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光伏新政突拉“电闸”,专家直言:政策前后矛盾,呼吁撤销新政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10 21:03:42 本文摘自:智通财经网

国家三部委突然联合发文,给光伏行业迅猛扩张“拉电闸”,让全行业的光伏企业寝食难安。

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因文件落款时间为5月31日,业界将通知称为“531新政”或“光伏新政”。

 

“531新政”对光伏产业带来的最大的三点变化分别是:控制新增规模、加快补贴退坡和降低上网电价。

“531新政”让绝大多数光伏企业感觉,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受此政策影响,资本市场表现出强烈的恐慌情绪。

2018年6月4日,是光伏新政出台的首个交易日,几乎所有关于光电、风电、新能源产业都不同比例受到重创!在光伏新政出台首个交易日开始至结束,光伏领域、风电及电动车行业合计损失超过600亿元。去年全国50余家实现盈利的光伏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和,也只有300亿左右。

除了股民叫苦外,光伏行业后续或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政策突变,一些光伏企业或许将承担巨大损失,而他们的损失或将引发一系列的违约潮。

而一些行业权威专家也公开呼吁相关部门撤销新政,延续过去的发改委文件、同时适当合理压减规模,自发自用项目和户用光伏的建设规模由地方政府管理,仍需纳入国家补贴范围。

猛拉电闸的光伏新政

6月1日,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三部门发布的光伏新政,严苛程度超出预期,资本市场和媒体均称其为“史上最严光伏新政”。

光伏新政的严苛要求包括:

1、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

2、自发文之日起对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

对此,三部委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发电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为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加快补贴退坡。而众多光伏企业则建议,要给予已经合法批准开建的项目一定的缓冲期,考虑行业现状,降低规模幅度不应过大,希望国家支持这个行业进入不需要补贴的最后一公里。

业内人士认为,控规模和大幅降补贴强度,无疑给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踩下一脚“急刹车”,也意味着整个光伏行业的政策风向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业内人士表示,新政将带来装机需求下滑和下游的观望态度,下半年国内市场将大幅缩水,为了保证现金流,下半年光伏制造企业有可能会“清库存甩货”,光伏组件价格短期可能向下波动,制造环节的毛利率较大下滑。

新增装机降四成 或有近六成产能闲置

“光伏新政”要求,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

 

 

同时,今年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考虑今年分布式光伏已建情况,明确各地5月31日(含)前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纳入国家认可的规模管理范围,未纳入国家认可规模管理范围的项目,由地方依法予以支持。

据了解,光伏发电项目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两种,前者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规模相对较小、分布较为分散的光伏发电项目;集中式光伏也就是普通光伏电站,指利用荒漠荒地等集中建设的大型光伏电站。

从全国来看。截止2017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为130GW,未来三年如以每年50GW的规模发展,新增装机约150GW。

然而,“光伏新政”大幅压减2018年新增装机规模和指标,预计2018年新增装机将被减少至30GW左右,与2017年新增53GW规模相比,将断崖式削减高达43%。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王斯成表示,如果“光伏新政”执行,国内外光伏市场的总和不会超过65GW,光伏制造业将会有56%的产能闲置,继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对光伏制造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普通光伏电站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

数据显示,从发电成本看,过去十年光伏电站建设成本已下降了90%,现有条件下建成的电站,我国东部地区每度电成本为0.4到0.5元、西部地区为0.3到0.4元。

同时,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规模效应的持续提升,两三年内上述成本还将下降30%以上,成为发电成本最低的能源生产方式。

不过,根据“531新政”,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I类、II类、III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元、0.6元、0.7元(含税)。

同时,新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32元(含税)。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所在资源区光伏电站价格执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自用电量免收随电价征收的各类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系统备用容量费和其他相关并网服务费。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报告显示,我国光伏发电更大规模应用后,在2020年前后即可实现平价上网、不再需要补贴,此前已建成项目的补贴也将在2022年至2025年间达到峰值,补贴金额在1000-1750亿之间。

由此来看,光伏发电不依靠补贴的平价上网时代,已走到“黎明前的黑暗”和“最后一公里”。

然而,让光伏企业愤愤不平的是,从2008年到2017年,国家共计为煤电脱硫脱硝补贴了超过1万亿元,平均每年的补贴都在1000亿元左右,但即使煤电进行了脱硫脱硝处理,每年仍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多家大型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光伏制造业的萎缩将带来上万亿元的经济损失,对大量普通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

不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示,经协会再次向行业相关主管部门了解,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电站指标的项目,在今年6月30号前并网的,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

“也就是说,普通地面光伏电站,仍执行‘6·30’政策(即2018年6月30号前并网的电站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的政策)。各企业可以联系各项目所在地电网公司核实,也可向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处反映情况。”协会有关人士说。

最担心的是引发违约潮

“531新政”发布后,光伏产业业界一片哗然。

6月4日,光伏系列股全线飘绿,47家光伏企业一天之内跌去了逾600亿的市值。

行业未来的趋势,更让一些光伏人士担忧。据报道,一位地面电站的投资商表示,“暂停普通电站规模指标”,是所有政策里面最厉害的之一。事实上,新政突发之后,有些已建好几个月却未并网的项目,损失会很大。

这让企业怎敢轻易投资?一家EPC厂商表示,如果一个50兆瓦项目未能及时在531之前并网,它的损失是几千万,要有企业自身承担了。

“投资商违约、施工方违约、组件逆变器等设备方违约、零部件违约……进而引起整个光伏产业的违约潮,同时还可能波及相关配套行业,如玻璃、背板、加工设备等行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531新政”将带来一大波违约潮的出现,将给光伏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光伏企业之间大量的违约纠纷

投资商违约→施工方违约→组件逆变器等设备方违约→零部件违约→原材料违约,进而引起整个光伏产业的违约潮,同时还可能波及相关配套行业,如玻璃、背板、加工设备等行业。一大波违约潮的出现,将给光伏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是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2、经销商与设备厂家的经济纠纷

很多经销商为了快速的给老百姓安装光伏电站,同时也是在厂家的要求下都进行了压货,如果不给缓冲期,很多经销商将血本无归。

3、经销商和老百姓之间的经济纠纷

正在施工的光伏电站,如果咔嚓一刀切,以并网时间为准,那么正在施工的没有并网的光伏电站怎么处理?

专家直言:政策前后矛盾,呼吁撤销新政

新政对行业及资本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已经引发国家能源局的关注,国家能源局正密切关注业内对于光伏新政的看法和建议。

6月8日下午,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綦成元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行业协会对“531新政”的意见。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邓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也一同参加。

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相关负责代表就“531新政”提出了六条建议。

上述五家行业协会首先提出,理解此次出台文件的目的是适应光伏行业发展实际,促进中国光伏行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并表示和能源局一样,降低补贴强度,尽快实现平价上网是全体光伏从业者的共同愿望。

綦成元听取了各协会的意见,表示将会给予认真研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王斯成6月2日曾致函光伏专委会建议撤销新政,在信中他表示,光伏“531”调整新政,不仅与以前发布的文件相矛盾,降低了政府信誉,还将使光伏制造业崩溃,损失超万亿,250余万人就业将受影响

王斯成建议,相关部门应延续过去的发改委文件、同时适当合理压减规模,自发自用项目和户用光伏的建设规模由地方政府管理,仍需纳入国家补贴范围。

国内多家光伏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和行业专家纷纷表示,许多光伏项目因为新政突然停止而产生纠纷,尤其考虑行业现状,降低规模幅度不应过大,希望国家支持这个行业进入不需要补贴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还建议,给分布式小型工商业自发自用及用户光伏单独指标;加快实行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尽快实现“隔墙售电”和配额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支持加速平价上网步伐,但调价要有明确的时间窗口,并与产业成本结合。

对于光伏新政的后续影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少军认为,从能源革命总体目标高度出发,“531”新政背后绝不仅仅是几百亿政策补贴拖欠所影响的政府形象与信誉,真正的隐忧在于:在实现能源革命中所规划的能源替代进程中,传统能源规模的逐步退减,与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体量的逐步增加,其间合理的政策预研与矛盾化解,是否主管部门心中有数?业界各方是否达成共识?出现冲突更高层面如何从总体和全局的角度去把控和应对?让传统能源自觉、自愿地为新能源发展拱手腾出空间?

关键字:政策专家

本文摘自:智通财经网

x 光伏新政突拉“电闸”,专家直言:政策前后矛盾,呼吁撤销新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光伏新政突拉“电闸”,专家直言:政策前后矛盾,呼吁撤销新政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10 21:03:42 本文摘自:智通财经网

国家三部委突然联合发文,给光伏行业迅猛扩张“拉电闸”,让全行业的光伏企业寝食难安。

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因文件落款时间为5月31日,业界将通知称为“531新政”或“光伏新政”。

 

“531新政”对光伏产业带来的最大的三点变化分别是:控制新增规模、加快补贴退坡和降低上网电价。

“531新政”让绝大多数光伏企业感觉,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受此政策影响,资本市场表现出强烈的恐慌情绪。

2018年6月4日,是光伏新政出台的首个交易日,几乎所有关于光电、风电、新能源产业都不同比例受到重创!在光伏新政出台首个交易日开始至结束,光伏领域、风电及电动车行业合计损失超过600亿元。去年全国50余家实现盈利的光伏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和,也只有300亿左右。

除了股民叫苦外,光伏行业后续或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政策突变,一些光伏企业或许将承担巨大损失,而他们的损失或将引发一系列的违约潮。

而一些行业权威专家也公开呼吁相关部门撤销新政,延续过去的发改委文件、同时适当合理压减规模,自发自用项目和户用光伏的建设规模由地方政府管理,仍需纳入国家补贴范围。

猛拉电闸的光伏新政

6月1日,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三部门发布的光伏新政,严苛程度超出预期,资本市场和媒体均称其为“史上最严光伏新政”。

光伏新政的严苛要求包括:

1、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

2、自发文之日起对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

对此,三部委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发电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为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加快补贴退坡。而众多光伏企业则建议,要给予已经合法批准开建的项目一定的缓冲期,考虑行业现状,降低规模幅度不应过大,希望国家支持这个行业进入不需要补贴的最后一公里。

业内人士认为,控规模和大幅降补贴强度,无疑给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踩下一脚“急刹车”,也意味着整个光伏行业的政策风向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业内人士表示,新政将带来装机需求下滑和下游的观望态度,下半年国内市场将大幅缩水,为了保证现金流,下半年光伏制造企业有可能会“清库存甩货”,光伏组件价格短期可能向下波动,制造环节的毛利率较大下滑。

新增装机降四成 或有近六成产能闲置

“光伏新政”要求,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

 

 

同时,今年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考虑今年分布式光伏已建情况,明确各地5月31日(含)前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纳入国家认可的规模管理范围,未纳入国家认可规模管理范围的项目,由地方依法予以支持。

据了解,光伏发电项目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两种,前者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规模相对较小、分布较为分散的光伏发电项目;集中式光伏也就是普通光伏电站,指利用荒漠荒地等集中建设的大型光伏电站。

从全国来看。截止2017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为130GW,未来三年如以每年50GW的规模发展,新增装机约150GW。

然而,“光伏新政”大幅压减2018年新增装机规模和指标,预计2018年新增装机将被减少至30GW左右,与2017年新增53GW规模相比,将断崖式削减高达43%。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王斯成表示,如果“光伏新政”执行,国内外光伏市场的总和不会超过65GW,光伏制造业将会有56%的产能闲置,继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对光伏制造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普通光伏电站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

数据显示,从发电成本看,过去十年光伏电站建设成本已下降了90%,现有条件下建成的电站,我国东部地区每度电成本为0.4到0.5元、西部地区为0.3到0.4元。

同时,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规模效应的持续提升,两三年内上述成本还将下降30%以上,成为发电成本最低的能源生产方式。

不过,根据“531新政”,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I类、II类、III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元、0.6元、0.7元(含税)。

同时,新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32元(含税)。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所在资源区光伏电站价格执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自用电量免收随电价征收的各类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系统备用容量费和其他相关并网服务费。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报告显示,我国光伏发电更大规模应用后,在2020年前后即可实现平价上网、不再需要补贴,此前已建成项目的补贴也将在2022年至2025年间达到峰值,补贴金额在1000-1750亿之间。

由此来看,光伏发电不依靠补贴的平价上网时代,已走到“黎明前的黑暗”和“最后一公里”。

然而,让光伏企业愤愤不平的是,从2008年到2017年,国家共计为煤电脱硫脱硝补贴了超过1万亿元,平均每年的补贴都在1000亿元左右,但即使煤电进行了脱硫脱硝处理,每年仍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多家大型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光伏制造业的萎缩将带来上万亿元的经济损失,对大量普通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

不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示,经协会再次向行业相关主管部门了解,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电站指标的项目,在今年6月30号前并网的,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

“也就是说,普通地面光伏电站,仍执行‘6·30’政策(即2018年6月30号前并网的电站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的政策)。各企业可以联系各项目所在地电网公司核实,也可向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处反映情况。”协会有关人士说。

最担心的是引发违约潮

“531新政”发布后,光伏产业业界一片哗然。

6月4日,光伏系列股全线飘绿,47家光伏企业一天之内跌去了逾600亿的市值。

行业未来的趋势,更让一些光伏人士担忧。据报道,一位地面电站的投资商表示,“暂停普通电站规模指标”,是所有政策里面最厉害的之一。事实上,新政突发之后,有些已建好几个月却未并网的项目,损失会很大。

这让企业怎敢轻易投资?一家EPC厂商表示,如果一个50兆瓦项目未能及时在531之前并网,它的损失是几千万,要有企业自身承担了。

“投资商违约、施工方违约、组件逆变器等设备方违约、零部件违约……进而引起整个光伏产业的违约潮,同时还可能波及相关配套行业,如玻璃、背板、加工设备等行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531新政”将带来一大波违约潮的出现,将给光伏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光伏企业之间大量的违约纠纷

投资商违约→施工方违约→组件逆变器等设备方违约→零部件违约→原材料违约,进而引起整个光伏产业的违约潮,同时还可能波及相关配套行业,如玻璃、背板、加工设备等行业。一大波违约潮的出现,将给光伏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是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2、经销商与设备厂家的经济纠纷

很多经销商为了快速的给老百姓安装光伏电站,同时也是在厂家的要求下都进行了压货,如果不给缓冲期,很多经销商将血本无归。

3、经销商和老百姓之间的经济纠纷

正在施工的光伏电站,如果咔嚓一刀切,以并网时间为准,那么正在施工的没有并网的光伏电站怎么处理?

专家直言:政策前后矛盾,呼吁撤销新政

新政对行业及资本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已经引发国家能源局的关注,国家能源局正密切关注业内对于光伏新政的看法和建议。

6月8日下午,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綦成元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行业协会对“531新政”的意见。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邓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也一同参加。

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相关负责代表就“531新政”提出了六条建议。

上述五家行业协会首先提出,理解此次出台文件的目的是适应光伏行业发展实际,促进中国光伏行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并表示和能源局一样,降低补贴强度,尽快实现平价上网是全体光伏从业者的共同愿望。

綦成元听取了各协会的意见,表示将会给予认真研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王斯成6月2日曾致函光伏专委会建议撤销新政,在信中他表示,光伏“531”调整新政,不仅与以前发布的文件相矛盾,降低了政府信誉,还将使光伏制造业崩溃,损失超万亿,250余万人就业将受影响

王斯成建议,相关部门应延续过去的发改委文件、同时适当合理压减规模,自发自用项目和户用光伏的建设规模由地方政府管理,仍需纳入国家补贴范围。

国内多家光伏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和行业专家纷纷表示,许多光伏项目因为新政突然停止而产生纠纷,尤其考虑行业现状,降低规模幅度不应过大,希望国家支持这个行业进入不需要补贴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还建议,给分布式小型工商业自发自用及用户光伏单独指标;加快实行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尽快实现“隔墙售电”和配额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支持加速平价上网步伐,但调价要有明确的时间窗口,并与产业成本结合。

对于光伏新政的后续影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少军认为,从能源革命总体目标高度出发,“531”新政背后绝不仅仅是几百亿政策补贴拖欠所影响的政府形象与信誉,真正的隐忧在于:在实现能源革命中所规划的能源替代进程中,传统能源规模的逐步退减,与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体量的逐步增加,其间合理的政策预研与矛盾化解,是否主管部门心中有数?业界各方是否达成共识?出现冲突更高层面如何从总体和全局的角度去把控和应对?让传统能源自觉、自愿地为新能源发展拱手腾出空间?

关键字:政策专家

本文摘自:智通财经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