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品高云周静:说OpenStack,说开源,咱能好好说吗?

责任编辑:ylia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02 16:13:17 本文摘自:品高云计算

最近云的市场很火,思想也很火,开源的力量已经完全不容小觑,虽然只有Red Hat一家是真正依靠开源技术成为1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但是看全球科技的发展方向,不管是靠开源起家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IT巨头都在加入开源,尤其是微软,都可以知道开源对整个IT社会的发展影响已经不可逆了。

品高云是闭源的商业化云产品,因为做的早(2008年开始研发),因此完全自研的方式走过了8年的道路,选定了Amazon作为对标产品,没有使用现在火热的OpenStack开源框架。因此,这两年,也遭遇了不少口水仗,甚至有人把品高云的闭源商业化进程,作为与趋势为敌的一个争议性事件,被反复探讨。而对于开源产品无法适用于商业化的企业级使用这个观点,也被深深的打上了“与开源为敌”、“坚定的OpenStack唱衰者”的烙印。因此,我想,是时候把观点好好阐述清楚了。

开源是IT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正是开源的共享和协同文化,促进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那么开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开源将打败商业化产品?开源就意味着开放吗?

我从来不反对开源,品高云本身就是开源的受益者,虽然我们学习的对象是Amazon,但是Amazon没有告诉我们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所以没有KVM、XEN这样的虚拟化引擎,我们根本不会开始走这条道路,没有充分研究了开源的MooseFS的利弊,我们不会自研BingoFS,没有开源的OpenFlow,我们应该也没有能力自研BingoSDN。全世界的IT人员都应该感谢开源,正是他们打破公司界限、打破国界,让全世界的技术人员可以跑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想,等到品高真正有能力的一天,我们一定也可以像IBM一样,带动了Linux的发展,真正给了IT界一个可以共享的未来。

然而,我不看好Openstack的商业化道路。记住,不是他的未来不可期许,而问题在于商业化的价值不值得追逐。

谈到商业价值,也就是说谁愿意为它付钱?谁能够用它赚钱。很俗吧,是的,但是想清楚商业价值,才能想清楚它的发展路径,以及企业的应用路径。

开源软件由来以久,从操作系统到开发工具,甚至一个服务、控件,几乎所有使用开源的无非以下几种:

一是商业发行版本,典型的是Red Hat,持续跟进发布商业发行版本,并提供给使用开源软件的企业持续化的服务;二是仅仅提供服务,靠的是一支精干的技术队伍,让商业用户除了社区外,还有个更为靠谱的保障;三是使用开源软件降低成本。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大量采用开源架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开源的商业化发行版本,比较容易出现在一些工具、单个应用等。而云平台作为一个所有IT技术的集成平台,很难定义一个商业版本的概念,或者说,一个广泛适应、经过检验的集成平台,周期太长,相对商品化软件太慢了。因此,会有一批未来以IT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比如互联网企业会使用它,而具备核心业务需求、仅仅把IT技术作为工具的企业,则会选用商业化的软件,要求商业化的产品保障。

为什么我说商业化的品高云会在企业级市场战胜开源的Openstack?

让我们看看品高云的产品发布进度:

2010年BingoCloudV1版本发布,EC2弹性云、云监控、云存储2011年BingoCloudV2版本发布,支持公有云计费、客户运营系统2012年BingoCloudV3版本发布,提供云存储、3D渲染、应用编排等服务2013年BingoCloudV4版本发布,提供大数据处理、LXC容器技术控制服务2014年BingoCloudV5版本发布,支持混合云、计算存储一体化、运维能力2015年BingoCloudV6版本发布,发布BingoSDN,多数据中心管理、服务目录等

再看看品高云的重大客户应用里程碑:

2012年四川天翼云联合运营;

2013年腾讯选择品高云为私有云唯一产品商,以后三年持续升级、扩容,广州地铁等一批大型企业从开发测试云开始小规模使用替代VMware;

2014年广州地铁、南车集团、国药集团等大型国企开始从测试到生产,逐步向云上迁移;广州电子政务云、中山电子政务云、惠州电子政务云,开始运营;

2015年高校、金融行业屡屡突破,科大讯飞放弃自研OpenStack平台,开始与品高云战略合作。不仅在内部系统、语音云容器技术全面使用并深入合作,还在政府、公安、教育领域内全面合作,截至11月,使用品高云的企业级客户多达105个;

2016年,在全国公安行业、政府、金融、教育领域全面开花,其中自主研发能力的品高云作为国内唯一支持容器技术的私有云产品,在大数据云中自动化管理、HPC高性能计算、GPU科学运算服务能力、SDN高效安全网络支持等方面,由于已经有了两三年的研发积累,都成为客户真正上云的动力。

2014年“懂企业的品高云”整体方案推出后,事实上已经成为国内真正面向应用的企业云整体方案。要求品高云从进行架构设计到提供全面演进顾问的大型金融、政府企业客户络绎不绝!

那么我们回头再看看OpenStack的发展。确实,也很快,我们看到了集成SDN的版本Neutron,不过网络上大量都是在研究如何演进使用,恐怕今年之内小白鼠都不多,而大量销售OpenStack的硬件厂商,基本也还是在推介他们的硬件SDN方案。去年末,OpenStack的社区发布《探索机遇,容器与OpenStack》的白皮书,介绍了如何在私有云中让容器和OpenStack共存,然而另一个观点也很火热——就是Docker可能成为OpenStack的杀手。

呵呵,OpenStack,从诞生以来一直含着金钥匙,也一直多多争议,2015年,纷争不断,《围绕OpenStack的云计算纷争之2015》,然而我看到的是,2016年容器技术、SDN、微服务架构、分布式架构变得日益重要,OpenStack在企业界的使用,也不会停止争议。

因此,我再次重复自己的观点,OpenStack,作为一个最接近于可以直接拿来商用的云平台,是优秀的,是值得学习研究的,也值得对自己的技术架构有充分了解和有足够能力的团队使用。而那些将信息技术作为自身业务的基础平台,对业务服务的企业来说,寻找一个真正有掌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云产品与产品背后的企业是关键。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在中国,已经找不到比品高更合适担任这个重任的企业。而想搭着Openstack的桥,去卖卖硬件的公司,核心能力应该是把硬件真正做好,云计算为软件服务,软件服务能力将成为真正的价值。OpenStack的产品公司,拿来主义,变成自己的产品去跟真正的产品商竞争,这即将是昙花一现,如果真正为使用的客户做好服务,就像Mirantis,很好,但是服务,是你真正的价值,OpenStack不是。

不知道这份东西,是否能够真正表明我对于开源的理解,我很想再表明一点的是,开源的真正目的,是消除暴利而不是消除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软件作为服务,未来是品高云的真正目标,无论他开源不开源!

关键字:OpenStack品高开源软件

本文摘自:品高云计算

x 品高云周静:说OpenStack,说开源,咱能好好说吗?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品高云周静:说OpenStack,说开源,咱能好好说吗?

责任编辑:ylia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02 16:13:17 本文摘自:品高云计算

最近云的市场很火,思想也很火,开源的力量已经完全不容小觑,虽然只有Red Hat一家是真正依靠开源技术成为1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但是看全球科技的发展方向,不管是靠开源起家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IT巨头都在加入开源,尤其是微软,都可以知道开源对整个IT社会的发展影响已经不可逆了。

品高云是闭源的商业化云产品,因为做的早(2008年开始研发),因此完全自研的方式走过了8年的道路,选定了Amazon作为对标产品,没有使用现在火热的OpenStack开源框架。因此,这两年,也遭遇了不少口水仗,甚至有人把品高云的闭源商业化进程,作为与趋势为敌的一个争议性事件,被反复探讨。而对于开源产品无法适用于商业化的企业级使用这个观点,也被深深的打上了“与开源为敌”、“坚定的OpenStack唱衰者”的烙印。因此,我想,是时候把观点好好阐述清楚了。

开源是IT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正是开源的共享和协同文化,促进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那么开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开源将打败商业化产品?开源就意味着开放吗?

我从来不反对开源,品高云本身就是开源的受益者,虽然我们学习的对象是Amazon,但是Amazon没有告诉我们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所以没有KVM、XEN这样的虚拟化引擎,我们根本不会开始走这条道路,没有充分研究了开源的MooseFS的利弊,我们不会自研BingoFS,没有开源的OpenFlow,我们应该也没有能力自研BingoSDN。全世界的IT人员都应该感谢开源,正是他们打破公司界限、打破国界,让全世界的技术人员可以跑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想,等到品高真正有能力的一天,我们一定也可以像IBM一样,带动了Linux的发展,真正给了IT界一个可以共享的未来。

然而,我不看好Openstack的商业化道路。记住,不是他的未来不可期许,而问题在于商业化的价值不值得追逐。

谈到商业价值,也就是说谁愿意为它付钱?谁能够用它赚钱。很俗吧,是的,但是想清楚商业价值,才能想清楚它的发展路径,以及企业的应用路径。

开源软件由来以久,从操作系统到开发工具,甚至一个服务、控件,几乎所有使用开源的无非以下几种:

一是商业发行版本,典型的是Red Hat,持续跟进发布商业发行版本,并提供给使用开源软件的企业持续化的服务;二是仅仅提供服务,靠的是一支精干的技术队伍,让商业用户除了社区外,还有个更为靠谱的保障;三是使用开源软件降低成本。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大量采用开源架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开源的商业化发行版本,比较容易出现在一些工具、单个应用等。而云平台作为一个所有IT技术的集成平台,很难定义一个商业版本的概念,或者说,一个广泛适应、经过检验的集成平台,周期太长,相对商品化软件太慢了。因此,会有一批未来以IT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比如互联网企业会使用它,而具备核心业务需求、仅仅把IT技术作为工具的企业,则会选用商业化的软件,要求商业化的产品保障。

为什么我说商业化的品高云会在企业级市场战胜开源的Openstack?

让我们看看品高云的产品发布进度:

2010年BingoCloudV1版本发布,EC2弹性云、云监控、云存储2011年BingoCloudV2版本发布,支持公有云计费、客户运营系统2012年BingoCloudV3版本发布,提供云存储、3D渲染、应用编排等服务2013年BingoCloudV4版本发布,提供大数据处理、LXC容器技术控制服务2014年BingoCloudV5版本发布,支持混合云、计算存储一体化、运维能力2015年BingoCloudV6版本发布,发布BingoSDN,多数据中心管理、服务目录等

再看看品高云的重大客户应用里程碑:

2012年四川天翼云联合运营;

2013年腾讯选择品高云为私有云唯一产品商,以后三年持续升级、扩容,广州地铁等一批大型企业从开发测试云开始小规模使用替代VMware;

2014年广州地铁、南车集团、国药集团等大型国企开始从测试到生产,逐步向云上迁移;广州电子政务云、中山电子政务云、惠州电子政务云,开始运营;

2015年高校、金融行业屡屡突破,科大讯飞放弃自研OpenStack平台,开始与品高云战略合作。不仅在内部系统、语音云容器技术全面使用并深入合作,还在政府、公安、教育领域内全面合作,截至11月,使用品高云的企业级客户多达105个;

2016年,在全国公安行业、政府、金融、教育领域全面开花,其中自主研发能力的品高云作为国内唯一支持容器技术的私有云产品,在大数据云中自动化管理、HPC高性能计算、GPU科学运算服务能力、SDN高效安全网络支持等方面,由于已经有了两三年的研发积累,都成为客户真正上云的动力。

2014年“懂企业的品高云”整体方案推出后,事实上已经成为国内真正面向应用的企业云整体方案。要求品高云从进行架构设计到提供全面演进顾问的大型金融、政府企业客户络绎不绝!

那么我们回头再看看OpenStack的发展。确实,也很快,我们看到了集成SDN的版本Neutron,不过网络上大量都是在研究如何演进使用,恐怕今年之内小白鼠都不多,而大量销售OpenStack的硬件厂商,基本也还是在推介他们的硬件SDN方案。去年末,OpenStack的社区发布《探索机遇,容器与OpenStack》的白皮书,介绍了如何在私有云中让容器和OpenStack共存,然而另一个观点也很火热——就是Docker可能成为OpenStack的杀手。

呵呵,OpenStack,从诞生以来一直含着金钥匙,也一直多多争议,2015年,纷争不断,《围绕OpenStack的云计算纷争之2015》,然而我看到的是,2016年容器技术、SDN、微服务架构、分布式架构变得日益重要,OpenStack在企业界的使用,也不会停止争议。

因此,我再次重复自己的观点,OpenStack,作为一个最接近于可以直接拿来商用的云平台,是优秀的,是值得学习研究的,也值得对自己的技术架构有充分了解和有足够能力的团队使用。而那些将信息技术作为自身业务的基础平台,对业务服务的企业来说,寻找一个真正有掌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云产品与产品背后的企业是关键。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在中国,已经找不到比品高更合适担任这个重任的企业。而想搭着Openstack的桥,去卖卖硬件的公司,核心能力应该是把硬件真正做好,云计算为软件服务,软件服务能力将成为真正的价值。OpenStack的产品公司,拿来主义,变成自己的产品去跟真正的产品商竞争,这即将是昙花一现,如果真正为使用的客户做好服务,就像Mirantis,很好,但是服务,是你真正的价值,OpenStack不是。

不知道这份东西,是否能够真正表明我对于开源的理解,我很想再表明一点的是,开源的真正目的,是消除暴利而不是消除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软件作为服务,未来是品高云的真正目标,无论他开源不开源!

关键字:OpenStack品高开源软件

本文摘自:品高云计算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