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轨道交通信息化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zhao_jing 作者:赵晓勤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1-02 17:48:21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中国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截至201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总规划里程超过7300公里。已经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764公里,符合国家建设地铁标准的城市国务院已经批准39个,到2020年估计在50个左右,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2016至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新建城市轨道交通2000公里以上,涉及投资约1.6万亿元。其中我国城市交通智能化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将达到187亿元。

《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推进交通运输“互联网+”,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交通运输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快速演进,“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连接一切、跨界融合”将持续催生交通运输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交通运输要素生产率的同时,对行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要求交通运输管理强化互联网思维,搭建政企合作平台,大力推动互联网与行业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全新的交通运输服务升级版。

我国智能交通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一、实时监测的信息采集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将“智能交通系统”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建立一个数据采集、收发、处理的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平台,开发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建立和系统整合技术、交通实时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和控制技术、运载工具定位技术与智能导航技术、紧急救援管理系统技术等,提高交通系统的能力、效率和安全性。”

首先要通过物理感知层对交通状况和交通数据实施采集。在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通过有线网络、无线WiFi网络、高清摄像头、GPS、RFID等各种手段对车站、车厢内部、进出站卡口、以及路况信息、管控信息、营运信息进行收集,为支撑智能交通发展提供数据基础。

充分的信息采集,增加可管理空间、时间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广度、深度和精细度。整个系统由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号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卡口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组成。以达到四方面的目标: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打击违章事件、出行信息服务。

二、随需主动地提供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提供的信息服务将遍及交通运输领域的各个角落,并能根据出行者需要依据动态信息帮助乘客提供乘车线路规划,复杂换乘站规划、综合枢纽的室内换乘导航,提供查找ATM、超市等公共设施的查询,以及根据时间、费用、舒适、低碳等不同的价值取向,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三、主动预警和快速响应的安全保障

据统计分析,机械设备故障是导致国内地铁事故的主要类型,其直接原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因此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观念,加强地铁各类设施的日常检查,注重维修与保养。利用好IT和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建立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体系,除实行单位负责人负全责的风险隐患排查制度、应急管理工作绩效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外,将设备运营数据与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对比,加强对各站点、车辆、安防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检查和管理。

地铁的特殊性决定了安防监控系统的独特性,运用先进的地铁交通和应急技术,是防止地铁灾害发生的一个着力点。及时有效地预防、发现和处置可能出现的城市地铁事故,是一项基础性应急管理工作。对核、生、化物质恐怖袭击方面配备检测系统,坚决查堵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实现对源头区域的快速鉴别。在技防方面,还应提高地铁各种监控系统的预警预防功能,实现对车辆及客运的全方位监控,随时掌握交通流动情况,以应对紧急事故的发生,高速行驶列车上的大量视频监控图像数据和控制系统监测数据都需要回传到地面,这对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带宽提出了很高要求。

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运输体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进一步指明,“轨道交通”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优先主题之一。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是以电力/电气化系统、信号——通信系统、以及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综合平台,是现代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地铁信息系统的日益完善和复杂化,云计算技术所带来的数据集中共享、业务快速响应和灵活扩展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地铁用户的认可。云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池化,将分散的IT物理设备有效地进行整合,可根据业务处理需求动态调整IT资源使用量,有效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虚拟化还可实现网络、安全、数据、应用等多个层面的IT资源冗余备份,保障业务的连续性,进一步满足轨道交通对信息管理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使轨道交通系统更为安全、可靠、强大。

同时,所有IT资源只需在一个平台即可提供全方位自助式申请服务与自动化部署,IT资源与流程包括:物理设备、虚拟资源池、镜像管理、资源模版、申请流程、权限分配、监控告警、计量计费、应用及数据库部署等,云平台的应用使业务管理更便捷,操作更简化。

五、数据驱动的业务创新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分析算法,为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有力的工具,为交通管理、决策、规划、服务以及主动安全防范带来更加有效的支持。

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地铁高清监控视频、乘客WiFi上网、自动售检票等海量历史和实时数据,再辅以智能研判,一方面能对多条地铁线路的交通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用于跨线运力调节、拥堵疏导,更可科学指导未来地铁线路规划。除了在地铁,大数据还可以实现城市路口信号控制系统的自适应以及配时优化,提升单一路口或区域内的通行效率。在智慧城市交通的更高阶段,则是将地铁、铁路、公交、航空等多种交通公交进行融合管控,利用大数据技术动态调配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提升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

关键字:趋势发展交通信息化轨道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x 轨道交通信息化发展趋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轨道交通信息化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zhao_jing 作者:赵晓勤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1-02 17:48:21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中国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截至201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总规划里程超过7300公里。已经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764公里,符合国家建设地铁标准的城市国务院已经批准39个,到2020年估计在50个左右,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2016至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新建城市轨道交通2000公里以上,涉及投资约1.6万亿元。其中我国城市交通智能化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将达到187亿元。

《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推进交通运输“互联网+”,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交通运输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快速演进,“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连接一切、跨界融合”将持续催生交通运输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交通运输要素生产率的同时,对行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要求交通运输管理强化互联网思维,搭建政企合作平台,大力推动互联网与行业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全新的交通运输服务升级版。

我国智能交通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一、实时监测的信息采集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将“智能交通系统”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建立一个数据采集、收发、处理的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平台,开发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建立和系统整合技术、交通实时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和控制技术、运载工具定位技术与智能导航技术、紧急救援管理系统技术等,提高交通系统的能力、效率和安全性。”

首先要通过物理感知层对交通状况和交通数据实施采集。在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通过有线网络、无线WiFi网络、高清摄像头、GPS、RFID等各种手段对车站、车厢内部、进出站卡口、以及路况信息、管控信息、营运信息进行收集,为支撑智能交通发展提供数据基础。

充分的信息采集,增加可管理空间、时间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广度、深度和精细度。整个系统由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号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卡口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组成。以达到四方面的目标: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打击违章事件、出行信息服务。

二、随需主动地提供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提供的信息服务将遍及交通运输领域的各个角落,并能根据出行者需要依据动态信息帮助乘客提供乘车线路规划,复杂换乘站规划、综合枢纽的室内换乘导航,提供查找ATM、超市等公共设施的查询,以及根据时间、费用、舒适、低碳等不同的价值取向,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三、主动预警和快速响应的安全保障

据统计分析,机械设备故障是导致国内地铁事故的主要类型,其直接原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因此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观念,加强地铁各类设施的日常检查,注重维修与保养。利用好IT和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建立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体系,除实行单位负责人负全责的风险隐患排查制度、应急管理工作绩效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外,将设备运营数据与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对比,加强对各站点、车辆、安防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检查和管理。

地铁的特殊性决定了安防监控系统的独特性,运用先进的地铁交通和应急技术,是防止地铁灾害发生的一个着力点。及时有效地预防、发现和处置可能出现的城市地铁事故,是一项基础性应急管理工作。对核、生、化物质恐怖袭击方面配备检测系统,坚决查堵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实现对源头区域的快速鉴别。在技防方面,还应提高地铁各种监控系统的预警预防功能,实现对车辆及客运的全方位监控,随时掌握交通流动情况,以应对紧急事故的发生,高速行驶列车上的大量视频监控图像数据和控制系统监测数据都需要回传到地面,这对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带宽提出了很高要求。

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运输体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进一步指明,“轨道交通”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优先主题之一。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是以电力/电气化系统、信号——通信系统、以及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综合平台,是现代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地铁信息系统的日益完善和复杂化,云计算技术所带来的数据集中共享、业务快速响应和灵活扩展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地铁用户的认可。云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池化,将分散的IT物理设备有效地进行整合,可根据业务处理需求动态调整IT资源使用量,有效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虚拟化还可实现网络、安全、数据、应用等多个层面的IT资源冗余备份,保障业务的连续性,进一步满足轨道交通对信息管理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使轨道交通系统更为安全、可靠、强大。

同时,所有IT资源只需在一个平台即可提供全方位自助式申请服务与自动化部署,IT资源与流程包括:物理设备、虚拟资源池、镜像管理、资源模版、申请流程、权限分配、监控告警、计量计费、应用及数据库部署等,云平台的应用使业务管理更便捷,操作更简化。

五、数据驱动的业务创新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分析算法,为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有力的工具,为交通管理、决策、规划、服务以及主动安全防范带来更加有效的支持。

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地铁高清监控视频、乘客WiFi上网、自动售检票等海量历史和实时数据,再辅以智能研判,一方面能对多条地铁线路的交通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用于跨线运力调节、拥堵疏导,更可科学指导未来地铁线路规划。除了在地铁,大数据还可以实现城市路口信号控制系统的自适应以及配时优化,提升单一路口或区域内的通行效率。在智慧城市交通的更高阶段,则是将地铁、铁路、公交、航空等多种交通公交进行融合管控,利用大数据技术动态调配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提升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

关键字:趋势发展交通信息化轨道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