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访谈人物访谈 → 正文

中兴通讯理性突围

责任编辑:企业网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0-08-06 08:56:00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编者按:

对于在不久前的中移动TD招标中胜出,中兴通讯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意外,因为与原来预想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出入。  几年来在TD方面的持续投入正是中兴通讯获得这次中国3G市场的标志性大单的最大筹码。

然而,整个TD产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现在似乎还谈不上谁胜谁负,面对国内外厂家激烈的竞争,中兴通讯强调的仍然是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大胆的产品布局。

中兴通讯的TD战略里可以说没有哪一项是绝对的重点,因为在中兴通讯看来哪个方面都不可或缺。

技术领先+战略领先=TD招标大赢家

“中兴通讯的战略选择是领先的。我们提出了室内覆盖、光纤到塔顶等几个比较创新的模式,我们提出了针对中国移动多通道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满足了中国移动网对室内覆盖的要求,也就是说,中兴通讯在产品解决方案层面领先于其他厂家,其他厂家的产品还没有推出,我们已经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了。这一方面是技术领先,一方面是战略抉择指标领先。再加上中兴通讯在工程服务方面和网络规划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这些都增强了中国移动信心。”

古松:我们都知道一件事,中兴参加了中国移动的TD网络招标工作,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们想请你作为中兴TD的负责人,介绍一下中兴参与中国移动的招标情况和结果。

段玉宏:这个情况在网上的消息已经比较多了。这次招标,目前中标函已经发了,估计在这个月的月底前后就会正式签订合同。在这里面,中兴通讯大概能够拿到无线基站份额的50%以上,中标的六个城市有北京、沈阳、天津、秦皇岛、厦门和深圳。同时,在这次中移动核心网招标的8个城市中,我们中标了4个城市,达到50%,这四个城市是北京、广州、秦皇岛及厦门。

古松:就像你说的,中兴在这次招标当中成为了最大的获益者。对于中兴取得这样的一个结果,其实业界有很多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中兴的报价是最低的,所以才有机会,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兴因为拓展海外的市场,前期的工作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照。你认为中兴在这次招标中胜出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段玉宏:这次招标,与我们原来预想的结果差别不是特别大,这是我们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绝对不是简单的通过价格或者是海外市场等其他方面因素就可以实现的,这个结果从始至终都是中兴通讯的实力表现。再具体地说,首先中标的结果与中国移动对TD网络建设的指导原则有关,中国移动想把TD网络建设成为一个精品网络。正因如此,移动要选择有技术实力,有整体实力的厂家来承建,所以说最终中标是中兴通讯综合实力的体现。对于中兴通讯来说,我们的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公司通过长期的积累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中兴从2001年就开始了有关TD方面的研发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投入的资源比较多,从事无线侧研发的人员已将近2000人,在一些配套的工程、生产方面都投入大量资金。我们的投入从开始到后期、从小到大,其实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古松:看来长期积累是中兴的产品得到中移动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段玉宏:第二个方面,中兴通讯把TD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来做。实际上,我们认为,TD是与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相吻合的,中兴通讯对TD项目的重视程度与整个国家这么多年来逐步向自主创新战略转型相吻合的。第三个方面,从具体的执行层面来说,这次招标的结果与中兴通讯去年在整个TD规模试验网上的杰出表现也是密切相关的。在去年的3月1日,中兴通讯打通了规模试验网的第一个电话;去年4月底,中兴通讯第一个完成全网建设,体现了公司的整体工程建设、技术能力;我们针对整个测试中业界比较关注的施工难等问题及时向市场进行反馈:在去年7月15日,中兴通讯在青岛麦岛站开通了第一个业内BBU+RRU,展现了光纤到塔顶的解决方案;另外,我们在整个外场测试中的表现值得信任,在外场测试的性能指标中,中兴通讯有约75%以上的指标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也是惟一一家参加了75%真实测试、加载的厂家。那么针对这些情况,包括一些国家的、信产部的领导都给出了相应的评价,那就是在整个的表现当中,中兴通讯是最好的。去年,信息产业部组织的测试推动了整个TD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今年2月底之前,我们在厦门已经将50%以上的站点全部替换成了新的光纤到塔顶的BBU+RRU方案。这次招标,移动方面也非常关注设备的可靠性,因此,中兴通讯在稳定性方面做了好多测试,包括高低温循环实验、盐雾测试、防水性测试等。在这些测试中,我们的成绩都相当不错。第四个方面,公司的技术战略选择也是领先的。我们提出了立体覆盖、光纤到塔顶等几个比较创新的模式,我们提出了多通道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满足了中国移动对室内覆盖的要求。也就是说,中兴通讯在产品解决方案层面领先于其他厂家,其他厂家的产品还没有推出,我们已经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了。这一方面是技术领先,一方面是战略抉择领先。再加上中兴通讯在工程服务方面和网络规划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这些都增强了中国移动信心。

强强联合加速TD产业良性循环

“不管是我们选择爱立信,还是爱立信选择我们,都是基于一个同样的目的—强强联合,我们双方希望通过这个合作,对整个TD的产业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古松:在这一轮招标当中,中兴是和爱立信合作的。此前,其他参与竞标的中国企业都很早就公布了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消息,为什么中兴很晚才公布与爱立信的合作呢?另外,中兴为什么选择与爱立信这样一个企业去合作?能否从双方合作的策略方面来介绍一下。

段玉宏:从2005年初,中兴通讯就一直在与爱立信谈合作事宜,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将近一年半吧。因为合作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涉及到整个产业的一些决策,还有包括我们和爱立信在TD上的投入程度,双方合作的深度。所以,谈判的过程也是比较长的。虽然中兴通讯和爱立信都在积极的推动合作,但是这个选择是双方面的,也有市场的因素在里面。不管是我们选择爱立信,还是爱立信选择我们,都是基于一个同样的目的—强强联合,我们双方希望通过这个合作,对整个TD的产业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中兴也希望更多地吸收爱立信在无线方面经验,并将其投入到TD的产业当中来,而爱立信选择我们时说了一句话,“我们选择中兴,就是因为中兴在这方面最好。爱立信要选择与最好的公司去合作。”

古松:其实大家都知道华为跟西门子成立的合作公司鼎桥很早就开始从事TD的研发了,那就是说,鼎桥的生产能力大家多多少少都会了解一些,但是中兴通讯跟爱立信在2006年才决定合作,时间比较晚。那么在TD这个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你们是不是有信心保证生产能力呢?在合作中,你们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呢?

段玉宏:中兴通讯与爱立信的合作模式与鼎桥等其他厂商都不一样,中兴在TD上的投入比较大,产品线从无线到核心网到终端。中兴通讯与爱立信合作的重点有两个,第一个方面是OEM,这主要是在无线设备方面;第二个方面是,通过合作促进爱立信在TD上面有更多的投入,从而促进TD产业的良性循环。对于我们来说,生产能力目前并不是瓶颈。

古松:其实在TD方面,从接入网到核心网,应该说中兴和爱立信有很多重合的产品,而你们两家公司又要联合起来做TD,因此既有产品竞争,又需要合作,那么,你们在未来又将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关系呢?在TD方面,你们之间有没有分工,比如谁做接入设备,谁做核心网?

段玉宏:在TD方面相关的业务,核心网、网关等方面爱立信和中兴通讯都会有产品,但并不会因为我们双方都在开发,而对整个产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大部分产品是不分制式的,无论是基于WCDMA还是基于TD-SCDMA或者是基于现在的GSM,大部分产品都是相同的,因此,就全球来讲,产品的竞争不仅存在于中兴通讯和爱立信之间,也存在于所有的通信制造企业之间。

至于具体分工是没有的,核心网设备,中兴通讯爱立信、诺基亚、华为这些企业都能做,不会因为中兴与爱立信合作,爱立信或者中兴就不做了。因为合作是我们两个公司产品方面的合作,而不是两家企业的整合。像西门子和华为,它们两家合资建立了鼎桥之后,就开始合作开发,并且会对华为做一些限制,比如,华为几年内就不能再从事TD无线侧的开发。我们和爱立信没有成立合作公司,也就没有这个限制。

以开放心态促进产业成熟

“中兴的心态相对比较开放,我们在上海有一个实验室。这个开放实验室,是对所有的芯片厂家、终端厂家开放的,所有厂家都可以到这个实验室进行测试,而且都是免费的。

我们主要是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希望更多的厂家进入到这个产业里面来,希望这个产业更成熟。其他的厂家到我这个实验室来测试,就会促进终端、接口的完善。同时,我们也希望开放实验室能够促进整个产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从长远来看,产业的上下游之间要有一个良好的循环,这几个方面,都是中兴可以去发挥作用的地方。”

古松:在核心网方面,肯定是国外公司实力比较强,那么你们在这方面情况如何?

段玉宏:在核心网上面,应该说国内厂家技术也是相当强的。与国际上其他的一些知名厂家相比,国内厂家在中国市场可能更有优势,因为运营商有一些新业务的需求,国内厂家反应更快一些,并且从产品本身的成熟度来讲,国内、国外企业的产品相差不大。但是,毕竟国内厂商起步较晚,有些国外厂家原来在核心网方面所占的份额较大,也就是原来的地盘已经被国际厂家占据了,国内厂家现在介入的话需要经过一个时间段,有一个追赶的过程。但是目前从技术本身来讲,国内厂家在核心网上一点都不逊色于国外的厂家。这次中移动招标的结果,就是一个例子。

古松:未来TD的发展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还取决于TD技术的后续演进思路和演进策略是否清晰,我们想知道中兴在TD的后续演进思路方面有哪些想法?或者已经做了

关键字:访谈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中兴通讯理性突围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访谈人物访谈 → 正文

中兴通讯理性突围

责任编辑:企业网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0-08-06 08:56:00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编者按:

对于在不久前的中移动TD招标中胜出,中兴通讯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意外,因为与原来预想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出入。  几年来在TD方面的持续投入正是中兴通讯获得这次中国3G市场的标志性大单的最大筹码。

然而,整个TD产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现在似乎还谈不上谁胜谁负,面对国内外厂家激烈的竞争,中兴通讯强调的仍然是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大胆的产品布局。

中兴通讯的TD战略里可以说没有哪一项是绝对的重点,因为在中兴通讯看来哪个方面都不可或缺。

技术领先+战略领先=TD招标大赢家

“中兴通讯的战略选择是领先的。我们提出了室内覆盖、光纤到塔顶等几个比较创新的模式,我们提出了针对中国移动多通道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满足了中国移动网对室内覆盖的要求,也就是说,中兴通讯在产品解决方案层面领先于其他厂家,其他厂家的产品还没有推出,我们已经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了。这一方面是技术领先,一方面是战略抉择指标领先。再加上中兴通讯在工程服务方面和网络规划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这些都增强了中国移动信心。”

古松:我们都知道一件事,中兴参加了中国移动的TD网络招标工作,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们想请你作为中兴TD的负责人,介绍一下中兴参与中国移动的招标情况和结果。

段玉宏:这个情况在网上的消息已经比较多了。这次招标,目前中标函已经发了,估计在这个月的月底前后就会正式签订合同。在这里面,中兴通讯大概能够拿到无线基站份额的50%以上,中标的六个城市有北京、沈阳、天津、秦皇岛、厦门和深圳。同时,在这次中移动核心网招标的8个城市中,我们中标了4个城市,达到50%,这四个城市是北京、广州、秦皇岛及厦门。

古松:就像你说的,中兴在这次招标当中成为了最大的获益者。对于中兴取得这样的一个结果,其实业界有很多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中兴的报价是最低的,所以才有机会,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兴因为拓展海外的市场,前期的工作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照。你认为中兴在这次招标中胜出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段玉宏:这次招标,与我们原来预想的结果差别不是特别大,这是我们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绝对不是简单的通过价格或者是海外市场等其他方面因素就可以实现的,这个结果从始至终都是中兴通讯的实力表现。再具体地说,首先中标的结果与中国移动对TD网络建设的指导原则有关,中国移动想把TD网络建设成为一个精品网络。正因如此,移动要选择有技术实力,有整体实力的厂家来承建,所以说最终中标是中兴通讯综合实力的体现。对于中兴通讯来说,我们的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公司通过长期的积累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中兴从2001年就开始了有关TD方面的研发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投入的资源比较多,从事无线侧研发的人员已将近2000人,在一些配套的工程、生产方面都投入大量资金。我们的投入从开始到后期、从小到大,其实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古松:看来长期积累是中兴的产品得到中移动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段玉宏:第二个方面,中兴通讯把TD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来做。实际上,我们认为,TD是与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相吻合的,中兴通讯对TD项目的重视程度与整个国家这么多年来逐步向自主创新战略转型相吻合的。第三个方面,从具体的执行层面来说,这次招标的结果与中兴通讯去年在整个TD规模试验网上的杰出表现也是密切相关的。在去年的3月1日,中兴通讯打通了规模试验网的第一个电话;去年4月底,中兴通讯第一个完成全网建设,体现了公司的整体工程建设、技术能力;我们针对整个测试中业界比较关注的施工难等问题及时向市场进行反馈:在去年7月15日,中兴通讯在青岛麦岛站开通了第一个业内BBU+RRU,展现了光纤到塔顶的解决方案;另外,我们在整个外场测试中的表现值得信任,在外场测试的性能指标中,中兴通讯有约75%以上的指标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也是惟一一家参加了75%真实测试、加载的厂家。那么针对这些情况,包括一些国家的、信产部的领导都给出了相应的评价,那就是在整个的表现当中,中兴通讯是最好的。去年,信息产业部组织的测试推动了整个TD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今年2月底之前,我们在厦门已经将50%以上的站点全部替换成了新的光纤到塔顶的BBU+RRU方案。这次招标,移动方面也非常关注设备的可靠性,因此,中兴通讯在稳定性方面做了好多测试,包括高低温循环实验、盐雾测试、防水性测试等。在这些测试中,我们的成绩都相当不错。第四个方面,公司的技术战略选择也是领先的。我们提出了立体覆盖、光纤到塔顶等几个比较创新的模式,我们提出了多通道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满足了中国移动对室内覆盖的要求。也就是说,中兴通讯在产品解决方案层面领先于其他厂家,其他厂家的产品还没有推出,我们已经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了。这一方面是技术领先,一方面是战略抉择领先。再加上中兴通讯在工程服务方面和网络规划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这些都增强了中国移动信心。

强强联合加速TD产业良性循环

“不管是我们选择爱立信,还是爱立信选择我们,都是基于一个同样的目的—强强联合,我们双方希望通过这个合作,对整个TD的产业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古松:在这一轮招标当中,中兴是和爱立信合作的。此前,其他参与竞标的中国企业都很早就公布了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消息,为什么中兴很晚才公布与爱立信的合作呢?另外,中兴为什么选择与爱立信这样一个企业去合作?能否从双方合作的策略方面来介绍一下。

段玉宏:从2005年初,中兴通讯就一直在与爱立信谈合作事宜,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将近一年半吧。因为合作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涉及到整个产业的一些决策,还有包括我们和爱立信在TD上的投入程度,双方合作的深度。所以,谈判的过程也是比较长的。虽然中兴通讯和爱立信都在积极的推动合作,但是这个选择是双方面的,也有市场的因素在里面。不管是我们选择爱立信,还是爱立信选择我们,都是基于一个同样的目的—强强联合,我们双方希望通过这个合作,对整个TD的产业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中兴也希望更多地吸收爱立信在无线方面经验,并将其投入到TD的产业当中来,而爱立信选择我们时说了一句话,“我们选择中兴,就是因为中兴在这方面最好。爱立信要选择与最好的公司去合作。”

古松:其实大家都知道华为跟西门子成立的合作公司鼎桥很早就开始从事TD的研发了,那就是说,鼎桥的生产能力大家多多少少都会了解一些,但是中兴通讯跟爱立信在2006年才决定合作,时间比较晚。那么在TD这个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你们是不是有信心保证生产能力呢?在合作中,你们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呢?

段玉宏:中兴通讯与爱立信的合作模式与鼎桥等其他厂商都不一样,中兴在TD上的投入比较大,产品线从无线到核心网到终端。中兴通讯与爱立信合作的重点有两个,第一个方面是OEM,这主要是在无线设备方面;第二个方面是,通过合作促进爱立信在TD上面有更多的投入,从而促进TD产业的良性循环。对于我们来说,生产能力目前并不是瓶颈。

古松:其实在TD方面,从接入网到核心网,应该说中兴和爱立信有很多重合的产品,而你们两家公司又要联合起来做TD,因此既有产品竞争,又需要合作,那么,你们在未来又将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关系呢?在TD方面,你们之间有没有分工,比如谁做接入设备,谁做核心网?

段玉宏:在TD方面相关的业务,核心网、网关等方面爱立信和中兴通讯都会有产品,但并不会因为我们双方都在开发,而对整个产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大部分产品是不分制式的,无论是基于WCDMA还是基于TD-SCDMA或者是基于现在的GSM,大部分产品都是相同的,因此,就全球来讲,产品的竞争不仅存在于中兴通讯和爱立信之间,也存在于所有的通信制造企业之间。

至于具体分工是没有的,核心网设备,中兴通讯爱立信、诺基亚、华为这些企业都能做,不会因为中兴与爱立信合作,爱立信或者中兴就不做了。因为合作是我们两个公司产品方面的合作,而不是两家企业的整合。像西门子和华为,它们两家合资建立了鼎桥之后,就开始合作开发,并且会对华为做一些限制,比如,华为几年内就不能再从事TD无线侧的开发。我们和爱立信没有成立合作公司,也就没有这个限制。

以开放心态促进产业成熟

“中兴的心态相对比较开放,我们在上海有一个实验室。这个开放实验室,是对所有的芯片厂家、终端厂家开放的,所有厂家都可以到这个实验室进行测试,而且都是免费的。

我们主要是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希望更多的厂家进入到这个产业里面来,希望这个产业更成熟。其他的厂家到我这个实验室来测试,就会促进终端、接口的完善。同时,我们也希望开放实验室能够促进整个产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从长远来看,产业的上下游之间要有一个良好的循环,这几个方面,都是中兴可以去发挥作用的地方。”

古松:在核心网方面,肯定是国外公司实力比较强,那么你们在这方面情况如何?

段玉宏:在核心网上面,应该说国内厂家技术也是相当强的。与国际上其他的一些知名厂家相比,国内厂家在中国市场可能更有优势,因为运营商有一些新业务的需求,国内厂家反应更快一些,并且从产品本身的成熟度来讲,国内、国外企业的产品相差不大。但是,毕竟国内厂商起步较晚,有些国外厂家原来在核心网方面所占的份额较大,也就是原来的地盘已经被国际厂家占据了,国内厂家现在介入的话需要经过一个时间段,有一个追赶的过程。但是目前从技术本身来讲,国内厂家在核心网上一点都不逊色于国外的厂家。这次中移动招标的结果,就是一个例子。

古松:未来TD的发展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还取决于TD技术的后续演进思路和演进策略是否清晰,我们想知道中兴在TD的后续演进思路方面有哪些想法?或者已经做了

关键字:访谈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