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频监控/安防行业动态 → 正文

讓智能機器人解圍世界性安防困局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3 13:05:19 本文摘自: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層出不窮的安全事件使安全防范、安保服務成為世界性難題,社會高速發展呼喚更加智能與安全的防控體系。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會8月15日在北京盛大召開,“機器人公共安全行業應用”專題論壇是本屆大會開幕式當天在大會眾多分論壇中第一個鳴鑼開講的。這是一場安防機器人的盛會,來自多國公共安全領域的機器人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應用需求方齊聚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共論安全領域機器人的發展痛點、挑戰與機遇。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安全事件使安全防范、安保服務成為世界性難題,自60年代初,發達國家就開展了警務機器人的研究,研制出多種型號機器人。“9.11”恐怖事件后,各國更是加強了警用機器人的研制工作。現階段,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國已處於領先地位。我國警用機器人研發起步較晚,在國家“863”等研究項目的支持下,經過近30年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某些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中的統計,發達國家警察佔人口0.3%,我國僅為0.12%,我國警察數量的缺口為252萬人﹔ 2014年我國保安人員達到450萬人,需求缺口仍然不少於112萬人,並且老齡化趨勢嚴重、人員流動性大(年度流動率達到21.7%)。

傳統的安全防控體系存在嚴重不足,國內外恐怖形勢嚴峻,涉爆案件增多,警員和安保人員數量需求急劇上升,危險裝置逐漸升級,以人工為主的處置方式使警員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命危險,以人為核心的防控,受氣候環境影響大,難以做到全天候無縫隙監控,發生警情時不能迅速進行現場處置,難以及時阻止犯罪和警情擴大。

蘇州融萃特種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梅濤指出:傳統警用裝備與機器人技術的結合,將形成具有多形態移動、豐富感知、主動目標追蹤、動態分析和實時決策處置等五大能力的“警用機器人”,將有效替代警員執行高危險性任務,並能夠推動 “防、控、處”兼備的動態安全防控體系建設。

中關村融智特種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陳曉東在主題為“警用機器人發展痛點解析”的報告中重點對我國在研制警用機器人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詳述。他指出

我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已經將公共安全機器人列為“十三五” 十大標志性成果,科技部在重點專項中將警用機器人列為重點支持方向,國家推動目標明確。

“當前無人化裝備發展現狀令人堪憂”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主任李劍在報告中形象地指出,目前機器人普遍存在“耳不聰目不明、識別率低、續航能力弱、系統故障率高、環境適應性差、交互內容缺乏” 等等人工有余、智能不足的問題,稱此種現象為“殘疾機器人”。

反劫持裝備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反劫持作戰與裝備技術軍隊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預防與處置爆炸恐怖襲擊事件專家咨詢組和國防科技武警反恐特戰技術專家組組長、武警特種警察學院的邢春洪教授在論壇上認為“當前無人化裝備發展現狀令人堪憂”,他指出在主觀因素的影響下,雖然相關技術日新月異、裝備性能卻止步不前,應用層面存在無人化裝備水土不服,藥不對症,因為昂貴,會用不敢用等問題。

與此同時, 中國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孫永生從另外一個角度強調了無人機作為空中機器人,它的廣泛應用會帶來對國家、社會和個人一些系列安全性問題,會沖擊公安機關傳統意義上的“制高點”,因此無人機警務應用一定會帶來警務方式的變革,他指出合理密切科學管控十分重要,同時警力應充分進行配備和採用智能無人機設備。

陳曉東總結當下警用安防智能裝備當下的五大痛點:

企業多、精品少,我國的警用機器人在排爆、偵察、攻擊等方面與國外同類產品尚有一定的差距,能拿出的質量過硬,性能優良的精品不多﹔

產品多、批量少,目前我國從事警用機器人生產的企業有近百家,但企業生產規模普遍偏小,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並不高,年銷售超過百台不多,超過千台更少。近幾年來,國內大、中、小型排爆機器人的銷售總量也僅數千台。﹔

核心器件空心化,警用機器人的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造成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自籌資金較多、利用其他資金較少,警用機器人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從研發投入到市場認可需要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較大數額資金的支持。目前因為行業屬於新興小眾行業,政府扶持及市場資金都不足﹔

合作不夠緊密、服務不夠到位,企業和科研機構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但缺乏對彼此的深刻認識與密切合作,重視銷售渠道、忽視售后服務。

“得益於先進排爆機器人的相助,排爆隊員少了一分危險,民警家屬多了一份安心。” 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總隊防爆安檢支隊排爆大隊副大隊長孫建東談到排爆機器人的應用時很動情,他強調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恐怖分子制作的爆炸裝置也趨向多樣化、技術化、智能化。這無疑是對排爆警察的一項嚴峻考驗。

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排爆機器人已具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廣闊的市場,成為排爆作業的主力,不僅裝備警隊排爆人員,軍方也已大量裝備並用於實戰。孫建東透露,目前北京警方在排爆機器人的使用上已經走在了國內同行的前列。

毋庸置疑,排爆機器人的應用十分重要。孫建東認為隻有充分發揮高性能、智能化排爆機器人在涉爆現場的重要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確保排爆人員的人身安全。談及未來排爆機器人的技術發展途徑,他認為新型排爆機器人應是跨平台、多功能、模塊化的,並要融合AI技術,視覺識別技術,搭建人機一體化智能操控平台,開創涉爆現場處置的新模式。應創新發展理念,探索“無人化處置”新課題。

我國消防機器人的發展勢頭喜人

相對於排爆機器人,我國消防機器人的發展勢頭喜人。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化學危險品和放射性物質泄漏以及燃燒、爆炸等事故隱患增加。事故發生時,消防人員面對高溫、黑暗、有毒和濃煙等危害環境,生命受到極大威脅。

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樹生先生很自豪,談及他們系列消防機器人的成就時說:“空地協同、立體消防:地面是消防機器人,相當於我們的陸軍,空中則是無人機,相當於我們的空軍,空地配合發揮各自的特長,通過立體作戰迅速完成滅火戰斗。”據介紹,中信重工在對消防機器人的研發及應用方面已經走在了中國智能特種機器人產業第一梯隊的最前列。

張樹生先生指出,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未來消防機器人將不再是獨立個體進行消防戰斗,而是以團隊進行高效、協同作戰。 智能互聯、多機協作,火災現場,多台機器人網絡互通、數據共享,偵查機器人負責提供具體的火災數據,滅火機器人根據火情數據確定噴射方式、流量、位置,最大效率、最低成本完成火災扑救任務。

未來智能警用裝備的發展建議與展望

梅濤指出,當前國內外在警用機器人研究方面共同的熱點是:機器人技術、系統設計、機器視覺、控制、路徑規劃、人工智能、遙操作、算法和跟蹤,而我國更應加強的是無人系統、導航定位、傳感感知、避障和人機交互的重點技術研究﹔

邢春洪教授認為應兼顧常態化防范和應急性處置兩種需求,解決出現突發事件時能查得清、聯得通、進得去、打得准、防得住和判得准的問題。一定要理順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究,型號研制與裝備革新、軍事裝備與警用裝備、全面推進與重點扶植、科研主體與需求主導、技術先進與戰術實用、繼承傳統與模式創新和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八種關系。

中關村融智特種機器人聯盟陳曉東秘書長告訴記者,中國因重大暴恐事件對警用機器人研究的刺激作用十分明顯,但是也需要建立發展警用機器人的長效機制,才能有備無患。國產智能警用設備目前的市場佔有率不高,還主要是依靠進口昂貴的國外產品,下一步聯盟的工作重心就是要促進產業生態鏈的建設,為發展搭建更好的服務平台,同時他給出了進一步的解決建議。

來自韓國的他山之石

論壇上, 來自韓國的 RF 公司首席技術官/ETRI 首席研究員、韓國機器人學會前任主席周英喬(音譯)對韓國公共安全領域機器人的技術和研發情況進行了介紹,引起中國同行們的高度關注。

韓國政府投入了一些重要的研發項目,例如“搜索救援機器人無縫路由問題”、“在災害環境下工作的實用機器人的設計與實現”、“高層建筑外牆清洗機器人的人身安全”等。據介紹,KIROO財團在災害應對的機器人研發和測試基礎設施建設的雙軌項目方面,已完成開發並在災害環境中得到了實際應用。目前,韓國漢陽大學聯合會正在規劃對高層建筑清潔機器人的研發項目,也在加快新的市場開發和商業化進程。

关键字:安防世界智能

本文摘自: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x 讓智能機器人解圍世界性安防困局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视频监控/安防行业动态 → 正文

讓智能機器人解圍世界性安防困局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3 13:05:19 本文摘自: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層出不窮的安全事件使安全防范、安保服務成為世界性難題,社會高速發展呼喚更加智能與安全的防控體系。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會8月15日在北京盛大召開,“機器人公共安全行業應用”專題論壇是本屆大會開幕式當天在大會眾多分論壇中第一個鳴鑼開講的。這是一場安防機器人的盛會,來自多國公共安全領域的機器人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應用需求方齊聚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共論安全領域機器人的發展痛點、挑戰與機遇。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安全事件使安全防范、安保服務成為世界性難題,自60年代初,發達國家就開展了警務機器人的研究,研制出多種型號機器人。“9.11”恐怖事件后,各國更是加強了警用機器人的研制工作。現階段,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國已處於領先地位。我國警用機器人研發起步較晚,在國家“863”等研究項目的支持下,經過近30年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某些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中的統計,發達國家警察佔人口0.3%,我國僅為0.12%,我國警察數量的缺口為252萬人﹔ 2014年我國保安人員達到450萬人,需求缺口仍然不少於112萬人,並且老齡化趨勢嚴重、人員流動性大(年度流動率達到21.7%)。

傳統的安全防控體系存在嚴重不足,國內外恐怖形勢嚴峻,涉爆案件增多,警員和安保人員數量需求急劇上升,危險裝置逐漸升級,以人工為主的處置方式使警員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命危險,以人為核心的防控,受氣候環境影響大,難以做到全天候無縫隙監控,發生警情時不能迅速進行現場處置,難以及時阻止犯罪和警情擴大。

蘇州融萃特種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梅濤指出:傳統警用裝備與機器人技術的結合,將形成具有多形態移動、豐富感知、主動目標追蹤、動態分析和實時決策處置等五大能力的“警用機器人”,將有效替代警員執行高危險性任務,並能夠推動 “防、控、處”兼備的動態安全防控體系建設。

中關村融智特種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陳曉東在主題為“警用機器人發展痛點解析”的報告中重點對我國在研制警用機器人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詳述。他指出

我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已經將公共安全機器人列為“十三五” 十大標志性成果,科技部在重點專項中將警用機器人列為重點支持方向,國家推動目標明確。

“當前無人化裝備發展現狀令人堪憂”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主任李劍在報告中形象地指出,目前機器人普遍存在“耳不聰目不明、識別率低、續航能力弱、系統故障率高、環境適應性差、交互內容缺乏” 等等人工有余、智能不足的問題,稱此種現象為“殘疾機器人”。

反劫持裝備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反劫持作戰與裝備技術軍隊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預防與處置爆炸恐怖襲擊事件專家咨詢組和國防科技武警反恐特戰技術專家組組長、武警特種警察學院的邢春洪教授在論壇上認為“當前無人化裝備發展現狀令人堪憂”,他指出在主觀因素的影響下,雖然相關技術日新月異、裝備性能卻止步不前,應用層面存在無人化裝備水土不服,藥不對症,因為昂貴,會用不敢用等問題。

與此同時, 中國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孫永生從另外一個角度強調了無人機作為空中機器人,它的廣泛應用會帶來對國家、社會和個人一些系列安全性問題,會沖擊公安機關傳統意義上的“制高點”,因此無人機警務應用一定會帶來警務方式的變革,他指出合理密切科學管控十分重要,同時警力應充分進行配備和採用智能無人機設備。

陳曉東總結當下警用安防智能裝備當下的五大痛點:

企業多、精品少,我國的警用機器人在排爆、偵察、攻擊等方面與國外同類產品尚有一定的差距,能拿出的質量過硬,性能優良的精品不多﹔

產品多、批量少,目前我國從事警用機器人生產的企業有近百家,但企業生產規模普遍偏小,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並不高,年銷售超過百台不多,超過千台更少。近幾年來,國內大、中、小型排爆機器人的銷售總量也僅數千台。﹔

核心器件空心化,警用機器人的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造成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自籌資金較多、利用其他資金較少,警用機器人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從研發投入到市場認可需要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較大數額資金的支持。目前因為行業屬於新興小眾行業,政府扶持及市場資金都不足﹔

合作不夠緊密、服務不夠到位,企業和科研機構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但缺乏對彼此的深刻認識與密切合作,重視銷售渠道、忽視售后服務。

“得益於先進排爆機器人的相助,排爆隊員少了一分危險,民警家屬多了一份安心。” 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總隊防爆安檢支隊排爆大隊副大隊長孫建東談到排爆機器人的應用時很動情,他強調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恐怖分子制作的爆炸裝置也趨向多樣化、技術化、智能化。這無疑是對排爆警察的一項嚴峻考驗。

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排爆機器人已具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廣闊的市場,成為排爆作業的主力,不僅裝備警隊排爆人員,軍方也已大量裝備並用於實戰。孫建東透露,目前北京警方在排爆機器人的使用上已經走在了國內同行的前列。

毋庸置疑,排爆機器人的應用十分重要。孫建東認為隻有充分發揮高性能、智能化排爆機器人在涉爆現場的重要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確保排爆人員的人身安全。談及未來排爆機器人的技術發展途徑,他認為新型排爆機器人應是跨平台、多功能、模塊化的,並要融合AI技術,視覺識別技術,搭建人機一體化智能操控平台,開創涉爆現場處置的新模式。應創新發展理念,探索“無人化處置”新課題。

我國消防機器人的發展勢頭喜人

相對於排爆機器人,我國消防機器人的發展勢頭喜人。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化學危險品和放射性物質泄漏以及燃燒、爆炸等事故隱患增加。事故發生時,消防人員面對高溫、黑暗、有毒和濃煙等危害環境,生命受到極大威脅。

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樹生先生很自豪,談及他們系列消防機器人的成就時說:“空地協同、立體消防:地面是消防機器人,相當於我們的陸軍,空中則是無人機,相當於我們的空軍,空地配合發揮各自的特長,通過立體作戰迅速完成滅火戰斗。”據介紹,中信重工在對消防機器人的研發及應用方面已經走在了中國智能特種機器人產業第一梯隊的最前列。

張樹生先生指出,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未來消防機器人將不再是獨立個體進行消防戰斗,而是以團隊進行高效、協同作戰。 智能互聯、多機協作,火災現場,多台機器人網絡互通、數據共享,偵查機器人負責提供具體的火災數據,滅火機器人根據火情數據確定噴射方式、流量、位置,最大效率、最低成本完成火災扑救任務。

未來智能警用裝備的發展建議與展望

梅濤指出,當前國內外在警用機器人研究方面共同的熱點是:機器人技術、系統設計、機器視覺、控制、路徑規劃、人工智能、遙操作、算法和跟蹤,而我國更應加強的是無人系統、導航定位、傳感感知、避障和人機交互的重點技術研究﹔

邢春洪教授認為應兼顧常態化防范和應急性處置兩種需求,解決出現突發事件時能查得清、聯得通、進得去、打得准、防得住和判得准的問題。一定要理順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究,型號研制與裝備革新、軍事裝備與警用裝備、全面推進與重點扶植、科研主體與需求主導、技術先進與戰術實用、繼承傳統與模式創新和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八種關系。

中關村融智特種機器人聯盟陳曉東秘書長告訴記者,中國因重大暴恐事件對警用機器人研究的刺激作用十分明顯,但是也需要建立發展警用機器人的長效機制,才能有備無患。國產智能警用設備目前的市場佔有率不高,還主要是依靠進口昂貴的國外產品,下一步聯盟的工作重心就是要促進產業生態鏈的建設,為發展搭建更好的服務平台,同時他給出了進一步的解決建議。

來自韓國的他山之石

論壇上, 來自韓國的 RF 公司首席技術官/ETRI 首席研究員、韓國機器人學會前任主席周英喬(音譯)對韓國公共安全領域機器人的技術和研發情況進行了介紹,引起中國同行們的高度關注。

韓國政府投入了一些重要的研發項目,例如“搜索救援機器人無縫路由問題”、“在災害環境下工作的實用機器人的設計與實現”、“高層建筑外牆清洗機器人的人身安全”等。據介紹,KIROO財團在災害應對的機器人研發和測試基礎設施建設的雙軌項目方面,已完成開發並在災害環境中得到了實際應用。目前,韓國漢陽大學聯合會正在規劃對高層建筑清潔機器人的研發項目,也在加快新的市場開發和商業化進程。

关键字:安防世界智能

本文摘自: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