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页岩革命助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2 19:32:15 本文摘自: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2017年,全球石油产量43.87亿吨,其中非常规石油产量占11%;全球天然气产量3.69万亿立方米,其中非常规气产量占23%。

页岩气是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体。全球页岩气资源丰富,美国、中国、加拿大、阿根廷4个国家实现商业开发。美国继续领跑全球页岩气商业开发,年均增长21%。

美国页岩革命的经验是:提出连续型聚集理论、创新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长期国家政策扶持。

全球页岩气可采资源量221万亿立方米,我国排第一位。自然资源部公布我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1.81万亿立方米。

2017年,我国页岩气产量90.25亿立方米,成为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

四川盆地是我国唯一实现页岩气开采的区域,实现3500米以浅资源成功开发。近期,渝西区块深层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足202-H1井垂直深度3900多米,水平段长超过1500米,测试日产量超过45万立方米。

页岩革命的内涵包括理论革命、技术革命、管理革命和战略革命。

常规油气是传统技术可开采的圈闭型油气藏,要具备“生储盖圈运保”条件;而非常规油气则是传统技术不能开采的连续型“甜点区”。

传统理论认为页岩只能用来生成油气,且无孔隙,是“铁板一块”,只能作为常规油气的隔盖层。常规砂岩孔隙直径是致密砂岩的10倍、页岩的1060倍。因此,在传统认识中,致密砂岩、黑色页岩是油气的勘探禁区。

但在新的理论中,页岩可以生油气、储油气、产油气。四川盆地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高产“甜点段”长达20~40米。

页岩气采用水平井平台开采,目前水力压裂裂缝横向延伸可达100~150米,纵向扩展高度达15~20米。

蜀南页岩气工业化高产的经验是:选准“甜点区”,打进“甜点段”,压好“甜点体”。

页岩革命是油价断崖式下跌的直接推手,也将帮助美国于2026年实现能源独立。

页岩革命助推世界石油工业可再发展150年以上;助推世界天然气发展步入鼎盛期,本世纪中叶将进入天然气时代。

页岩革命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据规划,我国2030年页岩气产量将达到800亿~1000亿立方米。

关键字:转型结构能源革命

本文摘自: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x 页岩革命助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页岩革命助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2 19:32:15 本文摘自: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2017年,全球石油产量43.87亿吨,其中非常规石油产量占11%;全球天然气产量3.69万亿立方米,其中非常规气产量占23%。

页岩气是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体。全球页岩气资源丰富,美国、中国、加拿大、阿根廷4个国家实现商业开发。美国继续领跑全球页岩气商业开发,年均增长21%。

美国页岩革命的经验是:提出连续型聚集理论、创新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长期国家政策扶持。

全球页岩气可采资源量221万亿立方米,我国排第一位。自然资源部公布我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1.81万亿立方米。

2017年,我国页岩气产量90.25亿立方米,成为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

四川盆地是我国唯一实现页岩气开采的区域,实现3500米以浅资源成功开发。近期,渝西区块深层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足202-H1井垂直深度3900多米,水平段长超过1500米,测试日产量超过45万立方米。

页岩革命的内涵包括理论革命、技术革命、管理革命和战略革命。

常规油气是传统技术可开采的圈闭型油气藏,要具备“生储盖圈运保”条件;而非常规油气则是传统技术不能开采的连续型“甜点区”。

传统理论认为页岩只能用来生成油气,且无孔隙,是“铁板一块”,只能作为常规油气的隔盖层。常规砂岩孔隙直径是致密砂岩的10倍、页岩的1060倍。因此,在传统认识中,致密砂岩、黑色页岩是油气的勘探禁区。

但在新的理论中,页岩可以生油气、储油气、产油气。四川盆地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高产“甜点段”长达20~40米。

页岩气采用水平井平台开采,目前水力压裂裂缝横向延伸可达100~150米,纵向扩展高度达15~20米。

蜀南页岩气工业化高产的经验是:选准“甜点区”,打进“甜点段”,压好“甜点体”。

页岩革命是油价断崖式下跌的直接推手,也将帮助美国于2026年实现能源独立。

页岩革命助推世界石油工业可再发展150年以上;助推世界天然气发展步入鼎盛期,本世纪中叶将进入天然气时代。

页岩革命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据规划,我国2030年页岩气产量将达到800亿~1000亿立方米。

关键字:转型结构能源革命

本文摘自: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