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万达科技合作落地生变,IBM称植根中国云市场不动摇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周源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2-22 10:45:35 本文摘自:《财经》

12月21日上午,有消息称万达集团云业务销售、市场、解决方案等部门在解散,他们和IBM在今年3月达成的公有云合作可能面临变数。

对此,IBM中国第一时间回应《财经》:“对万达集团的现状不予置评。IBM植根中国云市场的决心不会动摇。”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向《财经》透露,这个合作项目应当还在进行中,万达会继续推进IBM公有云技术在中国落地。关于外界传闻的有关机构和人员调整,知情人士分析认为,这应当是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在角色定位、推进节奏及责任义务等方面进行的具体调整,无须过度解读。

据《财经》记者近期调查,万达与IBM宣布合作9个月以来,双方当初达成的合作条件不断变化,万达看起来不惜代价试图在科技领域大有作为的决心出现松动迹象,因此不难理解其与IBM的项目合作在落地执行中出现一些变数。

对此,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认为,目前不能说合作已经暂停,即使真有新变数,IBM也应当有办法寻找其他途径在中国落地公有云业务,而万达也不会全面退出其已经布局的科技业务。

万达与IBM各有所图

今年3月,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睿兰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北京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联手打造可承载 IBM的Watson能力的全栈公有云系统。当时,王健林说:“三年之后,我们一定会用事实向市场证明,今天的合作是一个无比明智和正确的决定。”

这个合作曾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因为IBM在全球有几十个云服务业务,均为独立运行,唯一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的公有云服务,就是在中国。多数业界人士认为,这个合作一旦成形,IBM将可以为中国客户提供基于其云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IaaS 与 PaaS)以及IBM Watson、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从技术可行性上看,IBM几个核心业务要在中国全面商用,必须在中国搭建覆盖底层系统到上层应用的公有云服务体系。而按照中国对外资云服务的监管要求,云服务数据必须在中国境内。这令外资云在中国提供服务必须找到一个合作伙伴落地。2015年10月,IBM的云计算平台借道世纪互联进入中国,这也是继微软之后的第二朵外资云。

但IBM和世纪互联的合作并不能完全承载IBM“云+认知+行业”战略在中国落地。如果要落地更智能化的Watson,IBM需要一个提供从IaaS到SaaS到PaaS全栈云服务,覆盖平台层到基础设施层,但世纪互联无法覆盖到IaaS层。而根据IBM和万达的合作协议,如果顺利推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接近此次合作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王健林当初表示,万达愿意不惜一切在科技领域大有作为,为此大力推动万达与IBM的合作。

按照规划,双方将通过新成立的合资企业Wanda Cloud Company,在中国提供IBM云端基建及平台服务(IaaS及PaaS)。新合资公司将负责IBM云平台在中国的分销、构建和运营。IBM Watson、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也将在这个云平台上获得支撑。

同时,万达在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耗资30亿、占地1.8万平方米的万达云基地数据中心已于2015年底在成都双流落成,随着万达业务扩张,未来更多数据中心会同步在全国落地,按照与IBM的协议,它们都将部署基于IBM技术的云计算平台。

这些计划在业界曾得到较高认同,但短短9个月之后,围绕万达与IBM合作生变的传闻出现,一些调整真实出现,双方部分参与人员亲身经历了这些变化。

公有云业务面临压力

万达网络科技一位前高级主管告诉《财经》记者,在这次合作里,IBM为万达提供一套全新设计的公有云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尤其在网络层面颇具创新,基本上舍弃了现有的传统网络硬件设备,整体成本要比现在的云平台降低40%。

据悉,IBM原计划在8月下旬发布该方案,随后出现延迟。最新消息是,IBM可能会在明年底才能提交该方案,因此与万达合作的公有云上线提供服务的最早时间,也只能是明年底。

上述万达内部人士表示,IBM这套云方案的硬件部分已经准备好,万达已经购买了20多个云平台专用机柜,总价约200万元,项目代号Genesis,寓意“创始、起源”。

在业界看来,初期,公有云通常是一项烧钱的业务,号称“吞金兽”,想要在公有云市场上有所作为,主导者必须要有长期打算,资金准备要很充分。云计算资深专家刘黎明告诉《财经》记者,从谷歌、微软、IBM的资金投入历史来看,若想冲刺公有云领域第一梯队,每年基础设施的投入需以10亿美元计,研发运营市场投入也以10亿美元计。

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有关万达资金链的争议出现,与IBM的合作进程也随之出现变数。亦有接近万达的人士向《财经》透露,这个项目仍在进行,下一步万达将继续推进IBM公有云技术在中国的落地,最近传闻的一些调整,应当是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在角色定位、推进节奏及责任义务作出的必要调整。

但多位接近该项目的人士向《财经》表示,这个项目或许难以如期完成,除非双方能够克服方案准备和资金准备等方面的困难。

近一年来,万达集团卖掉13个万达城、70多家酒店,以及多个万达广场,其土地储备降为1000多万平方米,引发业界对万达财务状况的猜测。对此,近日万达回应称,其账面资金超过2000亿元,资金似乎不是问题。

与此同时,承载万达向科技转型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也传出动荡信号。12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万达飞凡近期也在作组织结构调整,将裁掉40%-70%员工。目前这一传闻未被万达方面否认。

根据万达之前在科技领域的布局,其网络科技集团旗下拥有飞凡信息、快钱支付、征信、网络信贷、大数据等公司,使命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技术为实体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分析人士认为,万达与IBM合作公有云业务,是万达转型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之一,目前这一合作推进出现变数,对于万达转型并非积极信号,对IBM落地公有云业务也会增加压力。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文:周源,编辑:谢丽容。36氪经授权转载。

12月21日上午,有消息称万达集团云业务销售、市场、解决方案等部门在解散,他们和IBM在今年3月达成的公有云合作可能面临变数。

对此,IBM中国第一时间回应《财经》:“对万达集团的现状不予置评。IBM植根中国云市场的决心不会动摇。”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向《财经》透露,这个合作项目应当还在进行中,万达会继续推进IBM公有云技术在中国落地。关于外界传闻的有关机构和人员调整,知情人士分析认为,这应当是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在角色定位、推进节奏及责任义务等方面进行的具体调整,无须过度解读。

据《财经》记者近期调查,万达与IBM宣布合作9个月以来,双方当初达成的合作条件不断变化,万达看起来不惜代价试图在科技领域大有作为的决心出现松动迹象,因此不难理解其与IBM的项目合作在落地执行中出现一些变数。

对此,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认为,目前不能说合作已经暂停,即使真有新变数,IBM也应当有办法寻找其他途径在中国落地公有云业务,而万达也不会全面退出其已经布局的科技业务。

万达与IBM各有所图

今年3月,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睿兰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北京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联手打造可承载 IBM的Watson能力的全栈公有云系统。当时,王健林说:“三年之后,我们一定会用事实向市场证明,今天的合作是一个无比明智和正确的决定。”

这个合作曾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因为IBM在全球有几十个云服务业务,均为独立运行,唯一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的公有云服务,就是在中国。多数业界人士认为,这个合作一旦成形,IBM将可以为中国客户提供基于其云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IaaS 与 PaaS)以及IBM Watson、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从技术可行性上看,IBM几个核心业务要在中国全面商用,必须在中国搭建覆盖底层系统到上层应用的公有云服务体系。而按照中国对外资云服务的监管要求,云服务数据必须在中国境内。这令外资云在中国提供服务必须找到一个合作伙伴落地。2015年10月,IBM的云计算平台借道世纪互联进入中国,这也是继微软之后的第二朵外资云。

但IBM和世纪互联的合作并不能完全承载IBM“云+认知+行业”战略在中国落地。如果要落地更智能化的Watson,IBM需要一个提供从IaaS到SaaS到PaaS全栈云服务,覆盖平台层到基础设施层,但世纪互联无法覆盖到IaaS层。而根据IBM和万达的合作协议,如果顺利推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接近此次合作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王健林当初表示,万达愿意不惜一切在科技领域大有作为,为此大力推动万达与IBM的合作。

按照规划,双方将通过新成立的合资企业Wanda Cloud Company,在中国提供IBM云端基建及平台服务(IaaS及PaaS)。新合资公司将负责IBM云平台在中国的分销、构建和运营。IBM Watson、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也将在这个云平台上获得支撑。

同时,万达在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耗资30亿、占地1.8万平方米的万达云基地数据中心已于2015年底在成都双流落成,随着万达业务扩张,未来更多数据中心会同步在全国落地,按照与IBM的协议,它们都将部署基于IBM技术的云计算平台。

这些计划在业界曾得到较高认同,但短短9个月之后,围绕万达与IBM合作生变的传闻出现,一些调整真实出现,双方部分参与人员亲身经历了这些变化。

公有云业务面临压力

万达网络科技一位前高级主管告诉《财经》记者,在这次合作里,IBM为万达提供一套全新设计的公有云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尤其在网络层面颇具创新,基本上舍弃了现有的传统网络硬件设备,整体成本要比现在的云平台降低40%。

据悉,IBM原计划在8月下旬发布该方案,随后出现延迟。最新消息是,IBM可能会在明年底才能提交该方案,因此与万达合作的公有云上线提供服务的最早时间,也只能是明年底。

上述万达内部人士表示,IBM这套云方案的硬件部分已经准备好,万达已经购买了20多个云平台专用机柜,总价约200万元,项目代号Genesis,寓意“创始、起源”。

在业界看来,初期,公有云通常是一项烧钱的业务,号称“吞金兽”,想要在公有云市场上有所作为,主导者必须要有长期打算,资金准备要很充分。云计算资深专家刘黎明告诉《财经》记者,从谷歌、微软、IBM的资金投入历史来看,若想冲刺公有云领域第一梯队,每年基础设施的投入需以10亿美元计,研发运营市场投入也以10亿美元计。

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有关万达资金链的争议出现,与IBM的合作进程也随之出现变数。亦有接近万达的人士向《财经》透露,这个项目仍在进行,下一步万达将继续推进IBM公有云技术在中国的落地,最近传闻的一些调整,应当是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在角色定位、推进节奏及责任义务作出的必要调整。

但多位接近该项目的人士向《财经》表示,这个项目或许难以如期完成,除非双方能够克服方案准备和资金准备等方面的困难。

近一年来,万达集团卖掉13个万达城、70多家酒店,以及多个万达广场,其土地储备降为1000多万平方米,引发业界对万达财务状况的猜测。对此,近日万达回应称,其账面资金超过2000亿元,资金似乎不是问题。

与此同时,承载万达向科技转型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也传出动荡信号。12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万达飞凡近期也在作组织结构调整,将裁掉40%-70%员工。目前这一传闻未被万达方面否认。

根据万达之前在科技领域的布局,其网络科技集团旗下拥有飞凡信息、快钱支付、征信、网络信贷、大数据等公司,使命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技术为实体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分析人士认为,万达与IBM合作公有云业务,是万达转型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之一,目前这一合作推进出现变数,对于万达转型并非积极信号,对IBM落地公有云业务也会增加压力。

关键字:IBM万达广场

本文摘自:《财经》

x 万达科技合作落地生变,IBM称植根中国云市场不动摇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万达科技合作落地生变,IBM称植根中国云市场不动摇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周源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2-22 10:45:35 本文摘自:《财经》

12月21日上午,有消息称万达集团云业务销售、市场、解决方案等部门在解散,他们和IBM在今年3月达成的公有云合作可能面临变数。

对此,IBM中国第一时间回应《财经》:“对万达集团的现状不予置评。IBM植根中国云市场的决心不会动摇。”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向《财经》透露,这个合作项目应当还在进行中,万达会继续推进IBM公有云技术在中国落地。关于外界传闻的有关机构和人员调整,知情人士分析认为,这应当是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在角色定位、推进节奏及责任义务等方面进行的具体调整,无须过度解读。

据《财经》记者近期调查,万达与IBM宣布合作9个月以来,双方当初达成的合作条件不断变化,万达看起来不惜代价试图在科技领域大有作为的决心出现松动迹象,因此不难理解其与IBM的项目合作在落地执行中出现一些变数。

对此,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认为,目前不能说合作已经暂停,即使真有新变数,IBM也应当有办法寻找其他途径在中国落地公有云业务,而万达也不会全面退出其已经布局的科技业务。

万达与IBM各有所图

今年3月,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睿兰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北京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联手打造可承载 IBM的Watson能力的全栈公有云系统。当时,王健林说:“三年之后,我们一定会用事实向市场证明,今天的合作是一个无比明智和正确的决定。”

这个合作曾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因为IBM在全球有几十个云服务业务,均为独立运行,唯一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的公有云服务,就是在中国。多数业界人士认为,这个合作一旦成形,IBM将可以为中国客户提供基于其云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IaaS 与 PaaS)以及IBM Watson、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从技术可行性上看,IBM几个核心业务要在中国全面商用,必须在中国搭建覆盖底层系统到上层应用的公有云服务体系。而按照中国对外资云服务的监管要求,云服务数据必须在中国境内。这令外资云在中国提供服务必须找到一个合作伙伴落地。2015年10月,IBM的云计算平台借道世纪互联进入中国,这也是继微软之后的第二朵外资云。

但IBM和世纪互联的合作并不能完全承载IBM“云+认知+行业”战略在中国落地。如果要落地更智能化的Watson,IBM需要一个提供从IaaS到SaaS到PaaS全栈云服务,覆盖平台层到基础设施层,但世纪互联无法覆盖到IaaS层。而根据IBM和万达的合作协议,如果顺利推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接近此次合作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王健林当初表示,万达愿意不惜一切在科技领域大有作为,为此大力推动万达与IBM的合作。

按照规划,双方将通过新成立的合资企业Wanda Cloud Company,在中国提供IBM云端基建及平台服务(IaaS及PaaS)。新合资公司将负责IBM云平台在中国的分销、构建和运营。IBM Watson、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也将在这个云平台上获得支撑。

同时,万达在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耗资30亿、占地1.8万平方米的万达云基地数据中心已于2015年底在成都双流落成,随着万达业务扩张,未来更多数据中心会同步在全国落地,按照与IBM的协议,它们都将部署基于IBM技术的云计算平台。

这些计划在业界曾得到较高认同,但短短9个月之后,围绕万达与IBM合作生变的传闻出现,一些调整真实出现,双方部分参与人员亲身经历了这些变化。

公有云业务面临压力

万达网络科技一位前高级主管告诉《财经》记者,在这次合作里,IBM为万达提供一套全新设计的公有云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尤其在网络层面颇具创新,基本上舍弃了现有的传统网络硬件设备,整体成本要比现在的云平台降低40%。

据悉,IBM原计划在8月下旬发布该方案,随后出现延迟。最新消息是,IBM可能会在明年底才能提交该方案,因此与万达合作的公有云上线提供服务的最早时间,也只能是明年底。

上述万达内部人士表示,IBM这套云方案的硬件部分已经准备好,万达已经购买了20多个云平台专用机柜,总价约200万元,项目代号Genesis,寓意“创始、起源”。

在业界看来,初期,公有云通常是一项烧钱的业务,号称“吞金兽”,想要在公有云市场上有所作为,主导者必须要有长期打算,资金准备要很充分。云计算资深专家刘黎明告诉《财经》记者,从谷歌、微软、IBM的资金投入历史来看,若想冲刺公有云领域第一梯队,每年基础设施的投入需以10亿美元计,研发运营市场投入也以10亿美元计。

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有关万达资金链的争议出现,与IBM的合作进程也随之出现变数。亦有接近万达的人士向《财经》透露,这个项目仍在进行,下一步万达将继续推进IBM公有云技术在中国的落地,最近传闻的一些调整,应当是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在角色定位、推进节奏及责任义务作出的必要调整。

但多位接近该项目的人士向《财经》表示,这个项目或许难以如期完成,除非双方能够克服方案准备和资金准备等方面的困难。

近一年来,万达集团卖掉13个万达城、70多家酒店,以及多个万达广场,其土地储备降为1000多万平方米,引发业界对万达财务状况的猜测。对此,近日万达回应称,其账面资金超过2000亿元,资金似乎不是问题。

与此同时,承载万达向科技转型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也传出动荡信号。12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万达飞凡近期也在作组织结构调整,将裁掉40%-70%员工。目前这一传闻未被万达方面否认。

根据万达之前在科技领域的布局,其网络科技集团旗下拥有飞凡信息、快钱支付、征信、网络信贷、大数据等公司,使命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技术为实体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分析人士认为,万达与IBM合作公有云业务,是万达转型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之一,目前这一合作推进出现变数,对于万达转型并非积极信号,对IBM落地公有云业务也会增加压力。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文:周源,编辑:谢丽容。36氪经授权转载。

12月21日上午,有消息称万达集团云业务销售、市场、解决方案等部门在解散,他们和IBM在今年3月达成的公有云合作可能面临变数。

对此,IBM中国第一时间回应《财经》:“对万达集团的现状不予置评。IBM植根中国云市场的决心不会动摇。”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向《财经》透露,这个合作项目应当还在进行中,万达会继续推进IBM公有云技术在中国落地。关于外界传闻的有关机构和人员调整,知情人士分析认为,这应当是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在角色定位、推进节奏及责任义务等方面进行的具体调整,无须过度解读。

据《财经》记者近期调查,万达与IBM宣布合作9个月以来,双方当初达成的合作条件不断变化,万达看起来不惜代价试图在科技领域大有作为的决心出现松动迹象,因此不难理解其与IBM的项目合作在落地执行中出现一些变数。

对此,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认为,目前不能说合作已经暂停,即使真有新变数,IBM也应当有办法寻找其他途径在中国落地公有云业务,而万达也不会全面退出其已经布局的科技业务。

万达与IBM各有所图

今年3月,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睿兰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北京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联手打造可承载 IBM的Watson能力的全栈公有云系统。当时,王健林说:“三年之后,我们一定会用事实向市场证明,今天的合作是一个无比明智和正确的决定。”

这个合作曾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因为IBM在全球有几十个云服务业务,均为独立运行,唯一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的公有云服务,就是在中国。多数业界人士认为,这个合作一旦成形,IBM将可以为中国客户提供基于其云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IaaS 与 PaaS)以及IBM Watson、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从技术可行性上看,IBM几个核心业务要在中国全面商用,必须在中国搭建覆盖底层系统到上层应用的公有云服务体系。而按照中国对外资云服务的监管要求,云服务数据必须在中国境内。这令外资云在中国提供服务必须找到一个合作伙伴落地。2015年10月,IBM的云计算平台借道世纪互联进入中国,这也是继微软之后的第二朵外资云。

但IBM和世纪互联的合作并不能完全承载IBM“云+认知+行业”战略在中国落地。如果要落地更智能化的Watson,IBM需要一个提供从IaaS到SaaS到PaaS全栈云服务,覆盖平台层到基础设施层,但世纪互联无法覆盖到IaaS层。而根据IBM和万达的合作协议,如果顺利推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接近此次合作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王健林当初表示,万达愿意不惜一切在科技领域大有作为,为此大力推动万达与IBM的合作。

按照规划,双方将通过新成立的合资企业Wanda Cloud Company,在中国提供IBM云端基建及平台服务(IaaS及PaaS)。新合资公司将负责IBM云平台在中国的分销、构建和运营。IBM Watson、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也将在这个云平台上获得支撑。

同时,万达在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耗资30亿、占地1.8万平方米的万达云基地数据中心已于2015年底在成都双流落成,随着万达业务扩张,未来更多数据中心会同步在全国落地,按照与IBM的协议,它们都将部署基于IBM技术的云计算平台。

这些计划在业界曾得到较高认同,但短短9个月之后,围绕万达与IBM合作生变的传闻出现,一些调整真实出现,双方部分参与人员亲身经历了这些变化。

公有云业务面临压力

万达网络科技一位前高级主管告诉《财经》记者,在这次合作里,IBM为万达提供一套全新设计的公有云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尤其在网络层面颇具创新,基本上舍弃了现有的传统网络硬件设备,整体成本要比现在的云平台降低40%。

据悉,IBM原计划在8月下旬发布该方案,随后出现延迟。最新消息是,IBM可能会在明年底才能提交该方案,因此与万达合作的公有云上线提供服务的最早时间,也只能是明年底。

上述万达内部人士表示,IBM这套云方案的硬件部分已经准备好,万达已经购买了20多个云平台专用机柜,总价约200万元,项目代号Genesis,寓意“创始、起源”。

在业界看来,初期,公有云通常是一项烧钱的业务,号称“吞金兽”,想要在公有云市场上有所作为,主导者必须要有长期打算,资金准备要很充分。云计算资深专家刘黎明告诉《财经》记者,从谷歌、微软、IBM的资金投入历史来看,若想冲刺公有云领域第一梯队,每年基础设施的投入需以10亿美元计,研发运营市场投入也以10亿美元计。

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有关万达资金链的争议出现,与IBM的合作进程也随之出现变数。亦有接近万达的人士向《财经》透露,这个项目仍在进行,下一步万达将继续推进IBM公有云技术在中国的落地,最近传闻的一些调整,应当是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在角色定位、推进节奏及责任义务作出的必要调整。

但多位接近该项目的人士向《财经》表示,这个项目或许难以如期完成,除非双方能够克服方案准备和资金准备等方面的困难。

近一年来,万达集团卖掉13个万达城、70多家酒店,以及多个万达广场,其土地储备降为1000多万平方米,引发业界对万达财务状况的猜测。对此,近日万达回应称,其账面资金超过2000亿元,资金似乎不是问题。

与此同时,承载万达向科技转型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也传出动荡信号。12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万达飞凡近期也在作组织结构调整,将裁掉40%-70%员工。目前这一传闻未被万达方面否认。

根据万达之前在科技领域的布局,其网络科技集团旗下拥有飞凡信息、快钱支付、征信、网络信贷、大数据等公司,使命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技术为实体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分析人士认为,万达与IBM合作公有云业务,是万达转型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之一,目前这一合作推进出现变数,对于万达转型并非积极信号,对IBM落地公有云业务也会增加压力。

关键字:IBM万达广场

本文摘自:《财经》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