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为什么微软等公司取消绩效考评?绩效管理如何借假修真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人才易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2-21 11:40:39 本文摘自:36kr

 

作为一个OKR管理方法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我们一直在说OKR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但在实际接触一些HR当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说OKR最好和绩效考评不挂钩,那你告诉我,绩效考评怎么做,奖金怎么发,如果不涉及考评,OKR有什么用。

坦白讲,这样的问题很棘手,大家一听到绩效管理,总是下意识的和考评挂钩,似乎绩效管理就是为考评而存在的。KPI、360评估、强制分布等等这些都是绩效经理非常熟悉的工具,绩效经理日常的工作就是如何科学的制定考评标准,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奖金发放和晋升规则。所以屁股决定脑袋,绩效经理最为关心的显然是,你如何帮我制定这个标准,如何保证这个标准能让大家都满意。

据调查显示,只有12%的企业认为他们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对提高公司的商业价值有重要影响,只有6%的企业认为投入的时间与回报相符。

古人云:“不患寡,患不均”。绩效考评之所以受大家诟病,是因为我们确实很难找出一个科学的考评方式让大家都满意。单纯的去执行某种标准,总是会有一些短期逐利和本位主义的员工获得较高的评价,也会有一些兢兢业业不善表现的员工获得不公的待遇。这样很容易导致大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考评的合理性,而非工作本身。

近几年,一些大公司也纷纷放弃绩效考核,重新思考绩效管理,如一些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埃森哲放弃了绩效考核”、“通用电气都不玩绩效考核了,怎么还在看!”“微软取消了强制分布”等等都在讲绩效考核的弊端,绩效管理本身一时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绩效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员工潜能,帮助员工成长,从而出色实现组织目标,而绩效评估则是考察员工过往的成绩,从而做出薪酬和和优胜劣汰的决策。

正如腾讯张小龙所说,“KPI是副产品,只有把事情做好,KPI自然会达成。”绩效考评也是副产品,只有做好了绩效管理,驱动员工做有价值的事,所谓的考评目的也自然会达成。

那么,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佛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借假修真”。意即人的肉体只是载体,是假体,人是借助这个假体修行,获得真我。对绩效管理就是,任何工具和方法都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工具,结果也好、过程指标也好,这些数字某种程度上都是假的。那什么是真?人才和组织的发展提升,才是真。

所以绩效管理要回归到绩效本质,工具只是帮助实现真我的手段,即如何通过这些假的工具达到驱动员工和完成公司目标的目的?

如果从正向的角度思考,如何让一个员工或团队能够高效率和超预期的完成工作?不外乎三点,1.有其认可的目标和价值取向;2.有合理的完成方法;3.有内在或外在的激励确保执行力

如何做到?传统的方法是用KPI去定目标,用标准的流程确定方法,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提高执行力。这样管理流水线工人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管理知识密集型员工时,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员工更加在意的是你给我的目标是不是我认可的?标准的流程是否能达成应有的效果?奖赏和惩罚机制是否客观?

这需要我们管理时更加注重持续的沟通,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沟通什么?沟通目标达成一致,沟通实现方法达到培养员工和领导力,通过即时的调研和奖励促进协作。我们认为以下方式可以增进沟通,提升绩效管理效率:

1、利用OKR对目标进行不断沟通

OKR (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法,它通过设置企业不同层级的目标和关键结果,帮助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团队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使得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与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能够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思维框架。

OKR通过对齐个人和团队及公司的目标,能够明确员工的工作价值,驱动员工实现目标。相对KPI,OKR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且OKR的目标是需要上下达成一致,而非某种基于考核的强制目标设定。

OKR的设定原则是:

  • 目标设定要有野心,超出一点能力范围最好,要体现目标的价值及影响力

  • 目标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每个目标对应的Key Result应该在4~6个

  • Key Results 要有截止时间并且可以量化

  • 公司范围内争取做到60%以上的目标是自下而上提出

  • 所有敲定的目标应该是员工和管理层共同接受的,不能独裁

  • 每个员工对公司目标及团队目标是非常认同的

  • 确定后的OKR应该在全公司公开透明,且要高频率的review

OKR是确保目标充分沟通的方法,需要公开透明,自下而上,且需要目标执行的透明和可跟踪。OKR在google实行成功后、facebook、linkedin等硅谷公司大量采用,国内今日头条、杏树林、问卷网等公司也在推行,OKR越来越被企业青睐。

2、定期1对1面谈,促进员工成长

定期的1对1沟通能够更充分的掌握员工的心里状态,并达到培养员工、促进员工成长的目的。不少企业建立了这样的制度,上下级定期进行沟通谈话。但事实在执行过程中,员工往往陷入不知道如何谈,怎么谈的境地,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我们在1对1面谈时,需要引导管理者做有效的沟通,培养管理者能力。

典型的沟通方法可能是:

  • 破冰,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 让员工讲讲最近的工作状态,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 取得的成绩,想要产生什么影响力

  • 有没有什么晋升目标,需要什么帮助

  • 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此外,除培养管理者必备的沟通技能外,还应该让管理者形成一种习惯和惯性,创造企业自由透明的沟通文化。

3、高频调研,听取员工声音,提高敬业度

美国有个公司叫tinypulse,这家公司是一个即时调研平台,专注于做员工敬业度调研,通过定期向员工发送简单的小问题,去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或者公司的某项工作是否有效,这样的调研是匿名的且高频的,相对国内一些企业每年一次大规模的敬业度调研,通过tinypulse反应出的问题更加真实和客观,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撑。员工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沟通渠道自由发声,让公司知道自己的想法及建议。

4、即时肯定,不定时赞赏

对罗辑思维熟悉的人可能听说过,罗辑思维内部有一个节操币制度,每位员工每个月都有10枚节操币,每一枚节操币都代表25块钱,员工可以把节操币发给任意他觉得对他帮助大,有很好协作精神的员工。收到节操币的同学可以在周边的店铺兑换咖啡、零食等等,一年中得到节操币最多的员工在年底还可以多领三个月的年终奖。除了罗辑思维的节操币,还有雕爷的波询币,乐纯的小红花等。这些不定时的肯定虽然带来的物质收入不多,但却大大的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价值,每一次努力如果都可以得到同事和公司的认可,则下次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中了,公司较易形成正向循环的激励机制。

5、360反馈,反馈而非考核

提到360,大家应该都不感到陌生,很多公司都采用360考核,个人、同事、领导多维度评价员工。但360的效果却评价不一,在一些公司完全流于形式,同事之间不说不足,只讲优点,不说例子,只讲套话。事实上,从360本身的出发点来说,是希望从评估中让大家得到反馈,知道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之所以最终流于形式,极有可能这些公司也把360当做了考评的工具,360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强制分布的结果,一定要选出最优和最差的员工,这样显然让员工之间不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工具无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把360当做沟通反馈的工具,力求做到公开透明,可能反而会起到应该有的效果。

企业绩效的达成应该是过程管理驱动,而非结果考核驱动,我们一定要扭转这个思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创建良好的沟通文化,培养领导力上面,而非建立考评标准上面。

说了这么多,估计还是有些HR会问,道理我们都懂,也都在做,但考评也是一定要有的,要不怎么去淘汰不靠谱的员工,识别表现突出的员工呢。

如何考评

首先我们建议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考评中,这样反而可能会倒行逆施。其次,如果一定要考评,取消简单的指标性考评,而是可以思考把考评的更多权利放到直线经理和员工自己手里,HR可以提供知识性的服务,每个团队都应该有团队的目标和使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团队会自动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比如德勤在每个项目结束时,组长会回答以下4个问题:

  1.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如果用我自己的钱为他支付奖金,我会给予其最高额的奖励。

  2.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我希望他能永远留在自己团队工作。

  3. 此人濒临表现不佳的境地。

  4. 此人如今已具备晋升条件。

微软在衡量员工价值时,会用影响力去判断。谷歌虽然有强制分布的形式,但谷歌更注重员工意见的达成,如去关于奖金分配和个人工作是分两方面两个时间段去做的。

相对简单的强制分布,这样的方式能让员工的能力体现的更加全面和立体。

最后还是那句话,借假修真,注重绩效沟通和管理,考评不是目的,以上这些做好了,考评结果只是是副产品。

本文作者,人才易(微信公众号:人才易)。致力于通过系统和数据驱动企业人才管理,打造企业级目标&OKR绩效管理的SaaS云平台,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目标管理、绩效反馈、1对1面谈管理、调研统计、赞赏平台等多个功能,通过系统化和数据化的方式帮助企业内部对齐上下级目标,建立沟通渠道,提升管理效率。

作为一个OKR管理方法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我们一直在说OKR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但在实际接触一些HR当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说OKR最好和绩效考评不挂钩,那你告诉我,绩效考评怎么做,奖金怎么发,如果不涉及考评,OKR有什么用。

坦白讲,这样的问题很棘手,大家一听到绩效管理,总是下意识的和考评挂钩,似乎绩效管理就是为考评而存在的。KPI、360评估、强制分布等等这些都是绩效经理非常熟悉的工具,绩效经理日常的工作就是如何科学的制定考评标准,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奖金发放和晋升规则。所以屁股决定脑袋,绩效经理最为关心的显然是,你如何帮我制定这个标准,如何保证这个标准能让大家都满意。

据调查显示,只有12%的企业认为他们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对提高公司的商业价值有重要影响,只有6%的企业认为投入的时间与回报相符。

古人云:“不患寡,患不均”。绩效考评之所以受大家诟病,是因为我们确实很难找出一个科学的考评方式让大家都满意。单纯的去执行某种标准,总是会有一些短期逐利和本位主义的员工获得较高的评价,也会有一些兢兢业业不善表现的员工获得不公的待遇。这样很容易导致大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考评的合理性,而非工作本身。

近几年,一些大公司也纷纷放弃绩效考核,重新思考绩效管理,如一些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埃森哲放弃了绩效考核”、“通用电气都不玩绩效考核了,怎么还在看!”“微软取消了强制分布”等等都在讲绩效考核的弊端,绩效管理本身一时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绩效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员工潜能,帮助员工成长,从而出色实现组织目标,而绩效评估则是考察员工过往的成绩,从而做出薪酬和和优胜劣汰的决策。

正如腾讯张小龙所说,“KPI是副产品,只有把事情做好,KPI自然会达成。”绩效考评也是副产品,只有做好了绩效管理,驱动员工做有价值的事,所谓的考评目的也自然会达成。

那么,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佛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借假修真”。意即人的肉体只是载体,是假体,人是借助这个假体修行,获得真我。对绩效管理就是,任何工具和方法都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工具,结果也好、过程指标也好,这些数字某种程度上都是假的。那什么是真?人才和组织的发展提升,才是真。

所以绩效管理要回归到绩效本质,工具只是帮助实现真我的手段,即如何通过这些假的工具达到驱动员工和完成公司目标的目的?

如果从正向的角度思考,如何让一个员工或团队能够高效率和超预期的完成工作?不外乎三点,1.有其认可的目标和价值取向;2.有合理的完成方法;3.有内在或外在的激励确保执行力

如何做到?传统的方法是用KPI去定目标,用标准的流程确定方法,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提高执行力。这样管理流水线工人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管理知识密集型员工时,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员工更加在意的是你给我的目标是不是我认可的?标准的流程是否能达成应有的效果?奖赏和惩罚机制是否客观?

这需要我们管理时更加注重持续的沟通,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沟通什么?沟通目标达成一致,沟通实现方法达到培养员工和领导力,通过即时的调研和奖励促进协作。我们认为以下方式可以增进沟通,提升绩效管理效率:

1、利用OKR对目标进行不断沟通

OKR (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法,它通过设置企业不同层级的目标和关键结果,帮助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团队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使得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与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能够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思维框架。

OKR通过对齐个人和团队及公司的目标,能够明确员工的工作价值,驱动员工实现目标。相对KPI,OKR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且OKR的目标是需要上下达成一致,而非某种基于考核的强制目标设定。

OKR的设定原则是:

目标设定要有野心,超出一点能力范围最好,要体现目标的价值及影响力

目标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每个目标对应的Key Result应该在4~6个

Key Results 要有截止时间并且可以量化

公司范围内争取做到60%以上的目标是自下而上提出

所有敲定的目标应该是员工和管理层共同接受的,不能独裁

每个员工对公司目标及团队目标是非常认同的

确定后的OKR应该在全公司公开透明,且要高频率的review

OKR是确保目标充分沟通的方法,需要公开透明,自下而上,且需要目标执行的透明和可跟踪。OKR在google实行成功后、facebook、linkedin等硅谷公司大量采用,国内今日头条、杏树林、问卷网等公司也在推行,OKR越来越被企业青睐。

2、定期1对1面谈,促进员工成长

定期的1对1沟通能够更充分的掌握员工的心里状态,并达到培养员工、促进员工成长的目的。不少企业建立了这样的制度,上下级定期进行沟通谈话。但事实在执行过程中,员工往往陷入不知道如何谈,怎么谈的境地,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我们在1对1面谈时,需要引导管理者做有效的沟通,培养管理者能力。

典型的沟通方法可能是:

破冰,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让员工讲讲最近的工作状态,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取得的成绩,想要产生什么影响力

有没有什么晋升目标,需要什么帮助

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此外,除培养管理者必备的沟通技能外,还应该让管理者形成一种习惯和惯性,创造企业自由透明的沟通文化。

3、高频调研,听取员工声音,提高敬业度

美国有个公司叫tinypulse,这家公司是一个即时调研平台,专注于做员工敬业度调研,通过定期向员工发送简单的小问题,去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或者公司的某项工作是否有效,这样的调研是匿名的且高频的,相对国内一些企业每年一次大规模的敬业度调研,通过tinypulse反应出的问题更加真实和客观,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撑。员工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沟通渠道自由发声,让公司知道自己的想法及建议。

4、即时肯定,不定时赞赏

对罗辑思维熟悉的人可能听说过,罗辑思维内部有一个节操币制度,每位员工每个月都有10枚节操币,每一枚节操币都代表25块钱,员工可以把节操币发给任意他觉得对他帮助大,有很好协作精神的员工。收到节操币的同学可以在周边的店铺兑换咖啡、零食等等,一年中得到节操币最多的员工在年底还可以多领三个月的年终奖。除了罗辑思维的节操币,还有雕爷的波询币,乐纯的小红花等。这些不定时的肯定虽然带来的物质收入不多,但却大大的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价值,每一次努力如果都可以得到同事和公司的认可,则下次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中了,公司较易形成正向循环的激励机制。

5、360反馈,反馈而非考核

提到360,大家应该都不感到陌生,很多公司都采用360考核,个人、同事、领导多维度评价员工。但360的效果却评价不一,在一些公司完全流于形式,同事之间不说不足,只讲优点,不说例子,只讲套话。事实上,从360本身的出发点来说,是希望从评估中让大家得到反馈,知道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之所以最终流于形式,极有可能这些公司也把360当做了考评的工具,360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强制分布的结果,一定要选出最优和最差的员工,这样显然让员工之间不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工具无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把360当做沟通反馈的工具,力求做到公开透明,可能反而会起到应该有的效果。

企业绩效的达成应该是过程管理驱动,而非结果考核驱动,我们一定要扭转这个思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创建良好的沟通文化,培养领导力上面,而非建立考评标准上面。

说了这么多,估计还是有些HR会问,道理我们都懂,也都在做,但考评也是一定要有的,要不怎么去淘汰不靠谱的员工,识别表现突出的员工呢。

如何考评

首先我们建议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考评中,这样反而可能会倒行逆施。其次,如果一定要考评,取消简单的指标性考评,而是可以思考把考评的更多权利放到直线经理和员工自己手里,HR可以提供知识性的服务,每个团队都应该有团队的目标和使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团队会自动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比如德勤在每个项目结束时,组长会回答以下4个问题: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如果用我自己的钱为他支付奖金,我会给予其最高额的奖励。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我希望他能永远留在自己团队工作。

此人濒临表现不佳的境地。

此人如今已具备晋升条件。

微软在衡量员工价值时,会用影响力去判断。谷歌虽然有强制分布的形式,但谷歌更注重员工意见的达成,如去关于奖金分配和个人工作是分两方面两个时间段去做的。

相对简单的强制分布,这样的方式能让员工的能力体现的更加全面和立体。

最后还是那句话,借假修真,注重绩效沟通和管理,考评不是目的,以上这些做好了,考评结果只是是副产品。

关键字:绩效反馈绩效管理

本文摘自:36kr

x 为什么微软等公司取消绩效考评?绩效管理如何借假修真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为什么微软等公司取消绩效考评?绩效管理如何借假修真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人才易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2-21 11:40:39 本文摘自:36kr

 

作为一个OKR管理方法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我们一直在说OKR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但在实际接触一些HR当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说OKR最好和绩效考评不挂钩,那你告诉我,绩效考评怎么做,奖金怎么发,如果不涉及考评,OKR有什么用。

坦白讲,这样的问题很棘手,大家一听到绩效管理,总是下意识的和考评挂钩,似乎绩效管理就是为考评而存在的。KPI、360评估、强制分布等等这些都是绩效经理非常熟悉的工具,绩效经理日常的工作就是如何科学的制定考评标准,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奖金发放和晋升规则。所以屁股决定脑袋,绩效经理最为关心的显然是,你如何帮我制定这个标准,如何保证这个标准能让大家都满意。

据调查显示,只有12%的企业认为他们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对提高公司的商业价值有重要影响,只有6%的企业认为投入的时间与回报相符。

古人云:“不患寡,患不均”。绩效考评之所以受大家诟病,是因为我们确实很难找出一个科学的考评方式让大家都满意。单纯的去执行某种标准,总是会有一些短期逐利和本位主义的员工获得较高的评价,也会有一些兢兢业业不善表现的员工获得不公的待遇。这样很容易导致大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考评的合理性,而非工作本身。

近几年,一些大公司也纷纷放弃绩效考核,重新思考绩效管理,如一些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埃森哲放弃了绩效考核”、“通用电气都不玩绩效考核了,怎么还在看!”“微软取消了强制分布”等等都在讲绩效考核的弊端,绩效管理本身一时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绩效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员工潜能,帮助员工成长,从而出色实现组织目标,而绩效评估则是考察员工过往的成绩,从而做出薪酬和和优胜劣汰的决策。

正如腾讯张小龙所说,“KPI是副产品,只有把事情做好,KPI自然会达成。”绩效考评也是副产品,只有做好了绩效管理,驱动员工做有价值的事,所谓的考评目的也自然会达成。

那么,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佛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借假修真”。意即人的肉体只是载体,是假体,人是借助这个假体修行,获得真我。对绩效管理就是,任何工具和方法都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工具,结果也好、过程指标也好,这些数字某种程度上都是假的。那什么是真?人才和组织的发展提升,才是真。

所以绩效管理要回归到绩效本质,工具只是帮助实现真我的手段,即如何通过这些假的工具达到驱动员工和完成公司目标的目的?

如果从正向的角度思考,如何让一个员工或团队能够高效率和超预期的完成工作?不外乎三点,1.有其认可的目标和价值取向;2.有合理的完成方法;3.有内在或外在的激励确保执行力

如何做到?传统的方法是用KPI去定目标,用标准的流程确定方法,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提高执行力。这样管理流水线工人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管理知识密集型员工时,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员工更加在意的是你给我的目标是不是我认可的?标准的流程是否能达成应有的效果?奖赏和惩罚机制是否客观?

这需要我们管理时更加注重持续的沟通,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沟通什么?沟通目标达成一致,沟通实现方法达到培养员工和领导力,通过即时的调研和奖励促进协作。我们认为以下方式可以增进沟通,提升绩效管理效率:

1、利用OKR对目标进行不断沟通

OKR (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法,它通过设置企业不同层级的目标和关键结果,帮助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团队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使得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与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能够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思维框架。

OKR通过对齐个人和团队及公司的目标,能够明确员工的工作价值,驱动员工实现目标。相对KPI,OKR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且OKR的目标是需要上下达成一致,而非某种基于考核的强制目标设定。

OKR的设定原则是:

  • 目标设定要有野心,超出一点能力范围最好,要体现目标的价值及影响力

  • 目标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每个目标对应的Key Result应该在4~6个

  • Key Results 要有截止时间并且可以量化

  • 公司范围内争取做到60%以上的目标是自下而上提出

  • 所有敲定的目标应该是员工和管理层共同接受的,不能独裁

  • 每个员工对公司目标及团队目标是非常认同的

  • 确定后的OKR应该在全公司公开透明,且要高频率的review

OKR是确保目标充分沟通的方法,需要公开透明,自下而上,且需要目标执行的透明和可跟踪。OKR在google实行成功后、facebook、linkedin等硅谷公司大量采用,国内今日头条、杏树林、问卷网等公司也在推行,OKR越来越被企业青睐。

2、定期1对1面谈,促进员工成长

定期的1对1沟通能够更充分的掌握员工的心里状态,并达到培养员工、促进员工成长的目的。不少企业建立了这样的制度,上下级定期进行沟通谈话。但事实在执行过程中,员工往往陷入不知道如何谈,怎么谈的境地,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我们在1对1面谈时,需要引导管理者做有效的沟通,培养管理者能力。

典型的沟通方法可能是:

  • 破冰,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 让员工讲讲最近的工作状态,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 取得的成绩,想要产生什么影响力

  • 有没有什么晋升目标,需要什么帮助

  • 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此外,除培养管理者必备的沟通技能外,还应该让管理者形成一种习惯和惯性,创造企业自由透明的沟通文化。

3、高频调研,听取员工声音,提高敬业度

美国有个公司叫tinypulse,这家公司是一个即时调研平台,专注于做员工敬业度调研,通过定期向员工发送简单的小问题,去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或者公司的某项工作是否有效,这样的调研是匿名的且高频的,相对国内一些企业每年一次大规模的敬业度调研,通过tinypulse反应出的问题更加真实和客观,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撑。员工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沟通渠道自由发声,让公司知道自己的想法及建议。

4、即时肯定,不定时赞赏

对罗辑思维熟悉的人可能听说过,罗辑思维内部有一个节操币制度,每位员工每个月都有10枚节操币,每一枚节操币都代表25块钱,员工可以把节操币发给任意他觉得对他帮助大,有很好协作精神的员工。收到节操币的同学可以在周边的店铺兑换咖啡、零食等等,一年中得到节操币最多的员工在年底还可以多领三个月的年终奖。除了罗辑思维的节操币,还有雕爷的波询币,乐纯的小红花等。这些不定时的肯定虽然带来的物质收入不多,但却大大的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价值,每一次努力如果都可以得到同事和公司的认可,则下次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中了,公司较易形成正向循环的激励机制。

5、360反馈,反馈而非考核

提到360,大家应该都不感到陌生,很多公司都采用360考核,个人、同事、领导多维度评价员工。但360的效果却评价不一,在一些公司完全流于形式,同事之间不说不足,只讲优点,不说例子,只讲套话。事实上,从360本身的出发点来说,是希望从评估中让大家得到反馈,知道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之所以最终流于形式,极有可能这些公司也把360当做了考评的工具,360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强制分布的结果,一定要选出最优和最差的员工,这样显然让员工之间不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工具无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把360当做沟通反馈的工具,力求做到公开透明,可能反而会起到应该有的效果。

企业绩效的达成应该是过程管理驱动,而非结果考核驱动,我们一定要扭转这个思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创建良好的沟通文化,培养领导力上面,而非建立考评标准上面。

说了这么多,估计还是有些HR会问,道理我们都懂,也都在做,但考评也是一定要有的,要不怎么去淘汰不靠谱的员工,识别表现突出的员工呢。

如何考评

首先我们建议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考评中,这样反而可能会倒行逆施。其次,如果一定要考评,取消简单的指标性考评,而是可以思考把考评的更多权利放到直线经理和员工自己手里,HR可以提供知识性的服务,每个团队都应该有团队的目标和使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团队会自动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比如德勤在每个项目结束时,组长会回答以下4个问题:

  1.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如果用我自己的钱为他支付奖金,我会给予其最高额的奖励。

  2.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我希望他能永远留在自己团队工作。

  3. 此人濒临表现不佳的境地。

  4. 此人如今已具备晋升条件。

微软在衡量员工价值时,会用影响力去判断。谷歌虽然有强制分布的形式,但谷歌更注重员工意见的达成,如去关于奖金分配和个人工作是分两方面两个时间段去做的。

相对简单的强制分布,这样的方式能让员工的能力体现的更加全面和立体。

最后还是那句话,借假修真,注重绩效沟通和管理,考评不是目的,以上这些做好了,考评结果只是是副产品。

本文作者,人才易(微信公众号:人才易)。致力于通过系统和数据驱动企业人才管理,打造企业级目标&OKR绩效管理的SaaS云平台,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目标管理、绩效反馈、1对1面谈管理、调研统计、赞赏平台等多个功能,通过系统化和数据化的方式帮助企业内部对齐上下级目标,建立沟通渠道,提升管理效率。

作为一个OKR管理方法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我们一直在说OKR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但在实际接触一些HR当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说OKR最好和绩效考评不挂钩,那你告诉我,绩效考评怎么做,奖金怎么发,如果不涉及考评,OKR有什么用。

坦白讲,这样的问题很棘手,大家一听到绩效管理,总是下意识的和考评挂钩,似乎绩效管理就是为考评而存在的。KPI、360评估、强制分布等等这些都是绩效经理非常熟悉的工具,绩效经理日常的工作就是如何科学的制定考评标准,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奖金发放和晋升规则。所以屁股决定脑袋,绩效经理最为关心的显然是,你如何帮我制定这个标准,如何保证这个标准能让大家都满意。

据调查显示,只有12%的企业认为他们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对提高公司的商业价值有重要影响,只有6%的企业认为投入的时间与回报相符。

古人云:“不患寡,患不均”。绩效考评之所以受大家诟病,是因为我们确实很难找出一个科学的考评方式让大家都满意。单纯的去执行某种标准,总是会有一些短期逐利和本位主义的员工获得较高的评价,也会有一些兢兢业业不善表现的员工获得不公的待遇。这样很容易导致大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考评的合理性,而非工作本身。

近几年,一些大公司也纷纷放弃绩效考核,重新思考绩效管理,如一些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埃森哲放弃了绩效考核”、“通用电气都不玩绩效考核了,怎么还在看!”“微软取消了强制分布”等等都在讲绩效考核的弊端,绩效管理本身一时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绩效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员工潜能,帮助员工成长,从而出色实现组织目标,而绩效评估则是考察员工过往的成绩,从而做出薪酬和和优胜劣汰的决策。

正如腾讯张小龙所说,“KPI是副产品,只有把事情做好,KPI自然会达成。”绩效考评也是副产品,只有做好了绩效管理,驱动员工做有价值的事,所谓的考评目的也自然会达成。

那么,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佛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借假修真”。意即人的肉体只是载体,是假体,人是借助这个假体修行,获得真我。对绩效管理就是,任何工具和方法都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工具,结果也好、过程指标也好,这些数字某种程度上都是假的。那什么是真?人才和组织的发展提升,才是真。

所以绩效管理要回归到绩效本质,工具只是帮助实现真我的手段,即如何通过这些假的工具达到驱动员工和完成公司目标的目的?

如果从正向的角度思考,如何让一个员工或团队能够高效率和超预期的完成工作?不外乎三点,1.有其认可的目标和价值取向;2.有合理的完成方法;3.有内在或外在的激励确保执行力

如何做到?传统的方法是用KPI去定目标,用标准的流程确定方法,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提高执行力。这样管理流水线工人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管理知识密集型员工时,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员工更加在意的是你给我的目标是不是我认可的?标准的流程是否能达成应有的效果?奖赏和惩罚机制是否客观?

这需要我们管理时更加注重持续的沟通,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沟通什么?沟通目标达成一致,沟通实现方法达到培养员工和领导力,通过即时的调研和奖励促进协作。我们认为以下方式可以增进沟通,提升绩效管理效率:

1、利用OKR对目标进行不断沟通

OKR (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法,它通过设置企业不同层级的目标和关键结果,帮助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团队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使得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与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能够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思维框架。

OKR通过对齐个人和团队及公司的目标,能够明确员工的工作价值,驱动员工实现目标。相对KPI,OKR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且OKR的目标是需要上下达成一致,而非某种基于考核的强制目标设定。

OKR的设定原则是:

目标设定要有野心,超出一点能力范围最好,要体现目标的价值及影响力

目标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每个目标对应的Key Result应该在4~6个

Key Results 要有截止时间并且可以量化

公司范围内争取做到60%以上的目标是自下而上提出

所有敲定的目标应该是员工和管理层共同接受的,不能独裁

每个员工对公司目标及团队目标是非常认同的

确定后的OKR应该在全公司公开透明,且要高频率的review

OKR是确保目标充分沟通的方法,需要公开透明,自下而上,且需要目标执行的透明和可跟踪。OKR在google实行成功后、facebook、linkedin等硅谷公司大量采用,国内今日头条、杏树林、问卷网等公司也在推行,OKR越来越被企业青睐。

2、定期1对1面谈,促进员工成长

定期的1对1沟通能够更充分的掌握员工的心里状态,并达到培养员工、促进员工成长的目的。不少企业建立了这样的制度,上下级定期进行沟通谈话。但事实在执行过程中,员工往往陷入不知道如何谈,怎么谈的境地,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我们在1对1面谈时,需要引导管理者做有效的沟通,培养管理者能力。

典型的沟通方法可能是:

破冰,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让员工讲讲最近的工作状态,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取得的成绩,想要产生什么影响力

有没有什么晋升目标,需要什么帮助

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此外,除培养管理者必备的沟通技能外,还应该让管理者形成一种习惯和惯性,创造企业自由透明的沟通文化。

3、高频调研,听取员工声音,提高敬业度

美国有个公司叫tinypulse,这家公司是一个即时调研平台,专注于做员工敬业度调研,通过定期向员工发送简单的小问题,去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或者公司的某项工作是否有效,这样的调研是匿名的且高频的,相对国内一些企业每年一次大规模的敬业度调研,通过tinypulse反应出的问题更加真实和客观,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撑。员工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沟通渠道自由发声,让公司知道自己的想法及建议。

4、即时肯定,不定时赞赏

对罗辑思维熟悉的人可能听说过,罗辑思维内部有一个节操币制度,每位员工每个月都有10枚节操币,每一枚节操币都代表25块钱,员工可以把节操币发给任意他觉得对他帮助大,有很好协作精神的员工。收到节操币的同学可以在周边的店铺兑换咖啡、零食等等,一年中得到节操币最多的员工在年底还可以多领三个月的年终奖。除了罗辑思维的节操币,还有雕爷的波询币,乐纯的小红花等。这些不定时的肯定虽然带来的物质收入不多,但却大大的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价值,每一次努力如果都可以得到同事和公司的认可,则下次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中了,公司较易形成正向循环的激励机制。

5、360反馈,反馈而非考核

提到360,大家应该都不感到陌生,很多公司都采用360考核,个人、同事、领导多维度评价员工。但360的效果却评价不一,在一些公司完全流于形式,同事之间不说不足,只讲优点,不说例子,只讲套话。事实上,从360本身的出发点来说,是希望从评估中让大家得到反馈,知道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之所以最终流于形式,极有可能这些公司也把360当做了考评的工具,360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强制分布的结果,一定要选出最优和最差的员工,这样显然让员工之间不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工具无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把360当做沟通反馈的工具,力求做到公开透明,可能反而会起到应该有的效果。

企业绩效的达成应该是过程管理驱动,而非结果考核驱动,我们一定要扭转这个思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创建良好的沟通文化,培养领导力上面,而非建立考评标准上面。

说了这么多,估计还是有些HR会问,道理我们都懂,也都在做,但考评也是一定要有的,要不怎么去淘汰不靠谱的员工,识别表现突出的员工呢。

如何考评

首先我们建议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考评中,这样反而可能会倒行逆施。其次,如果一定要考评,取消简单的指标性考评,而是可以思考把考评的更多权利放到直线经理和员工自己手里,HR可以提供知识性的服务,每个团队都应该有团队的目标和使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团队会自动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比如德勤在每个项目结束时,组长会回答以下4个问题: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如果用我自己的钱为他支付奖金,我会给予其最高额的奖励。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我希望他能永远留在自己团队工作。

此人濒临表现不佳的境地。

此人如今已具备晋升条件。

微软在衡量员工价值时,会用影响力去判断。谷歌虽然有强制分布的形式,但谷歌更注重员工意见的达成,如去关于奖金分配和个人工作是分两方面两个时间段去做的。

相对简单的强制分布,这样的方式能让员工的能力体现的更加全面和立体。

最后还是那句话,借假修真,注重绩效沟通和管理,考评不是目的,以上这些做好了,考评结果只是是副产品。

关键字:绩效反馈绩效管理

本文摘自:36kr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