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穿戴物联网的修正之路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李学文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0-18 13:45:42 本文摘自:chinatimes

穿戴物联网热潮发展至今,我观察有3个值得深究的方向。

首先是产品差异性少,无法凸显汇流创新价值。穿戴物联网产品出现较早,现下各3C卖场选择颇多,拿智能手表或手环来说,无论其设计、颜色、外观的形式或有些不同,但大部分的功能都是跟测量心跳、计步、热能消耗、血压、睡眠质量有关,产品思考几乎不脱彼此模仿抄袭的路线,大同小异。这是很标准的硬件贩卖市场,而单一的硬件贩卖很容易走向价格之战─削价竞争而非提升价值,又重回传统制造业的老路数,完全无法凸显数字汇流以软代硬、以内容应用服务主导的新经济价值。

其次是,重新回到营销学的老路数,过于产品导向。营销学大师科特勒(Philip Kotler)介绍的5种营销学早已成业界的教科书─生产导向、产品导向、销售导向、营销导向及社会营销导向,而其中的生产导向则是一种最古老的手法,其假定只要某产品可买得到,且不虞缺货,那么消费者就会照单全收,因此,管理者应该致力于产量的提高与配销之流通。不巧的是,现在的穿戴式物联网好像又回到了产品导向的老路数,先生产产品,再去推销使用情境,而非为一个有意义的情境(精确的,非泛情境)设计产品。

什么是精确的情境呢?我认为是在被定义的情境中,使用者的问题可以被及时提出,同时得到解决。举例,当主人突发心脏或血压问题,可以经由载具实时通报救护车、先行调出病历、送往相关医疗单位,同时通知家人,不仅抓住问题,还能解决问题。重点是情境及解决方案,不是一定要哪一类产品或哪一种产品形式。人家做眼镜,你也做眼镜,人家做手表,你也做手表。

最后是,错将数字分流当成汇流。

在业界多年,常听到不少科技业务提起某某产品很可能取代手机的话术。今日,AI、机器人是热门话题,于是你想,吃饭行为是所有人的必需(基本需求),拿筷子吃饭的人种占世界很大份额(大市场)。如果研发一个筷子机器人,透过大数据分析,知道你三餐的份量,喜爱的菜肴与比例,时间一到,不用你动手,甚至不用语音控制,只要张开嘴,筷子机器人就会把你喂饱、喂好。此外,这种需求又是家家户户都有,而且还可以依需求及功能的进化,推出一代、二代、三代,因此,开发这样的机器人一定会大发利市,因为它是继手机之后另一个人人必需的产品。

这样的论述,似乎与手机市场的推衍类似,一样可行。当然,我只是反讽。

我认为,无论是手表、眼镜、手环等,不可能再有哪种东西是可取代手机的,如果一直怀着“某种东西可能会取代手机”的信念去生产及销售产品,终究都可能失败。一言以蔽之,汇流产品的至高点是智能手机,之后是分流应用的开端,唯有认清此设定,再辅以硬件加软件加服务三位一体的商品概念,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方程式。

分流,异于传统不同媒体附载于不同终端的分流,是经过数字汇流洗礼之后的分流,新分流。汇流终端的特色,是找出各分流应用的最大公约数,提出一个不是最好,但最能为大众接受、携带方便的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在公交车上、教室、工厂、客厅、餐厅,它使用的场域虽然几乎无所不在,但它却也是一种笼统地定义使用情境所产生的商品。大家不妨想一想,有多少时刻,你正处在某个情境,需要透过联网环境,得到来自于载具与云端的协助,但手上的平板及智能手机使用起来却极其不便,你之所以还在使用,是因为市场上没有替代方案。但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均成长趋疲的情况下,唯有将汇流的概念再次变成分流,将装置化整为零,以一变十,才有可能产生数字经济的新动能。

在需要高度资金、技术、人才整合的汇流时期,以中小企业、单打独斗的特质为特色的我们,曾饱受无法整合之苦。如今,天赐良机,弹性与灵活创意的分流再至,我们切莫再自陷于汇流的、笼统的消费者使用情境。若能修正,仍大有可为。

关键字:物联网情境

本文摘自:chinatimes

x 穿戴物联网的修正之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穿戴物联网的修正之路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李学文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0-18 13:45:42 本文摘自:chinatimes

穿戴物联网热潮发展至今,我观察有3个值得深究的方向。

首先是产品差异性少,无法凸显汇流创新价值。穿戴物联网产品出现较早,现下各3C卖场选择颇多,拿智能手表或手环来说,无论其设计、颜色、外观的形式或有些不同,但大部分的功能都是跟测量心跳、计步、热能消耗、血压、睡眠质量有关,产品思考几乎不脱彼此模仿抄袭的路线,大同小异。这是很标准的硬件贩卖市场,而单一的硬件贩卖很容易走向价格之战─削价竞争而非提升价值,又重回传统制造业的老路数,完全无法凸显数字汇流以软代硬、以内容应用服务主导的新经济价值。

其次是,重新回到营销学的老路数,过于产品导向。营销学大师科特勒(Philip Kotler)介绍的5种营销学早已成业界的教科书─生产导向、产品导向、销售导向、营销导向及社会营销导向,而其中的生产导向则是一种最古老的手法,其假定只要某产品可买得到,且不虞缺货,那么消费者就会照单全收,因此,管理者应该致力于产量的提高与配销之流通。不巧的是,现在的穿戴式物联网好像又回到了产品导向的老路数,先生产产品,再去推销使用情境,而非为一个有意义的情境(精确的,非泛情境)设计产品。

什么是精确的情境呢?我认为是在被定义的情境中,使用者的问题可以被及时提出,同时得到解决。举例,当主人突发心脏或血压问题,可以经由载具实时通报救护车、先行调出病历、送往相关医疗单位,同时通知家人,不仅抓住问题,还能解决问题。重点是情境及解决方案,不是一定要哪一类产品或哪一种产品形式。人家做眼镜,你也做眼镜,人家做手表,你也做手表。

最后是,错将数字分流当成汇流。

在业界多年,常听到不少科技业务提起某某产品很可能取代手机的话术。今日,AI、机器人是热门话题,于是你想,吃饭行为是所有人的必需(基本需求),拿筷子吃饭的人种占世界很大份额(大市场)。如果研发一个筷子机器人,透过大数据分析,知道你三餐的份量,喜爱的菜肴与比例,时间一到,不用你动手,甚至不用语音控制,只要张开嘴,筷子机器人就会把你喂饱、喂好。此外,这种需求又是家家户户都有,而且还可以依需求及功能的进化,推出一代、二代、三代,因此,开发这样的机器人一定会大发利市,因为它是继手机之后另一个人人必需的产品。

这样的论述,似乎与手机市场的推衍类似,一样可行。当然,我只是反讽。

我认为,无论是手表、眼镜、手环等,不可能再有哪种东西是可取代手机的,如果一直怀着“某种东西可能会取代手机”的信念去生产及销售产品,终究都可能失败。一言以蔽之,汇流产品的至高点是智能手机,之后是分流应用的开端,唯有认清此设定,再辅以硬件加软件加服务三位一体的商品概念,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方程式。

分流,异于传统不同媒体附载于不同终端的分流,是经过数字汇流洗礼之后的分流,新分流。汇流终端的特色,是找出各分流应用的最大公约数,提出一个不是最好,但最能为大众接受、携带方便的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在公交车上、教室、工厂、客厅、餐厅,它使用的场域虽然几乎无所不在,但它却也是一种笼统地定义使用情境所产生的商品。大家不妨想一想,有多少时刻,你正处在某个情境,需要透过联网环境,得到来自于载具与云端的协助,但手上的平板及智能手机使用起来却极其不便,你之所以还在使用,是因为市场上没有替代方案。但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均成长趋疲的情况下,唯有将汇流的概念再次变成分流,将装置化整为零,以一变十,才有可能产生数字经济的新动能。

在需要高度资金、技术、人才整合的汇流时期,以中小企业、单打独斗的特质为特色的我们,曾饱受无法整合之苦。如今,天赐良机,弹性与灵活创意的分流再至,我们切莫再自陷于汇流的、笼统的消费者使用情境。若能修正,仍大有可为。

关键字:物联网情境

本文摘自:chinatimes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