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移动应用行业应用 → 正文

移动医疗怎样做,方可撑到春风来?

责任编辑:editor09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21 22:38:26 本文摘自:比特网

最近,唱衰移动医疗的人与日俱增,因政策等因素,移动医疗的资本方确实出现了降温趋势,但同时广袤的市场和未来机遇还是吸引着众创业者前赴后继,移动医疗怎样做,方可撑到春风来?

近日,由猎云网主办的“资本寒冬下,聚焦医疗健康创企的发展际遇”会议上,来自医疗领域的优秀人士与投资者开展了系列讨论。他们是:信中利投资部副总经理于奔、看中医创始人罗峰、基亚成长基金高级投资经理杨珩、掘金微创业孵化器创始人陈浩、I Baby创始人吕国涛,听听他们支什么招,移动医疗只有靠吹进“一夜春风”了吗?

移动,重点在于“基因”属性?

很多人质疑,移动医疗由于盈利方式不明确、政策限制、资本寒冬等原因,已经渐渐呈现“移不动”的情况,就此,各位大咖们怎么想?

作为投资人,于奔阐明了一个观点:看得多,做得少。他认为复制和扩张确实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和局限性,但是移动医疗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展望未来”上。笔者认为,医疗产品虽不能复制全套的商业模式,医疗有着它的特殊属性,不能跟打车软件一样,但是可以借鉴和复制一些让过程更简洁的模式,例如在数据、信息、方位提供的便利,最终可以通过“移动”方式建立更高的医疗品质。互联网所能发挥的最大作用,是众多移动医疗的机遇所在。

罗峰则认为,是否能“移动”,最重要的是一个资本公司 “属性”:它要有医疗的基因。因为很多人现在有误区,自己的公司明明是偏互联网性质的,也在用偏互联网的方式做着移动医疗,一旦发生问题,认为是移动医疗“移不动”了。如果本质停留在“移动”,而不是“医疗”,就算获得投资还是无法移动。所以他认为:是一些人把属性搞混乱导致了“移不动”的错觉。

陈浩也表示投资确实需要必要的“观察期”,如果做投资,医疗背景“基因”也尤为重要,资本方认为:那些对医疗行业有着深刻理解,并且能够与互联网技术聚合和连接的人,是真正准备好了的人,这些人在未来会更受资本青睐。

做母婴产品的吕国涛有着最接地气的想法:抓住赖以生存之本,就无惧寒冬。他认为一切要从医疗的本质出发,即:保证患者质量和安全基础上提升效率。因为医疗的特殊性,最忌讳的是用互联网做法“超车”,不能将线下业务线上化。他认为最靠谱的做法是:在尊重生命、遵循医疗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工具提升医疗流程中的效率。这样的做法,不仅自己带有强烈的责任感,投资人是不是也觉得很靠谱呢?小编畅想:无论什么行业,当“移不动”的时候,也许真的与外界因素无关,尤其是医疗这个与生命竞技的行业,如果不遵守规律,脱离本质,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线下是必经之路吗?

在于奔看来,往线下发展可以解决基层百姓看病的问题。罗峰带领的团队则一直做线下,认为线下的方式是最直观的治疗方式,也是距离变现更近的方式,确实没有“兜圈子”的必要。同时,他希望未来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移动端的前沿成品,能够秒杀线下实体给大家的传统概念。陈浩也认为,线下是移动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医疗的本质确实也离不开服务和体验,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我们不能光凭数据和线上的服务变现。

据悉,早在今年年初时候,791云医疗平台已经推出了:“线上+线下+实体”的移动医疗平台,是互联网与线下的完美搭配形式。随着技术不断完善、科技的进步,这种互联网技术支撑、落地到医疗行为的服务也将逐渐完整,在不久的未来相信一定会为患者和医院都带来全新的感受。

现在我们都提到“变现难”、“自我造血功能差”……当在线上的积累到了一定强度时,可以根据做线下让自己离变现更近一些,同时以增强了自我抵御的能力,就算是资本寒冬来了,自己也是有一定“脂肪贮存”和“捕食能力”的企业。同时,吕国涛也表示,虽然有很多企业做线下盈利确实效果错,但它在国内仍然呈现出“诸侯割据”现象,不能够“统一江湖”。所以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要通过数据分析去选择自己的正确切入模式。

不同领域 不同变现模式

于奔认为,变现是所有医疗行业面对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变,都应该“离钱越近越好”。小编感叹:医疗行为从排队挂号到结束,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冗长的过程,用强大的体力排上几个小时的队,感觉自己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如果能够切入一个帮助医院提高运营效率的商业模式,至少在支付环节能够迅速切入,在程序上对变现是有极大帮助的。

罗峰则认为,他所在的中医领域变现还是需要通过线下的传统医疗方式。以目前情形来看,互联网是无法战胜医疗的信息闭合性的,在中间环节收费上有法律的管控,中医很多琐碎的环节,目前还不能实现变现。

“变现”在做母婴产业的吕国涛眼中,有另一番景象:对于母婴产业来说,很多用户有生活上的需求,需要被垂直细分。他提到的变现方式主要有:实现医疗类的服务和生活类的服务。他认为母婴医疗行业按照体验营销和会员增值的方式收费更有利于在这个行业中发展,围绕用户的生活场景去思考才能决定了母婴行业的商业能力。最后,他提到了连接了资本和用户的黑马会创业平台,它依托靠谱的会员,已经在IPO排队了,这无疑是一个不依托互联网数据成功的典型案例。

移动医疗有着广袤的市场,在很多人看来,“资本寒流”是暂时的,在这股寒流下,创业者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医疗领域范围,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和变现模式,挺过“寒冬”,是当下的首要任务。一旦市场放开,或是在政策将市场“消融”后,是否能激起千层浪?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字:

本文摘自:比特网

x 移动医疗怎样做,方可撑到春风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企业移动应用行业应用 → 正文

移动医疗怎样做,方可撑到春风来?

责任编辑:editor09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21 22:38:26 本文摘自:比特网

最近,唱衰移动医疗的人与日俱增,因政策等因素,移动医疗的资本方确实出现了降温趋势,但同时广袤的市场和未来机遇还是吸引着众创业者前赴后继,移动医疗怎样做,方可撑到春风来?

近日,由猎云网主办的“资本寒冬下,聚焦医疗健康创企的发展际遇”会议上,来自医疗领域的优秀人士与投资者开展了系列讨论。他们是:信中利投资部副总经理于奔、看中医创始人罗峰、基亚成长基金高级投资经理杨珩、掘金微创业孵化器创始人陈浩、I Baby创始人吕国涛,听听他们支什么招,移动医疗只有靠吹进“一夜春风”了吗?

移动,重点在于“基因”属性?

很多人质疑,移动医疗由于盈利方式不明确、政策限制、资本寒冬等原因,已经渐渐呈现“移不动”的情况,就此,各位大咖们怎么想?

作为投资人,于奔阐明了一个观点:看得多,做得少。他认为复制和扩张确实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和局限性,但是移动医疗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展望未来”上。笔者认为,医疗产品虽不能复制全套的商业模式,医疗有着它的特殊属性,不能跟打车软件一样,但是可以借鉴和复制一些让过程更简洁的模式,例如在数据、信息、方位提供的便利,最终可以通过“移动”方式建立更高的医疗品质。互联网所能发挥的最大作用,是众多移动医疗的机遇所在。

罗峰则认为,是否能“移动”,最重要的是一个资本公司 “属性”:它要有医疗的基因。因为很多人现在有误区,自己的公司明明是偏互联网性质的,也在用偏互联网的方式做着移动医疗,一旦发生问题,认为是移动医疗“移不动”了。如果本质停留在“移动”,而不是“医疗”,就算获得投资还是无法移动。所以他认为:是一些人把属性搞混乱导致了“移不动”的错觉。

陈浩也表示投资确实需要必要的“观察期”,如果做投资,医疗背景“基因”也尤为重要,资本方认为:那些对医疗行业有着深刻理解,并且能够与互联网技术聚合和连接的人,是真正准备好了的人,这些人在未来会更受资本青睐。

做母婴产品的吕国涛有着最接地气的想法:抓住赖以生存之本,就无惧寒冬。他认为一切要从医疗的本质出发,即:保证患者质量和安全基础上提升效率。因为医疗的特殊性,最忌讳的是用互联网做法“超车”,不能将线下业务线上化。他认为最靠谱的做法是:在尊重生命、遵循医疗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工具提升医疗流程中的效率。这样的做法,不仅自己带有强烈的责任感,投资人是不是也觉得很靠谱呢?小编畅想:无论什么行业,当“移不动”的时候,也许真的与外界因素无关,尤其是医疗这个与生命竞技的行业,如果不遵守规律,脱离本质,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线下是必经之路吗?

在于奔看来,往线下发展可以解决基层百姓看病的问题。罗峰带领的团队则一直做线下,认为线下的方式是最直观的治疗方式,也是距离变现更近的方式,确实没有“兜圈子”的必要。同时,他希望未来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移动端的前沿成品,能够秒杀线下实体给大家的传统概念。陈浩也认为,线下是移动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医疗的本质确实也离不开服务和体验,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我们不能光凭数据和线上的服务变现。

据悉,早在今年年初时候,791云医疗平台已经推出了:“线上+线下+实体”的移动医疗平台,是互联网与线下的完美搭配形式。随着技术不断完善、科技的进步,这种互联网技术支撑、落地到医疗行为的服务也将逐渐完整,在不久的未来相信一定会为患者和医院都带来全新的感受。

现在我们都提到“变现难”、“自我造血功能差”……当在线上的积累到了一定强度时,可以根据做线下让自己离变现更近一些,同时以增强了自我抵御的能力,就算是资本寒冬来了,自己也是有一定“脂肪贮存”和“捕食能力”的企业。同时,吕国涛也表示,虽然有很多企业做线下盈利确实效果错,但它在国内仍然呈现出“诸侯割据”现象,不能够“统一江湖”。所以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要通过数据分析去选择自己的正确切入模式。

不同领域 不同变现模式

于奔认为,变现是所有医疗行业面对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变,都应该“离钱越近越好”。小编感叹:医疗行为从排队挂号到结束,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冗长的过程,用强大的体力排上几个小时的队,感觉自己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如果能够切入一个帮助医院提高运营效率的商业模式,至少在支付环节能够迅速切入,在程序上对变现是有极大帮助的。

罗峰则认为,他所在的中医领域变现还是需要通过线下的传统医疗方式。以目前情形来看,互联网是无法战胜医疗的信息闭合性的,在中间环节收费上有法律的管控,中医很多琐碎的环节,目前还不能实现变现。

“变现”在做母婴产业的吕国涛眼中,有另一番景象:对于母婴产业来说,很多用户有生活上的需求,需要被垂直细分。他提到的变现方式主要有:实现医疗类的服务和生活类的服务。他认为母婴医疗行业按照体验营销和会员增值的方式收费更有利于在这个行业中发展,围绕用户的生活场景去思考才能决定了母婴行业的商业能力。最后,他提到了连接了资本和用户的黑马会创业平台,它依托靠谱的会员,已经在IPO排队了,这无疑是一个不依托互联网数据成功的典型案例。

移动医疗有着广袤的市场,在很多人看来,“资本寒流”是暂时的,在这股寒流下,创业者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医疗领域范围,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和变现模式,挺过“寒冬”,是当下的首要任务。一旦市场放开,或是在政策将市场“消融”后,是否能激起千层浪?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字:

本文摘自:比特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