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十三五:深圳将打造智慧城市等十张名片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2-01 13:53:46 本文摘自:深圳特区报

未来五年是深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1月31日上午,提交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下简称《规划纲要》),为我市未来五年发展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见图表),确立了基本要求、战略路径和分解任务。

《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十个突出的发展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智慧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国际化城市、民生幸福城市、社会主义文化强市、一流法治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城市等“十个城市”。

一、“十个突出”

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要求

《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深圳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总目标,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全面改革增强发展新动力,以信息经济、绿色低碳培育发展新优势,以协调均衡、开放共赢、共建共享构筑发展新格局,以文化强市、依法治市提升整体软实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路径

《规划纲要》提出,要突出创新驱动,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突出质量引领,厚植全面发展新优势;突出互联融合,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突出协调均衡,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突出绿色低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开放共赢,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突出共建共享,增进市民群众福祉;突出文化强市,增强城市软实力;突出依法治市,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突出市场导向,释放全面改革红利。

二、“十个城市”

1、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深圳在国际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中心。

【数字】到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新增创客服务平台40个,新增创客空间200个;组织实施1000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新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10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名,新增技能人才60万人。

【亮点】

亮点一:建立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从大向强、从多向优的转变,率先建成知识产权强市。

亮点二:每年发放1亿元科技创新券

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财政投入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每年发放1亿元科技创新券。积极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领域,建成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

2、建设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目标】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创新中心、消费中心、物流枢纽城市,构建世界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实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集聚配置要素资源,增强对接世界、服务全国的能力。

【数字】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元;未来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71%左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5%左右;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准箱,机场客运吞吐量达到4800万人次,国际航线达到48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5万亿元。

【亮点】

亮点一:组建深圳海洋研究院

《规划纲要》提出,培育壮大蓝色经济,实施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优先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产业,探索组建深圳海洋研究院,打造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

亮点二:配合国家推进“深港通”

做大做强证券基金行业,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配合国家推进“深港通”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不断完善市场创新市场层次、产品系列和服务功能,促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创新发展,争取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亮点三:建设国家航空枢纽机场

加快建设国家航空枢纽机场,深化深港机场合作,增强“经深飞、经港飞”影响力,开辟直通国际枢纽城市航线航班,构建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城市“4小时航空圈”。支持民营航空发展。支持航空公司在深圳开通货运航线,拓展国际航空物流市场。

3、建设信息经济为先导的智慧城市

【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培育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构建交流共享的服务平台,拓展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推进信息产业化、产业智能化、城市智慧化,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慧之城。

【数字】到2020年,家庭宽带用户光纤接入能力达到300Mbps,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9%,重要公益性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99%。到2020年,在通讯设备等领域培育规模超万亿的产业集群,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领域培育规模超过2000亿的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汽车、海工装备、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形成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在医疗器械等领域形成规模超过500亿的产业集群。

【亮点】

亮点一:启动5G网络商用

《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宽带深圳”行动计划,构建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提升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能力。全面推进光纤到户改造,加快建成“全光网城市”。推进4G网络深度覆盖、演进升级和协同发展,启动5G商用。

亮点二:培育分享经济

大力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支持建设移动电子商务和智能物流开放平台,提升电子商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大规模协作、大众智慧在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积极培育分享经济新模式,鼓励在汽车租赁、房屋出租、家政服务等消费领域开展分享服务。

4、建设协调均衡的现代化城市

【目标】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牢牢守住安全、环境、人口、土地底线,统筹优化空间、规模、产业布局,科学推进规划、建设、管理,形成东西协同、多元组团、开放联动的城市空间格局,建立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紧凑集约、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全面实现特区一体化,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功能完善、精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典范城市。

【数字】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建设用地比例控制在市域面积的50%以内。开展特区一体化五年攻坚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更多的资源、财力向原特区外倾斜,市本级财政投向原特区外及一体化项目的投资占全市比重提高到80%以上。到2020年,通过土地整备释放50万平方公里用地;建成110千伏以上变电站300座,居民管道燃气用户达到225万户;建成地下干线综合管廊80公里。

【亮点】

亮点一:五年实现特区一体化

《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重点在原特区外的交通、医疗、教育、治安和环保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新建高中、大学、大型医院和文体场馆原则上布局于原特区外。加快推进坪山枢纽、平湖枢纽等综合交通枢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原二线关口交通设施改造,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城中村市容环境提升,加快二线“插花地”整治。到2020年,原特区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实现特区一体化发展。

亮点二:加快建设深中通道

加快对外铁路新通道建设,积极推进赣深客专、深茂铁路、沿海客专、深莞城际轨道、深惠城际轨道等规划建设,建成广深港客专深圳福田至香港段、穗莞深城际轨道,提升深圳国家铁路枢纽地位。加快建设深中通道等战略性通道,推进公铁货运场站、通道建设,提升对泛珠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辐射能力。

亮点三:基本消除断头路

提升交通环境品质,持续开展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打通交通拥堵瓶颈,基本消除断头路,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和交通安全治理。

5、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市

【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就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建立城市碳排放约束机制,提升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的绿色低碳之城。

【数字】实现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化、公交车和物流车电动化,公交大巴电动化率达到100%。深入推进原特区外排水管网专业化运营,建设污水管网4260公里。加快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83万立方米/天。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区达到建成区面积的20%以上。实施九大流域水系整治,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实现跨(边)界河流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700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

【亮点】

亮点一:土地出让与项目碳排放水平挂钩

《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国际低碳城建设,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探索建立土地出让与项目碳排放水平挂钩机制,扩大国际低碳城论坛影响力,创建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

亮点二:个人碳账户积分试点

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探索个人碳账户积分试点,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亮点三:新车排放标准力争与欧盟同步

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成国内领先的大气质量预报预警监测系统。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新车排放标准力争与欧盟同步,实施严格的柴油车总量控制措施。

亮点四: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6、建设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目标】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特区、湾区、自贸区叠加优势,积极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自贸区建设和前海开发开放,强化区域合作的引领作用,携手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湾区名城和开放之城。

【数字】推进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建设,完善深圳与中山、珠海、香港、澳门的快速直达航线,实现与粤港澳湾区城市1小时通达。推进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建设,基本建成以城际铁路和高快速路为骨架、衔接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中心城区1小时互达。到2020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650亿美元;深汕特别合作区生产总值超过225亿元。

【亮点】

亮点一:国际化湾区名城

《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高价值服务、高技术研发等高端业态,提升湾区经济核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强大、开放互动、集聚外溢的湾区经济。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和发展要素高效流动,促进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经济区域。

亮点二:自贸区建设新标杆

优化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构建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管理规则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推进前海蛇口自贸城、前海国际金融城、香港现代产业城和蛇口国际枢纽港“三城一港”建设,努力成为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新标杆,形成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亮点三:金融业对外开放示范窗口

完善深港金融同业合作机制,促进金融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深化两地在金融市场、机构、人才等领域合作。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示范区功能,探索建立与自贸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深化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资产管理等业务创新,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加快金融业对港澳地区进一步开放,探索建设新型跨境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配合推动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保险市场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招商政策体系,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加速集聚。探索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金融论坛,加强金融品牌宣传和推广。支持金融监管机构开展监管创新试点,率先探索跨部门、跨市场协作的混业监管模式。

7、建设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目标】坚持共建共享,把增进市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守城市安全发展底线,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元化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努力建成平安和谐、包容发展的幸福之城。

【数字】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规模及覆盖面,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60%。到2020年,高校达18所左右,在校生约20万人;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5万人;三级医院达到50家,引入50个高端医疗团队,打造80个重点学科,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8人;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超过40万人。“十三五”期间,新增中小学学位23万个左右;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40 万套,供应35万套。万人八类刑事案件立案数控制在3.5宗以内。

【亮点】

亮点一:深圳技术大学

《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深圳技术大学等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鼓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开展高职本科教育和中高职联合教育。促进中职学校优化专业特色发展,推进职业院校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

亮点二:学习型城市

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加强终身教育和老年教育,建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立体化、全覆盖”的社区教育网络,支持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

亮点三: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构建以17个以上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50家以上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骨干,4000家以上门诊部、诊所和社康中心为依托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亮点四:异地就医结算

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适度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多元化社会保险体系,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亮点五:住房保障城际合作

积极构建“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城市住房体系,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多渠道筹集和建设保障性住房,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探索建立住房保障城际合作机制。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完善准入、使用、退出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建立保障性住房封闭运作、内部流转机制,实现住房保障可持续发展。

8、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市

【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实施文体惠民工程,着力扩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以文化凝聚力量、创造活力、增强软实力,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的开放包容度和传播影响力,建设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创新文化名城。

【数字】到2020年,人均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到1.9册。

【亮点】

亮点一:城市荣誉制度

《规划纲要》提出,弘扬和丰富特区精神,建立健全城市荣誉制度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体系。广泛开展改革开放历史文物征集和展览,推进南头古城、大鹏所城二期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累“城市记忆”,增强城市认同感、归属感。

亮点二: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依托“文博会”、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平台,推动优秀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使深圳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办好中国设计大展、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深圳国际设计周、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创意设计展会,策划主题鲜明的文化论坛、艺术节、文化周、影视节庆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深圳文化影响力。

亮点三:龙头文化企业

支持原创文化创意研发,增强文化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若干拥有自主品牌、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

9、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目标】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坚持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加快建成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一流法治城市。

【亮点】

亮点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公示

《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操作流程,健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公示制度,规范并大幅压缩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涉诉典型执法案例公示及检讨制度,切实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亮点二: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

加快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和职业化改革。开展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试点,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推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

亮点三: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健全信用法治体系和标准规范,完善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征集、管理和应用等规范制度。建立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体系和管理系统,健全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信用信息数据库,促进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运用,实现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10、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城市

【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开拓进取的勇气,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基层探索精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争创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

【数字】到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一般公共预算比例提高到30%。到2020年,全市人口发展预期目标为1480万人。

【亮点】

亮点一:同等条件无差别办理

《规划纲要》提出,精简审批层级,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全面推进审批标准化,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审批条件和裁量基准,实现同一事项同等条件无差别办理。完善行政审批设置的审核认证机制和定期评价机制。大力推广随机抽查,规范监管行为,加快形成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框架和有效运行机制。

亮点二:违建“零增量”

健全土地监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控停违法建筑,加快推进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置,实现全市违建“零增量”。

亮点三:基层治理创新

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加快社区管理体制和社区共治机制改革。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晰街道与社区职责定位,制定社区服务管理主体工作事项清单,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和服务标准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基层民主自治,推行社区居民公约,创新居民小区自主管理模式,探索业主大会法人登记制度,完善业主委员会管理制度,建立社区公共利益保护机制。开展社区群团组织标准化建设,推动工青妇等社区群团组织全覆盖,改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模式。

关键字:城市软实力

本文摘自:深圳特区报

x 十三五:深圳将打造智慧城市等十张名片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十三五:深圳将打造智慧城市等十张名片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2-01 13:53:46 本文摘自:深圳特区报

未来五年是深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1月31日上午,提交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下简称《规划纲要》),为我市未来五年发展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见图表),确立了基本要求、战略路径和分解任务。

《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十个突出的发展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智慧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国际化城市、民生幸福城市、社会主义文化强市、一流法治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城市等“十个城市”。

一、“十个突出”

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要求

《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深圳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总目标,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全面改革增强发展新动力,以信息经济、绿色低碳培育发展新优势,以协调均衡、开放共赢、共建共享构筑发展新格局,以文化强市、依法治市提升整体软实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路径

《规划纲要》提出,要突出创新驱动,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突出质量引领,厚植全面发展新优势;突出互联融合,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突出协调均衡,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突出绿色低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开放共赢,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突出共建共享,增进市民群众福祉;突出文化强市,增强城市软实力;突出依法治市,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突出市场导向,释放全面改革红利。

二、“十个城市”

1、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深圳在国际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中心。

【数字】到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新增创客服务平台40个,新增创客空间200个;组织实施1000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新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10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名,新增技能人才60万人。

【亮点】

亮点一:建立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从大向强、从多向优的转变,率先建成知识产权强市。

亮点二:每年发放1亿元科技创新券

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财政投入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每年发放1亿元科技创新券。积极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领域,建成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

2、建设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目标】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创新中心、消费中心、物流枢纽城市,构建世界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实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集聚配置要素资源,增强对接世界、服务全国的能力。

【数字】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元;未来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71%左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5%左右;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准箱,机场客运吞吐量达到4800万人次,国际航线达到48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5万亿元。

【亮点】

亮点一:组建深圳海洋研究院

《规划纲要》提出,培育壮大蓝色经济,实施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优先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产业,探索组建深圳海洋研究院,打造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

亮点二:配合国家推进“深港通”

做大做强证券基金行业,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配合国家推进“深港通”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不断完善市场创新市场层次、产品系列和服务功能,促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创新发展,争取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亮点三:建设国家航空枢纽机场

加快建设国家航空枢纽机场,深化深港机场合作,增强“经深飞、经港飞”影响力,开辟直通国际枢纽城市航线航班,构建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城市“4小时航空圈”。支持民营航空发展。支持航空公司在深圳开通货运航线,拓展国际航空物流市场。

3、建设信息经济为先导的智慧城市

【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培育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构建交流共享的服务平台,拓展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推进信息产业化、产业智能化、城市智慧化,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慧之城。

【数字】到2020年,家庭宽带用户光纤接入能力达到300Mbps,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9%,重要公益性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99%。到2020年,在通讯设备等领域培育规模超万亿的产业集群,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领域培育规模超过2000亿的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汽车、海工装备、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形成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在医疗器械等领域形成规模超过500亿的产业集群。

【亮点】

亮点一:启动5G网络商用

《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宽带深圳”行动计划,构建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提升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能力。全面推进光纤到户改造,加快建成“全光网城市”。推进4G网络深度覆盖、演进升级和协同发展,启动5G商用。

亮点二:培育分享经济

大力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支持建设移动电子商务和智能物流开放平台,提升电子商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大规模协作、大众智慧在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积极培育分享经济新模式,鼓励在汽车租赁、房屋出租、家政服务等消费领域开展分享服务。

4、建设协调均衡的现代化城市

【目标】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牢牢守住安全、环境、人口、土地底线,统筹优化空间、规模、产业布局,科学推进规划、建设、管理,形成东西协同、多元组团、开放联动的城市空间格局,建立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紧凑集约、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全面实现特区一体化,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功能完善、精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典范城市。

【数字】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建设用地比例控制在市域面积的50%以内。开展特区一体化五年攻坚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更多的资源、财力向原特区外倾斜,市本级财政投向原特区外及一体化项目的投资占全市比重提高到80%以上。到2020年,通过土地整备释放50万平方公里用地;建成110千伏以上变电站300座,居民管道燃气用户达到225万户;建成地下干线综合管廊80公里。

【亮点】

亮点一:五年实现特区一体化

《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重点在原特区外的交通、医疗、教育、治安和环保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新建高中、大学、大型医院和文体场馆原则上布局于原特区外。加快推进坪山枢纽、平湖枢纽等综合交通枢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原二线关口交通设施改造,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城中村市容环境提升,加快二线“插花地”整治。到2020年,原特区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实现特区一体化发展。

亮点二:加快建设深中通道

加快对外铁路新通道建设,积极推进赣深客专、深茂铁路、沿海客专、深莞城际轨道、深惠城际轨道等规划建设,建成广深港客专深圳福田至香港段、穗莞深城际轨道,提升深圳国家铁路枢纽地位。加快建设深中通道等战略性通道,推进公铁货运场站、通道建设,提升对泛珠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辐射能力。

亮点三:基本消除断头路

提升交通环境品质,持续开展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打通交通拥堵瓶颈,基本消除断头路,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和交通安全治理。

5、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市

【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就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建立城市碳排放约束机制,提升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的绿色低碳之城。

【数字】实现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化、公交车和物流车电动化,公交大巴电动化率达到100%。深入推进原特区外排水管网专业化运营,建设污水管网4260公里。加快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83万立方米/天。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区达到建成区面积的20%以上。实施九大流域水系整治,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实现跨(边)界河流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700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

【亮点】

亮点一:土地出让与项目碳排放水平挂钩

《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国际低碳城建设,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探索建立土地出让与项目碳排放水平挂钩机制,扩大国际低碳城论坛影响力,创建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

亮点二:个人碳账户积分试点

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探索个人碳账户积分试点,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亮点三:新车排放标准力争与欧盟同步

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成国内领先的大气质量预报预警监测系统。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新车排放标准力争与欧盟同步,实施严格的柴油车总量控制措施。

亮点四: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6、建设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目标】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特区、湾区、自贸区叠加优势,积极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自贸区建设和前海开发开放,强化区域合作的引领作用,携手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湾区名城和开放之城。

【数字】推进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建设,完善深圳与中山、珠海、香港、澳门的快速直达航线,实现与粤港澳湾区城市1小时通达。推进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建设,基本建成以城际铁路和高快速路为骨架、衔接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中心城区1小时互达。到2020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650亿美元;深汕特别合作区生产总值超过225亿元。

【亮点】

亮点一:国际化湾区名城

《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高价值服务、高技术研发等高端业态,提升湾区经济核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强大、开放互动、集聚外溢的湾区经济。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和发展要素高效流动,促进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经济区域。

亮点二:自贸区建设新标杆

优化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构建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管理规则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推进前海蛇口自贸城、前海国际金融城、香港现代产业城和蛇口国际枢纽港“三城一港”建设,努力成为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新标杆,形成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亮点三:金融业对外开放示范窗口

完善深港金融同业合作机制,促进金融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深化两地在金融市场、机构、人才等领域合作。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示范区功能,探索建立与自贸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深化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资产管理等业务创新,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加快金融业对港澳地区进一步开放,探索建设新型跨境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配合推动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保险市场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招商政策体系,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加速集聚。探索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金融论坛,加强金融品牌宣传和推广。支持金融监管机构开展监管创新试点,率先探索跨部门、跨市场协作的混业监管模式。

7、建设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目标】坚持共建共享,把增进市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守城市安全发展底线,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元化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努力建成平安和谐、包容发展的幸福之城。

【数字】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规模及覆盖面,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60%。到2020年,高校达18所左右,在校生约20万人;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5万人;三级医院达到50家,引入50个高端医疗团队,打造80个重点学科,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8人;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超过40万人。“十三五”期间,新增中小学学位23万个左右;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40 万套,供应35万套。万人八类刑事案件立案数控制在3.5宗以内。

【亮点】

亮点一:深圳技术大学

《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深圳技术大学等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鼓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开展高职本科教育和中高职联合教育。促进中职学校优化专业特色发展,推进职业院校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

亮点二:学习型城市

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加强终身教育和老年教育,建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立体化、全覆盖”的社区教育网络,支持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

亮点三: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构建以17个以上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50家以上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骨干,4000家以上门诊部、诊所和社康中心为依托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亮点四:异地就医结算

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适度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多元化社会保险体系,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亮点五:住房保障城际合作

积极构建“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城市住房体系,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多渠道筹集和建设保障性住房,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探索建立住房保障城际合作机制。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完善准入、使用、退出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建立保障性住房封闭运作、内部流转机制,实现住房保障可持续发展。

8、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市

【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实施文体惠民工程,着力扩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以文化凝聚力量、创造活力、增强软实力,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的开放包容度和传播影响力,建设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创新文化名城。

【数字】到2020年,人均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到1.9册。

【亮点】

亮点一:城市荣誉制度

《规划纲要》提出,弘扬和丰富特区精神,建立健全城市荣誉制度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体系。广泛开展改革开放历史文物征集和展览,推进南头古城、大鹏所城二期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累“城市记忆”,增强城市认同感、归属感。

亮点二: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依托“文博会”、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平台,推动优秀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使深圳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办好中国设计大展、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深圳国际设计周、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创意设计展会,策划主题鲜明的文化论坛、艺术节、文化周、影视节庆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深圳文化影响力。

亮点三:龙头文化企业

支持原创文化创意研发,增强文化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若干拥有自主品牌、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

9、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目标】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坚持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加快建成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一流法治城市。

【亮点】

亮点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公示

《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操作流程,健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公示制度,规范并大幅压缩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涉诉典型执法案例公示及检讨制度,切实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亮点二: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

加快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和职业化改革。开展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试点,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推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

亮点三: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健全信用法治体系和标准规范,完善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征集、管理和应用等规范制度。建立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体系和管理系统,健全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信用信息数据库,促进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运用,实现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10、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城市

【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开拓进取的勇气,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基层探索精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争创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

【数字】到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一般公共预算比例提高到30%。到2020年,全市人口发展预期目标为1480万人。

【亮点】

亮点一:同等条件无差别办理

《规划纲要》提出,精简审批层级,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全面推进审批标准化,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审批条件和裁量基准,实现同一事项同等条件无差别办理。完善行政审批设置的审核认证机制和定期评价机制。大力推广随机抽查,规范监管行为,加快形成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框架和有效运行机制。

亮点二:违建“零增量”

健全土地监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控停违法建筑,加快推进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置,实现全市违建“零增量”。

亮点三:基层治理创新

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加快社区管理体制和社区共治机制改革。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晰街道与社区职责定位,制定社区服务管理主体工作事项清单,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和服务标准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基层民主自治,推行社区居民公约,创新居民小区自主管理模式,探索业主大会法人登记制度,完善业主委员会管理制度,建立社区公共利益保护机制。开展社区群团组织标准化建设,推动工青妇等社区群团组织全覆盖,改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模式。

关键字:城市软实力

本文摘自:深圳特区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