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发展光伏产业 破解大气污染之困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3-10 16:54:17 本文摘自:中国企业报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和大气污染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其提案中建议,加快光伏产业发展,从根本上破解大气污染之困。

刘汉元说,对于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或许有不同观点,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无疑是主因。无论是散煤燃烧还是相对清洁的燃煤发电,都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而这正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目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60%以上,全球近一半的煤炭在我国燃烧,成为废气和粉尘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2016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85亿辆,尾气的排放也进一步加重了空气质量的恶化。因此,无论是关停工厂,还是限行车辆,只能是治标,真正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根本途径是改变当前我国的能源消费方式,加快推动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从10多年前的两头在外,快速发展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从90%以上产品出口欧盟,到目前国内安装应用超过1/3,技术的不断进步、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使光伏发电单位装机成本持续降低,目前每千瓦的建设成本已下降到5000元至7000元,三五年内可望降到3000元至5000元,由此推动我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第一大国。

刘汉元说,积极支持并大力扶持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应当抓紧推动实现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在此过程中,还将催生对储能应用、智慧电网的需求。

粗略测算,如果我国三五年内实现能源消费增长的再生清洁化供应,二三十年时间内实现部分到大部分化石能源的替代,将会形成近百万亿的新兴产业规模。这一方面会推动我国经济适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将有效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彻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刘汉元说,当前我国光伏行业从上游的多晶硅等原材料,到中游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一系列元器件、主附件的生产,再到下游的光伏发电,都是全额全税征收。高额的税费已经严重抑制了整个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他建议清理并改革不合理的税制,减免光伏行业的全部税费。

关键字:光伏产业大气污染

本文摘自:中国企业报

x 发展光伏产业 破解大气污染之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发展光伏产业 破解大气污染之困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3-10 16:54:17 本文摘自:中国企业报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和大气污染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其提案中建议,加快光伏产业发展,从根本上破解大气污染之困。

刘汉元说,对于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或许有不同观点,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无疑是主因。无论是散煤燃烧还是相对清洁的燃煤发电,都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而这正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目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60%以上,全球近一半的煤炭在我国燃烧,成为废气和粉尘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2016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85亿辆,尾气的排放也进一步加重了空气质量的恶化。因此,无论是关停工厂,还是限行车辆,只能是治标,真正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根本途径是改变当前我国的能源消费方式,加快推动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从10多年前的两头在外,快速发展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从90%以上产品出口欧盟,到目前国内安装应用超过1/3,技术的不断进步、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使光伏发电单位装机成本持续降低,目前每千瓦的建设成本已下降到5000元至7000元,三五年内可望降到3000元至5000元,由此推动我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第一大国。

刘汉元说,积极支持并大力扶持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应当抓紧推动实现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在此过程中,还将催生对储能应用、智慧电网的需求。

粗略测算,如果我国三五年内实现能源消费增长的再生清洁化供应,二三十年时间内实现部分到大部分化石能源的替代,将会形成近百万亿的新兴产业规模。这一方面会推动我国经济适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将有效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彻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刘汉元说,当前我国光伏行业从上游的多晶硅等原材料,到中游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一系列元器件、主附件的生产,再到下游的光伏发电,都是全额全税征收。高额的税费已经严重抑制了整个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他建议清理并改革不合理的税制,减免光伏行业的全部税费。

关键字:光伏产业大气污染

本文摘自:中国企业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