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相关 → 正文

还原民与官斗过程:淘宝质疑工商总局违规吹黑哨 —— 工商总局揭阿里系存在五大问题【图】

责任编辑:肖前忠 作者:肖前忠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28 16:25:00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 综合媒体报道 北京1月28日

常言道:民不与官斗,商不与工商讲理。然而,就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发生了“民与官斗”的真实案例。

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报告指出淘宝网样本检测正品率仅为37.25%,再一次将矛头指向淘宝网销售假货问题。针对这项检测结果,1月27日,淘宝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位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的公开信,直接点名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司长刘红亮,称其在网络查假货问题上违规吹黑哨。同在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副司长杨洪丰对1月23日公布的抽检结果进行了解释,其称本次抽查的数据并不是为了反应整个市场、网购领域的质量有多差,而仅仅是一个抽检结果,不能过度解读。1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官方网站再一次首度披露了2014年《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和天猫商城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五大问题。

淘宝及阿里这次是吃错药了吗?被官方监管逼急了吗?敢跟政府主管部门叫板!这背后是随着网购大平台淘宝及阿里的迅速崛起,市场监管部门出于压力对淘宝实施“精确打击”和整顿吗?淘宝及阿里真是在维护其平台生态吗?这里面的原由恐怕一般人是不得而知了。且让我们还原一下此等“民与官斗”的情景较量过程吧。

第一回合——工商总局发布网售商品监测结果:淘宝网正品率不足40%

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

报告显示,2014年8月到10月,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督管理司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展了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活动。此次监测以网络交易平台、大型购物网站为重点监测目标,抽查了淘宝网、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中关村电子商城、聚美优品等平台,以电子产品、儿童用品、汽车配件、服装、化妆品和农资等为重点监测种类,以高知名度商标、涉外商标等为重点取样商品品牌。

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非正品率为41.3%。(注:这里统一将假冒伪劣产品、翻新产品、非授权正规渠道,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费者使用说明化妆品中的标签说明产品》要求等产品列为非正品)

从各购物网站的监测结果来看,淘宝网样本数量最多,为51个,但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非正品分别来自“千源阁数码城”、“童玩新世界玩具店”、“乐高收藏站”、“贵族粉黛”等27家网店。

而在三大知名B2C网购平台中,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的样本数量分别为20个、7个和10个,正品率分别为90%、85.71%和80%。其中,京东商城和1号店的非正品均来自非自营商家,京东商城的非正品来自“悦微名妆货到付款闪购店”、“秋叶美妆海外购”,1号店的非正品来自“弥格服饰专营店”、“AMIIONLY官方旗舰店”;聚美优品的3个样本均为正品;中关村电子商城的1个样本为非正品。

上述平台均为国内主流电子商务平台,覆盖了中国八成以上的网上交易。换而言之,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用91件商品的抽样结果定义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正品率极低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报告无论是在成形过程还是结论定义环节中,都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淘宝网——因为在全部定向监测中,淘宝网被抽检样本最多达51件,而淘宝网本身的商品总数已经超过10亿件,通过这样的抽检,淘宝被定义为正品率不足四成,也就说如果以此结果推论,在淘宝网近千万的卖家中,约六百万的商家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均非正品。难怪接下来的第二回合较量中,淘宝网及其运营小二要发公开信指责工商总局司长违规吹“黑哨”了。

观点:工商总局的商品抽检报告是否像外界评论的那样认为,像是工商总局网监司针对淘宝网及阿里巴巴网购平台的一次“精准定向打击”和“斩首行动”?据悉,这已经不是工商总局网监司首次对阿里巴巴展开“定点”行动,在其传统的促销季双十一、双十二以及年货季之前,该司都有类似的定点抽检行为,结论亦和此次类似。

第二回合——淘宝小二公开信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程序违规 司长吹“黑哨”(章尾附图)

1月27日,淘宝官方微博发表长微博《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的网络公开信,该公开信中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们接受神一样的存在,但我们看不懂的是,屡次抽检和报告中,不同的标准和神一样的逻辑——尊敬的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并恳请刘司长进驻淘宝、大刀阔斧来淘宝打假”。公开信还认为这份报告不仅抽样太少、逻辑混乱,还存在程序违规问题,并直言“避免黑哨对市场无比重要”。

在淘宝小二公开信的开头,直接点名抗议的大号红底白字透露出强烈的不满和公开申诉。

公开信称:工商总局网监司此前进行的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活动中,淘宝网上一共抽检了51件商品,就得出淘宝仅37%的正品率,也就是63%的售假率。可是淘宝日均在线商品总量超10亿件,何况淘宝是拥有数百万商家经营的大平台,居然和自营的B2C平台放在同一纬度一起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

这名淘宝小二认为工商总局的监测报告无论是在成形过程还是结论定义环节中,都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淘宝网,公开信说:中国足球都雄起了,可见避免黑哨对市场有多么重要。

随后公开信还指出,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的市场抽检程序违规: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1号《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第17条的规定,抽样检验应当保证被抽样人的复检申诉权利,但是两次抽检中,许多卖家并没有搜到抽检结果通知,也没有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复检的权力,就直接向社会公开,显然程序失当。

针对网监司报告中“创新性”的把非授权商品通过一定义为非正品这一行为,该公开信亦认为对广大商家极不公平,“非授权渠道不等于非正品。因为,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拥有从出厂到销售最后一环的完整授权体系。”

更为让人不可理解的是,网监司在一个月前刚刚发布过一个全国网络商品抽检结果。2014年12月11日,网监司发布对2014年双十一网购进行的抽检,在207批次的样品中,大部分为合格真品,发现的假冒商品占总样品的3.6%;而本次监测的结果是,非正品率高达41.3%。同一个部门发布,短短几个星期,差别多达十倍以上。

在公开信中,淘宝小二表达了极大的无奈:“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面对“不打不相识”的后果,我知道,我的这次表达将会是多么的“不识抬举”。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不小的民营企业,今天竟然也感觉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公开信还犀利地指出,“尊敬的刘司长,网上有句话,‘伐开心,买包包’。您是‘伐开心,打淘宝’,‘开心了,也打打淘宝’。这么神圣的行政执法授权给您,您使用公权力这么情绪化,真的好吗?一棍子打死淘宝容易,但一定不要因为淘宝,一棍子打掉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棍子打掉中国消费新趋势,一棍子打掉广大商家对公平执法的信心”。

观点: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在向市场“发力”、“动刀”之前,是否需要先反思下法律依据究竟路在何方呢?

第三回合——工商总局回应淘宝抽检质疑:不能过度解读

1月27日下午,国家工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国工商系统开展2014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并通报了10起典型案,其中有5起涉及淘宝网。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副司长杨洪丰对1月23日公布的抽检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

杨洪丰在发布会上表示,23日公布的抽检结果与此前双十一、双十二的抽查委托的是不同的第三方,本次抽查的数据并不是为了反应整个市场、网购领域的质量有多差,而仅仅是一个抽检结果,不能过度解读。

对于违反程序、一些商家未收到违法通知的质疑,杨洪丰称,我们发现违法线索后,当然先要联系属地公安部门去立案调查,我们不会去通知商家。

关于不同电商平台抽检商品不同,我们只是向第三方提出我们需要几个门类,这几类商品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比较多的,第三方去抽检几家,抽检什么,他们有他们的工作方案。

关于非正品与假货的问题,杨洪丰称,非正品不等于假冒伪劣,不是一个概念,这个很明确。此前的抽查所公布的为“非正品”,并非“假冒伪劣”,非正品包括假冒伪劣商品、翻新产品、非授权正规渠道、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产品、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费者使用说明化妆品中的标签说明产品》等等。

第四回合——工商总局发白皮书揭阿里系存五大问题 阿里应克服傲慢情绪、不要自我陶醉

1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官方网站再一次首度披露了2014年《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和天猫商城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五大问题。文中还称淘宝网、阿里巴巴平台涉嫌在明知、应知、故意或过失等情况下为无照经营、商标侵权、虚假宣传、传销、消费侵权等行为提供便利、实施条件。当工商部门向淘宝网提供违法网店信息后,发现信息大部分被提前删除(下架),淘宝网工作人员涉嫌提前向违法网店泄露相关信息,造成工商部门查处工作被动。并要求阿里巴巴“克服傲慢情绪”。

该《白皮书》显示,去年7月16日,国家工商总局网监联合北京、江苏、山东、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工商局召开行政指导座谈会,对阿里巴巴进行行政指导,座谈会由网监司司长刘红亮主持,当时阿里巴巴集团主要负责人员及核心部门管理团队参与了指导座谈会。阿里巴巴上市的时间为美国时间9月19日,因此此次行政指导会发生在阿里上市之前,但指导内容此前并未披露。文中还透露,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但是,工商总局鉴于目前监管情势,为廓清种种认知,现在将行政指导座谈会有关情况如实披露出来。

据《白皮书》透露,网监司司长刘红亮在行政指导座谈会上指出,阿里巴巴集团对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的违法经营行为,长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长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以致养痈成患,不仅使自身面临成立以来的最大诚信危机,也对其他网络经营者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产生不良示范影响,致使近期受到社会舆论的集中批评,也给市场监管部门带来巨大监管压力。

《白皮书》中指出了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和天猫商城存在如下问题:

1.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出现问题找不到相关责任人,平台内经营者身份审查流于形式,平台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淡薄。

2.假冒伪劣商品不少,违禁品屡除不尽,违法行为疏于管理,存在有选择性规避倾向,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成长空间,履行义务时乱用平台优势地位,存在店大欺客现象。

3.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工具被恶意利用。

4.未能运用内部管理规则进行有效管理。相关内部管理规则存有漏洞,不全面、时效性差,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

5.未建立正常的平台内经营者淘汰机制,导致管理秩序混乱。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用户数量众多,自身体量巨大,平台内经营者良莠不齐,平台只有进入机制,正常的淘汰退出机制不健全,失信惩戒制度欠缺导致了自然人网店违法成本低廉,违法违规行为多发。

6.内部数据不透明,违法行为监管难。阿里系存在内部经营者数据过度保护问题,致使各地工商部门不能准确掌握当地网络经营主体在天猫商城、淘宝网开设网店从事经营情况,很难实施线下线上一体化监管,违法行为和消费者投诉很难落地解决。

此外,还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了如下工作要求:一是要形成合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工作难题;三是要和谐监管执法氛围;四是要守住底线,克服傲慢情绪。五是诚实信用开展经营活动。六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最后,该《白皮书》表示,网络交易监管部门对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长期存在的违法问题表示严重关切和责备,督促其从自我陶醉状态中清醒过来,促使阿里切实提高对问题严重性的高度关注和加快采取措施予以改进的紧迫感。

1月27日,淘宝官方微博发表长微博《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的网络公开信——

x 还原民与官斗过程:淘宝质疑工商总局违规吹黑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相关 → 正文

还原民与官斗过程:淘宝质疑工商总局违规吹黑哨 —— 工商总局揭阿里系存在五大问题【图】

责任编辑:肖前忠 作者:肖前忠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28 16:25:00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 综合媒体报道 北京1月28日

常言道:民不与官斗,商不与工商讲理。然而,就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发生了“民与官斗”的真实案例。

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报告指出淘宝网样本检测正品率仅为37.25%,再一次将矛头指向淘宝网销售假货问题。针对这项检测结果,1月27日,淘宝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位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的公开信,直接点名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司长刘红亮,称其在网络查假货问题上违规吹黑哨。同在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副司长杨洪丰对1月23日公布的抽检结果进行了解释,其称本次抽查的数据并不是为了反应整个市场、网购领域的质量有多差,而仅仅是一个抽检结果,不能过度解读。1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官方网站再一次首度披露了2014年《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和天猫商城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五大问题。

淘宝及阿里这次是吃错药了吗?被官方监管逼急了吗?敢跟政府主管部门叫板!这背后是随着网购大平台淘宝及阿里的迅速崛起,市场监管部门出于压力对淘宝实施“精确打击”和整顿吗?淘宝及阿里真是在维护其平台生态吗?这里面的原由恐怕一般人是不得而知了。且让我们还原一下此等“民与官斗”的情景较量过程吧。

第一回合——工商总局发布网售商品监测结果:淘宝网正品率不足40%

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

报告显示,2014年8月到10月,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督管理司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展了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活动。此次监测以网络交易平台、大型购物网站为重点监测目标,抽查了淘宝网、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中关村电子商城、聚美优品等平台,以电子产品、儿童用品、汽车配件、服装、化妆品和农资等为重点监测种类,以高知名度商标、涉外商标等为重点取样商品品牌。

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非正品率为41.3%。(注:这里统一将假冒伪劣产品、翻新产品、非授权正规渠道,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费者使用说明化妆品中的标签说明产品》要求等产品列为非正品)

从各购物网站的监测结果来看,淘宝网样本数量最多,为51个,但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非正品分别来自“千源阁数码城”、“童玩新世界玩具店”、“乐高收藏站”、“贵族粉黛”等27家网店。

而在三大知名B2C网购平台中,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的样本数量分别为20个、7个和10个,正品率分别为90%、85.71%和80%。其中,京东商城和1号店的非正品均来自非自营商家,京东商城的非正品来自“悦微名妆货到付款闪购店”、“秋叶美妆海外购”,1号店的非正品来自“弥格服饰专营店”、“AMIIONLY官方旗舰店”;聚美优品的3个样本均为正品;中关村电子商城的1个样本为非正品。

上述平台均为国内主流电子商务平台,覆盖了中国八成以上的网上交易。换而言之,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用91件商品的抽样结果定义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正品率极低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报告无论是在成形过程还是结论定义环节中,都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淘宝网——因为在全部定向监测中,淘宝网被抽检样本最多达51件,而淘宝网本身的商品总数已经超过10亿件,通过这样的抽检,淘宝被定义为正品率不足四成,也就说如果以此结果推论,在淘宝网近千万的卖家中,约六百万的商家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均非正品。难怪接下来的第二回合较量中,淘宝网及其运营小二要发公开信指责工商总局司长违规吹“黑哨”了。

观点:工商总局的商品抽检报告是否像外界评论的那样认为,像是工商总局网监司针对淘宝网及阿里巴巴网购平台的一次“精准定向打击”和“斩首行动”?据悉,这已经不是工商总局网监司首次对阿里巴巴展开“定点”行动,在其传统的促销季双十一、双十二以及年货季之前,该司都有类似的定点抽检行为,结论亦和此次类似。

第二回合——淘宝小二公开信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程序违规 司长吹“黑哨”(章尾附图)

1月27日,淘宝官方微博发表长微博《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的网络公开信,该公开信中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们接受神一样的存在,但我们看不懂的是,屡次抽检和报告中,不同的标准和神一样的逻辑——尊敬的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并恳请刘司长进驻淘宝、大刀阔斧来淘宝打假”。公开信还认为这份报告不仅抽样太少、逻辑混乱,还存在程序违规问题,并直言“避免黑哨对市场无比重要”。

在淘宝小二公开信的开头,直接点名抗议的大号红底白字透露出强烈的不满和公开申诉。

公开信称:工商总局网监司此前进行的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活动中,淘宝网上一共抽检了51件商品,就得出淘宝仅37%的正品率,也就是63%的售假率。可是淘宝日均在线商品总量超10亿件,何况淘宝是拥有数百万商家经营的大平台,居然和自营的B2C平台放在同一纬度一起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

这名淘宝小二认为工商总局的监测报告无论是在成形过程还是结论定义环节中,都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淘宝网,公开信说:中国足球都雄起了,可见避免黑哨对市场有多么重要。

随后公开信还指出,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的市场抽检程序违规: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1号《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第17条的规定,抽样检验应当保证被抽样人的复检申诉权利,但是两次抽检中,许多卖家并没有搜到抽检结果通知,也没有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复检的权力,就直接向社会公开,显然程序失当。

针对网监司报告中“创新性”的把非授权商品通过一定义为非正品这一行为,该公开信亦认为对广大商家极不公平,“非授权渠道不等于非正品。因为,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拥有从出厂到销售最后一环的完整授权体系。”

更为让人不可理解的是,网监司在一个月前刚刚发布过一个全国网络商品抽检结果。2014年12月11日,网监司发布对2014年双十一网购进行的抽检,在207批次的样品中,大部分为合格真品,发现的假冒商品占总样品的3.6%;而本次监测的结果是,非正品率高达41.3%。同一个部门发布,短短几个星期,差别多达十倍以上。

在公开信中,淘宝小二表达了极大的无奈:“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面对“不打不相识”的后果,我知道,我的这次表达将会是多么的“不识抬举”。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不小的民营企业,今天竟然也感觉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公开信还犀利地指出,“尊敬的刘司长,网上有句话,‘伐开心,买包包’。您是‘伐开心,打淘宝’,‘开心了,也打打淘宝’。这么神圣的行政执法授权给您,您使用公权力这么情绪化,真的好吗?一棍子打死淘宝容易,但一定不要因为淘宝,一棍子打掉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棍子打掉中国消费新趋势,一棍子打掉广大商家对公平执法的信心”。

观点: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在向市场“发力”、“动刀”之前,是否需要先反思下法律依据究竟路在何方呢?

第三回合——工商总局回应淘宝抽检质疑:不能过度解读

1月27日下午,国家工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国工商系统开展2014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并通报了10起典型案,其中有5起涉及淘宝网。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副司长杨洪丰对1月23日公布的抽检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

杨洪丰在发布会上表示,23日公布的抽检结果与此前双十一、双十二的抽查委托的是不同的第三方,本次抽查的数据并不是为了反应整个市场、网购领域的质量有多差,而仅仅是一个抽检结果,不能过度解读。

对于违反程序、一些商家未收到违法通知的质疑,杨洪丰称,我们发现违法线索后,当然先要联系属地公安部门去立案调查,我们不会去通知商家。

关于不同电商平台抽检商品不同,我们只是向第三方提出我们需要几个门类,这几类商品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比较多的,第三方去抽检几家,抽检什么,他们有他们的工作方案。

关于非正品与假货的问题,杨洪丰称,非正品不等于假冒伪劣,不是一个概念,这个很明确。此前的抽查所公布的为“非正品”,并非“假冒伪劣”,非正品包括假冒伪劣商品、翻新产品、非授权正规渠道、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产品、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费者使用说明化妆品中的标签说明产品》等等。

第四回合——工商总局发白皮书揭阿里系存五大问题 阿里应克服傲慢情绪、不要自我陶醉

1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官方网站再一次首度披露了2014年《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和天猫商城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五大问题。文中还称淘宝网、阿里巴巴平台涉嫌在明知、应知、故意或过失等情况下为无照经营、商标侵权、虚假宣传、传销、消费侵权等行为提供便利、实施条件。当工商部门向淘宝网提供违法网店信息后,发现信息大部分被提前删除(下架),淘宝网工作人员涉嫌提前向违法网店泄露相关信息,造成工商部门查处工作被动。并要求阿里巴巴“克服傲慢情绪”。

该《白皮书》显示,去年7月16日,国家工商总局网监联合北京、江苏、山东、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工商局召开行政指导座谈会,对阿里巴巴进行行政指导,座谈会由网监司司长刘红亮主持,当时阿里巴巴集团主要负责人员及核心部门管理团队参与了指导座谈会。阿里巴巴上市的时间为美国时间9月19日,因此此次行政指导会发生在阿里上市之前,但指导内容此前并未披露。文中还透露,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但是,工商总局鉴于目前监管情势,为廓清种种认知,现在将行政指导座谈会有关情况如实披露出来。

据《白皮书》透露,网监司司长刘红亮在行政指导座谈会上指出,阿里巴巴集团对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的违法经营行为,长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长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以致养痈成患,不仅使自身面临成立以来的最大诚信危机,也对其他网络经营者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产生不良示范影响,致使近期受到社会舆论的集中批评,也给市场监管部门带来巨大监管压力。

《白皮书》中指出了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和天猫商城存在如下问题:

1.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出现问题找不到相关责任人,平台内经营者身份审查流于形式,平台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淡薄。

2.假冒伪劣商品不少,违禁品屡除不尽,违法行为疏于管理,存在有选择性规避倾向,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成长空间,履行义务时乱用平台优势地位,存在店大欺客现象。

3.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工具被恶意利用。

4.未能运用内部管理规则进行有效管理。相关内部管理规则存有漏洞,不全面、时效性差,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

5.未建立正常的平台内经营者淘汰机制,导致管理秩序混乱。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用户数量众多,自身体量巨大,平台内经营者良莠不齐,平台只有进入机制,正常的淘汰退出机制不健全,失信惩戒制度欠缺导致了自然人网店违法成本低廉,违法违规行为多发。

6.内部数据不透明,违法行为监管难。阿里系存在内部经营者数据过度保护问题,致使各地工商部门不能准确掌握当地网络经营主体在天猫商城、淘宝网开设网店从事经营情况,很难实施线下线上一体化监管,违法行为和消费者投诉很难落地解决。

此外,还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了如下工作要求:一是要形成合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工作难题;三是要和谐监管执法氛围;四是要守住底线,克服傲慢情绪。五是诚实信用开展经营活动。六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最后,该《白皮书》表示,网络交易监管部门对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长期存在的违法问题表示严重关切和责备,督促其从自我陶醉状态中清醒过来,促使阿里切实提高对问题严重性的高度关注和加快采取措施予以改进的紧迫感。

1月27日,淘宝官方微博发表长微博《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的网络公开信——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