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应用 → 正文

汽车互联网是怎样的热闹场景

责任编辑:editor03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4-02 16:38:38 本文摘自:中国交通报

汽车成为移动终端,是汽车变成了高富帅,还是高大上的互联网操控了汽车发展方向?

谷歌发布预测,到2015年,全球将有66亿互联物体,其中,汽车预估有6200万辆,将会是第三大互联体。如今很多车企和互联网企业看到了智能汽车的光明前景,开始了车联网的竞争。

诱人蓝海

汽车互联网是怎样的热闹场景?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22家汽车企业开发并搭载了车载系统,包括起步较晚的自主品牌。从用户数量来看,从 2005年至今,中国车联网用户数已从5万户增长至50万户,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为1000万户,占彼时汽车用户总数的将近10%。

再来看国际市场。根据媒体报道,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全球十大车企有9家展示了车联网产品,包括奥迪、奔驰、福特、丰田等,集体向世界宣告汽车正在由传统制造业进化为科技电子产品。

在车联网大军中,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开始渗透到汽车,不久前的日内瓦国际车展上,苹果公司宣布已向主要汽车制造商推出CarPlay,通过手机连接车载屏幕抢占汽车智能控制的意图非常明显,而苹果的竞争者谷歌已推出了OAA,旨在将安卓引入到车载系统中。

另一方面,汽车企业也在加紧布局,目前的各汽车厂商中,车联网产品主要有通用汽车的OnStar,福特汽车的SYNC,丰田汽车的G-BOOK以及宝马公司的iDrive系统等,经过几年的发展改进,这些系统的发展已较为成熟。中国自主品牌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则是上汽集团的inkaNet,长安汽车的InCall,吉利汽车的G-NetLink和一汽公司的D-Partner等。

国内研究机构易观智库分析认为,预计到2015年,国内汽车产量规划达到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车联网或将成为一个不亚于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值的超级蓝海,乐观预计,到2017至2018年,车联网的产值甚至会追上移动互联网。

然而,车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告诉记者,他认为目前汽车互联还没有实质进展。

同质竞争

在车联网赚得眼球的同时,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障碍:各车企“各自为战”,按照各自的理解设计专属的车联网,涉及系统多且杂,选择一项功能需要层层切入系统,图标看不懂、输入繁琐等。“名为车联网,实际上只是车内网,顶多只能是同品牌车型之间的局域网。”一位车联网用户如是评价。

一项针对欧洲、美国和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通用车主从未使用过车内的各种联网服务,25%的福特车主从未使用过SYNC,有28%的调研参与者认为,现在的车载APP功能过于复杂。

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高级研究员张俊雅告诉记者:“在功能方面,各家企业提供的车联网产品大同小异,这是最大的发展障碍”。她认为现有的技术瓶颈并不能算是无法逾越的,比如语音识别、数据传输等,只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已,但内容上无法突破“与手机相类似”的困局,才是不能吸引消费者的原因。

“只有开放,才能让目前封闭的、单向的车联网系统,融入一个体系,进而实现无障碍的信息分享,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才能成为现实。”丰田汽车董事长内山田曾说。

除了硬件配备,车联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障碍,张俊雅认为是后期续费的障碍。跟当初ABS、EBD、自动挡、天窗、胎压监测等一样,许多的汽车配置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由“高配”变为“标配”,当各家企业将车联网成为“标配”后,续费就成为另一个障碍,与手机、电视的强制付费不同,车主有选择用不用的权利,很多车主在免费试用期过后,就不再续费,就算车载系统有好技术和吸引人的内容,续费率也不会超过5%。

势不可当

几天前,所有中国iPhone用户都收到了一条iOS 7.1软件更新提示。更新介绍中的第一项十分醒目地写着:“新增了对CarPlay的支持”。没有发布广告,没有刻意地宣传,苹果车载系统就这样悄悄地来到中国,悄悄让人们在同一时间知晓了苹果在汽车行业的野心。

作为首批支持苹果CarPlay的车企,沃尔沃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车联网未来计划。其中令人惊喜的是,首个支持CarPlay系统的沃尔沃全新XC90,将于今年下半年迎来全球首发。

是汽车主导车联网,还是互联网介入汽车从而控制车企?

车联网分析师李兆荣认为,互联网企业主导比较靠谱。首先,汽车厂家是传统的制造企业,缺少互联网的基因,对飞速的网络发展,汽车厂家的机动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汽车行业确实是个相对保守的行业,由于车辆涉及到驾驶者生命安全问题,因此,汽车厂家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相对比较保守,在新技术的引进方面也比较保守。另外,汽车厂家属于传统制造业,因此,对于新的技术、新的领域的响应比较慢。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对此有相同观点,他告诉记者,就像PC的发展一样,汽车企业相当于做硬件的,互联网企业做的是软件,相比而言,它们更专业,因此也更具竞争力。

不过张俊雅认为,互联网企业、汽车企业在车联网领域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车企需要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支持,互联网企业需要汽车这个平台,很难说谁胜谁负。

整体来看,合资品牌的产品、服务和营销推广都比较成熟,如OnStar在海外已经有了很大的渗透率,2009年在国内成立公司独立运营,G- Book也在2009年配备;而反观自主品牌,有的 2011年刚刚发布产品,有的还在研发阶段。但是自主品牌的车联网产品多是在3G、智能终端比较普及的情况下开始研发和投入的,整体的起点更高。

汽车是车联网的载体,那些销量较大的车企会有一些先天的优势,更多的车应用系统,就会促使系统越来越完善。相反,如果产品开发出来后缺少应用,则会陷入恶性循环。车联网产品未必要每个汽车品牌自己单独开发,完全可以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共同开发,可以节省成本、也更加便于用户的使用。

在智能汽车的世界里,汽车厂商和互联网巨头之间到底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目前还难以结论。无论汽车厂商被革命还是互联网企业被招安,车联网都已经来了。

关键字:汽车互联网车联网

本文摘自:中国交通报

x 汽车互联网是怎样的热闹场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应用 → 正文

汽车互联网是怎样的热闹场景

责任编辑:editor03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4-02 16:38:38 本文摘自:中国交通报

汽车成为移动终端,是汽车变成了高富帅,还是高大上的互联网操控了汽车发展方向?

谷歌发布预测,到2015年,全球将有66亿互联物体,其中,汽车预估有6200万辆,将会是第三大互联体。如今很多车企和互联网企业看到了智能汽车的光明前景,开始了车联网的竞争。

诱人蓝海

汽车互联网是怎样的热闹场景?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22家汽车企业开发并搭载了车载系统,包括起步较晚的自主品牌。从用户数量来看,从 2005年至今,中国车联网用户数已从5万户增长至50万户,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为1000万户,占彼时汽车用户总数的将近10%。

再来看国际市场。根据媒体报道,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全球十大车企有9家展示了车联网产品,包括奥迪、奔驰、福特、丰田等,集体向世界宣告汽车正在由传统制造业进化为科技电子产品。

在车联网大军中,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开始渗透到汽车,不久前的日内瓦国际车展上,苹果公司宣布已向主要汽车制造商推出CarPlay,通过手机连接车载屏幕抢占汽车智能控制的意图非常明显,而苹果的竞争者谷歌已推出了OAA,旨在将安卓引入到车载系统中。

另一方面,汽车企业也在加紧布局,目前的各汽车厂商中,车联网产品主要有通用汽车的OnStar,福特汽车的SYNC,丰田汽车的G-BOOK以及宝马公司的iDrive系统等,经过几年的发展改进,这些系统的发展已较为成熟。中国自主品牌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则是上汽集团的inkaNet,长安汽车的InCall,吉利汽车的G-NetLink和一汽公司的D-Partner等。

国内研究机构易观智库分析认为,预计到2015年,国内汽车产量规划达到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车联网或将成为一个不亚于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值的超级蓝海,乐观预计,到2017至2018年,车联网的产值甚至会追上移动互联网。

然而,车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告诉记者,他认为目前汽车互联还没有实质进展。

同质竞争

在车联网赚得眼球的同时,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障碍:各车企“各自为战”,按照各自的理解设计专属的车联网,涉及系统多且杂,选择一项功能需要层层切入系统,图标看不懂、输入繁琐等。“名为车联网,实际上只是车内网,顶多只能是同品牌车型之间的局域网。”一位车联网用户如是评价。

一项针对欧洲、美国和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通用车主从未使用过车内的各种联网服务,25%的福特车主从未使用过SYNC,有28%的调研参与者认为,现在的车载APP功能过于复杂。

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高级研究员张俊雅告诉记者:“在功能方面,各家企业提供的车联网产品大同小异,这是最大的发展障碍”。她认为现有的技术瓶颈并不能算是无法逾越的,比如语音识别、数据传输等,只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已,但内容上无法突破“与手机相类似”的困局,才是不能吸引消费者的原因。

“只有开放,才能让目前封闭的、单向的车联网系统,融入一个体系,进而实现无障碍的信息分享,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才能成为现实。”丰田汽车董事长内山田曾说。

除了硬件配备,车联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障碍,张俊雅认为是后期续费的障碍。跟当初ABS、EBD、自动挡、天窗、胎压监测等一样,许多的汽车配置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由“高配”变为“标配”,当各家企业将车联网成为“标配”后,续费就成为另一个障碍,与手机、电视的强制付费不同,车主有选择用不用的权利,很多车主在免费试用期过后,就不再续费,就算车载系统有好技术和吸引人的内容,续费率也不会超过5%。

势不可当

几天前,所有中国iPhone用户都收到了一条iOS 7.1软件更新提示。更新介绍中的第一项十分醒目地写着:“新增了对CarPlay的支持”。没有发布广告,没有刻意地宣传,苹果车载系统就这样悄悄地来到中国,悄悄让人们在同一时间知晓了苹果在汽车行业的野心。

作为首批支持苹果CarPlay的车企,沃尔沃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车联网未来计划。其中令人惊喜的是,首个支持CarPlay系统的沃尔沃全新XC90,将于今年下半年迎来全球首发。

是汽车主导车联网,还是互联网介入汽车从而控制车企?

车联网分析师李兆荣认为,互联网企业主导比较靠谱。首先,汽车厂家是传统的制造企业,缺少互联网的基因,对飞速的网络发展,汽车厂家的机动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汽车行业确实是个相对保守的行业,由于车辆涉及到驾驶者生命安全问题,因此,汽车厂家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相对比较保守,在新技术的引进方面也比较保守。另外,汽车厂家属于传统制造业,因此,对于新的技术、新的领域的响应比较慢。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对此有相同观点,他告诉记者,就像PC的发展一样,汽车企业相当于做硬件的,互联网企业做的是软件,相比而言,它们更专业,因此也更具竞争力。

不过张俊雅认为,互联网企业、汽车企业在车联网领域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车企需要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支持,互联网企业需要汽车这个平台,很难说谁胜谁负。

整体来看,合资品牌的产品、服务和营销推广都比较成熟,如OnStar在海外已经有了很大的渗透率,2009年在国内成立公司独立运营,G- Book也在2009年配备;而反观自主品牌,有的 2011年刚刚发布产品,有的还在研发阶段。但是自主品牌的车联网产品多是在3G、智能终端比较普及的情况下开始研发和投入的,整体的起点更高。

汽车是车联网的载体,那些销量较大的车企会有一些先天的优势,更多的车应用系统,就会促使系统越来越完善。相反,如果产品开发出来后缺少应用,则会陷入恶性循环。车联网产品未必要每个汽车品牌自己单独开发,完全可以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共同开发,可以节省成本、也更加便于用户的使用。

在智能汽车的世界里,汽车厂商和互联网巨头之间到底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目前还难以结论。无论汽车厂商被革命还是互联网企业被招安,车联网都已经来了。

关键字:汽车互联网车联网

本文摘自:中国交通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