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专家提意见 体验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21 11:40:30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创建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举措。它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等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

中部地区积极建设智慧城市

5月19日上午,第九届中博会系列交流活动之一,由商务部主办、中国外贸协会承办的中国(武汉)物联网应用暨“智慧城市”论坛在武汉五月花大酒店召开。来自中部六省的政府领导、企业和媒体代表座无虚席,甚至还包括来自欧美等地的外国听众。

“全国已有超过250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很多地方已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行动计划,预计到2015年底,将有70%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参与建设智慧城市。”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员吕汉阳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也提出了要发展智慧城市的目标,这是重大的发展机遇。

吕汉阳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5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总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

在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中,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所占数量比重较高,同时中部的武汉城市群、长株潭经济圈等也积极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

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有35个城市人均GDP在4000美元以上,其中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的城市有19个。

中科院虚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连生也提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概念和技术探索阶段,逐步发展到规划设计与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阶段,并应用于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社会管理、智慧旅游、智慧政务等行业。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据悉,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为40万亿美元,而中国预计将有4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在提高社会效率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就如一张网,我们都在其中。

部分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明确定位

从“互联网+”来看,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随着立项城市越来越多,部分地区也存在着盲目建设的情况。

“大多数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对如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困惑,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措施。”吕汉阳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人才,重建设轻运营,贪大而求全”等现象。

吕汉阳说,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分阶段、实施重点突破,而很多地方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医疗、交通、教育、城管等所有领域都想做,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什么领域都难以突破。智慧城市规划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现在很多地方的规划同质性较高,没有体现城市独有特色,最后容易形成“千城一面”,而且实施起来的可操作性,也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前,我国城市不“智慧”的主要约束因素包括:技术障碍,大数据处理滞后,三网融合水平低,城市管理柔性差,基础软件开发能力弱等;体制弊端,部门分割导致信息封闭和壁垒,互联互通共享难,电子政务重复建设十分严重等;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均严重不足;观念落后,城市管理重“管”轻“理”,法制观念、人本观念、服务观念均非常缺乏。

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是全面感知、高效互联、深度共享、智能应用。而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是智慧城市,对其建设判断的标准,更多的是看市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便利度,这才是最大的一个标准,主要靠用户来评价。

智慧城市发展需重视“市民体验”

智慧城市作为很多地方政府推动建设的主要项目,也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下一步该如何做好智慧城市的创新和建设,吕汉阳也表达了几点意见。

第一是地方政府需做好合理的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来解决推动智慧城市定位问题。

第二是解决投融资问题。“钱从哪里来?不少地方都拿出了庞大的项目资金投资智慧城市,甚至有地级市要拿300亿来做智慧城市,但是钱从哪里来?”吕汉阳表示,目前,国务院推出的PPP模式,让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就给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投融资模式,解决投资不足问题。

第三,要把当前蓬勃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运用整合到智慧城市里来,形成前沿的技术体系,更好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第四,武汉此前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武汉光谷在这些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影响力。同时,武汉又拥有国内领先的教育资源,武汉多所高校在信息技术领域都培养了大量人才,那么,能否把武汉现有的光谷以及其他开发区的技术优势和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优势结合起来,这对推动武汉、湖北乃至中部的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作为智慧城市的服务人群,市民的“客户体验”至关重要。吕汉阳说,近期国务院提出“降费提速”,这是我们智慧城市建设,乃至“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的一个重要基础,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利好信息。智慧城市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它的运营成本是需要考虑的,如果成本太高,应用效果就不好,老百姓可能就不会使用。

周连生则认为,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技术、行业专家、服务人群三维一体基础上的。“武汉是中部核心,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智慧城市的发展取决于政府的引导,引导就要聚焦,聚焦到一个行业,比如社会管理、民生工程等。”

周连生说:“解决运用推广,首先一个体验就是免费WiFi能不能免费覆盖,在这一点上国内苏州走的比较先,很多市民都愿意体验。另外,智慧城市的建设,电信运营商的创新模式也很重要,比如现在的微信、QQ就把传统的短信基本给"消灭"了,倒逼三大通信运营商来改变运营模式。未来三大运营商应该是通过平台运营去提供增值服务盈利,而不是靠传统收费,这是必然趋势,不改变它自己就没有希望了。”

关键字: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x 智慧城市建设专家提意见 体验至关重要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专家提意见 体验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21 11:40:30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创建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举措。它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等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

中部地区积极建设智慧城市

5月19日上午,第九届中博会系列交流活动之一,由商务部主办、中国外贸协会承办的中国(武汉)物联网应用暨“智慧城市”论坛在武汉五月花大酒店召开。来自中部六省的政府领导、企业和媒体代表座无虚席,甚至还包括来自欧美等地的外国听众。

“全国已有超过250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很多地方已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行动计划,预计到2015年底,将有70%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参与建设智慧城市。”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员吕汉阳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也提出了要发展智慧城市的目标,这是重大的发展机遇。

吕汉阳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5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总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

在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中,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所占数量比重较高,同时中部的武汉城市群、长株潭经济圈等也积极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

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有35个城市人均GDP在4000美元以上,其中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的城市有19个。

中科院虚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连生也提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概念和技术探索阶段,逐步发展到规划设计与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阶段,并应用于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社会管理、智慧旅游、智慧政务等行业。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据悉,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为40万亿美元,而中国预计将有4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在提高社会效率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就如一张网,我们都在其中。

部分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明确定位

从“互联网+”来看,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随着立项城市越来越多,部分地区也存在着盲目建设的情况。

“大多数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对如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困惑,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措施。”吕汉阳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人才,重建设轻运营,贪大而求全”等现象。

吕汉阳说,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分阶段、实施重点突破,而很多地方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医疗、交通、教育、城管等所有领域都想做,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什么领域都难以突破。智慧城市规划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现在很多地方的规划同质性较高,没有体现城市独有特色,最后容易形成“千城一面”,而且实施起来的可操作性,也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前,我国城市不“智慧”的主要约束因素包括:技术障碍,大数据处理滞后,三网融合水平低,城市管理柔性差,基础软件开发能力弱等;体制弊端,部门分割导致信息封闭和壁垒,互联互通共享难,电子政务重复建设十分严重等;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均严重不足;观念落后,城市管理重“管”轻“理”,法制观念、人本观念、服务观念均非常缺乏。

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是全面感知、高效互联、深度共享、智能应用。而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是智慧城市,对其建设判断的标准,更多的是看市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便利度,这才是最大的一个标准,主要靠用户来评价。

智慧城市发展需重视“市民体验”

智慧城市作为很多地方政府推动建设的主要项目,也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下一步该如何做好智慧城市的创新和建设,吕汉阳也表达了几点意见。

第一是地方政府需做好合理的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来解决推动智慧城市定位问题。

第二是解决投融资问题。“钱从哪里来?不少地方都拿出了庞大的项目资金投资智慧城市,甚至有地级市要拿300亿来做智慧城市,但是钱从哪里来?”吕汉阳表示,目前,国务院推出的PPP模式,让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就给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投融资模式,解决投资不足问题。

第三,要把当前蓬勃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运用整合到智慧城市里来,形成前沿的技术体系,更好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第四,武汉此前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武汉光谷在这些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影响力。同时,武汉又拥有国内领先的教育资源,武汉多所高校在信息技术领域都培养了大量人才,那么,能否把武汉现有的光谷以及其他开发区的技术优势和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优势结合起来,这对推动武汉、湖北乃至中部的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作为智慧城市的服务人群,市民的“客户体验”至关重要。吕汉阳说,近期国务院提出“降费提速”,这是我们智慧城市建设,乃至“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的一个重要基础,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利好信息。智慧城市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它的运营成本是需要考虑的,如果成本太高,应用效果就不好,老百姓可能就不会使用。

周连生则认为,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技术、行业专家、服务人群三维一体基础上的。“武汉是中部核心,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智慧城市的发展取决于政府的引导,引导就要聚焦,聚焦到一个行业,比如社会管理、民生工程等。”

周连生说:“解决运用推广,首先一个体验就是免费WiFi能不能免费覆盖,在这一点上国内苏州走的比较先,很多市民都愿意体验。另外,智慧城市的建设,电信运营商的创新模式也很重要,比如现在的微信、QQ就把传统的短信基本给"消灭"了,倒逼三大通信运营商来改变运营模式。未来三大运营商应该是通过平台运营去提供增值服务盈利,而不是靠传统收费,这是必然趋势,不改变它自己就没有希望了。”

关键字: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