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申江婴:紧紧瞄准媒体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物联网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04 08:56:39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以“数字经济时代的媒体发展”为主题,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经济网和内蒙古自治区网信办、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呼和浩特举办。图为新华网副总裁、董事、党委常委申江婴发表主题演讲。丁亦钒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呼和浩特8月25日讯 25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幕。新华网董事、副总裁申江婴在论坛上作题为《紧紧瞄准媒体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物联网》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信息技术变革推动媒介形态持续快速迭代演变。以PC互联网为代表的传统网络媒体开始从舞台中央走向相对边角,新兴的移动应用、社交媒体已成为主要信息入口,聚合类平台、自媒体公号不断涌现,网络直播、问答社区等成为舆论生成传播重要源头。媒体格局加速重构的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紧盯技术前沿、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才能占据未来媒体发展的制高点、把握舆论的主导权。

如何认识把握未来媒介形态演进的趋势和方向?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推动新闻传播创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程是什么?这里与大家分享几点个人思考:

第一,“万物皆媒”,物联网媒体是未来媒介形态演进的重要方向。

随着光纤宽带网络的广泛覆盖、4G网络的全面渗透、5G商用化的不断加速、NB-IOT等窄带物联网的加快部署,信息通信技术正沿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物联网的方向加速前进。正如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了相应的媒介形态一样,物联网的社会化应用也正在和即将造就新的媒介形态与传播模式。

未来将是“内容”无限和“渠道”无限的物联网时代,信息提供者、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接受者逐渐呈现出泛采集、泛终端、泛受众的状态,物联网将让信息入口无处不在。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到2020年,将有250亿个嵌入式和智能系统被接入网络,这将掀起传媒发展与应用的新高潮,催生令人目不暇接的全新信息入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多样化、个性化的屏幕成为新闻和信息的新入口,从过去的电视屏、户外LED屏,到电脑屏、手机屏,再到目前的洗浴玻璃、桌面、饮料罐体、登机牌等,甚至未来可以预见的无处不在的“隐形屏”,这些新入口已成为媒体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新的超级应用产生了新的新闻和信息入口,如滴滴打车、高德地图、微信、淘宝等应用依靠其庞大的用户群,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链接一切相关的资源,打通新闻与信息入口。

在物联网时代,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无人机也为媒体提供了新入口。通过智能手表,用户只需抬起手腕便可阅读新闻资讯。向智能后视镜说出指令,就可播报当天新闻。无人机更是可以传送回超常视角的景象,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飞手徒步深入九寨沟景区,航拍九寨沟美丽山河的“肌肤之痛”;已完成50亿票房神话,持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纪录的《战狼2》拍摄也有新华网无人机特约飞手参与。当然,在物联网时代,究竟哪一个超级应用能够产生如两微一端的效果,我们还拭目以待。

第二,“万媒皆智”,智能化是未来物联网媒体的重要特征。

展望未来,智能化是信息通信业下一程的核心。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连接的问题,接下来应该解决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这就是物联网的范畴。人本身是有智慧、有思想的,而物没有智慧、没有思想,所以当人跟物相连、物跟物相连的时候,必须是一种智慧连接。

未来,通过传感器收集利用海量信息数据来“讲故事”将成为新闻生产的一种常规模式。新华网与海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展生物传感技术、数据挖掘与精准营销、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创建了国内首个以生物传感技术为主的用户体验实验室,并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代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Star。新华网与经典舞台剧《战马》合作,通过高科技的生物传感技术全程观测并记录观众观看演出时的体感反应,使普通的观众成为可以发出客观“声音”的参与者。

除了媒体内容生产越来越智能化,机器算法、人工智能推荐也将改变媒体内容分发机制,不断提升内容与读者的个性化匹配度。基于兴趣的新闻推荐、基于个性化的短视频资讯,当前已经初现端倪,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可。未来,新闻内容生产、新闻内容分发、平台、终端及用户彼此关联,都将有更多人工智能的渗入。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与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智能编辑部发展报告》提出: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石、以人机协作为特征、以提升内容生产传播效率为目标的智能编辑部形态,成为媒体面向未来前瞻而务实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

第三,“智媒皆融”,融合共生是推动物联网智媒生态繁荣的重要理念。

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未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技术等将实现媒体全链条的渗透和融合,从模式创新走向生态重构,形成融合共生的物联网智媒新生态。媒体进化就是媒体边界的拓展与智能化的升级,传统媒介形态在融合发展下崩解与重塑,新兴媒体在跨平台矩阵中共享新媒体生态圈,未来媒体将以物联网等新技术为驱动拓展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物联网时代,溯源与物流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的催生环境。新华网建立“溯源中国”平台,推动以RFID等智能标签技术为基础的农产品溯源等应用模式,由于用户间的频繁互动与信息交流,构成了一种有效而重要的互动媒体场,使其具备了催生新媒介形态的土壤。

在新旧发展动力转换、新旧发展模式更替的重要关口,如何紧紧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契机,加速形成新常态下媒体发展的新动力、新模式、新路径,我认为要从技术研发、应用拓展、平台运行三个方面入手,加快发展物联网智媒。

一是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传媒创新力。技术是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媒体亟待补齐的短板。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用最好、最新的技术提升采编能力,拓宽传播领域。我们正处于智媒时代的黎明,要着力加强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应用能力,抢占技术应用发展先机。针对传媒业生态的关键维度——用户平台、新闻生产系统、新闻分发平台及信息终端等,加大语义识别和分析、机器算法、大数据等新技术集群的研发和渗透,同时加强技术把关、内容把关,为媒体内容生产与呈现开拓想象空间,为传媒创新与转型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二是拓展应用市场,提高传媒市场力。对传媒业来讲,要想实现传媒市场力的全面提升,就要与时俱进,紧密关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适用于新闻领域的“用户画像”、场景匹配、个性分析、即时推送、机器人写作等技术应用,积极谋划布局全息投影、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我们要不断提高对物联网智媒的认知度,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平台提高新闻内容生产和服务能力,拓展应用市场,尽快形成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是完善运行平台,强化传媒传播力。物联网时代,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将成为传媒转型发展的重大切入点,有利于形成生命力较强的媒体传播力。

现代传媒业想要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自我革命、自我突破,在牢牢占据移动互联网传播制高点的同时,紧紧瞄准媒体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物联网,抢占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制胜点。

值得欣喜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国家队力量开始凸显。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发展和新技术的融合过程中日益活跃,真正发挥出了“主流”的力量。近年来,新华网加快科技与传媒深度融合,按照“做强新闻网、做特社交网、做优移动互联网、追踪物联网、服务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在生物传感、人工智能、数字视觉艺术、数字影视、VR/AR、无人机等前沿技术领域作了大量新媒介形态的探索和实践,在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过程中释放出更强大的动能!

关键字:物联网一个发展媒体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x 申江婴:紧紧瞄准媒体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物联网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申江婴:紧紧瞄准媒体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物联网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04 08:56:39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以“数字经济时代的媒体发展”为主题,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经济网和内蒙古自治区网信办、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呼和浩特举办。图为新华网副总裁、董事、党委常委申江婴发表主题演讲。丁亦钒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呼和浩特8月25日讯 25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幕。新华网董事、副总裁申江婴在论坛上作题为《紧紧瞄准媒体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物联网》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信息技术变革推动媒介形态持续快速迭代演变。以PC互联网为代表的传统网络媒体开始从舞台中央走向相对边角,新兴的移动应用、社交媒体已成为主要信息入口,聚合类平台、自媒体公号不断涌现,网络直播、问答社区等成为舆论生成传播重要源头。媒体格局加速重构的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紧盯技术前沿、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才能占据未来媒体发展的制高点、把握舆论的主导权。

如何认识把握未来媒介形态演进的趋势和方向?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推动新闻传播创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程是什么?这里与大家分享几点个人思考:

第一,“万物皆媒”,物联网媒体是未来媒介形态演进的重要方向。

随着光纤宽带网络的广泛覆盖、4G网络的全面渗透、5G商用化的不断加速、NB-IOT等窄带物联网的加快部署,信息通信技术正沿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物联网的方向加速前进。正如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了相应的媒介形态一样,物联网的社会化应用也正在和即将造就新的媒介形态与传播模式。

未来将是“内容”无限和“渠道”无限的物联网时代,信息提供者、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接受者逐渐呈现出泛采集、泛终端、泛受众的状态,物联网将让信息入口无处不在。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到2020年,将有250亿个嵌入式和智能系统被接入网络,这将掀起传媒发展与应用的新高潮,催生令人目不暇接的全新信息入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多样化、个性化的屏幕成为新闻和信息的新入口,从过去的电视屏、户外LED屏,到电脑屏、手机屏,再到目前的洗浴玻璃、桌面、饮料罐体、登机牌等,甚至未来可以预见的无处不在的“隐形屏”,这些新入口已成为媒体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新的超级应用产生了新的新闻和信息入口,如滴滴打车、高德地图、微信、淘宝等应用依靠其庞大的用户群,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链接一切相关的资源,打通新闻与信息入口。

在物联网时代,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无人机也为媒体提供了新入口。通过智能手表,用户只需抬起手腕便可阅读新闻资讯。向智能后视镜说出指令,就可播报当天新闻。无人机更是可以传送回超常视角的景象,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飞手徒步深入九寨沟景区,航拍九寨沟美丽山河的“肌肤之痛”;已完成50亿票房神话,持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纪录的《战狼2》拍摄也有新华网无人机特约飞手参与。当然,在物联网时代,究竟哪一个超级应用能够产生如两微一端的效果,我们还拭目以待。

第二,“万媒皆智”,智能化是未来物联网媒体的重要特征。

展望未来,智能化是信息通信业下一程的核心。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连接的问题,接下来应该解决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这就是物联网的范畴。人本身是有智慧、有思想的,而物没有智慧、没有思想,所以当人跟物相连、物跟物相连的时候,必须是一种智慧连接。

未来,通过传感器收集利用海量信息数据来“讲故事”将成为新闻生产的一种常规模式。新华网与海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展生物传感技术、数据挖掘与精准营销、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创建了国内首个以生物传感技术为主的用户体验实验室,并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代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Star。新华网与经典舞台剧《战马》合作,通过高科技的生物传感技术全程观测并记录观众观看演出时的体感反应,使普通的观众成为可以发出客观“声音”的参与者。

除了媒体内容生产越来越智能化,机器算法、人工智能推荐也将改变媒体内容分发机制,不断提升内容与读者的个性化匹配度。基于兴趣的新闻推荐、基于个性化的短视频资讯,当前已经初现端倪,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可。未来,新闻内容生产、新闻内容分发、平台、终端及用户彼此关联,都将有更多人工智能的渗入。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与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智能编辑部发展报告》提出: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石、以人机协作为特征、以提升内容生产传播效率为目标的智能编辑部形态,成为媒体面向未来前瞻而务实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

第三,“智媒皆融”,融合共生是推动物联网智媒生态繁荣的重要理念。

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未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技术等将实现媒体全链条的渗透和融合,从模式创新走向生态重构,形成融合共生的物联网智媒新生态。媒体进化就是媒体边界的拓展与智能化的升级,传统媒介形态在融合发展下崩解与重塑,新兴媒体在跨平台矩阵中共享新媒体生态圈,未来媒体将以物联网等新技术为驱动拓展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物联网时代,溯源与物流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的催生环境。新华网建立“溯源中国”平台,推动以RFID等智能标签技术为基础的农产品溯源等应用模式,由于用户间的频繁互动与信息交流,构成了一种有效而重要的互动媒体场,使其具备了催生新媒介形态的土壤。

在新旧发展动力转换、新旧发展模式更替的重要关口,如何紧紧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契机,加速形成新常态下媒体发展的新动力、新模式、新路径,我认为要从技术研发、应用拓展、平台运行三个方面入手,加快发展物联网智媒。

一是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传媒创新力。技术是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媒体亟待补齐的短板。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用最好、最新的技术提升采编能力,拓宽传播领域。我们正处于智媒时代的黎明,要着力加强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应用能力,抢占技术应用发展先机。针对传媒业生态的关键维度——用户平台、新闻生产系统、新闻分发平台及信息终端等,加大语义识别和分析、机器算法、大数据等新技术集群的研发和渗透,同时加强技术把关、内容把关,为媒体内容生产与呈现开拓想象空间,为传媒创新与转型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二是拓展应用市场,提高传媒市场力。对传媒业来讲,要想实现传媒市场力的全面提升,就要与时俱进,紧密关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适用于新闻领域的“用户画像”、场景匹配、个性分析、即时推送、机器人写作等技术应用,积极谋划布局全息投影、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我们要不断提高对物联网智媒的认知度,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平台提高新闻内容生产和服务能力,拓展应用市场,尽快形成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是完善运行平台,强化传媒传播力。物联网时代,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将成为传媒转型发展的重大切入点,有利于形成生命力较强的媒体传播力。

现代传媒业想要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自我革命、自我突破,在牢牢占据移动互联网传播制高点的同时,紧紧瞄准媒体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物联网,抢占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制胜点。

值得欣喜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国家队力量开始凸显。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发展和新技术的融合过程中日益活跃,真正发挥出了“主流”的力量。近年来,新华网加快科技与传媒深度融合,按照“做强新闻网、做特社交网、做优移动互联网、追踪物联网、服务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在生物传感、人工智能、数字视觉艺术、数字影视、VR/AR、无人机等前沿技术领域作了大量新媒介形态的探索和实践,在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过程中释放出更强大的动能!

关键字:物联网一个发展媒体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