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使边缘数据中心更具成本效益的五种方法

责任编辑:cres 作者:Tomas Rahkone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8-28 09:54:23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新的视频流服务、实况网络游戏应用、物联网的不断扩展、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5G的推出,以及全球数字化的普遍增长都对互联网提出了新的重大要求。尤其是数据中心容量的可用性,以便更接近最终用户(“边缘”)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
 
对于互联网基础设施而言,这意味着将其重点从使用相对较少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转移到使用更多、更小规模的边缘数据中心。当然,“边缘”一词对不同的公司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对于一家大型国际主机托管公司而言,边缘可能意味着进入新市场,其数据中心电力容量为2~5MW。同时,移动运营商的边缘可能意味着将电力容量为100kW的小型或微型数据中心与5G电信基站部署在一起。但是,与定义无关,规模较小且数量较多的边缘数据中心将在全球范围内日益部署,这将带来重大的新挑战。
 
资本和运营成本障碍
 
首先,以电力容量(兆瓦)计算,建造数据中心的投资成本对于较小规模的数据中心而言始终高于大型数据中心,因此增加了实现商业案例的挑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运营数据中心的企业通常会根据托管的IT设备容量来获利。通过减少技术冗余以及安装更少的电力和冷却设备,可以减少一部分投资成本。然而,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风险,这就是许多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在考虑使用定制设计的大规模生产的预制数据中心(如Flexenclosure公司的eCentre)部署边缘设施的原因。
 
与此同时,部署的数据中心数量的增加无疑会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尤其是考虑到每兆瓦的运营成本时。为了使边缘数据中心真正得以广泛部署,因此需要优先考虑降低运营成本,而且有几种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智能”数据中心的兴起
 
运营数据中心总是需要巨大的成本,因此通过增加数据中心设施本身的“智能”程度,同时将现场人员数量降至最低,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和服务成本,可以更好地降低运营成本。为了实现这一点,运营必须从本地模式转变为集中模式,数据中心由单一的中央网络运营中心(NOC)运营,就像现在已经运营的其他分布式基础设施一样,如电信和电力网络。
 
以下是降低边缘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五个关键领域:
 
•集中设备监控
 
与目前电力网络中使用的电信网络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的运行方式类似,网络运营中心(NOC)需要能够从集中位置跟踪多个数据中心;监控和报告业务关键绩效指标(KPI)和警报;并将所有边缘数据中心的顶级网络视图与根据需要轻松深入到特定数据中心的能力相结合。
 
•远程安全
 
站点安全人员成本可能是主要的运营成本,特别是对于规模更小、更偏远的边缘数据中心。这里需要远程访问控制和闭路电视系统,可以从网络运营中心(NOC)操作,不需要配备现场工作人员。此类系统必须足够灵活,以管理随机突发情况,如人员丢失或损坏其访问卡或分包商需要临时访问时。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中心运营商Etix Everywhere公司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允许本地打印二维码以允许访问。
 
•远程支持
 
在某些情况下,将维护人员派到现场进行处理可能不现实。因此,为了能够实施远程故障排除,必须能够从网络运营中心(NOC)完全访问所有现场设备。这是可行的,因为大多数数据中心设备提供以太网接口,允许远程登录。当然,必须注意任何相关的安全方面。当然,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技术人员在现场更换物理硬件,但大多数典型的支持需求应该能够远程管理。
 
•建筑信息模型
 
在设计过程中,所有设备都应使用资产ID进行标记,作为定义数据中心3D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一部分,即对现场安装的内容进行精确复制。在定义了建筑信息模型(BIM)之后,永远不需要访问该站点来查找安装的内容以及路由的方式。建筑信息模型(BIM)将实现数据中心升级工作或维护的精确远程规划。请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避免任何未记录的“局部修复”,更新建筑信息模型(BIM)至关重要。
 
•预防性和预测性维护
 
边缘数据中心应尽可能配备很少或不需要维护的设备。应使用维护管理软件跟踪计划和实际服务工作,并保持所有资产的更新状态以及备件库存。可以查询每个数据中心安装的传感器的数据,以预测和优化冷却系统、发电机、电气系统等的服务/检查周期,协调的维护后勤规划可以进一步降低多个数据中心的服务访问成本。
 
毫无疑问,全球目前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特别是在边缘。好消息是,通过构建智能预制数据中心,可以控制初始资本和持续运营成本,使数据中心运营商能够高效地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数据丰富的服务。

关键字:数据中心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使边缘数据中心更具成本效益的五种方法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使边缘数据中心更具成本效益的五种方法

责任编辑:cres 作者:Tomas Rahkone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8-28 09:54:23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新的视频流服务、实况网络游戏应用、物联网的不断扩展、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5G的推出,以及全球数字化的普遍增长都对互联网提出了新的重大要求。尤其是数据中心容量的可用性,以便更接近最终用户(“边缘”)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
 
对于互联网基础设施而言,这意味着将其重点从使用相对较少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转移到使用更多、更小规模的边缘数据中心。当然,“边缘”一词对不同的公司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对于一家大型国际主机托管公司而言,边缘可能意味着进入新市场,其数据中心电力容量为2~5MW。同时,移动运营商的边缘可能意味着将电力容量为100kW的小型或微型数据中心与5G电信基站部署在一起。但是,与定义无关,规模较小且数量较多的边缘数据中心将在全球范围内日益部署,这将带来重大的新挑战。
 
资本和运营成本障碍
 
首先,以电力容量(兆瓦)计算,建造数据中心的投资成本对于较小规模的数据中心而言始终高于大型数据中心,因此增加了实现商业案例的挑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运营数据中心的企业通常会根据托管的IT设备容量来获利。通过减少技术冗余以及安装更少的电力和冷却设备,可以减少一部分投资成本。然而,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风险,这就是许多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在考虑使用定制设计的大规模生产的预制数据中心(如Flexenclosure公司的eCentre)部署边缘设施的原因。
 
与此同时,部署的数据中心数量的增加无疑会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尤其是考虑到每兆瓦的运营成本时。为了使边缘数据中心真正得以广泛部署,因此需要优先考虑降低运营成本,而且有几种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智能”数据中心的兴起
 
运营数据中心总是需要巨大的成本,因此通过增加数据中心设施本身的“智能”程度,同时将现场人员数量降至最低,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和服务成本,可以更好地降低运营成本。为了实现这一点,运营必须从本地模式转变为集中模式,数据中心由单一的中央网络运营中心(NOC)运营,就像现在已经运营的其他分布式基础设施一样,如电信和电力网络。
 
以下是降低边缘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五个关键领域:
 
•集中设备监控
 
与目前电力网络中使用的电信网络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的运行方式类似,网络运营中心(NOC)需要能够从集中位置跟踪多个数据中心;监控和报告业务关键绩效指标(KPI)和警报;并将所有边缘数据中心的顶级网络视图与根据需要轻松深入到特定数据中心的能力相结合。
 
•远程安全
 
站点安全人员成本可能是主要的运营成本,特别是对于规模更小、更偏远的边缘数据中心。这里需要远程访问控制和闭路电视系统,可以从网络运营中心(NOC)操作,不需要配备现场工作人员。此类系统必须足够灵活,以管理随机突发情况,如人员丢失或损坏其访问卡或分包商需要临时访问时。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中心运营商Etix Everywhere公司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允许本地打印二维码以允许访问。
 
•远程支持
 
在某些情况下,将维护人员派到现场进行处理可能不现实。因此,为了能够实施远程故障排除,必须能够从网络运营中心(NOC)完全访问所有现场设备。这是可行的,因为大多数数据中心设备提供以太网接口,允许远程登录。当然,必须注意任何相关的安全方面。当然,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技术人员在现场更换物理硬件,但大多数典型的支持需求应该能够远程管理。
 
•建筑信息模型
 
在设计过程中,所有设备都应使用资产ID进行标记,作为定义数据中心3D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一部分,即对现场安装的内容进行精确复制。在定义了建筑信息模型(BIM)之后,永远不需要访问该站点来查找安装的内容以及路由的方式。建筑信息模型(BIM)将实现数据中心升级工作或维护的精确远程规划。请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避免任何未记录的“局部修复”,更新建筑信息模型(BIM)至关重要。
 
•预防性和预测性维护
 
边缘数据中心应尽可能配备很少或不需要维护的设备。应使用维护管理软件跟踪计划和实际服务工作,并保持所有资产的更新状态以及备件库存。可以查询每个数据中心安装的传感器的数据,以预测和优化冷却系统、发电机、电气系统等的服务/检查周期,协调的维护后勤规划可以进一步降低多个数据中心的服务访问成本。
 
毫无疑问,全球目前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特别是在边缘。好消息是,通过构建智能预制数据中心,可以控制初始资本和持续运营成本,使数据中心运营商能够高效地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数据丰富的服务。

关键字:数据中心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