入合作。“

笔者小结

从华为云这六年来的布局轨迹及落地襄阳的案例,笔者认为华为企业云布局,造势,落子收拢的打法颇有些一气呵成的味道。

但笔者最赞赏的却是华为将云与其它ICT技术连接在一起,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的整合服务。“智能制造”是中国未来发展最为强劲的推动,只有将相关技术运用到实处,才能为实现中国智能制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襄阳,相信只是中国智能制造开始之地。

x 华为企业云部署了怎样一局棋?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为企业云部署了怎样一局棋?

责任编辑:jcao 作者:曹建菊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9-09 16:39:26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2015年7月底华为在北京正式发布 “企业云战略”,一度在业内激起千层浪,观望者有之,猜疑者有之,嘲笑者也有之,甚至,“坐山观虎斗”者也有之。毕竟,在华为“企业云战略”正式发布之前,行业人士包括媒体将华为“企业云战略”单纯解读为正式进军公有云市场,这让几乎所有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一度精神紧张准备全面迎战。无论外界如何猜疑,如何纷纷扰扰地进行着各种讨论,华为,似乎很是平静的宣布:“华为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我们聚焦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能力来提供有竞争力的IaaS解决方案,构建轻量级的Pass层,聚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在Saas层共同为客户提供企业云解决方案。”

华为企业云的“擅长”,在笔者看来,其实已经历了长达六年的布局,犹如下棋,先布局,造势,然后落子收拢。

势在全局

实质上,华为企业云从2009年开始便对云计算进行了布局,无论是兵力部署、疆域拓展还是兵器打造,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兵力配备上,已涉及研发人员超过10000人;

疆域拓展上,华为不仅在全球部署了5个专注于云计算的研发中心,在中国的触角已经延伸至克拉玛依、大连、玉溪、湖州、襄阳等地,东西南北区域市场已经拉开大网;

行业领域上,已从金融领域逐步扩展到政府公共服务、大企业、IT等领域;

从云服务层次上,不仅可提供有竞争力的IaaS解决方案,构建轻量级的Pass层,而且可聚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在Saas层共同为客户提供企业云解决方案。

从兵器产品打造上,华为拥有庞大和严密的产品线,覆盖了云计算所会覆盖的各个产品领域。

在核心武功上,华为云技术采用了开放式技术架构,可帮助客户实现多云之间的平滑迁移。

在云江湖联盟上,华为在全国已拥有了几十万家合作伙伴,组成了超大联盟,这些伙伴在第一线时间内将客户需求反馈给华为,以改善产品和服务。

由此可见,华为云已从各个纬度进行了综合部署,势在全局。

落于实处

当然,中国的云服务版图上,其实并不缺乏布局者,各个企业均能找到自身的优势项目,以此作为自身的立足根基。

AWS,在全球拥有庞大的中小企业客户基数,因此在全球公有云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在中国市场目前来看还是步伐很小,并且也仅仅是公有云方面优势明显一些。

阿里云,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公有云市场一路畅游,但总是碰到不少技术瓶颈。

如果说全面开花的确有难度,各厂商及服务商专注于自身优势项目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中国云计算市场存在的最大难题自然是真正落地的项目还很少。

目前除了企业级云应用外,有规模效益的几个政务云、园区云应用则包括了贵州大数据、克拉玛依云基地、大连云基地、襄阳云基地等。这些基地多多少少在其中能找到上述几家云计算企业的身影。巧合的是,华为都参与到了其中,其原因可能是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已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一个硬件设备供应商角色,转变为从底层的基础架构到云计算、大数据系统平台,从数据中心到企业分支、企业中的个人用户并具备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力的角色。

不管怎么样,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只有真正落于实处,真正得到检验的云才能提供效益。

华为在全势布局的基础上,善于用项目让云落地。

项目实践

“智慧襄阳”,是华为与襄阳市政府合作,并已得到真正检验的具有标志性色彩的“政务云”项目。

襄阳,大家对它的最早认识来自于《三国演义》,称其为“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其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而一曲《射雕英雄传》,郭靖、黄蓉率众抗击蒙古大军的典故则赋予了襄阳更多的人文故事色彩。作为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已有2800多年历史的襄阳在经过多年的工业发展后,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工业制造的升级转型,亟需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发展智能制造产业,迈向工业4.0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课题;而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基于上述背景,2013年7月,华为公司与襄阳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云计算合作协议,共同绘制“智慧襄阳”的发展蓝图。两年过去,这个蓝图的实际情况如何?在9月7日华为携手襄阳市政府举办的襄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论坛上,笔者真正了解中国云落地的实际情况。

据襄阳市秦市长介绍:“襄阳具有良好的发展云计算的基础,首先是网络基础条件好,襄阳是国家信息传输骨干网的重要枢纽、南北通信网络的交汇点,网络基础设施发达,拥有一级干线2条,二级干线3条,能够快速连接到全国“八纵八横”骨干环路和国家级核心节点;全市宽带出口达到500G,企业光纤通达率达100%,位居全省前列;其次,襄阳市政府具有远见卓识,很早便洞见21世纪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浪潮,以国际化视野、全球化眼光、战略性思维,2013年率先提出了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引领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信息技术产业整体快速突破,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襄阳云谷”应势而生;此外,其他区位优势也非常明显,襄阳本地的汽车产业发达,整个地区制造业基础雄厚,围绕汽车数字化、车联网、汽车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产业空间巨大。襄阳当地的地质条件稳定,交通条件便利(自古是九省通衢)能源丰富,能源成本低。“

据笔者了解,“智慧襄阳”,围绕“强政、惠民、兴业”三条主线,搭建各种云应用平台,让政府提升了行政效率,让百姓享受了便民的优惠,让企业拥有了更便捷的IT基础环境。目前,襄阳和华为企业云一起,为20多家政府部门(包括经信委、环保局、林业局、卫计委、公安局、旅游局以及交警支队等等)提供了云计算服务。

构造节点

华为重视云服务节点的构造,对襄阳的选择体现了这一匠心。

据了解,襄阳云计算产业园将成为华为企业云华中大区中心,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提供云服务,同时,该数据中心也被定位为全国云服务网络的一级节点。华为自2008年进军云计算领域以来,其实一直在全国布局云计算节点网络,目前已经在全国完成10几个个节点的布局,覆盖了整个中国市场,襄阳无疑是华中大区的核心之地。

智能制造

华为希望能带给客户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的云服务体验,这其实只是一种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而从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才会是将来的发展方向。笔者从华为与克拉玛依、大连、玉溪、湖州、襄阳等城市的合作案例综合分析后判断,华为期望的是利用云技术及全面的ICT技术,来开启2025中国智能制造的大门。

从工业3.0向4.0演进的过程中,ICT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不仅有大量的生产设备将连接到网上,而且数据大量的存储、传输,包括为了经营生产所产生的一些数据计算的能力,从传统工厂向智慧工厂的演进,ICT必然是实现上述这一切的基础。

众所周知的是,ICT领域,华为有着绝对的地位。华为在襄阳建设数据中心就是为了构建智能制造的ICT基础。襄阳打造智能制造云平台,一方面实现了生产信息的纵向整合,把襄阳工厂的数据甚至每台机床的数据信息向生产控制进行协同。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横向集成,通过众包或者协同研发的方式,让前端的销售部门、中间的设计、制造部门包括后端的销售部门,能够有机的协同在一起,从而产生对整个信息流公共类的需求,比如整个生产要素的联网,包括大量联网以后,数据存储、处理,包括大数据运算,让这些数据可以移动并实时进行分享、开放,以此实现整个生产管理部门,包括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信息,向着更高效、绿色的业态发展,最终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改变。

合作共赢

华为期望利用云技术及全面的ICT技术开启2025中国智能制造的大门这一目标非常宏伟,但华为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一直非常清晰:即坚持“被集成战略“,采取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上述目标。

华为公司党委书记周代琪指出:“华为公司在整个专业化转型中重点提供的是ICT基础设施和平台软件这样一种能力,在最下端还会有很多终端方面的需求。因为很多行业,比如汽车和石化,不同的行业对于终端的要求差异性非常大,我们希望跟行业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打造整个产业链;此外,华为还将与重点行业进行联合开发,目前已经与东风、中联重科等企业建立了合作。与东风合作推出Windlink车机产品和服务,以及在车联网方面,针对车与人之间、车与车之间、车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度开发,另外在智能汽车、视讯会议系统大数据中心、存储服务、信息、咨询规划、安全方面等各个领域进行深入合作。“

笔者小结

从华为云这六年来的布局轨迹及落地襄阳的案例,笔者认为华为企业云布局,造势,落子收拢的打法颇有些一气呵成的味道。

但笔者最赞赏的却是华为将云与其它ICT技术连接在一起,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的整合服务。“智能制造”是中国未来发展最为强劲的推动,只有将相关技术运用到实处,才能为实现中国智能制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襄阳,相信只是中国智能制造开始之地。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