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红帽与OpenStack的不解之缘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方秀珍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14 17:02:50 本文摘自:睿商在线

谈到开源企业就不得不谈红帽。作为Linux技术领羊,红帽在OpenStack产业链上有着怎样的地位?这时,业界常常会将红帽与SUSE相提并论。而实际上,红帽在中国开源领域的领导地位其实已无可取代。

当然,红帽OpenStack是在红帽公司企业级的Linux基础之上来做开发的,所以其企业级部署称为“完全就绪”。

红帽OpenStack平台作为一种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为全球数百家客户的私有云环境提供支持,例如BBVA、剑桥大学和Verizon等。该平台由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提供支持,包括思科、戴尔、英特尔、联想等。红帽将其与企业Linux及最近更新的虚拟化KVM(基于内核的虚拟机)在虚拟化层面集成。

日前,红帽OpenStack平台9宣布问世。这是一款具有高度扩展能力的开放式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旨在用于部署、扩展和管理私有云、公有云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环境。基于OpenStack社区Mitaka版本,红帽OpenStack平台9为客户提供了更安全、生产就绪型的自动化云平台,而且该平台与红帽企业Linux 7.2、红帽Ceph Storage 2和红帽CloudForms集成,可用于混合云的管理与监控。

自2007以来红帽发力虚拟化和云,除拥有所收购的Ceph外,红帽在OpenShift、ManageIQ、OpenStack等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红帽收购业界领先的可扩展开源存储系统供应商Inktank后,红帽就此成为OpenStack领域最大的商用存储供应商。

显然,红帽在最热门的OpenStack平台上,红帽的公有私有及混合云解决方案受到广泛认可。。

红帽在开源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甚至于在当前最热门的Container、Docker、Kubermetes其贡献率也是排名前列。容器技术方面当仁不让的是红帽强项,其推出的Online版本跑有几百万的应用,用户数量和应用数量每年以超百分之百速度增长,其应用也具多样化。

近年来,红帽在努力构建其开放混合云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两年前,红帽启动了企业级Linux OpenStack平台的合作伙伴网络,中国诸多ISV加入其中。

眼下,红帽在努力构建其开放混合云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包括国内部分电信运营商行业的SI在内,部分大型SI已与红帽就OpenStack展开合作。除了与IBM、思科、戴尔、惠普等密切合作外,红帽还与广达、浪潮、联想、曙光等国内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红帽在PaaS方面也在不断作创新探索。在IaaS平台,红帽列于OpenStack社区项目贡献者前列。在PaaS平台其主推产品OpenShift,被公认为最好的企业PaaS平台;针对用户对新一代数据中心对混合云架构的需求,围绕Container技术,红帽构建基于Atomic Host资源池平台的底层硬件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可以基于Container容器技术提供服务。红帽则可为企业用户提供统一管理的解决方案,以及系统生命周期的支持服务。

不久前,红帽与正式与云达科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者将包括红帽企业级Linux OpenStack平台、红帽Ceph 存储和红帽企业级Linux等等产品,与云达科技旗下各类型服务器、存储及网络交换机进行深度集成。双方目的是加大私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通过联合测试、验证、参考架构等方式为客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

谈到红帽的具体实际应用时,中兴通讯云计算业务架构师叶锋介绍说,RedHat OpenStack部署后,其提供网络环境典型应用在复杂网络环境中互联与交互。客户需要IT公有网络和管理网络及存储和虚机之间的交互上,除了一般的网络连接还要支持类似通过SRV网卡直联等等多种方式的网络连接。RedHat OpenStack的第一大特性是简化的图形化安装器;第二是高可用性。包括控制节点及电信级应用的网源,它要求从虚机到主机即“双网双平面”应用的可用性。无论是控制、用户层的网络吞吐能力,还是虚机间的交,其高性能特性表现明显。

在商业化过程中,红帽所关注的就是简化OpenStack部署并将其和管理工具集成在一起。

红帽相关负责人分析,企业在面对成千上万的虚拟机时,首先配置是难题,要确保所有虚拟机都是按照正确方式进行配置,且同时要监控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符合规定并正常运转。

为了解决IT自动化问题,红帽于去年收购Ansible并于今年推出相关预测分析工具。企业云应用的运行同时,其传统应用将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共存持续,数据迁移成为常态。而迁移数据库则意味着重写数据库代码。而OpenStack则可大大缩短应用与基础

关键字:OpenStackAnsible

本文摘自:睿商在线

x 红帽与OpenStack的不解之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红帽与OpenStack的不解之缘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方秀珍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14 17:02:50 本文摘自:睿商在线

谈到开源企业就不得不谈红帽。作为Linux技术领羊,红帽在OpenStack产业链上有着怎样的地位?这时,业界常常会将红帽与SUSE相提并论。而实际上,红帽在中国开源领域的领导地位其实已无可取代。

当然,红帽OpenStack是在红帽公司企业级的Linux基础之上来做开发的,所以其企业级部署称为“完全就绪”。

红帽OpenStack平台作为一种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为全球数百家客户的私有云环境提供支持,例如BBVA、剑桥大学和Verizon等。该平台由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提供支持,包括思科、戴尔、英特尔、联想等。红帽将其与企业Linux及最近更新的虚拟化KVM(基于内核的虚拟机)在虚拟化层面集成。

日前,红帽OpenStack平台9宣布问世。这是一款具有高度扩展能力的开放式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旨在用于部署、扩展和管理私有云、公有云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环境。基于OpenStack社区Mitaka版本,红帽OpenStack平台9为客户提供了更安全、生产就绪型的自动化云平台,而且该平台与红帽企业Linux 7.2、红帽Ceph Storage 2和红帽CloudForms集成,可用于混合云的管理与监控。

自2007以来红帽发力虚拟化和云,除拥有所收购的Ceph外,红帽在OpenShift、ManageIQ、OpenStack等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红帽收购业界领先的可扩展开源存储系统供应商Inktank后,红帽就此成为OpenStack领域最大的商用存储供应商。

显然,红帽在最热门的OpenStack平台上,红帽的公有私有及混合云解决方案受到广泛认可。。

红帽在开源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甚至于在当前最热门的Container、Docker、Kubermetes其贡献率也是排名前列。容器技术方面当仁不让的是红帽强项,其推出的Online版本跑有几百万的应用,用户数量和应用数量每年以超百分之百速度增长,其应用也具多样化。

近年来,红帽在努力构建其开放混合云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两年前,红帽启动了企业级Linux OpenStack平台的合作伙伴网络,中国诸多ISV加入其中。

眼下,红帽在努力构建其开放混合云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包括国内部分电信运营商行业的SI在内,部分大型SI已与红帽就OpenStack展开合作。除了与IBM、思科、戴尔、惠普等密切合作外,红帽还与广达、浪潮、联想、曙光等国内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红帽在PaaS方面也在不断作创新探索。在IaaS平台,红帽列于OpenStack社区项目贡献者前列。在PaaS平台其主推产品OpenShift,被公认为最好的企业PaaS平台;针对用户对新一代数据中心对混合云架构的需求,围绕Container技术,红帽构建基于Atomic Host资源池平台的底层硬件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可以基于Container容器技术提供服务。红帽则可为企业用户提供统一管理的解决方案,以及系统生命周期的支持服务。

不久前,红帽与正式与云达科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者将包括红帽企业级Linux OpenStack平台、红帽Ceph 存储和红帽企业级Linux等等产品,与云达科技旗下各类型服务器、存储及网络交换机进行深度集成。双方目的是加大私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通过联合测试、验证、参考架构等方式为客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

谈到红帽的具体实际应用时,中兴通讯云计算业务架构师叶锋介绍说,RedHat OpenStack部署后,其提供网络环境典型应用在复杂网络环境中互联与交互。客户需要IT公有网络和管理网络及存储和虚机之间的交互上,除了一般的网络连接还要支持类似通过SRV网卡直联等等多种方式的网络连接。RedHat OpenStack的第一大特性是简化的图形化安装器;第二是高可用性。包括控制节点及电信级应用的网源,它要求从虚机到主机即“双网双平面”应用的可用性。无论是控制、用户层的网络吞吐能力,还是虚机间的交,其高性能特性表现明显。

在商业化过程中,红帽所关注的就是简化OpenStack部署并将其和管理工具集成在一起。

红帽相关负责人分析,企业在面对成千上万的虚拟机时,首先配置是难题,要确保所有虚拟机都是按照正确方式进行配置,且同时要监控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符合规定并正常运转。

为了解决IT自动化问题,红帽于去年收购Ansible并于今年推出相关预测分析工具。企业云应用的运行同时,其传统应用将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共存持续,数据迁移成为常态。而迁移数据库则意味着重写数据库代码。而OpenStack则可大大缩短应用与基础

关键字:OpenStackAnsible

本文摘自:睿商在线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