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CORD重构边缘DC 开源社区推动多项研究将落地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3-13 17:22:57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中国联通作为CORD的创始成员也加入了CORD董事会,并且在2016年12月成立了中国联通CORD产业联盟,推进CORD技术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的应用。

CORD项目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网络运营商的服务交付平台的参考实现。 其核心输出包括一个软件平台、系列硬件规范和服务模型等。

作为一个集成系统,CORD并不是一个在共同旗帜下相关项目的松散集合,而是要从开源组件出发构建一个完全集成的系统来支持现场测试。同时,开放也是CORD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它并不要求CORD的所有模块都开源(例如专有服务也可以在平台上运行)。重要的是,CORD平台基于开源,同时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开源服务展示其平台能力。

CORD最早是ONOS的一个用例场景,该场景提出是AT&T,其核心背景是AT&T的Domain2.0需求。AT&T在2013年11月发布了Domain2.0白皮书,目标是使AT&T网络业务和基础设施能够像数据中心内的云服务一样被使用、配置和调度。其特点在于用一套丰富的API按需并接近实时地管理、操纵和消费信息服务。此外,这些网络业务将被实体化,使其在通用基础设施上实现。简言之,Domain 2.0希望未来AT&T的网络业务能够以类似云计算的方式提供。届时整个AT&T的公共基础设施将以类似POD支持云数据中心业务的方式被购买和配置。

将AT&T的业务迁移至多业务、多租户平台意味着替换或扩充现有网元(一般是被集成去完成某一单向功能)。这种替换技术包括底层连网能力(通常称为“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设施”(NFVI))或只是接受软件和软件定义网络(SDN)协议指令去完成多种网络功能和业务的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最典型的是支持NFV的服务器,其次是基于商业芯片的分组数据转发能力(通常被称为白盒设备)。 CORD正是尝试去实现从云端的服务扩展到接入网侧的服务敏捷性的基础设施的一种解决方案。

CORD的场景主要分为家庭接入业务(R-CORD)、企业业务(E-CORD)和移动业务(M-CORD),同时在上述场景中,CORD还开发了监控分析(A-CORD)。A-CORD的目标包括:

(1)建立一个通用的监控框架,对CORD中的物理设备和软件模块进行性能探测和度量,并完成收集、存档和传递;

(2)该框架能够在感知工作负载和异常事件基础上动态地适应CORD的分析应用。

在以上三个场景中,目前R-CORD是发展最快的,已具备了商用的基础;也正是R-CORD的快速成功,促进了CORD从ONOS独立出来形成新的开源社区。

CORD核心架构和重要项目介绍

CORD核心是利用数据中心中的“leaf-spine架构”和白盒设备来重构运营商的端局。其中leaf-spine架构也称为分布式核心网络,核心节点包括两种:第一种leaf叶节点负责连接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第二种spine针节点连接交换机,保证节点内的任意两个端口之间提供延迟非常低的无阻塞性能,从而实现3级CLOS网络。通过一定的端口收敛比/超配比来满足数万台服务器的线速转发。一种典型的架构如图1。

4-1.jpg

图1 CORD中的leaf-spine架构

CORD项目就是以图1架构为核心,结合不同的接入场景,从而实现从接入到云平台的敏捷服务。

以R-CORD为例,图2为传统的家庭宽带接入架构,由于CPE等设备均是专用设备,相关业务修改、发放和配置管理都需要很长的周期。

4-2_副本.jpg

图2 基于传统网络的家庭宽带接入架构

4-3(1)_副本.jpg

图3 基于CORD的家庭宽带接入架构

如图3所示,由于接入侧的CPE和ONU只保留了简单的数据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处理都放在了局端。而在局端,通过vOLT、vSG、vRouter、vCDN等虚拟化技术,一方面实现控制与转发分离,另一方面实现控制面集中管理,从而实现整网业务策略的统一部署,提高业务上线速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用户可以通过用户Portal订阅相关业务,由CORD平台完成网络的相关配置,实现业务按需服务。

R-CORD架构可以实现设备资源虚拟化,因此可采用云技术进行业务承载,从而实现弹性伸缩,可根据业务的具体需求,动态扩容或缩减资源。同时也使增强融合业务和增值业务变得更简单,通过相关API,实现新的第三方专有业务功能,用户可以在第三方Portal上直接启动新的业务,如图4所示。

4-4_副本.jpg

图4 通过第三方Portal启动业务

图5给出了CORD系统的软件协议栈。这里,通过ONOS实现对应用的控制,通过运行在OpenStack 虚拟机和Docker容器上的可扩展服务和XOS等协同器来实现多租户服务等。

4-5_副本.jpg

图5 CORD软件协议栈

表1 CORD在研项目

在这些项目中,XOS和Trellis是核心项目。其中XOS依托CORD架构实现Everything-as-a-Service(XaaS)。通常XOS被认作编排器(Orchestrator),但随着CORD架构的完善, XOS的功能逐步扩展,包括(1)实现无缝集成控制平面(以SDN技术为主)和数据平面(以NFV等虚拟化技术为主);(2)支持接入服务和常规云服务的能力;(3)支持多个安全域;(4)协助增强CORD架构的扩展性和可控性。

在SDN实际部署中,对新建网络可以采用Underlay方案实现网络SDN服务。但对于原有网络,由于设备功能的局限,通常更多是通过Overlay方案实现网络SDN服务。事实上,很多广域的业务都会跨新建网络和原有网络。Trellis项目就是通过一个统一运行在Underlay网络和Overlay网络的SDN控制器,将基于leaf-spine fabric实现Underlay方案同基于虚拟网络的Overlay方案整合成一个整体方案。

4-6_副本.jpg

图6 Trellis架构

CORD项目也启动了Composer项目研究。Composer项目主要是业务抽象模型建模,涉及用来组合业务的实例、网络、切片、控制器等基础模型。该项目包含三个目标:(1)定义严谨的模型,(2)建立服务仿真环境,(3)简化服务登记。在业务抽象建模过程中,目前已有业务建模成果被大量采用,包括OPNFV的应用模型,OpenConfig的服务配置模型和ONF的信息模型。目前以Tosca模型为主,也在逐步支持Yang 模型。

CORD与开源社区/标准的关系

CORD项目和ONOS项目都是由ON.lab(开放网络实验室)发起并管理的SDN领域开源项目,2016年10月ON.lab宣布计划同SDN标准组织ONF(开放网络基金会)合并。新的ONF目标是帮助拥有大型网络的运营商降低了其资本开支和运营成本,并且更容易创建和部署新服务。新的ONF将开源社区软件开发和标准制定结合起来,形成“Software Defined Standards(软件定义的标准)”。在这个软件定义标准的流程中,首先是运营商作为需求方,提出用例场景,推动ONF开展开源软件用例和平台的研发,实现相关POC(概念验证);然后ONF根据POC的反馈情况,确定关键API和数据模型;再后ONF形成具体文档,最后完成软件定义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和标准制定人员需要在典型场景产生、接口需求、标准文档等环节通力合作,同步形成标准文档、POC、实验室和外场测试、产品,缩短从标准到产品的现有周期以及减少由于对标准理解不一致所带来的互通等问题,加快新业务和新功能上线。

新的ONF跟相关开源社区和其他标准组织也开展了深入合作,如图7所示,包括开源组织OPNFV、OPEN Computer Project、ODL,以及标准组织MEF、BBF等。

图7 新ONF与相关开源社区及标准组织

CORD项目产业链发展

CORD项目受到业界的强烈关注,其董事单位包括ON.lab、AT&T、Verizon、Comcast、Google、SKT、NTT、Radisys、Nokia、Cisco、Intel、Ericsson、NEC等,全面涵盖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和设备商等。中国联通作为CORD的创始成员也加入了CORD董事会,并且在2016年12月成立了中国联通CORD产业联盟,推进CORD技术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的应用。2017年巴塞罗那的MWC展会上,Radisys、中国联通、AT&T、Verizon、Google等也将共同展示CORD研究成果。

CORD项目展望

开源社区是支撑当前技术发展的重要创新体系,开源社区同传统标准组织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中国政府在“十三五”国家信息规划”中也明确指出:支持开源社区创新发展。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加入国际重大核心技术的开源组织,从参与者发展为重要贡献者,在优势技术领域争当发起者,积极维护我国相关标准专利在国际开源组织中的权益。

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CORD等网络领域开源社区工作中来,充分利用开源资源,构建新的生态体系。

关键字:开源社区Overlay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x CORD重构边缘DC 开源社区推动多项研究将落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CORD重构边缘DC 开源社区推动多项研究将落地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3-13 17:22:57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中国联通作为CORD的创始成员也加入了CORD董事会,并且在2016年12月成立了中国联通CORD产业联盟,推进CORD技术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的应用。

CORD项目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网络运营商的服务交付平台的参考实现。 其核心输出包括一个软件平台、系列硬件规范和服务模型等。

作为一个集成系统,CORD并不是一个在共同旗帜下相关项目的松散集合,而是要从开源组件出发构建一个完全集成的系统来支持现场测试。同时,开放也是CORD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它并不要求CORD的所有模块都开源(例如专有服务也可以在平台上运行)。重要的是,CORD平台基于开源,同时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开源服务展示其平台能力。

CORD最早是ONOS的一个用例场景,该场景提出是AT&T,其核心背景是AT&T的Domain2.0需求。AT&T在2013年11月发布了Domain2.0白皮书,目标是使AT&T网络业务和基础设施能够像数据中心内的云服务一样被使用、配置和调度。其特点在于用一套丰富的API按需并接近实时地管理、操纵和消费信息服务。此外,这些网络业务将被实体化,使其在通用基础设施上实现。简言之,Domain 2.0希望未来AT&T的网络业务能够以类似云计算的方式提供。届时整个AT&T的公共基础设施将以类似POD支持云数据中心业务的方式被购买和配置。

将AT&T的业务迁移至多业务、多租户平台意味着替换或扩充现有网元(一般是被集成去完成某一单向功能)。这种替换技术包括底层连网能力(通常称为“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设施”(NFVI))或只是接受软件和软件定义网络(SDN)协议指令去完成多种网络功能和业务的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最典型的是支持NFV的服务器,其次是基于商业芯片的分组数据转发能力(通常被称为白盒设备)。 CORD正是尝试去实现从云端的服务扩展到接入网侧的服务敏捷性的基础设施的一种解决方案。

CORD的场景主要分为家庭接入业务(R-CORD)、企业业务(E-CORD)和移动业务(M-CORD),同时在上述场景中,CORD还开发了监控分析(A-CORD)。A-CORD的目标包括:

(1)建立一个通用的监控框架,对CORD中的物理设备和软件模块进行性能探测和度量,并完成收集、存档和传递;

(2)该框架能够在感知工作负载和异常事件基础上动态地适应CORD的分析应用。

在以上三个场景中,目前R-CORD是发展最快的,已具备了商用的基础;也正是R-CORD的快速成功,促进了CORD从ONOS独立出来形成新的开源社区。

CORD核心架构和重要项目介绍

CORD核心是利用数据中心中的“leaf-spine架构”和白盒设备来重构运营商的端局。其中leaf-spine架构也称为分布式核心网络,核心节点包括两种:第一种leaf叶节点负责连接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第二种spine针节点连接交换机,保证节点内的任意两个端口之间提供延迟非常低的无阻塞性能,从而实现3级CLOS网络。通过一定的端口收敛比/超配比来满足数万台服务器的线速转发。一种典型的架构如图1。

4-1.jpg

图1 CORD中的leaf-spine架构

CORD项目就是以图1架构为核心,结合不同的接入场景,从而实现从接入到云平台的敏捷服务。

以R-CORD为例,图2为传统的家庭宽带接入架构,由于CPE等设备均是专用设备,相关业务修改、发放和配置管理都需要很长的周期。

4-2_副本.jpg

图2 基于传统网络的家庭宽带接入架构

4-3(1)_副本.jpg

图3 基于CORD的家庭宽带接入架构

如图3所示,由于接入侧的CPE和ONU只保留了简单的数据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处理都放在了局端。而在局端,通过vOLT、vSG、vRouter、vCDN等虚拟化技术,一方面实现控制与转发分离,另一方面实现控制面集中管理,从而实现整网业务策略的统一部署,提高业务上线速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用户可以通过用户Portal订阅相关业务,由CORD平台完成网络的相关配置,实现业务按需服务。

R-CORD架构可以实现设备资源虚拟化,因此可采用云技术进行业务承载,从而实现弹性伸缩,可根据业务的具体需求,动态扩容或缩减资源。同时也使增强融合业务和增值业务变得更简单,通过相关API,实现新的第三方专有业务功能,用户可以在第三方Portal上直接启动新的业务,如图4所示。

4-4_副本.jpg

图4 通过第三方Portal启动业务

图5给出了CORD系统的软件协议栈。这里,通过ONOS实现对应用的控制,通过运行在OpenStack 虚拟机和Docker容器上的可扩展服务和XOS等协同器来实现多租户服务等。

4-5_副本.jpg

图5 CORD软件协议栈

表1 CORD在研项目

在这些项目中,XOS和Trellis是核心项目。其中XOS依托CORD架构实现Everything-as-a-Service(XaaS)。通常XOS被认作编排器(Orchestrator),但随着CORD架构的完善, XOS的功能逐步扩展,包括(1)实现无缝集成控制平面(以SDN技术为主)和数据平面(以NFV等虚拟化技术为主);(2)支持接入服务和常规云服务的能力;(3)支持多个安全域;(4)协助增强CORD架构的扩展性和可控性。

在SDN实际部署中,对新建网络可以采用Underlay方案实现网络SDN服务。但对于原有网络,由于设备功能的局限,通常更多是通过Overlay方案实现网络SDN服务。事实上,很多广域的业务都会跨新建网络和原有网络。Trellis项目就是通过一个统一运行在Underlay网络和Overlay网络的SDN控制器,将基于leaf-spine fabric实现Underlay方案同基于虚拟网络的Overlay方案整合成一个整体方案。

4-6_副本.jpg

图6 Trellis架构

CORD项目也启动了Composer项目研究。Composer项目主要是业务抽象模型建模,涉及用来组合业务的实例、网络、切片、控制器等基础模型。该项目包含三个目标:(1)定义严谨的模型,(2)建立服务仿真环境,(3)简化服务登记。在业务抽象建模过程中,目前已有业务建模成果被大量采用,包括OPNFV的应用模型,OpenConfig的服务配置模型和ONF的信息模型。目前以Tosca模型为主,也在逐步支持Yang 模型。

CORD与开源社区/标准的关系

CORD项目和ONOS项目都是由ON.lab(开放网络实验室)发起并管理的SDN领域开源项目,2016年10月ON.lab宣布计划同SDN标准组织ONF(开放网络基金会)合并。新的ONF目标是帮助拥有大型网络的运营商降低了其资本开支和运营成本,并且更容易创建和部署新服务。新的ONF将开源社区软件开发和标准制定结合起来,形成“Software Defined Standards(软件定义的标准)”。在这个软件定义标准的流程中,首先是运营商作为需求方,提出用例场景,推动ONF开展开源软件用例和平台的研发,实现相关POC(概念验证);然后ONF根据POC的反馈情况,确定关键API和数据模型;再后ONF形成具体文档,最后完成软件定义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和标准制定人员需要在典型场景产生、接口需求、标准文档等环节通力合作,同步形成标准文档、POC、实验室和外场测试、产品,缩短从标准到产品的现有周期以及减少由于对标准理解不一致所带来的互通等问题,加快新业务和新功能上线。

新的ONF跟相关开源社区和其他标准组织也开展了深入合作,如图7所示,包括开源组织OPNFV、OPEN Computer Project、ODL,以及标准组织MEF、BBF等。

图7 新ONF与相关开源社区及标准组织

CORD项目产业链发展

CORD项目受到业界的强烈关注,其董事单位包括ON.lab、AT&T、Verizon、Comcast、Google、SKT、NTT、Radisys、Nokia、Cisco、Intel、Ericsson、NEC等,全面涵盖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和设备商等。中国联通作为CORD的创始成员也加入了CORD董事会,并且在2016年12月成立了中国联通CORD产业联盟,推进CORD技术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的应用。2017年巴塞罗那的MWC展会上,Radisys、中国联通、AT&T、Verizon、Google等也将共同展示CORD研究成果。

CORD项目展望

开源社区是支撑当前技术发展的重要创新体系,开源社区同传统标准组织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中国政府在“十三五”国家信息规划”中也明确指出:支持开源社区创新发展。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加入国际重大核心技术的开源组织,从参与者发展为重要贡献者,在优势技术领域争当发起者,积极维护我国相关标准专利在国际开源组织中的权益。

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CORD等网络领域开源社区工作中来,充分利用开源资源,构建新的生态体系。

关键字:开源社区Overlay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