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IPv6在5G承载网的应用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9-12 15:08:00 本文摘自:ZTe刊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内IPv6产业链加快成熟,终端和业务平台等方面的发展也加快了IPv6网络建设的步伐。承载网作为运营商基础网络,也面临向IPv6演进的诉求。
 
VPN支持IPv6
 
随着基站和核心网连接承载的接口IPv4/IPv6双栈化,承载网需支持6vPE提供双栈VPN,满足客户侧IPv6的演进需求。6vPE是在IPv4 MPLS网络上叠加IPv6 VPN,运营商仅需在业务的入口PE和出口PE设备上升级支持IPv4和IPv6双栈就可以支撑业务的IPv6需求,中间节点可以仍然是IPv4 MPLS网络。6vPE控制面协议还是MPBGP,通过新增地址族在BGP邻居之间发布IPv6路由,能够构建支持IPv6的L3VPN。
 
双栈VPN可以同时支持存量的4G基站和新建的5G基站承载。用户侧基于现有模式提供双栈接入,对于存量4G基站,只分配IPv4地址,通过VLAN子接口接入VPN;对于支持IPv6的5G基站,分配IPv4和IPv6地址,并支持两种接入方式,既可以在同一VLAN子接口上同时配置IPv4/IPv6地址,也可以在不同VLAN子接口上分别配置IPv4/IPv6地址。建议采用第一种方式来简化VLAN配置。同样,核心网也需要支持IPv4和IPv6双栈。
 
在VPN内,5G基站使用IPv4地址与存量4G基站通信,使用IPv6地址与核心网通信,而4G基站仍然使用IPv4地址与核心网通信。双栈VPN实现简单,在满足业务要求的同时可以避免IPv4和IPv6之间的复杂转换(见图1)。
 
公网支持IPv6
 
双栈VPN可以为客户提供IPv6服务,但承载网自组网可以是IPv4。
 
随着运营商网络全面向IPv6演进,承载网设备和协议也需要全面支持IPv6。控制面IPv6承载网控制面主要包含了DCN、业务控制面和南向接口通道等。在传统IPv4网络中,由于管理地址空间不足或外部DCN网络的一些限制,分配给承载网的管理IP非常有限,需要支持网关网元功能。整个承载网只需对网关网元分配IP地址即可,非网关网元可以使用私有IP或者ID与网管通信。同时,由网关网元进行地址转换,转换带来的复杂性使得网关网元的能力受限。DCN演进到IPv6之后,不会再有IPv4管理地址不足的问题,因此也就无需支持网关网元和地址转换的功能,所有网元都可以直接与网管通信,实现了简化。此外,DCN自通需要设备生成默认IP地址,在传统IPv4网络中,各厂家的默认地址都是以私有方式生成,而IPv6的默认地址可以采用标准的IEEE EUI-64(64bit前缀+EUI-64)或RFC 3041(64bit前缀+64bit随机地址)两种方案,相比于IPv4更有利于统一各厂家DCN实现方案,便于实现DCN互通。DCN一般采用OSPF协议,相应的IPv6 DCN需支持OSPFv3协议。
 
业务控制面的部署与IPv4类似。对于IP地址的规划与分配,要与网络拓扑层次结构相对应,既要有效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层次性,同时能满足路由协议的要求,以便于在网络中实现路由聚合,减少路由表的条目,减少对CPU、内存的消耗,提高路由算法效率。具体来说,各地市使用一个/48用于环回地址,每个环回地址使用/128的地址。每个地市使用一个或者多个/48用于接口互联地址,其中为每个连接预留一个/64,地址段使用/127。此处与IPv4的主要区别在于需部署支持IPv6的协议,除了ISISv6等路由协议外,相应的SR扩展、BGP-LS、PCEP等协议都需支持IPv6。
 
网络演进并非一蹴而就,从IPv4控制面到IPv6是一个逐步升级演进的过程,两者需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共存。为了支持平滑演进,控制面也需要支持IPv4/IPv6双栈。双栈的部署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逐步升级设备具有IPv6的能力;
 
-在维持原来IPv4的DCN和业务控制面配置不变的情况下,新增网元和接口的IPv6地址,并部署ISISv6或者OSPFv3的进程,与原来的IPv4控制面完全独立;
 
-过渡期内,如果设备同时部署了IPv4和IPv6地址,优先使用IPv6进行通信;
 
-待全网设备都完成IPv6部署后,再逐步删除原来的IPv4控制面,只保留IPv6即可。
 
转发面IPv6
 
在现有的承载网中,转发面采用的都是MPLS技术,MPLS优雅简洁的数据面很少遭遇挑战,但复杂的控制面使得网络部署较为复杂。SR技术简化并且统一了MPLS控制面,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运营商的青睐。SR技术支持MPLS和IPv6两种数据面,即SR-MPLS和SRv6。当网络演进到IPv6之后,数据面是继续保留MPLS还是也采用IPv6?
 
与SR-MPLS使用20bit的标签来表示SID不同,SRv6使用的128bit SID更具扩展性。SRv6 SID可以分为locator、function和parameter等三部分,其中locator用来表达到达该节点的路由信息,function和parameter则分别表示在该节点执行的具体功能和所需的参数。
 
此外SRv6具有很好的端到端特性,在接入网、城域网、骨干网和数据中心都统一到IPv6-only的网络之后,可以很容易为用户提供端到端服务。SRv6的问题是与现有MPLS转发面不兼容,无法平滑演进,现网设备需要硬件升级才能支持SRv6,且由于SRv6 SID开销过大,导致支持的栈深也很受限。
 
为了解决SRv6栈深的问题,也有一些其他的可选方案:
 
-采用层叠模型,overlay的业务层使用SRv6,但承载网依旧采用SR-MPLS,将客户的SRv6业务当成普通IPv6报文来承载;
 
-在边界节点执行SRv6和SR-MPLS的转换,承载网内使用SR-MPLS建立业务路径,并以SRv6 Binding SID的方式通告给其他网络,其他网络将BSID压入SRv6标签栈中,SRv6报文到达承载网边界节点后,边界节点执行End.BM的操作将SRv6 BSID映射为SR-MPLS标签栈,在承载网内以MPLS的标签转发,以节省开销;
 
-采用SRoUDP构建端到端SR,SRoUDP是一种在native IP网络上支持SR的技术,依旧通过MPLS标签栈来表示SR的segment list,但MPLS标签栈并未直接封装在以太网中,而是封装在UDP报文中,不支持SRoUDP的节点可以直接以native IP的方式转发。SRoUDP兼具SR-MPLS开销小和SRv6支持native IP转发面的优势,但其封装方式相对复杂。
 
除了以上方式外,还有CRH、Binding SID、PCEP FS以及IGP灵活算法等技术都可以有助于优化SRv6的栈深。当前各种技术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需关注相关的标准进展和业界动态,以确定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
 
结合基站和核心网IPv6的部署进度以及演进策略,承载网可以分步骤演进支持IPv6。第一阶段先部署6vPE,满足基站和核心网IPv6的承载需求;第二阶段将控制面演进到IPv6,解决DCN地址转换等问题。当前节点转发面可以仍然维持简洁高效且成熟的MPLS机制,SRv6技术的网络可编程能力更强,但技术还不成熟,如何提升SRv6指令的封装效率是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待SRv6技术成熟后再考虑全面支持转发面IPv6。

关键字:IPv6

本文摘自:ZTe刊

x IPv6在5G承载网的应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IPv6在5G承载网的应用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9-12 15:08:00 本文摘自:ZTe刊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内IPv6产业链加快成熟,终端和业务平台等方面的发展也加快了IPv6网络建设的步伐。承载网作为运营商基础网络,也面临向IPv6演进的诉求。
 
VPN支持IPv6
 
随着基站和核心网连接承载的接口IPv4/IPv6双栈化,承载网需支持6vPE提供双栈VPN,满足客户侧IPv6的演进需求。6vPE是在IPv4 MPLS网络上叠加IPv6 VPN,运营商仅需在业务的入口PE和出口PE设备上升级支持IPv4和IPv6双栈就可以支撑业务的IPv6需求,中间节点可以仍然是IPv4 MPLS网络。6vPE控制面协议还是MPBGP,通过新增地址族在BGP邻居之间发布IPv6路由,能够构建支持IPv6的L3VPN。
 
双栈VPN可以同时支持存量的4G基站和新建的5G基站承载。用户侧基于现有模式提供双栈接入,对于存量4G基站,只分配IPv4地址,通过VLAN子接口接入VPN;对于支持IPv6的5G基站,分配IPv4和IPv6地址,并支持两种接入方式,既可以在同一VLAN子接口上同时配置IPv4/IPv6地址,也可以在不同VLAN子接口上分别配置IPv4/IPv6地址。建议采用第一种方式来简化VLAN配置。同样,核心网也需要支持IPv4和IPv6双栈。
 
在VPN内,5G基站使用IPv4地址与存量4G基站通信,使用IPv6地址与核心网通信,而4G基站仍然使用IPv4地址与核心网通信。双栈VPN实现简单,在满足业务要求的同时可以避免IPv4和IPv6之间的复杂转换(见图1)。
 
公网支持IPv6
 
双栈VPN可以为客户提供IPv6服务,但承载网自组网可以是IPv4。
 
随着运营商网络全面向IPv6演进,承载网设备和协议也需要全面支持IPv6。控制面IPv6承载网控制面主要包含了DCN、业务控制面和南向接口通道等。在传统IPv4网络中,由于管理地址空间不足或外部DCN网络的一些限制,分配给承载网的管理IP非常有限,需要支持网关网元功能。整个承载网只需对网关网元分配IP地址即可,非网关网元可以使用私有IP或者ID与网管通信。同时,由网关网元进行地址转换,转换带来的复杂性使得网关网元的能力受限。DCN演进到IPv6之后,不会再有IPv4管理地址不足的问题,因此也就无需支持网关网元和地址转换的功能,所有网元都可以直接与网管通信,实现了简化。此外,DCN自通需要设备生成默认IP地址,在传统IPv4网络中,各厂家的默认地址都是以私有方式生成,而IPv6的默认地址可以采用标准的IEEE EUI-64(64bit前缀+EUI-64)或RFC 3041(64bit前缀+64bit随机地址)两种方案,相比于IPv4更有利于统一各厂家DCN实现方案,便于实现DCN互通。DCN一般采用OSPF协议,相应的IPv6 DCN需支持OSPFv3协议。
 
业务控制面的部署与IPv4类似。对于IP地址的规划与分配,要与网络拓扑层次结构相对应,既要有效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层次性,同时能满足路由协议的要求,以便于在网络中实现路由聚合,减少路由表的条目,减少对CPU、内存的消耗,提高路由算法效率。具体来说,各地市使用一个/48用于环回地址,每个环回地址使用/128的地址。每个地市使用一个或者多个/48用于接口互联地址,其中为每个连接预留一个/64,地址段使用/127。此处与IPv4的主要区别在于需部署支持IPv6的协议,除了ISISv6等路由协议外,相应的SR扩展、BGP-LS、PCEP等协议都需支持IPv6。
 
网络演进并非一蹴而就,从IPv4控制面到IPv6是一个逐步升级演进的过程,两者需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共存。为了支持平滑演进,控制面也需要支持IPv4/IPv6双栈。双栈的部署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逐步升级设备具有IPv6的能力;
 
-在维持原来IPv4的DCN和业务控制面配置不变的情况下,新增网元和接口的IPv6地址,并部署ISISv6或者OSPFv3的进程,与原来的IPv4控制面完全独立;
 
-过渡期内,如果设备同时部署了IPv4和IPv6地址,优先使用IPv6进行通信;
 
-待全网设备都完成IPv6部署后,再逐步删除原来的IPv4控制面,只保留IPv6即可。
 
转发面IPv6
 
在现有的承载网中,转发面采用的都是MPLS技术,MPLS优雅简洁的数据面很少遭遇挑战,但复杂的控制面使得网络部署较为复杂。SR技术简化并且统一了MPLS控制面,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运营商的青睐。SR技术支持MPLS和IPv6两种数据面,即SR-MPLS和SRv6。当网络演进到IPv6之后,数据面是继续保留MPLS还是也采用IPv6?
 
与SR-MPLS使用20bit的标签来表示SID不同,SRv6使用的128bit SID更具扩展性。SRv6 SID可以分为locator、function和parameter等三部分,其中locator用来表达到达该节点的路由信息,function和parameter则分别表示在该节点执行的具体功能和所需的参数。
 
此外SRv6具有很好的端到端特性,在接入网、城域网、骨干网和数据中心都统一到IPv6-only的网络之后,可以很容易为用户提供端到端服务。SRv6的问题是与现有MPLS转发面不兼容,无法平滑演进,现网设备需要硬件升级才能支持SRv6,且由于SRv6 SID开销过大,导致支持的栈深也很受限。
 
为了解决SRv6栈深的问题,也有一些其他的可选方案:
 
-采用层叠模型,overlay的业务层使用SRv6,但承载网依旧采用SR-MPLS,将客户的SRv6业务当成普通IPv6报文来承载;
 
-在边界节点执行SRv6和SR-MPLS的转换,承载网内使用SR-MPLS建立业务路径,并以SRv6 Binding SID的方式通告给其他网络,其他网络将BSID压入SRv6标签栈中,SRv6报文到达承载网边界节点后,边界节点执行End.BM的操作将SRv6 BSID映射为SR-MPLS标签栈,在承载网内以MPLS的标签转发,以节省开销;
 
-采用SRoUDP构建端到端SR,SRoUDP是一种在native IP网络上支持SR的技术,依旧通过MPLS标签栈来表示SR的segment list,但MPLS标签栈并未直接封装在以太网中,而是封装在UDP报文中,不支持SRoUDP的节点可以直接以native IP的方式转发。SRoUDP兼具SR-MPLS开销小和SRv6支持native IP转发面的优势,但其封装方式相对复杂。
 
除了以上方式外,还有CRH、Binding SID、PCEP FS以及IGP灵活算法等技术都可以有助于优化SRv6的栈深。当前各种技术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需关注相关的标准进展和业界动态,以确定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
 
结合基站和核心网IPv6的部署进度以及演进策略,承载网可以分步骤演进支持IPv6。第一阶段先部署6vPE,满足基站和核心网IPv6的承载需求;第二阶段将控制面演进到IPv6,解决DCN地址转换等问题。当前节点转发面可以仍然维持简洁高效且成熟的MPLS机制,SRv6技术的网络可编程能力更强,但技术还不成熟,如何提升SRv6指令的封装效率是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待SRv6技术成熟后再考虑全面支持转发面IPv6。

关键字:IPv6

本文摘自:ZTe刊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