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相关 → 正文

小磁带藏大效益 最新调研指出数据存储领域减排新方向

责任编辑:ya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10-29 15:32:42 本文摘自:财见

近日,Brad Johns 咨询公司发布《现代磁带存储完善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考虑到对可持续性的关注,以及未来几年存储更多数据对大量存储设备的需求,各类公司机构通过将访问频率较低的冷数据从硬盘驱动器(HDD)迁移到现代磁带存储,以此将能降低碳排放量、提高可持续性并同时降低成本。”这一结论将“磁带”重新带入了大众视野。

白皮书揭示磁带存储新价值

在存储领域,磁带可谓是一棵“常青树”。多年来,磁带被用于存储电影、金融、档案、勘探、基础科学研究等数据。它具有存储速度快、安全且易管理、有效保存期长的特点,还能实现磁硬盘与磁带的混合使用——磁带的种种优势能解决数据存储的诸多痛点,因此其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展至更多领域。

全球数据量逐年增加,也伴随着CO2排放量的增加。对于降低碳排放量,磁带也体现出优势。市场研究权威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预测,将要存储在企业存储系统上的80%的存档数据以及要存储在企业存储系统上的57%的复制数据迁移到磁带上后,每年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将为43.7%,有可能在2019年至2030年期间避免累计6.64亿公吨的碳排放。

全球范围内,协同转向磁带存储所能避免的耗电量/二氧化碳排放(来源:IDC)

白皮书则以支持磁带存储介质“LTO Ultrium”第8代标准、由富士胶片研发的FUJIFILM LTO Ultrium 8(LTO 8)数据流磁带为例,按照其生命周期估算,包括磁带驱动器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十年的生命周期内预计产生0.114kg CO2e/TB/年的二氧化碳当量,显著低于硬盘。

除了降低碳排放,将数据移动到磁带上还将大大减少电子垃圾的数量。根据白皮书的计算,如果将100PB的数据保存十年,若全部存储在硬盘上并考虑到硬盘5年后需进行更新,将产生9.2吨电子垃圾;若将60%的数据存储在磁带上,则只产生4.8吨电子垃圾;将所有数据保存在磁带上,电子垃圾将降至1.9吨。

100PB数据保存十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来源:Brad Johns Consulting)

将冷数据存储在磁带上也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如在硬盘上保留十年100PB数据,白皮书预估总体拥有的成本TCO超过1600万美元;而使用LTO 8磁带介质和磁带机的磁带解决方案,TCO将降低70%以上。

100PB数据保存十年的总体拥有成本(来源:Brad Johns Consulting)

磁带创新服务可持续发展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通过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构建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体系已经成为各国乃至各行业的共识。

信息技术产业是全球创新的先锋领域,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技巨头为代表,众多企业制定和正在实施减少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成果,在服务各行各业的同时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助力。

源于1997年的LTO技术是新一代超级存储产品的基石,它在保持高标准的数据完整性的同时,还具有大容量和高性能基准的特点,多年来产品不断升级迭代,以适应用户需求。富士胶片在今年9月正式发售了最新一代的LTO 9数据流磁带,采用钡铁氧体专利技术,最大容量达到45TB(未压缩时18TB),是LTO 8的1.5倍。LTO 9实现了高容量化、高便利和可靠性,能以低成本安全、长期地保存大容量数据,实现节能存储。

不断升级迭代的LTO磁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白皮书中指出,组织机构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备选方案来解决和适应可持续性挑战。理想的可持续性方案将显著减少碳排放,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减少开支,且易于实施,因此部分拥有大量存储数据的企业已经在将冷数据从硬盘部分或全部转存到磁带存储。IDC也给出了类似建议——考虑到高额的引进成本、引进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数据中心所需要的能源很难全部用可再生能源来提供。因此,有必要通过导入磁带存储,来减少数据中心所需要的能耗。

数据价值、数据爆发以及磁带技术进步、成本与环保等因素,使得磁带存储技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服务新的应用场景,如数据中心、智能云、智能安防等领域。

解决数据存储不只是科技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各行各业都将要应对的现实状况。白皮书中也指出,考虑各种事件的影响和对全球变暖的高度关注,现在是评估IT数据存储策略,并将低频次访问的数据转存到现代磁带存储的最佳时机。

关键字:减排数据存储最新

本文摘自:财见

x 小磁带藏大效益 最新调研指出数据存储领域减排新方向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相关 → 正文

小磁带藏大效益 最新调研指出数据存储领域减排新方向

责任编辑:ya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10-29 15:32:42 本文摘自:财见

近日,Brad Johns 咨询公司发布《现代磁带存储完善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考虑到对可持续性的关注,以及未来几年存储更多数据对大量存储设备的需求,各类公司机构通过将访问频率较低的冷数据从硬盘驱动器(HDD)迁移到现代磁带存储,以此将能降低碳排放量、提高可持续性并同时降低成本。”这一结论将“磁带”重新带入了大众视野。

白皮书揭示磁带存储新价值

在存储领域,磁带可谓是一棵“常青树”。多年来,磁带被用于存储电影、金融、档案、勘探、基础科学研究等数据。它具有存储速度快、安全且易管理、有效保存期长的特点,还能实现磁硬盘与磁带的混合使用——磁带的种种优势能解决数据存储的诸多痛点,因此其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展至更多领域。

全球数据量逐年增加,也伴随着CO2排放量的增加。对于降低碳排放量,磁带也体现出优势。市场研究权威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预测,将要存储在企业存储系统上的80%的存档数据以及要存储在企业存储系统上的57%的复制数据迁移到磁带上后,每年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将为43.7%,有可能在2019年至2030年期间避免累计6.64亿公吨的碳排放。

全球范围内,协同转向磁带存储所能避免的耗电量/二氧化碳排放(来源:IDC)

白皮书则以支持磁带存储介质“LTO Ultrium”第8代标准、由富士胶片研发的FUJIFILM LTO Ultrium 8(LTO 8)数据流磁带为例,按照其生命周期估算,包括磁带驱动器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十年的生命周期内预计产生0.114kg CO2e/TB/年的二氧化碳当量,显著低于硬盘。

除了降低碳排放,将数据移动到磁带上还将大大减少电子垃圾的数量。根据白皮书的计算,如果将100PB的数据保存十年,若全部存储在硬盘上并考虑到硬盘5年后需进行更新,将产生9.2吨电子垃圾;若将60%的数据存储在磁带上,则只产生4.8吨电子垃圾;将所有数据保存在磁带上,电子垃圾将降至1.9吨。

100PB数据保存十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来源:Brad Johns Consulting)

将冷数据存储在磁带上也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如在硬盘上保留十年100PB数据,白皮书预估总体拥有的成本TCO超过1600万美元;而使用LTO 8磁带介质和磁带机的磁带解决方案,TCO将降低70%以上。

100PB数据保存十年的总体拥有成本(来源:Brad Johns Consulting)

磁带创新服务可持续发展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通过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构建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体系已经成为各国乃至各行业的共识。

信息技术产业是全球创新的先锋领域,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技巨头为代表,众多企业制定和正在实施减少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成果,在服务各行各业的同时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助力。

源于1997年的LTO技术是新一代超级存储产品的基石,它在保持高标准的数据完整性的同时,还具有大容量和高性能基准的特点,多年来产品不断升级迭代,以适应用户需求。富士胶片在今年9月正式发售了最新一代的LTO 9数据流磁带,采用钡铁氧体专利技术,最大容量达到45TB(未压缩时18TB),是LTO 8的1.5倍。LTO 9实现了高容量化、高便利和可靠性,能以低成本安全、长期地保存大容量数据,实现节能存储。

不断升级迭代的LTO磁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白皮书中指出,组织机构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备选方案来解决和适应可持续性挑战。理想的可持续性方案将显著减少碳排放,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减少开支,且易于实施,因此部分拥有大量存储数据的企业已经在将冷数据从硬盘部分或全部转存到磁带存储。IDC也给出了类似建议——考虑到高额的引进成本、引进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数据中心所需要的能源很难全部用可再生能源来提供。因此,有必要通过导入磁带存储,来减少数据中心所需要的能耗。

数据价值、数据爆发以及磁带技术进步、成本与环保等因素,使得磁带存储技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服务新的应用场景,如数据中心、智能云、智能安防等领域。

解决数据存储不只是科技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各行各业都将要应对的现实状况。白皮书中也指出,考虑各种事件的影响和对全球变暖的高度关注,现在是评估IT数据存储策略,并将低频次访问的数据转存到现代磁带存储的最佳时机。

关键字:减排数据存储最新

本文摘自:财见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