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红芯浏览器事件背后:损失的是谁?

责任编辑:jcao 作者:曹建菊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17 15:36:51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这两天,名不见经传的“红芯浏览器”成为焦点,除了获得各大风投公司2.5亿元投资这一新闻点,更多的则表现在 “成为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打破了全球四大主流浏览器内核都被国外垄断”这一宣传语上,通过部分被称之为科技博主的“专家”一层层扒皮,“红芯浏览器”便裸露在世人面前。

从红芯的官方宣传上来看,红芯浏览器号称有三大自主知识产权内容,即隐盾、云适配、私有DNS加密缓存,可以为购买红芯浏览器的企业提供更安全的数据传输等服务。红芯创始人及CEO陈本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不能把红芯与汉芯绑在一起比喻,红芯最大的问题是宣传有误,红芯浏览器在加密数据传输等方面,是强于谷歌浏览器的,我们在浏览器内核上面做了实实在在的创新,尤其是在满足中国企业级用户的功能上做了很多工作。

实际上,业内对于是否具有核心技术,一般是看创新程度,但多少程度才能被视为创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严谨一些,如果按学术论文来算,没有标明引用的内容,都可视为抄袭。但开源技术与学术论文毕竟不同,红芯浏览器是否有创新?红芯浏览器如果使用的是谷歌开源浏览器这个底层框架,创新技术体现的越来越多,那的确可以逐步开始宣称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上的核心技术,其边界便是要看创新的比例,是否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而这个质量标准,红芯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在后期给大家交待。

按照正常的逻辑,这个时间点,应该有相关的主管部门、浏览器方面的专家出面解读一下“红芯浏览器”是宣传用力过大还是欺骗行为,再深挖一下红芯真实的客户与投资方,毕竟这些人才是行家,而且如果受骗,他们才是真正的损害承担者。但截至目前,这些权威人士的发言还没有看到,仍然只是红芯方面弱弱的回应。

而从公开材料来看,红芯产品在企业级用户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实实在在得到使用,一位集团型CIO朋友在红芯被曝质疑时回复笔者:“App在业务场景、业务需求和满意度方面是比较符合我们要求的,但是整体上线速度比较慢,且开发周期长,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基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将一个完整的应用上线。所以我们对于红芯这样快速的移动化开发工具是有需求的。而且,很多企业在中国二十年到三十年的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好应用,红芯能够把原本的应用快速转移到移动端,的确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但红芯事件爆发至现在,相关部门没有给出一个说法,作为集团的一个使用部门,我们也不好回应,以免有为厂商站台的嫌疑。”

而对于给红芯投入了A轮、B轮及C轮2.5亿的这些精明的投资人,他们的立场又是什么呢?

红芯事件背后真正损失的谁?是一众看客?是红芯这家只创立了6年的公司以及近三百位员工?是这些年使用红芯产品的客户?是这些年投入的所有资金与投资人?

当然,除了损失,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教训!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成熟型企业,不封顶没有边界的营销策略最后便是一记悬在头顶的重锤;没有边界界定的创新也容易经不起考验。这一切,还需要红芯自己用时间拿出答案!

关键字:浏览器红芯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x 红芯浏览器事件背后:损失的是谁?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红芯浏览器事件背后:损失的是谁?

责任编辑:jcao 作者:曹建菊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17 15:36:51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这两天,名不见经传的“红芯浏览器”成为焦点,除了获得各大风投公司2.5亿元投资这一新闻点,更多的则表现在 “成为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打破了全球四大主流浏览器内核都被国外垄断”这一宣传语上,通过部分被称之为科技博主的“专家”一层层扒皮,“红芯浏览器”便裸露在世人面前。

从红芯的官方宣传上来看,红芯浏览器号称有三大自主知识产权内容,即隐盾、云适配、私有DNS加密缓存,可以为购买红芯浏览器的企业提供更安全的数据传输等服务。红芯创始人及CEO陈本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不能把红芯与汉芯绑在一起比喻,红芯最大的问题是宣传有误,红芯浏览器在加密数据传输等方面,是强于谷歌浏览器的,我们在浏览器内核上面做了实实在在的创新,尤其是在满足中国企业级用户的功能上做了很多工作。

实际上,业内对于是否具有核心技术,一般是看创新程度,但多少程度才能被视为创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严谨一些,如果按学术论文来算,没有标明引用的内容,都可视为抄袭。但开源技术与学术论文毕竟不同,红芯浏览器是否有创新?红芯浏览器如果使用的是谷歌开源浏览器这个底层框架,创新技术体现的越来越多,那的确可以逐步开始宣称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上的核心技术,其边界便是要看创新的比例,是否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而这个质量标准,红芯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在后期给大家交待。

按照正常的逻辑,这个时间点,应该有相关的主管部门、浏览器方面的专家出面解读一下“红芯浏览器”是宣传用力过大还是欺骗行为,再深挖一下红芯真实的客户与投资方,毕竟这些人才是行家,而且如果受骗,他们才是真正的损害承担者。但截至目前,这些权威人士的发言还没有看到,仍然只是红芯方面弱弱的回应。

而从公开材料来看,红芯产品在企业级用户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实实在在得到使用,一位集团型CIO朋友在红芯被曝质疑时回复笔者:“App在业务场景、业务需求和满意度方面是比较符合我们要求的,但是整体上线速度比较慢,且开发周期长,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基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将一个完整的应用上线。所以我们对于红芯这样快速的移动化开发工具是有需求的。而且,很多企业在中国二十年到三十年的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好应用,红芯能够把原本的应用快速转移到移动端,的确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但红芯事件爆发至现在,相关部门没有给出一个说法,作为集团的一个使用部门,我们也不好回应,以免有为厂商站台的嫌疑。”

而对于给红芯投入了A轮、B轮及C轮2.5亿的这些精明的投资人,他们的立场又是什么呢?

红芯事件背后真正损失的谁?是一众看客?是红芯这家只创立了6年的公司以及近三百位员工?是这些年使用红芯产品的客户?是这些年投入的所有资金与投资人?

当然,除了损失,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教训!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成熟型企业,不封顶没有边界的营销策略最后便是一记悬在头顶的重锤;没有边界界定的创新也容易经不起考验。这一切,还需要红芯自己用时间拿出答案!

关键字:浏览器红芯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