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不服老的任正非也“迷茫”了!华为的接班人太多也是种病

责任编辑:editor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03 21:14:33 本文摘自:中国管理在线

任正非从44岁开始创业,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把一家偏居深圳的销售代理公司,打造成为如今电信行业巨头,现年71岁的他在过去这三十年间,从青色熬成白发,不服老的他也不得不在华为内寻找接班人了。“华为接班人不是太少了, 而是太多了”,任正非说为了不搞乱华为,自己所有的家人永远不会接这个班,那么未来的华为又将由谁来掌舵?华为作为一个中国民营企业的典范,其未来传承发展方式值得每一家企业思考。

 任正非

按照任正非的说法,华为历史上一系列的战略决策基本上号准了市场发展的脉搏,因此才能一路走到今天。但这与其说这是华为的战略,还不如说是任正非一个人的战略。华为的历史其实就是任正非的创业史,华为的任何一次重大决策都是任正非亲自参与并决定的,这在华为的早期历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2001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华为坂田基地的一间会议室里聚集了杨汉超、徐直军、徐文伟等公司高级副总裁,大家在一起对华为未来5年的销售收入进行预测。对于数据产品的未来市场,大多数人认为前景依然不乐观。就在大家还在为此争论时,徐文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他非常恭敬地听完后说,我们还是把预测数据再调高2亿元吧。看到大家还是不同意,他便略显无奈地说道:“就这样吧,这是老板定的。”

毋庸置疑,任正非具有非凡的战略眼光。许多华为高层都认为,他们经常会认为老板的许多决策是错误的,但是后来的事实都能证明,实际上恰恰是自己对企业发展的理解不够。长此以往,高层都形成了一个基本惯性—听老板的话没错,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坚定不移地执行。

但是,2000年后,华为在战略上的失误开始增多。2001年初,任正非认为中国电信市场会出现“井喷”式发展,当时他给光网络部门下达了160亿元的销售目标。但是,几个月过去后,大家期盼的“井喷”并没有出现。这时,任正非告诉大家,虽然没有“井喷”,但还是会出现“浪涌”,他将光网络产品的销售目标调整为120亿元。而实际上,当年的光网络市场持续低迷,几个月之后,公司又再次将销售目标下调到60亿元。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华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任正非纵有天大的本领也很难完全把握环境与市场的变化。一些高层私下里议论,也许老板真的老了,对市场预测的精确度已经大不如前。也有人说,以前华为有郑宝用、李一男帮助决策,现在他们两位都不在了,失去左膀右臂的老板开始不灵了。

1998年之前,任正非的讲话不仅极具感染力和鼓动性,而且思路清晰、出口成章、气贯长虹,但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任正非2000 年后还有很多引发业界巨大反响的文章和讲话,但是频次已经大大减少,2003年后尤其明显。这些变化与任正非的身体状况有关,而更关键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3C的融合,未来市场的“能见度”已经越来越低了。

由于长期习惯于被动执行,华为高层领导普遍缺乏战略思考能力,这就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下属无法做出良好的决策,任正非就需要不断地做出各种决策,而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亲自决策的他也就陷入了事务的汪洋大海,无法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各种战略问题。华为从国外大公司招聘来的一位高管就曾评价说,任正非不知道要比国外的CEO辛苦多少倍。

2001年之后,任正非开始着手改变这个局面。他的第一个举措是任命洪天峰为公司的COO,具体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而他自己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华为的未来,以及华为的国际市场等重大问题。

接下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战略决策班子。从2003年开始,华为开始尝试集体决策的机制,由EMT(执行管理团队)来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决策。华为的核心人才都开始从执行型向决策型转变。

由于任正非不愿做EMT的主席,开始了轮值主席制度,即由八位领导轮流执政,每人半年,经过两个循环,演变到2011年的轮值CEO制度。目前,轮值CEO 制是不是最好的安排还很难说,连任正非都说:“华为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CEO轮值制度是不是好的办法,它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但至少,任正非已不再是第一线的指挥官,他行使的是否决权,而不是决策权。华为高层对任正非决策的依赖性在逐步减弱。

当然,任正非仍然是华为的精神领袖,只要任正非不老,华为的核心精神就会一直存在,但任正非真的不会老吗?他自己是至少看后十年以上的。

任正非在2014年6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有记者提问:“今天您70岁,虽然还不老,但我们关心的不是未来谁做您的CEO位置,您在外界看来是商业思想家,用思想管理公司,而是未来谁能接过来您精神领袖的接力棒?”

任正非的回答是:“AIG创始人柏林伯格,88岁,每天早上做50个俯卧撑,晚上做50个俯卧撑。他88岁到深圳来,跟我谈到三年以后他就退休了,他把公司交给谁。其实钱伯斯找接班人的时候,他本人也征求过我的意见,虽然我们是竞争对手,还是有有益的交流的,当然,我不知道他们谁接班更好。另一个朋友是马世民,现在应该是78岁了。大前年9月7号,在他伦敦办公室请我吃饭,让我伸头出去看碎片大厦。那个碎片大厦有1680英尺,老头子三天前沿着绳子, 从上面顶上溜下来。我们出国,经常遇到七、八十岁的老头亲自开飞机来接我们,也许是为了证明他们不老。在国外,很多人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息。

华为公司接班机制已经在网上讲很多了,华为接班人是太多了,不是太少了。但有一点明确,我的所有家人永远不会接这个班,为避免外界的猜测、舆论的猜测、内部的猜测,搞乱了公司。我已经发文说明过了。”

任正非是华为的精神领袖,他陪伴着华为不断成长,也经历了无数次生死关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3C的融合,未来市场的“能见度”越来越低,再加上任正非精力有限,这十年间任正非的对华为的决策出现了不少偏差。精神领袖固然能引领企业不断进步,照亮企业前进的道路,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个人因素造成企业出现重大损失,也成为了困扰中国民企最头疼的问题。

关键字:任正非信互动井喷

本文摘自:中国管理在线

x 不服老的任正非也“迷茫”了!华为的接班人太多也是种病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不服老的任正非也“迷茫”了!华为的接班人太多也是种病

责任编辑:editor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03 21:14:33 本文摘自:中国管理在线

任正非从44岁开始创业,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把一家偏居深圳的销售代理公司,打造成为如今电信行业巨头,现年71岁的他在过去这三十年间,从青色熬成白发,不服老的他也不得不在华为内寻找接班人了。“华为接班人不是太少了, 而是太多了”,任正非说为了不搞乱华为,自己所有的家人永远不会接这个班,那么未来的华为又将由谁来掌舵?华为作为一个中国民营企业的典范,其未来传承发展方式值得每一家企业思考。

 任正非

按照任正非的说法,华为历史上一系列的战略决策基本上号准了市场发展的脉搏,因此才能一路走到今天。但这与其说这是华为的战略,还不如说是任正非一个人的战略。华为的历史其实就是任正非的创业史,华为的任何一次重大决策都是任正非亲自参与并决定的,这在华为的早期历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2001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华为坂田基地的一间会议室里聚集了杨汉超、徐直军、徐文伟等公司高级副总裁,大家在一起对华为未来5年的销售收入进行预测。对于数据产品的未来市场,大多数人认为前景依然不乐观。就在大家还在为此争论时,徐文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他非常恭敬地听完后说,我们还是把预测数据再调高2亿元吧。看到大家还是不同意,他便略显无奈地说道:“就这样吧,这是老板定的。”

毋庸置疑,任正非具有非凡的战略眼光。许多华为高层都认为,他们经常会认为老板的许多决策是错误的,但是后来的事实都能证明,实际上恰恰是自己对企业发展的理解不够。长此以往,高层都形成了一个基本惯性—听老板的话没错,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坚定不移地执行。

但是,2000年后,华为在战略上的失误开始增多。2001年初,任正非认为中国电信市场会出现“井喷”式发展,当时他给光网络部门下达了160亿元的销售目标。但是,几个月过去后,大家期盼的“井喷”并没有出现。这时,任正非告诉大家,虽然没有“井喷”,但还是会出现“浪涌”,他将光网络产品的销售目标调整为120亿元。而实际上,当年的光网络市场持续低迷,几个月之后,公司又再次将销售目标下调到60亿元。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华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任正非纵有天大的本领也很难完全把握环境与市场的变化。一些高层私下里议论,也许老板真的老了,对市场预测的精确度已经大不如前。也有人说,以前华为有郑宝用、李一男帮助决策,现在他们两位都不在了,失去左膀右臂的老板开始不灵了。

1998年之前,任正非的讲话不仅极具感染力和鼓动性,而且思路清晰、出口成章、气贯长虹,但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任正非2000 年后还有很多引发业界巨大反响的文章和讲话,但是频次已经大大减少,2003年后尤其明显。这些变化与任正非的身体状况有关,而更关键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3C的融合,未来市场的“能见度”已经越来越低了。

由于长期习惯于被动执行,华为高层领导普遍缺乏战略思考能力,这就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下属无法做出良好的决策,任正非就需要不断地做出各种决策,而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亲自决策的他也就陷入了事务的汪洋大海,无法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各种战略问题。华为从国外大公司招聘来的一位高管就曾评价说,任正非不知道要比国外的CEO辛苦多少倍。

2001年之后,任正非开始着手改变这个局面。他的第一个举措是任命洪天峰为公司的COO,具体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而他自己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华为的未来,以及华为的国际市场等重大问题。

接下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战略决策班子。从2003年开始,华为开始尝试集体决策的机制,由EMT(执行管理团队)来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决策。华为的核心人才都开始从执行型向决策型转变。

由于任正非不愿做EMT的主席,开始了轮值主席制度,即由八位领导轮流执政,每人半年,经过两个循环,演变到2011年的轮值CEO制度。目前,轮值CEO 制是不是最好的安排还很难说,连任正非都说:“华为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CEO轮值制度是不是好的办法,它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但至少,任正非已不再是第一线的指挥官,他行使的是否决权,而不是决策权。华为高层对任正非决策的依赖性在逐步减弱。

当然,任正非仍然是华为的精神领袖,只要任正非不老,华为的核心精神就会一直存在,但任正非真的不会老吗?他自己是至少看后十年以上的。

任正非在2014年6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有记者提问:“今天您70岁,虽然还不老,但我们关心的不是未来谁做您的CEO位置,您在外界看来是商业思想家,用思想管理公司,而是未来谁能接过来您精神领袖的接力棒?”

任正非的回答是:“AIG创始人柏林伯格,88岁,每天早上做50个俯卧撑,晚上做50个俯卧撑。他88岁到深圳来,跟我谈到三年以后他就退休了,他把公司交给谁。其实钱伯斯找接班人的时候,他本人也征求过我的意见,虽然我们是竞争对手,还是有有益的交流的,当然,我不知道他们谁接班更好。另一个朋友是马世民,现在应该是78岁了。大前年9月7号,在他伦敦办公室请我吃饭,让我伸头出去看碎片大厦。那个碎片大厦有1680英尺,老头子三天前沿着绳子, 从上面顶上溜下来。我们出国,经常遇到七、八十岁的老头亲自开飞机来接我们,也许是为了证明他们不老。在国外,很多人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息。

华为公司接班机制已经在网上讲很多了,华为接班人是太多了,不是太少了。但有一点明确,我的所有家人永远不会接这个班,为避免外界的猜测、舆论的猜测、内部的猜测,搞乱了公司。我已经发文说明过了。”

任正非是华为的精神领袖,他陪伴着华为不断成长,也经历了无数次生死关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3C的融合,未来市场的“能见度”越来越低,再加上任正非精力有限,这十年间任正非的对华为的决策出现了不少偏差。精神领袖固然能引领企业不断进步,照亮企业前进的道路,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个人因素造成企业出现重大损失,也成为了困扰中国民企最头疼的问题。

关键字:任正非信互动井喷

本文摘自:中国管理在线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